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晉王呂布傳

章 節目錄 35 蔡邕的生死 文 / e江月

    徐榮韁繩一拉,非常嫻熟地控制戰馬原地轉身,手中大刀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火光映照,顯得分外耀眼。

    待得看清來人,徐榮終於知道他心底裡的不安來此何處,原本應該已逃亡的李傕,此刻就這麼活生生地策馬緩步上前,在他身後,原本應該跟隨徐榮衝殺的帳下步卒,此刻卻彼此廝殺在一起。

    這絲毫不奇怪,徐榮帳下兩員大將,李蒙和王方,都是西涼人士,與西涼同鄉李傕交情都不錯,尤其是王方,更是承李傕的恩情不少,這在西涼諸將中,並不是什麼隱秘。

    說是廝殺,其實並不完全對,其實應該說是一面倒的屠殺,王方率領的原西涼軍銳卒,面對李蒙率領的新兵,不但戰力出眾,人數更多出近好幾成,只是這麼短短的一會兒工夫,李蒙麾下新兵已顯潰不成軍之勢。

    徐榮心底裡的苦澀湧上喉頭,差點就因此而噴出一口鮮血,到得這個時候,他哪裡還不知道,所有的心血,在今夜,已經是蕩然無存,他自己能否殺出一條生路,可也還是個未知數。

    要是僅僅面對郭太,徐榮還非常有這個自信,可在他面前策馬緩步而來的,乃是號稱已故太尉董卓帳下排名第二的猛將。當然這只是大家明面上的說法,暗地裡,大家都公然,李傕號稱頭號猛將,其實也是實至名歸,只是因為有牛輔在,所以大傢伙才都這麼說而已。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牛輔看李傕,就是怎麼看都怎麼不順眼,二人一直以來,都有些不太對路。

    徐榮此時反倒異常冷靜,不顧身後的郭太和白波軍,大刀一擺,橫在馬鞍上,高踞馬上,拱手對李傕道了聲:「原來是稚然兄,怎麼,稚然兄何時委身於賊了?」

    李傕坦然自若,哈哈大笑:「都這個時候了,徐中郎將不為自己找條活路,反而關心起在下來了,放心,在下既然已與郭帥合兵一處,你這般挑撥,還是省省吧。」

    「好!」

    徐榮大喝一聲,右手抓起大刀,單手持著指向李傕,異常豪邁地朗聲道:「榮既已侍漢,又豈會再甘身為賊,今日正要見識見識稚然兄高招,殺!」

    說到最後一句,徐榮已是高聲怒喝,狂催戰馬,帶著無邊的氣勢,朝李傕殺去。

    李傕冷笑一聲,怡然不懼,手中長戟一挺,亦是催動戰馬,迎面殺來。

    週遭火光大盛,照得場中如白晝一般,二人如兩支利箭,瞬間即衝撞在一起,兵刃交擊聲中,二人已是策馬交錯而過,各自在馬上身形晃動,顯是拼了個旗鼓相當。

    可徐榮卻自家知自家事,心下駭然,這番真刀真槍的拚殺下來,他算是真正見識到李傕的武勇,大刀雖然仍舊穩穩地持在手中,可雙臂酸麻,血脈不暢,手指都在微微發抖,竟然一時都提不勁來。

    週遭的喊殺聲已經弱了幾分,徐榮情知這個時候不走,這條命可就要交待在這裡了,當下一撥馬頭,往右邊斜刺裡打馬疾奔,在那個方向,李蒙率軍的新兵,雖然已呈不支,卻仍在奮力抵抗。

    「徐榮,哪裡走!」

    身後傳來李傕的一聲斷喝,正是交錯而過後,勒馬轉身的李傕,他見到徐榮打馬逃離,當即一抖韁繩,催馬疾追,同時高聲叫嚷。

    這句話,猶如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草莖,原本仍在拚命抵抗的新兵,聽聞主帥逃走,頓時個個沒了鬥志,僅僅是一瞬間的工夫,已是潰不成軍,四散逃散。

    白波軍統帥郭太冷眼旁觀,仍未下令麾下加入追殺的行列,在他眼裡,奪下函谷關關門,可比追殺散兵和徐榮要緊多了,關外的大隊人馬,此刻仍未湧進關來,謹慎起見,他仍率軍牢牢地把守在關門前,警惕地注視著四周,一步也不準備離開。

    函谷關,扼守洛陽的西方門戶,在一夜之間,就被叛軍攻克,守關大將徐榮生死未知,去向不明。

    這個消息,在第二天午後時分,就已傳到洛陽,只是只為少數權貴知曉,可僅僅只過了不到一個時辰,就差不多傳遍全城,只是說法眾多,真假不一,一時弄得滿城風雨,朝野震驚。

    昨夜剛剛睡過一個安穩覺的司徒王允,是第一個獲知此消息的人,他就像當日得到曹操曹孟德的稟報,說已殺董卓於刀下時一樣,茫然不知所措,所不同的是,上一次,他回過神來後,第一反應是狂喜,而如今,他的第一反應是吐出一口鮮血,望天悲歎一聲:天亡我大漢也!

    一直到現在,整整一個多時辰過去了,王允雖然人端坐在主位上,卻雙眉緊鎖,面帶愁容,整個人一下子就從昨天的丰神俊朗變得憔悴起來,仿若是一夜間蒼老了十歲都不止。

    這裡是司徒府邸,在座的,都是大漢重臣,太傅袁隗依舊以身體不適為由,沒有前來,太尉曹嵩一直托病在家,司空楊彪人雖然坐在那裡,但雙目微閉,看起來臉色如常,也不知道是他雖然年紀比起司徒王允來說要小不少,養氣功夫卻還要高深許多,還是怎麼的,反正自始至終,一言不發。

    剩下的,晨間剛剛辭任光祿勳,繼續擔任虎賁中郎將的李肅最為多見的,就是城門校尉伍瓊,廷尉周毖,太僕袁基,郎中令何顒,衛尉黃琬,剛剛官拜光祿勳的荀爽,還有幾個常出入司徒府的人,如大鴻臚韓融,少府陰修,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修,越騎校尉王纓等。

    到了這個時候,所有人都一籌莫展,不知如何應對。

    按照時間推算,叛軍攻克函谷關,是昨夜丑時時分的事,最遲到明日午後時分,最早到今夜晚間,叛軍即會兵臨洛陽城下,這麼短短的一天都不到的工夫,想要商量個萬全之策出來,實在是難為大家了。

    要是時間充足,在座的眾人裡,倒是有不少人動過恭請天子劉辯移駕關東的心思,可這事一旦成行,光是籌備時間,都至少不低於一個月才行,哪裡是能用「天」來衡量的。

    大家越愁眉不展,虎賁中郎將李肅心裡就越是樂開了花,雖然表面上,他也是一副愁眉莫展的樣子,更因為昨夜亢奮之下,很是與兩名侍寢的美人胡天胡地了好久,所以看起來整個人也是疲累憔悴。

    因為他在昨天夜裡,就從呂布的來信中,猜知李傕和郭汜的動向,只是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動作竟然會這麼快。

    「哼!叫你們囂張,什麼士大夫,頸脖再硬,學問再大,難道還能扛得過刀劍不成?現在傻眼了吧,看你們怎麼辦!」

    李肅雙目微瞇,頭不動,一雙眼睛卻在不斷地偷偷打量在場眾人,尤其是司徒王允,更是他偷偷取笑的主要對象。

    心思一不集中,廷尉周毖在說什麼,李肅就沒聽清楚,可是緊接著一聲洪亮的「不可」聲傳來,小小地嚇了他一跳。

    李肅張開雙眼,凝神看去,見出聲的是光祿大夫馬日磾,此刻正一臉嚴肅地站起身來,對著主座的司徒王允躬身道:「收付獄中諸人,依附董卓,實屬大不該,然罪不至死,況伯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且忠孝素著,而所坐無名,豈可一概而論,盡誅之豈非大失人望?」

    李肅倏然而驚,聽完這個,才知道原來廷尉周毖這傢伙,竟然是在這個時候,還想著先將以董公餘黨罪名收付獄中的眾人誅殺。

    「真是不知死字如何寫!」

    李肅瞪了周毖一眼,心底裡大為不滿,可這個時候,事涉蔡邕的生死,他就不得不站起身來說幾句話,不然,豈不是要辜負了同鄉呂布的托付?

    他剛要站起身,眼角餘光瞥見有人已搶先一步站起身來,只得鬱悶無比地將剛剛抬起的屁股坐下,準備先聽聽眾人對此事怎麼議再說。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