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金鱗開

章 節目錄 三一九 此時愁煞桓司馬(一) 文 / 美味羅宋湯

    「開炮!」

    轟!

    「開炮!開炮!」

    轟轟!

    ……

    這裡是太岳山東北口的一處山道,兩側山體連綿,中間山谷東西最大寬度只有四十四丈,也就是馬陵關所在地。

    在通往遼州的三條山道之中,只有這裡設立了關隘。由此可見,另外兩條路已經險峻到了不修關卡也足以確保大軍不能通過的程度。

    吳三桂站在遠處的高地上,瞇起眼睛看著眼前近乎一邊倒的屠殺。

    守軍甚至都沒有步出營寨,只是以六尊交錯放置的紅衣大炮就擊退了孔有德的漢八旗精兵。

    這六尊火炮並非守軍僅有的大炮,吳三桂已經看到三次,明軍將發熱的火炮在戰鬥間隙推下去,換上備用炮。他不知道營帳裡到底藏了多少炮,但這六個炮位之下,必然有更多的火炮作為支撐,使得明軍可以隨時用大炮將衝鋒上前的清兵轟殺下去。

    隨著炮聲結束,吳三桂哀歎地看著面無血色的孔有德,知道這一次的進攻已經徹底失敗了。清軍已經徹底被轟掉了膽氣,甚至無法推進到昨天的位置就全隊潰散,就連真夷巴牙喇用大刀都阻止不了士兵的潰逃。

    「收屍。」孔有德幾乎是咬著牙說道。

    被強征來的民夫膽戰心驚地上前收攏屍體,拉到後面去燒掉,否則會引發瘟疫。

    明軍並沒有進攻那些被趕上來收拾的民夫,而是抓緊時間替換火炮,準備彈藥和火藥。

    孔有德之前曾誤讀了明軍的這種態度,以為明軍不會對漢家百姓開炮,故而驅動大量民夫衝在前面,讓甲兵緊隨其後。只要百姓衝過了火炮,明軍炮陣自然就破了。這是當年女真人和蒙古人發明的攻城戰術。心慈手軟的宋人經常上當。

    然後孔有德忽略了守兵鎮守馬陵關的決心,雖然民夫的確衝進了清兵從未推進到的位置,但只要滿清甲兵踏過了炮擊線。明軍火炮便會毫不猶豫地發出怒吼。

    「這裡打不過去的。」吳三桂對一旁氣急敗壞的孔有德道:「明軍的火炮打得比你的遠,而且打得准。」

    孔有德怒視吳三桂。卻不能反駁。他帶來的五門火炮還沒有推進到炮擊位置,就迎來了明軍轟擊,其中有三門被跳彈擊中,炮體受損,沒人再敢用。這樣的準確率,實在是讓人驚懼。即便是全盛時候的烏真超哈,對炮手的最高要求也不過是:把炮彈打出去。

    「我就不信。他們有那麼多的炮藥!」孔有德怒道。

    炮藥比尋常火藥更加難以配比和保存,只要用的硫、硝質量差一些,便不能做出合格的炮藥。不過他們卻不知道,在嚴格質量監控和最大程度追求精密配比的火藥廠。炮藥的生產已經上了軌道,由最富經驗的老工匠層層把關,確保炮藥、銃藥、引火藥、爆破藥各種類別的火藥能夠發揮最大效用。

    遼州雖然地處山地,交通不便,但是它本身足以囤積十五天的糧食、火藥。而且每天都有邯鄲運來的軍資,從未斷絕過。如果要拼消耗,顯然是孔有德這邊的成本更高。

    「打不下來的,」吳三桂搖頭道,「這才是一個馬陵關。後面有什麼營寨誰都不知道。」

    「王爺,你就真的只在一旁看著麼?」孔有德將怒氣遷到了吳三桂頭上。

    「本王已經上啟攝政王,請他准我渡河攻打榆林。」吳三桂淡淡道:「當日本王說得很清楚,降清只是為了救明。對面這明軍大旗一日不倒,本王就一日不會從這兒過去。」

    孔有德好像聽到了自己後槽牙磨動的聲音,心中怒罵:你這當了婊子還要立牌坊的小人!現在想回頭麼?且去問問南邊那些文臣肯不肯放過你吧!

    吳三桂沒有理會孔有德的怒火,心中卻是遺憾:當日沒有想到明朝竟然能迸發出這樣的戰鬥力,早知道何必降清?坐船去山東保護聖駕才是正理!只看稿城之戰,還以為明軍是迴光返照,但現在再看遼州的部署,這簡直是逆天改命啊!

    崇禎朝一共十七年,總共鑄炮不過五十門,為何一個遼州竟然就能放十餘門?其他地方的火炮都調到馬陵關了麼?吳三桂心中不解,但也想不出有誰能夠為他解惑。

    投降滿清已經是實打實的污點了,而且聽說大明對滿清的仇視甚至比對闖逆還高出一線,乃至於滿清大喊著「替明討賊」的旗號,都被無情地打了耳光。那麼要想日後再保有一條退路,只有西征闖逆,適時反清,才是能夠將功補過。

    想到這裡,吳三桂又有些發愁,自己手裡這六萬關遼軍已經元氣大傷,許多都是入關之後補充的新兵,連兵器都沒有,用的還是農具。要靠這樣六萬人**討闖肯定是不行的,但若要清兵一起去,自己卻要受到監視和牽制……唉,不管怎麼樣,先討要點兵器馬匹總不會錯。

    ……

    「又是要兵馬鐵甲!」多爾袞重重一拍書案:「這孟喬芳真是無能至極!」

    因為順治到了北京,入住明宮,多爾袞只能從紫禁城搬到了午門外的王府大街。他聽說了故明皇太子的故事,也知道民間頗有供奉「太微星君」者,便特意選了朱慈烺曾經的家,崇禎帝的潛邸,作為自己的王府。

    在原歷史劇本中,多爾袞是住在與大內(紫禁城)、西內(西苑三海)並稱的皇宮「三大內」的南內,小南城。因為進軍不順,屢戰屢敗,使得多爾袞在朝堂上頗受指責。這處象徵地位和威嚴的南宮,也成了濟爾哈朗的王府。

    蘇克薩哈上前道:「王爺,奴才聽說……」他抬頭看了一眼武拜,方才繼續道:「太后問:到底在不在燕京過冬了。」

    「王爺,」武拜也上前道,「王爺還是見見那些人吧,否則人心一散,就不好用了。」

    在發生了暈倒事件之後,多爾袞已經很少上朝處理朝政了,只在自己的王府召見一些重要的屬下。其中蘇克薩哈和武拜一文一武,正是他日益寵信的手下。至於其他人,多爾袞卻是沒有足夠的臉面去安撫,以至於已經有人逃到了兩黃旗門下。

    多爾袞鐵青著臉,罵道:「還要怎麼見他們?求著他們不成!愛來來,不來滾!讓他們都轉認兩黃旗主子去!」

    蘇克薩哈瞪了一眼武拜,暗道:你真是不會說話!給你使眼色也看不懂!現在是提這事的時候麼?

    「主子,」蘇克薩哈柔聲勸道,「奴才思想著,這北京其實不要也罷。」

    「蘇克薩哈!你胡說!」武拜怒道:「入關打下北京城,這是咱們主子的不世功績!先帝都沒做到的事,咱主子給打下來了!這是能棄的麼!」

    蘇克薩哈頂著多爾袞嚴厲的目光,道:「主子,奴才的意思是,主子將這先帝都沒打下來的燕京給打下來了,已經是不世之功了。剩下的事,也該濟爾哈朗和那般兩黃旗的人去操心了。主子這些天勞累國事,實在是該歇歇了。」

    「你這是在向兩黃旗屈膝麼!」武拜雙目外凸,怒喝蘇克薩哈。

    多爾袞抬了抬手,止住武拜,微微偏過頭:「蘇克薩哈說得有點道理……」

    如今運河被截斷,光靠京畿自身的生產以及庫存,根本不足以十萬大軍過冬。要麼帶著人口財帛退回關外,繼續經營自己的小天地;要麼就得攻佔更多的土地,掠奪更多的糧食。否則八旗子弟就只能餓著肚子過冬!

    從當前的狀況來看,要想大舉進軍,恐怕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容易。逃回的覺羅巴哈納把明軍說成了與滿洲兵野戰不怯的強軍,孟喬芳傳回的消息也說明軍火炮格外厲害,數量極多,大軍甚至不能衝到明軍陣前。

    由此看來,若是明廷自己不亂,要想一口氣吞下這兩京十三省天下,絕非易事。

    既然開拓不成,就只有守城了。然而沒有大運河輸血,海路又被明軍水師封鎖,拿什麼守城?

    如此棘手的狀況,與其自己硬擔著,不如扔給濟爾哈朗和兩黃旗。他們若是堅持下來了,那自己的奠基之功一分也少不了;他們若是堅持不下來,那就是他們辜負了自己,辜負了入關肇基的大好局面!

    「這才是:退一步海闊天空啊!」多爾袞站起身,微笑著走到蘇克薩哈身邊:「你這主意好,但我就怕一旦退了,將來還能否回來。這回濟爾哈朗給豪格恢復了爵位,顯然是要與本王一爭長短。」

    蘇克薩哈悠悠道,「主子,現在兩黃旗跟濟爾哈朗走得近,無非就是因為他們知道濟爾哈朗不可能當皇帝。若是主子也表明姿態不當那個皇帝,他們還有什麼說法來跟主子為難?」

    「蘇克薩哈,你……」武拜真是恨不得撲上去咬死蘇克薩哈了。

    「不當皇帝,可以當太上皇啊。」蘇克薩哈臉上浮現出一抹詭異的笑容,繼續道:「照咱們滿人的老習俗,先帝駕崩之後,王爺本來就可以娶先帝的妃子啊。」

    多爾袞一個激靈,想起那位身材高挑貌美如花的「聖母皇太后」,心中頗有些被撓到了癢處。

    說起來,當個太上皇也不錯啊,何況皇帝這麼小。

    ps:

    求月票,推薦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