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晉王呂布傳

章 節目錄 37 李傕的崛起 文 / e江月

    心跡既已表明,李肅乾脆吩咐管家送進酒食,與李儒在小書房裡,邊喝著小酒,邊訴說衷腸,密謀著大事。

    從李儒這裡,李肅終於聽明白整個事情的真相。

    兵臨洛陽城下的,其實只有三千輕騎,其中李傕率領的一千五百西涼精騎,以及於夫羅率領的一千五百南匈奴精騎。至於大隊人馬,還在由函谷關開往洛陽的途中。

    已故太尉董卓帳下的兵力,李肅是非常清楚的,他經營河東多年,撒出大把的錢財,一直在河東太守這個肥缺的位置上待了好幾年,建起一支三千人的西涼精騎,是西涼軍的核心。洛陽大亂,他帶精騎兩千銳卒一千,日夜兼程趕往洛陽,留下一千精騎交給李傕,鎮守河東老巢。

    掌控朝堂後,麾下精騎吸收合併北軍五校、西園八校尉、羽林郎中的精銳,擴充到三千,盡數交給牛輔統率,然後帶至河東平叛。

    如今,這三千精騎中的大部,落到呂布手中,當李傕遣人向呂布求糧時,呂布表現得非常慷慨,不但提供充足糧草,還令一支五百人的精騎護送,最終連人帶馬帶糧,一股腦兒地贈予李傕。

    這個人情可真是大了去,李傕正愁手下步卒多,騎卒少,如今一下子就擁有一千五百精騎,面對南匈奴於夫羅和白波軍郭太時,底氣足了許多。

    拿下函谷關是李傕郭汜和郭太的主意,只是後來李儒參與進去,勸說李傕和他親自冒險混在郭太的白波軍中入關,終於成功說服王方加盟,在關鍵時刻,自背後捅了徐榮一刀,輕而易舉地就拿下函谷關。

    如今兵臨洛陽,李儒先行一步入城,李傕所率精騎則隨後才至,為的就是讓李儒來說服李肅,打開洛陽城門,共謀大業。

    李儒這番交底,可謂是坦誠至極,他早就知道李肅的為人,重利勝過重義,別看李肅已經滿口答應,可李儒為了萬無一失,還是通過這番話,向李肅傳遞出想要傳遞的信息,一是毫無保留地信任,二是聯軍實力強大,比起董卓當時進入洛陽時的兵力,還要來得強大,以增強李肅的信心,三是讓李肅明白,他很重要,起到的作用很大,成功後,論功行賞時,這個功勞可不會小。

    只是李儒智者千慮或有一失,他沒想到,如今的李肅,在洛陽的日子已經開始有些不太好過,即使沒有他前來勸說,李肅也已經打定主意,要與率軍東來的李傕聯合一起。

    李肅現在總算明白,什麼叫做「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這種粗魯武人,只適合和粗魯武人在一起,與那些溫文爾雅的士大夫們,無論如何努力,都難以融洽到一塊兒去。

    安頓李儒在府中歇下,李肅開始緊鑼密鼓地做他該做的事,威風凜凜地前往虎賁衛士的駐地,召集所有兵卒,以及帳下將佐,令親兵嚴密把守四周,當眾說出自己的打算,讓帳下將佐當場表態。

    不願依從者,只有寥寥數人,李肅冷眼看了他們片刻,直接下巴一努,吐出一字:「殺!」

    可憐這幾個倒霉鬼,還沒弄清到底是怎麼回事,就已在磨刀霍霍的眾人圍攻下,身首異處,死於非命。

    接下來,李肅就親自坐鎮於此,靜待時機的到來。

    丑時剛過,寅時剛至,李肅率麾下一千五百虎賁衛士,全副武裝,毫不聲張地殺向洛陽西城的廣陽門。

    城門校尉伍瓊麾下把門衛士也不少,可分散在洛陽十二座城門處,還要分為幾批輪流把守,如何敵得過早有預謀的虎賁衛士,李肅親率帳下親衛打頭,只是一個突擊,即將廣陽門把門衛士沖了個七零八落。

    「快,列陣,開門,發信號!」

    李肅一擊得手,有條不紊地發出號令,尚未等洛陽城內反應過來,城外馳道上,已響起震耳欲聾的馬蹄聲,正是早就約好等候在廣陽門外的西涼精騎。

    黑夜之中,李傕全身甲冑,身後跟著同樣殺氣騰騰的親兵,一馬當先,率先馳近廣陽門,在那裡,李肅已高踞馬上,等候多時。

    既然如今已經投靠李傕麾下,李肅還是立即就調整好角色,搶先一步,在馬背上拱手躬身行禮,朗聲道:「屬下李肅,拜見將軍,幸不辱命,廣陽門已盡在掌握中。」

    「好!」

    李傕馬鞭一甩,在靜夜中發出一聲響亮的尖嘯,長戟橫在馬上,抬頭看著廣陽門高聳巍峨的城樓,點頭淡然道:「我軍拿下洛陽,子嚴立下首功。」

    李肅等的就是這句話,拱手道謝,撥馬往道旁一讓,朗聲道:「將軍請入城!」

    李傕也不客氣,直接催馬緩步上前,越過李肅時,李肅策馬跟上,落後李傕半個馬身。

    城門洞內,點著兩排火把,照耀得如同白晝,李傕手持長戟,神態自若地策馬穿過,出現在洛陽城內,心裡雄心萬丈,豪氣干雲。

    先前大帥董公率軍入didu洛陽時,他奉命鎮守河東,未能前來,如今,董公身死,輪到他李傕來完成董公未曾完成的遺志,洛陽,大漢朝堂,終究要由西涼軍來掌控。

    在二人身後,西涼精騎四人並成一排,一排接一排地穿過城門,出現在洛陽城內。

    按大漢帝國的律例,未奉詔擅自率軍踏入洛陽週遭三十里內,死罪,罪不可赦。可如今,這條律例早已被西涼軍和并州軍踐踏於馬下,早已沒人將之當回事。

    李傕率西涼軍入didu洛陽,這般悠閒,只是擺擺譜而已,接下來的,就是他向洛陽,向天下,宣示武力的時刻。

    聯想到此前,他曾與張濟等人一起,卑躬屈膝地上書朝廷,乞求赦免,如今,他將用武力讓朝廷,讓天子明白,赦免不赦免,不是由他們說了算,而是由他李傕說了算。

    前方的李傕勒停戰馬,身後的李肅,精騎,也都紛紛勒停戰馬,看著他的背影,只見他仰頭深深地吸了幾口氣,帶著無比的陶醉,歎道:「洛陽,氣息還真是令人無酒而醉啊。」

    還沒等李肅等人答話,李傕面色一寒,長戟一擺,直至洛陽城內,厲聲大喝:「殺!」

    一眾西涼精騎,齊聲呼應,仿若在他們身前,不是空蕩蕩的洛陽大街,而是不共戴天之仇的敵人。

    馬蹄聲驟響,不多時,即佈滿洛陽城內的大街小巷,很快,驚呼聲,慘叫聲,哭號聲,哈哈大笑聲,交織在一起,伴隨著沖天而起的火頭濃煙,在天色將亮之際,構成一幅慘烈的畫卷。

    洛陽,大漢帝國的didu,在已故太尉董卓入主時,激戰還只是發生在東西城郭,而今次,洛陽內城,承平兩百餘年的皇城,卻成為西涼軍宣示武力的戰場。

    五天後,遠在河東安邑的呂布,迎來洛陽的朝廷特使。

    他被正式拜為并州牧,鎮北將軍,關內侯,而在李肅的來信中,他已經知道,李傕拜為揚武將軍,郭太拜為揚勇將軍,李肅拜為揚忠將軍,郭汜拜為揚烈將軍,於夫羅如願以償地獲得南匈奴單于大位,這下,他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率軍回到美稷。

    除此之外,樊稠、王方、胡軫、楊定、韓暹和楊奉等人,皆拜為中郎將,麾下各有兵馬。已經率軍攻入長安的張濟,拜為京兆尹,鎮西將軍,麾下張繡、段煨,也皆拜為中郎將,成為洛陽的西部屏障。

    遠在西涼的馬騰和韓遂,也分別被拜為安西將軍和平西將軍,從名義上來說,也成為西涼軍的後援。

    這麼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將軍名號,聽得呂布迷惑不解,如從常理上來說,他和張濟的鎮北、鎮西將軍,乃至馬騰和韓遂的安西和平西將軍,比起李傕、郭太、李肅、郭汜的揚武、揚勇、揚忠、揚烈將軍名號,品秩還要來得高上一些。

    不過轉念之間,他就釋然,如今朝廷就掌控在李傕四人手中,他們想要拜為什麼官職,還不只是一句話的事,即使對他來說,什麼鎮北將軍,什麼關內侯,都是虛的,唯一實打實的,只有并州牧而已。

    從李肅的來信中,呂布還得知,蔡邕還在獄中,不過性命無礙,最終可能會被判個流徙邊關吧。

    這麼多的官職變動中,最令他驚奇的,是王允,竟然仍舊官拜司徒,並未在這場驚天巨變中喪命。

    有趣!

    ?此事的確很有趣,在李傕等人殺入洛陽前,朝政大權隱隱然就是掌握在司徒王允手中,由此可推知,故太尉董卓的死,背後怎麼說都離不開他的謀劃,如今李傕等人打著為故太尉董卓討要說法的大旗,入主洛陽後卻與司徒王允相安無事,這事怎麼看,都帶著幾分詭異,難道背後另有故事?

    滿室燭光中,呂布品讀完李肅的來信,不由嘴角上翹,啞然失笑,將這些想法拋諸腦後,重新關注起蔡邕來。

    蔡邕流徙邊關,還是呂布對李肅的提議,他在信中,毫不掩飾他對蔡邕之女蔡琰的渴求,這樣一旦蔡邕流徙北上,呂布就可以藉著這個名義,劫持蔡琰北上太原。

    整個計劃,可謂是一環套一環,不愁蔡邕和蔡琰不就範,而呂布此時一直呆在安邑,除了穩步實施他的「洗劫」計劃外,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蔡琰一直在河東衛家,沒有動身的意思。

    呂布是在等,等待劫持蔡琰的最佳時機。在他看來,大漢帝國的命運,已經板上釘釘,而他自己的命運,已經開始發生改變。

    「幸福生活是自己爭取的,不是嗎!」

    呂布吹熄燈燭,緩步步出書房,室外,星月滿天,無聲中帶著勃勃生機,一如呂布此刻的心境。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