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洪荒之獅祖

正文 第723章 金德帝舜 文 / 物換星移

    而帝堯在一百多歲後,感覺自己即將功德圓滿,因此就要開始給自己找尋一個繼任者,他早就認為自己的兒子丹朱凶頑不可用,因此就與大臣們商議,請他們推薦人選,大臣們推薦了舜,說這個人很有孝行,家庭關係處理得十分妥善,並且能感化家人,使他們改惡從善,堯決定先考察一番,然後再行決定。

    舜是顓頊的六世孫,自五世祖起都是平民,而由於他體內同樣流著軒轅的血脈,因此帝堯才會同意考察他一番,如果他不是軒轅後裔的話,哪怕他德行再怎麼高,帝堯也不會考慮他,而他的父親是個盲人,母親在姚墟生下了他。

    他也是生來就具有異相,乃是重瞳者,雙眼之中都有兩個瞳子,掌心紋路像個「褒」字,腦球突出,眉骨隆起,頭大而圓,面黑而方,口大可以容拳,龍顏面目角。

    舜母親死得早,後母性情悍戾,父親又是盲人,因此從小受後母和後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屢經磨難,後母甚至規定他一天到晚都必須勞作,連午餐也不准回去吃,他卻仍然和善相對,孝敬父母,愛護異母弟弟,不管後母如何待他,他總是笑臉相迎、謙謙如也,故深得百姓讚譽。

    舜曾辛勤耕稼於歷山,漁獵於東海,在黃河之濱燒製陶器,在壽丘製作日用雜品,在頓丘負夏一帶經商做生意,生計艱難,顛沛流離,為養家餬口而到處奔波。因品德高尚,在民間威望甚大。他在歷山耕田時,當地人不再爭田界。互相謙讓,百姓都願意靠近他居住,兩三年即聚集成一個村落。

    舜的道德修養越來越高,歷山之中百姓越聚越多,已由一個荒僻的地方,成了個大城池,但他卻仍得不到家庭的溫暖,在一日田間勞作時,他以鳥為例。信口而歌,「涉彼歷山兮崔嵬,有鳥翔兮高飛。思父母兮歷耕,日與月兮往如馳。父母遠兮吾將安歸?」,歌罷,悲從中來,放聲大哭,這年,舜已經三十歲了。

    而在這年。他遇到了一個對他十分重要的人,那就是通天教主坐下四弟子鬼靈聖母,龜靈聖母自稱受通天教主法旨,前來收他為徒。此後就待在舜的身旁,悉心教導於他,使得原本一點修為都沒有的舜。終於得以走上修煉之路。

    帝堯在得了大臣們的舉薦,以及在知道這舜乃是自家師叔龜靈聖母的弟子後。就已經認定這舜將會是他的繼任者,因此堯就將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更是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才幹和高尚的人品。

    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東海,東海之人皆讓居,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製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他到了哪裡,人們都願意追隨,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堯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錦衣、琴以及牛羊,還為他修築了倉房。

    舜得到了這些賞賜,後母和象很是眼熱,他們就想殺掉舜,霸佔這些財物,他們讓舜修補倉房的屋頂,卻在下面縱火焚燒倉房,後又讓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他們卻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將舜活埋在裡面,後母和象以為陰謀得逞,只可惜,今時不同往日,舜現如今可是有修為在身的人,這點伎倆哪能傷害到他。

    象說這主意是他想出來的,不但要分走絕大部分的東西,還要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給他做妻子,把剩下的分給母親。

    象住進了舜的房子,彈奏舜的琴,舜卻突然出現,讓象大吃一驚,老大不高興,嘴裡卻說,「吾思舜正郁!」,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於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

    後來堯讓舜參預政事,管理百官,接待賓客,經受各種磨煉,舜不但將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進,堯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愷早有賢名,舜讓八元管土地,使八愷管教化,讓帝堯十分的滿意。

    舜攝政二十八年,堯才功德圓滿,隱居火雲洞中,舜把人族政事安排一下,而後便讓位給堯的兒子丹朱,自己退避到了南河,但是,臣子們都去朝見舜,卻不理會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狀到舜那裡,民間編了許多歌謠頌揚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裡,舜覺得人心所向,天意所歸,無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共主之位。

    舜在成為共主後,便四處收攏人才,而後根據各人所長,分別委以不同職務,其中,鯀擔任司空,主平水土,後稷主持農業,播種百谷,契為司徙,掌管教化,皋陶為司法官,掌刑,倕為共工,主管手工業,益為虞官,掌管山林之中的草木鳥獸,伯夷為秩宗,主管祭祀典禮,夔為曲樂,負責教育貴族子弟,龍為納言,專門傳達舜的命令和轉達下情。

    舜還規定,每三年考核一次官員的政績,有成績者加以提拔,不稱職者予以撤換,舜設官分職,使官員職守分明,辦事效率提高,百業由此興旺。

    而後,他重新修訂曆法,又舉行祭祀女媧三清、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還把各地官員的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日,召見各地官員,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他即位的當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賢才,考察民情,還規定以後五年巡查一次,考察官員的政績,明定賞罰,可見舜注意與地方的聯繫,加強了對各地的管理。

    隨後,他又推出了象以典刑,流宥五刑的政策,在器物上畫出五種刑罰的形狀,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辦法代替肉刑,以示寬大,但又設鞭刑、撲刑、贖刑,特別是對不肯悔改的罪犯要嚴加懲治。

    而舜乃是三皇五帝當中,唯一一個走金德的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