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聽風錄

正文 第四百五十八節 大戰曹操 文 / 疙瘩瓜

    卻說那長沙城中戲志才和郭嘉看完劉琦遞過來的書信之後。互相換看了一眼。

    緊接著就見戲志才對著劉琦說道:「主公。屬下以為文家此言可行。如果真像是文家書信之中所言的那樣。最後如果成功的話。那麼我們能夠得到的會更多。」

    聽到戲志才之言。劉琦不禁點了點頭對著戲志才和郭嘉說道:「我也是這麼想的。現在叫兩位先生前來。就是為了討論一下這件事情。」

    「主公。此計可行。當然是在文家所言是真的的情況下。」郭嘉這時也不由的向著劉琦補充道。

    聽到郭嘉之言。劉琦不禁有些疑惑的對著郭嘉問道:「奉孝此言是什麼意思。更多更快章節請到。難道那文家不可信嗎。」

    聽到劉琦之言。郭嘉知道劉琦是誤會自己了。郭嘉不禁笑著對著劉琦說道:「主公誤會屬下的意思了。屬下的意思是我們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應該慎重對待。屬下也相信那文家不會在這個時候做那等傻事。而且那文家老爺子也不是短視之人。」

    「那奉孝的意思是。」聽到郭嘉的解釋。劉琦還是不太明白郭嘉的意思。不禁接著向著郭嘉詢問道。

    聽到劉琦的詢問。郭嘉不禁補充道:「主公。既然主公也認為文家是值得信賴的。那麼我們現在就按文家的意思去做便是。但是其餘一些突發事件的必要的措施還是要做的。更多更快章節請到。

    此次這件事情。其中的緣由不知主公能否看得出來。分明就是文家要掌握主動權。不過此風卻是不可長。」

    「哦。還請奉孝詳細說上一說。」聽到郭嘉之言。劉琦分明聽出了郭嘉似乎發現這其中的一些門道。於是不禁向著郭嘉問道。

    聽到劉琦的詢問。郭嘉不禁耐心的對著劉琦說道:「主公。如果之前按照我們的辦法來做。那麼文家只不過是起到了輔助作用罷了。到了最後。文家的重要性並不怎麼能夠提出來。

    而如果按照文家的這個方法來的話。除了最後取得的戰果比之前的大之外。那麼文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卻是非常明顯了。第一時間更新」

    聽到郭嘉之言。劉琦不禁有些明悟了。似乎明白了其中的一些真諦。

    「哈哈哈哈。沒想到奉孝竟然能夠看出來這麼一層。不過如果文家要真是如此的話。讓他們做也並不是不可。」聽完郭嘉之言。劉琦不禁對著郭嘉說道。

    「主公。雖然如此說。但是那文家卻是有些『欺主』的嫌疑。此風不可長。應當適當的給文家一些提醒。」郭嘉不禁對著劉琦說道。

    聽到郭嘉之言。劉琦不禁同意的點了點頭。

    卻說張繡從宜陽城跑出來之後。最近的地方卻是荊州。不由的上表劉表暫且找一個落腳點。而劉表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卻是暫且同意了下來。

    而張繡將曹操搞得那麼慘。曹操自然是不會罷休了。一路上追了過來。

    而張繡得知曹操引兵來。急發書報劉表。使為後應;一面與雷敘、張先二將領兵出城迎敵。

    兩陣對圓。張繡出馬。指著曹操罵道:「汝乃假仁義無廉恥之人。與禽獸何異。」

    聽到張繡之言。曹操不禁大怒。令夏侯淵出馬。張繡則是令張先接戰。

    只三回合的功夫。夏侯淵斬張先於馬下。張繡軍大敗。曹操引軍趕至襄城城下。

    張繡入城。第一時間更新閉門不出。曹操圍城攻打。見城壕甚闊。水勢又深。急難近城。

    乃令軍士運土填壕;又用土布袋並柴薪草把相雜。於城邊作梯凳;又立雲梯窺望城中;操自騎馬繞城觀之。如此三日。

    緊接著曹操傳令教軍士於西門角上。堆積柴薪。會集諸將。就那裡上城。

    城中賈詡見到這個場景。便對著張繡說道:「吾已知曹操之意思了。今可將計就計而行。」

    卻說賈詡料知曹操之意。便想要將計就計而行。乃對著張繡說道:「某在城上見曹操繞城而觀者三日。他見城東南角磚土之色。新舊不等。鹿角多半毀壞。第一時間更新意將從此處攻進。卻虛去西北上積草。詐為聲勢。想要哄我撤兵守西北。他們乘夜黑必爬東南角而進也。」

    聽到賈詡之言。張繡心中不由一驚。不禁對著賈詡說道:「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聽到張繡之言。賈詡不禁自信的說道:「此易事耳。來日可今精壯之兵。飽食輕裝。全部蒙於東南房屋內。卻教百姓假扮軍士。虛守西北。

    夜間任他在東南角上爬城。等到其爬進城時。一聲炮響。伏兵齊起。曹操必然可擒矣。」

    聽到賈詡之言。張繡不由的喜。馬上就按照賈詡的辦法吩咐了下去。

    早有探馬報曹操。說張繡盡撤兵在西北角上。吶喊守城。東南卻甚空虛。

    聽到軍士通報。曹操不由大喜道:「中吾計矣。」

    遂命軍中密備鍬钁爬城器具。日間只引軍攻西北角。至二更時分。卻領精兵於東南角上爬過壕去。砍開鹿角。

    城中全無動靜。眾軍一齊擁入。只聽得一聲炮響。伏兵四起。

    曹軍急退。背後張繡親驅勇壯殺來。曹軍抵敵不住大敗。退出城外。奔走數十里。

    張繡直殺至天明方收軍入城。曹操事後計點敗軍。折兵五萬餘人。失去輜重無數。呂虔、於禁俱各被傷。

    卻說賈詡見到此次敗走。急勸張繡遺書劉表。使起兵截其後路。表得信之中說要起兵。但是卻是還在旁觀著形式。

    且說曹操軍緩緩而行。至襄城。到清水。操忽於馬上放聲大哭。

    眾驚問其故。曹操不由的對著眾人說道:「吾思去年於此地折了那麼多軍士。都是我曹孟德的過錯啊。不由不哭耳。」

    因即下令屯住軍馬。大設祭筵。弔奠軍士亡魂。曹操親自拈香哭拜。三軍無不感歎。

    祭軍士畢。方祭侄曹安民及長子曹昂。並祭陣亡軍士;連那匹射死的大宛馬。也都致祭。

    次日。忽有荀彧差人報說:「劉表助張繡屯兵安眾。截吾歸路。」

    原來。在荊州的劉表見到又便宜可佔了。白娜派軍策應了一下。不過卻是沒有多少。畢竟大軍幾乎都被蔡瑁給帶出去了。所謂的前去剿滅叛亂。

    原來。在荊州的劉表由於生病的緣故卻是一直被蔡瑁給蒙在鼓裡。蔡瑁在臨走前跟劉表說的是長沙等地有山越人的叛亂。並未曾提及劉琦。

    而劉表身邊也有著很多蔡瑁的耳目。尋常消息劉表根本就得不到。可以說是間接的被軟禁了起來。這次出兵也是在蔡夫人點頭的情況之下才做出的。

    卻說曹操看過荀彧的書信之後不由的答覆荀彧道:「吾日行數里。非不知賊來追我;然吾計劃已定。若到安眾。破繡必矣。君等勿疑。」便催軍行至安眾縣界。

    劉表軍已守險要。張繡隨後引軍趕來。曹操乃令眾軍黑夜鑿險開道。暗伏奇兵。

    及天色微明。劉表、張繡軍會合。見曹操兵少。疑曹操遁去。俱引兵入險擊之。

    曹操縱奇兵出。大破兩家之兵。曹兵出了安眾隘口。於隘外下塞。劉表、張繡各整敗兵相見。

    吃了虧的劉表和張繡卻是不敢托大。兩邊開始從長計議起來。於是兩軍集於安眾。

    且說荀彧探知袁紹欲興兵犯許都。星夜馳書報曹操。曹操得到這個消息不由大驚。即日回兵。

    細作報知張繡。張繡欲追之。賈詡不由的說道:「不可追也。追之必敗。」

    但是劉表派去的人卻是堅決追擊。力勸張繡引軍萬餘同往追之。約行十餘里。趕上曹軍後隊。

    曹軍奮力接戰。繡、表兩軍大敗而還。張繡對著賈詡說道:「不用公言。果有此敗。」

    聽到張繡之言。賈詡不禁接著說道:「今可整兵再往追之。」

    張繡不由的驚訝道:「今已經敗了。怎麼還要追。」

    賈詡不由的說道:「今番追去。必獲大勝;如其不然。請斬吾首。」

    張繡聽候相信了。但是劉表的派去的軍隊疑慮。不肯同往。繡乃自引一軍往追。

    操兵果然大敗。軍馬輜重。連路散棄而走。張繡正往前追趕。忽山後一彪軍擁出。張繡不敢前追。收軍回安眾。

    張繡事後問賈詡道:「前以精兵追退兵。而公曰必敗;後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克:究竟悉如公言。何其事不同而皆驗也。願公明教我。」

    賈詡不由的說道:「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操敵手。曹操軍雖敗。必有勁將為後殿。以防追兵;我兵雖銳。不能敵之也:故知必敗。夫操之急於退兵者。必因許都有事;既破我追軍之後。必輕車速回。不復為備;我乘其不備而更追之:故能勝也。」

    張繡不由的信服其高見。緊接著兩軍各散。

    且說曹操正行間。聞報後軍為繡所追。急引眾將回身救應。只見繡軍已退。

    敗兵回告操道:「若非山後這一路人馬阻住中路。我等皆被擒矣。」

    曹操急問何人。只見那人綽槍下馬。拜見曹操。乃鎮威中郎將。江夏平春人。姓李。名通。字文達。

    曹操問其是哪裡人。李通不禁說道:「近守汝南。聞丞相與張繡、劉表戰。特來接應。」

    曹操不由大喜。封之為建功侯。李通拜謝而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