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金鱗開

正文 六八一 旌旗蕩野塞雲開(4) 文 / 美味羅宋湯

    隆景三年正是耶歷一六五三年,教廷的宗教裁判所還在處決異端,近代科學如同羸弱的萌芽,在真理和宗教之間搖擺。此時還沒有群星一般的科學家出世,整個世界的自然科學都由少數一些人推動。

    諸如勒內?笛卡爾,他獲得了第一屆葵心獎,但可惜沒能領到獎金。

    又比如布萊士?帕斯卡。他是一個少年天才。十二歲掌握歐幾里得《幾何原本》,十六歲時發現著名的帕斯卡六邊形定理;十七歲寫成《圓錐曲線論》——那是自古希臘阿波羅尼奧斯以來圓錐曲線論的最大進步。

    一六四二年,帕斯卡設計並製作了一台能自動進位的加減法計算裝置,被稱為是世界上第一台數字計算器,為以後的計算機設計提供了基本原理。如果不是朱慈烺搶先一年發佈了壓強定律,後世的壓強單位也將用他的姓氏命名。

    這位天才剛過了而立,正當壯年。他因為聽說了笛卡爾獲得葵心獎,從而知道了遠在世界邊緣的大明。

    對於一向體弱多病的帕斯卡而言,要遠涉重洋來到遙遠的東方,實在是一樁拚命的事,不過好在中醫最善於條理,邀請帕斯卡前往大明的唐王朱聿鍵還特意安排了兩名醫師作為帕斯卡健康顧問,以保證他長途旅行的健康。正是如此禮遇,讓帕斯卡對大明充滿了好感,十分願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大明傳播。然而當他到了大明之後,入住經世大學安排的客座教授別院,帕斯卡第一次接觸到了大明的科學成果——

    「這些研究走得比我還遠。」帕斯卡面對微積分如是說。

    「我只能改進一下大明的水壓機,想想真是令人沮喪。」帕斯卡看完了大明的教科書之後。情緒一度低落。

    不過他具有常人所不具備的天才,在接受了大明科學體系之後,很快展現出天才的力量,接連發明了水銀氣壓計,對閘門、活塞等方面也頗有建樹。最終將目光投入擺線的研究,與克裡斯蒂安?惠更斯一起研究擺鐘,以利於船隻在海上航行確定經度位置。

    克裡斯蒂安?惠更斯是個絲毫不遜於帕斯卡的天才,十三歲就自己動手做了一架車床。其後在數學、天、物理等方面一樣多有建樹,研究領域與帕斯卡相近。他比帕斯卡小六歲,同樣獲得了唐王的邀請。作為經世大學客座教授之一前往大明。在這兩個天才之下,還有許多歐洲學者和傳教士。在如今整個歐洲經濟陷入戰後低迷的情況下,去東方賺取高純度的白銀自然是個很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大明所展現出來的科學實力絲毫不遜於歐洲,而從親王們的介紹中可以看出:大明沒有宗教壓力,學術環境比之歐洲更為寬鬆。

    這些歐洲人帶來的新思路。對大明的科學發展無疑重重推了一把,也成了皇明科學院正式建立的契機。

    隆景四年正月十二日凌晨,皇三子誕生。

    段皇后從被推入產房到生產結束只花費了半個時辰,可謂順利至極。因此皇三子的乳名被喚作嘉哥,比兩個哥哥更受段氏疼愛。

    慶祝皇三子降生的筵席在當日晚間召開,除了在京的武官員,更有經世大學和杏林大學的先生們——他們出力良多。

    席間,朱慈烺接見了帕斯卡和惠更斯這兩位泰西鴻儒。並且在他們的建議下,以科學家的身份牽頭設立一個固定的學社,讓天下各國優秀科學家參與進來。彼此幫助,共同推動人類的科學進步。

    於是,皇明科學院的設立正式搬上了議題,最終評選出十八位首席科學家,並由這十八位首席科學家推舉出主席。朱慈烺毋庸置疑地擔當了主席的職位,因為考慮到事務繁忙。所以又設立了一個秘書處,用來處理日常事務。

    帕斯卡是十八位首席科學家中唯一的外籍院士。惠更斯因為年紀尚輕。並且沒有足夠的研究成果,理所當然地落選了。不過仍舊不失為最年輕的科學院院士。

    新的科學院大院設在經世大學隔壁,也是個好山好水好風光的地方。這個大院只是負責科學院院士們的聚會和暫住,研究機構則借用經世大學的實驗室和實驗場。

    作為禮遇,大明目前最高端的技術產品蒸汽機也對他們開放。只是在實際應用上有一部分是各家的商業秘密,只有少數研究者才能借助朝廷的力量得以知曉,並不會對外公開。

    現在的蒸汽機已經不是兩年前,任何人只要知道原理就能仿照的時代了。就算讓歐洲人知道了各項數據指標,以他們的工藝水準也製造不出來。

    慧遠伯廖真也是十八位首席科學家之一,他現在已經不再參與廖氏的碎石、修路產業,而是帶著弟子學生、族中子侄,專門研究蒸汽機,製造動力更加充足,能量利用率更高,質量更輕的新機型。

    現在他的研究已經越來越快地走在了經世大學前面,彷彿科學領域的猛將。

    這也促成了朱慈烺以皇家資本入股,不僅僅是為了高額的利潤,同時也是對這種高新科技企業進行保護。

    正是廖真和他的「皇明動力」,才讓隆景四年的春耕出現了「犁機」這樣跨時代的產物。

    在華北春暖花開的時節,也正是農忙的時候,五台碩大的犁機在皇帝陛下和太上皇帝的矚目之下,生火蓄熱,在濃煙滾滾之中發出轟鳴聲,拖著沉重的鐵齒,破開泥土,筆直地拉出條條土浪。

    所有圍觀的百姓都看得欣喜若狂,尤其發現犁機上是兩個女子,一個把握著方向盤,一個用鐵鍬往爐中鏟煤,更是驚喜交加。這就意味著日後女子也能承擔繁重的農活,讓男子去幹更能掙錢的活計。

    「為何不將那爐子包起來?如此露著不是浪費煤麼?」崇禎指著露在外面的火爐。

    這款犁機的設計更像

    是老火車頭,爐室暴露在外正是為了散熱,避免操作人員被高溫困擾。

    朱慈烺還沒有來得及回答,圍觀民眾之中突然發出一陣喝彩,原來是這犁機轉了一個大彎,從另一頭再次犁了回來。眼看著自己忙活半天的工作量被如此輕鬆地完成,誰能不感到興奮呢?

    崇禎也很快將技術問題拋諸腦後,讚歎道:「若是大明村村有此機器,農忙時豈不省力!」

    「這機器吃水吃煤太厲害,不產煤的地方用它實在不便。」朱慈烺道:「兒子是想將他用在遼寧和海西,那邊土地寬闊,又是產煤之地,正好開墾出來作為大糧倉。」

    朱慈烺知道另一個時空開發北大荒的熱血故事。在那個故事裡,年輕的共和國調集十萬軍隊開墾北大荒,雖然打出了「機械化」的招牌,但那時候的國家一窮二白,拖拉機、汽車要什麼沒什麼,墾荒軍隊住的茅棚還不如目今明軍的營房,不照樣將東北變成了中國的重要糧食產區?

    如今犁機雖然不多,但大明人口也只有一億三千萬,還有湖廣、安南、暹羅等糧食供應地,對東北的糧食需求並不迫切,完全可以慢慢來。

    犁機的誕生佔據了《皇明通報》和北方報紙的絕大版面。

    這些報紙在一個月後才傳到了海西布政司莫溫河府永明縣城,不過拿著這張報紙的年輕人卻眼都不眨地跳過了相關報道,迅速翻著版面,直到他看到了一塊豆腐乾大小的報導,方才定睛細讀。

    這是轉自江南報紙的章,大意是說武林大學從常州某寺廟發現了一種製藥偏方,研究表明這種方法製作的藥劑的確具有比其他藥材更好的治療效果。

    具體而言,是寺廟裡的和尚們將水果上長出來的青霉刮入米汁、芋頭汁混合的缸中,密封之後埋在地下,數年方才取出。用這種汁液給金瘡感染而發燒的病患使用,療效出人意料地好。因為制取不易,這藥也叫觀音露,照和尚們的說法是觀音大士的法力催生。

    然而當代大明已經有了細菌概念,也早就有萬物生剋的哲學思想,自然不會相信是觀音大士的法力。否則大士吹口氣就可以了,為何還要埋在土裡數年呢?

    於是武林大學對這種藥汁進行仿製,只是不埋在土中,而是恆定溫度,增加米汁和芋頭汁的濃度,最終發現藥汁能起作用與青霉息息相關,單純的米汁和芋頭汁並不具有藥效。於是這種新發現的藥劑被稱作「青霉劑」,雖然產量極少,但效果卻驚人地好。

    「如此一來,大軍西定美洲更是如虎添翼啊。」楊威闔上手中的報紙,走出自己的職房。

    他如今已經扛上了上尉的星徽,隸屬於遠東方面軍朝鮮師,任師參謀部參謀長助理。此番他前來永明城,正是與同樣歸屬於遠東方面軍的坦克師進行聯絡,約定防區和通訊密碼。

    ps:求推薦票和月票~~~!還有一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明天小湯一早要出門辦事,所以更新要推遲到下午和晚上,對不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