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 紫禁城兩日游 文 / 青玉獅子
日本那邊倒是不存在這個問題。和櫻天皇隨行的女官中,品級足夠參加典禮的,只有庭田嗣子一位。庭田典侍已經表示:願意以參見天皇的儀節,向中國的皇帝和皇太后行禮,即行平伏禮。
中和殿沒有高台丹陛,殿中央只有一層地台,高不足一尺,本來是符合要求的。但地台的面積不大,擺上四位國家元首,實在是過於擁擠了;而且,因為過於擁擠,亦會產生同樣的難以分別受禮的問題。
所以,地台必須向兩邊擴展。在技術上上,這非常簡單:做兩個活動的地台,拼在原地台的兩邊,整個地台的面積便大大擴展;典禮後,將活動的地台撤走,即可恢復原狀。
可是,中和殿地台左右兩側,各有一根大柱,距地台邊緣亦不足一尺,中和殿的地台是不可能向兩邊擴展的了。
「前三殿」不成,「後三宮」呢?
「後三宮」中,交泰殿,是皇后生日受禮以及貯存大清「二十五寶璽」的地方;坤寧宮,理論上是「中宮」——皇后的正寢殿,但事實上已經變成了皇宮專祭薩滿之所。
這兩處宮殿,「專業性」極強,肯定是不適宜用來舉行涉外典禮的。
「後三宮」之首的乾清宮呢?乾清宮氣勢恢宏,不輸「三大殿」,但和太和殿、保和殿一樣,乾清宮正殿中央,亦是高台丹陛。
挑來揀去,最後還是決定,典禮放在養心殿舉行。
養心殿在紫禁城中的地位。本來並不算高。但自從世宗移居養心殿後。養心殿的地位便慢慢地高了起來。兩宮垂簾聽政之後,養心殿更已成為中國事實上的政治神經中樞。拿這個說事,講給日本人聽,「在養心殿舉行典禮,是俺們特別重視你們的意思」——大約也能自圓其說。
關鍵是養心殿的「明殿」——即正殿,中央既沒有高台丹陛,也沒有礙事的柱子,可以按計劃「改造」。
禮部絞盡腦汁。拿出了以下一套方案。
養心殿中央地台向兩邊擴展,地台中間,置可折疊的明黃紗屏八扇,將地台分成左右兩半。
地台左半邊,前置御榻,是小皇帝的座位;後置兩張並排的御座,是兩宮皇太后的座位,御座前懸一副方眼黃紗。
地台右半邊,置御坐一張,款式和兩宮皇太后的相同。為和櫻天皇的座位。
中國以左為尊,日本以右為尊。如此安排,皆大歡喜。
地台至殿門,中間置絳紫紗屏四副,每副八扇,共三十二扇,將養心殿分成左右兩邊。舉行典禮的時候,中、日與禮官員先行進入明殿,中國的官員在左邊排班,日本的在右邊——只有庭田嗣子一人。
然後,作為主人,小皇帝和兩宮皇太后先入殿,走左路,升座;接著,客人和櫻天皇入殿,走右路,升座。
鴻臚寺贊禮官唱禮,兩國官員按本國禮節給本國元首行禮。
禮畢,兩國官員退出殿門。然後,交換位置,庭田嗣子從左側入殿,在左邊站班;中國官員從右側入殿,在右邊站班。
贊禮官唱禮:「恭請日本國皇帝聖安!」——中國官員打千行禮。
再唱:「恭請大清國皇帝、皇太后聖安!「——庭田嗣子行平伏之禮。
禮畢,兩國官員再次退出明殿,禮成。
這一段,只是「朝賀之禮」,兩國元首並不直接見面。那麼,啥時候啥地方真正會面呢?接下來,東暖閣。
小皇帝和兩宮皇太后先出明殿,入東暖閣。
東暖閣的佈置,和明殿中央地台彷彿,中左日右,只是沒了紗屏和紗簾——客人是女人,沒必要「垂簾」了。
和櫻天皇后出明殿,入東暖閣前,贊禮官門外唱名,小皇帝和兩宮皇太后立候。
客人進門,兩國元首都微微躬身,互相頷首致意,兩宮皇太后請和櫻天皇入座。
坐下來之後,彼此說幾句客氣話。兩宮皇太后:「皇帝一路辛苦。」和櫻天皇:「有勞皇太后牽掛。」諸如此類。
然後和櫻天皇起身告辭,不是回她自己的「離宮」——理親王府,而是到養心殿西暖閣小憩。
因為接下來就是舉行「國宴」了。
宴會在寧壽宮的養性殿舉行,宴後,請和櫻天皇下榻寧壽宮的樂壽堂。
寧壽宮是高宗為自己準備的退位後安享晚年的居所,費了許多心力,規制宏大,精華薈萃,算是一個具體而微的小紫禁城。
因此,寧壽宮亦分前朝、後寢。「前朝」為皇極殿;養性殿、樂壽堂則是「後寢」的一部分。
其中,養性殿仿養心殿建造,略加改造之後,即非常適合舉行接待和櫻天皇的宴會。樂壽堂則是高宗退位後的寢宮;原時空,晚年的慈禧亦曾一度在此居住。
以養心殿和寧壽宮作為接待和櫻天皇的主要場所,確實是對客人非常重視的表示了。
第二天,兩宮皇太后請和櫻天皇遊覽御花園,這個活動,小皇帝就不參加了。
遊覽御花園的日程表中,重頭戲有三出:
第一出,參觀「摛藻堂」。
「摛藻」二字,取義「摛翰振藻」,為「施展采、鋪陳辭藻」之意。堂內儲藏《四庫全書薈要》,實為明會萃之所,教化典型之地。
之所以要安排
和櫻天皇參觀「摛藻堂」,是因為和櫻天皇西渡,用的名義,是「講求學問,教化百代,垂范後世」,參觀《四庫全書薈要》藏地,契合和櫻天皇名義上擔負的使命,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
事實上,和櫻天皇知道了這個安排之後,非常激動,一副「心嚮往之」的模樣。
第二出,祭欽安殿。
欽安殿是御花園的主體建築,殿內供奉玄天上帝。當時,日本國內的主要宗教還是佛教,而不是神道教,雖然兩者已有混同的趨勢;不過,和中國皇室一樣,本著「禮多神不怪」的精神,日本皇室也不排斥道教。禮部事先徵詢了和櫻天皇的意見,她表示很願意到欽安殿禮道。
第三出,登延暉閣,品茗賞景。
然後,就在延暉閣傳午膳。
遊覽御花園,從始至終,兩宮皇太后充當「全陪」。
膳罷小憩之後,和櫻天皇暫別兩宮皇太后,出御花園,赴中正殿禮佛。
中正殿是清朝皇室禮佛的中心場所,赴中正殿禮佛,是和櫻天皇紫禁城之行最重要的宗教活動,朝廷事先挑選了一堆高僧大德主持其事。雖然日本的佛教以大乘為主,和清朝皇室尊崇的密宗頗有不同,但沒人在乎這點區別的。
從中正殿出來後,和櫻天皇先後赴鍾粹宮和長春宮,和兩宮皇太后「話別」。
然後,出紫禁城,返回銀碗胡同的「離宮」。
典禮實際情形大致如上,未免書友「水起來沒完沒了」之譏,除了兩個細節,其他獅子就不再贅述了。
這兩個細節都發生在養心殿上。
一是中國官員向和櫻天皇行禮之時,坐在御座上的和櫻天皇,頷首示意;二是兩宮皇太后起身去東暖閣的時候,和櫻天皇站起身來,隔著明黃紗屏,向兩宮皇太后離去的方向,微微欠身。
這都是儀注上沒有的。
還有,真正的「全陪」,不是兩宮皇太后,而是關貝勒。
女天皇紫禁城兩天一夜行,除了晚上下榻樂壽堂,關卓凡至始至終,陪同左右,陪吃陪玩陪開會,真正「三倍」。「兩日游」下來,關卓凡自覺穿越了這麼久,還從來沒把紫禁城逛得這麼通透。
中國的皇室和朝廷,接待和櫻天皇的隆重其事,具體情形傳回日本,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影響深遠。不過,這是後話,暫時不表了。
「天皇入宮」這件「天大事情」的熱度餘溫猶在,一件更熱鬧的「天大事情」,發生在大洋彼岸:美利堅合眾國訪華代表團,啟程出發了。
*
(又更晚了,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