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那拉.慧兒

章 節目錄 109小年番外 文 / 單雲

    昨夜是七夕,是織女和牛郎相會的日子。

    可是,她的良人又在哪裡呢?

    這一年多來,爺再也沒有進過她的房。

    進府以來,她已經遇上三次七夕節了,而他的良人——四爺卻從未陪她過過一個!

    初入府邸的那些日子,爺是待她好的,也是寵她的。

    可是第一個七夕之日,爺便有差事在身。所以,他們錯過了。

    而爺在事後,沒有想過要送她些什麼,也沒有和她說些貼心的話,更沒有告訴她七夕他雖回不來但並沒有忘記她。

    什麼,都沒有。

    於是,她覺得落寞,傷心。卻,不敢讓他知道。

    因為她發現,爺望著她的時候,經常會不自覺地走神,有時對她說的話,會不由皺眉,在看見她哭泣使性子時,甚至會毫不掩飾地露出厭煩之色。

    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子。

    面對自己心愛的人,自然會吃醋,會妒忌,也會和他鬧脾氣,使性子。

    可他,不是普通的男子,他是四爺,是大清國的四皇子!是那些朝堂上的男子見了都肅然起敬的冷面王!

    所以,她無法不和府裡的那些女人一樣,愛他,敬他的同時,也怕他。

    她渴望他的憐愛,渴望他夜夜必宿。

    卻,從沒有大膽地以為自己能完全佔有他的心。

    因為他的心,那樣深,她不能懂。

    她只能在他偶爾的一抹淺笑中,那一絲愛憐的目光中捕捉到他的心思,來探測她是喜歡自己的,是滿意自己這樣做的。

    她小心翼翼地侍奉他,渴望他能分給她多一些的寵愛,比別的女人都多的愛。

    所以,她和李氏鬥,和院子裡的那些女人們爭。

    她其實只是渴望他多一些的回眸而已。

    這個希翼,是多麼的卑微。

    可惜,第二年的七夕,她仍舊是一個人過。

    最可笑的是,她的爭鬥,沒有贏來絲毫憐愛,反而葬送了冬芷的性命!

    那時她痛失婢女,又被福晉禁足。心情很低落,還大病了一場。

    她以為,爺會來安慰她的。可是,爺他沒有。

    後來,她聽說七夕那晚爺一個人去了園子。而這之前的一個多月,爺夜夜去福晉的房裡說話,卻又不留宿,總是一個人回書房睡。

    她開始不懂爺和福晉之間那微妙而又費人疑猜的關係。

    如果爺想要福晉,為何不留下?可是若不想要她,又為何夜夜都去?

    福晉若是愛爺,怎麼會讓他走?若是不愛,又為什麼府裡會傳著他們曾如膠似漆的傳說?

    她,真的不懂。

    福晉總是高高在上,淡然處之,眉目間有的都是從容不迫,雍容高貴。

    她看不懂那個女人。

    雖然她曾暗暗怨恨過她對冬芷毫不留情,可是心底裡她又不由有些怕她。因為在她的眉宇間,她似乎總能捕捉到一些和四爺相似的果決和堅毅。

    她一直對爺和福晉的關係疑惑著。至到後來,傳來了福晉遇刺的消息,她才明白過來。

    因為那些日子,爺日日不離福晉身側,甚至連府邸都不回。爺他只是在別莊裡日日陪在福晉的身邊。

    有人曾問,為什麼爺不帶福晉回來養病?

    爺說,府邸空氣不好,福晉不喜歡。

    那會兒,她不明白。

    後來,她懂了。因為一次偶然的情況下,她聽到李氏對婢女冷哼了一句:「爺始終不回來,根本不是為了什麼空氣不好!你瞧瞧這府裡又多了的女人和孩子!那個女人又怎麼會如面上看上去的那麼平靜!哼!」

    福晉看上去那麼淡然,畢竟也是女人,又怎麼會真的不在意!更何況,鈕鈷祿氏和耿氏如今又有了身子。

    看著她們隆起的肚子,她心裡一陣陣酸澀湧上。

    府裡,李氏有一子一女。仗著子嗣,她常常作威作福,挑釁於她。

    鈕鈷祿氏和耿氏,雖然面上不與她衝突,但私下裡也從不和她接近,偶爾不經意的回眸中,她甚至能感到她們對自己的嫉妒。

    那絲嫉妒,曾讓她有過虛華的滿足,畢竟她曾風光一時,爺給了她三千寵愛!

    可是,即便是那樣虛華的時光,也是多麼的短暫!

    現在想來,也真是一種諷刺!

    她,曾是被爺恩寵最多的女子,可是她卻始終懷不上爺的孩子。

    反倒是鈕鈷祿氏和耿氏,這兩個偶爾被爺恩寵的女子,都懷上了。

    難道這就是她的命嗎?注定了一無所有嗎?

    不,她不甘心!

    昨晚,七夕之夜,她親自去書房找爺,希望他能陪陪自己。可是,還沒進屋就被蘇培盛輕易給擋駕了。

    她心中淒然,說什麼書房重地,沒有爺的命令,不得擅入!可是,她卻聽說,福晉連通報都不用,就可以隨意出入!

    她不願就此放棄,她跪在門外,向裡屋的四爺朗聲道:「妾久未見爺的面,只望爺能陪妾身過這個七夕,行嗎?」

    四爺沒有出來,只是讓蘇培盛打發她。

    她不由傷心了,也執拗了,她今夜一定要見爺!她要喚回爺的憐愛,那怕一點也好。

    她想要爺的寵愛,還想要爺給自己一個孩子!

    所以,她固執地跪在書房外,不管下人們的側目。

    終究,她是等到了他。爺出來了!

    可是他的眉目間湧現的不是感動,而是透著不悅,他冷冷問道:「福晉不在,府裡的規矩,你就忘了嗎?」

    那一眼中,沒有憐惜,只是警告。她懂的。他是在提醒她之前冬芷的那件事,敲打她不要逾矩!要守著自己的本分!

    可是她不懂的是,難道她竟這麼可悲,在他的心底連一個小小的角落都不曾佔有嗎?

    她的尊嚴,她的跪求,不能喚回他一絲絲的感動嗎?

    她的淚,不停地從眼角留下,她還來不及說什麼,便聽爺和蘇培盛道:「你去找兩個人,送側福晉回房!」

    此刻,她的心真的感到碎裂了。她執著地撇開靠近她的下人,厲聲問道:「爺難道連一個七夕之夜也不能給我嗎?我就這麼討人厭嗎?爺能給旁的女人孩子,難道就不能給我一個嗎?」

    他冷冷一瞥,眸中的冷冽足以讓她心生畏懼,可此刻他竟是笑著的,這絲笑帶著一種殘忍,他望著她,不屑道:「爺也不是沒有給過你恩寵,是你自己的肚子不爭氣,你又怪得了誰!」

    聽完他冷冷的諷刺,她壓抑著沒有哭,只是挺著背脊往回走!

    可是,轉身的剎那,淚,難以再克制!

    她就算是為了子嗣而爭風吃醋,那又怎樣!這個後院裡的女人哪個不希望有爺的子嗣!爺的寵愛如此變幻莫測,又怎比得上一個孩子來得貼心溫暖,傍身安全!她這麼想,又何錯之有!

    胤禛望著年幼蓮遠去的背影,不由自嘲的一笑,當年她身上讓他眷戀的溫柔善良,哪裡去了?是他開始就看錯了她,還是她變了?

    作者有話要說:

    幸福是什麼?——是能長久地感到快樂的情緒。

    報復4,仇恨4都是不能快樂的,而我一直認為為了報復出軌的男人而隨意輕謾自己的身體和情感的女人,用自己不快樂的出軌而作為等價的報復是十分愚蠢的!因為她只是在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而雪是明白其中道理的,她是睿智通透的,所以她沒有報復4,她只是選擇平靜的退出他的生活。

    可是愛,這種東西,不是理智可以勒令停止的。可以不見他,可以不理他,但不一定可以不愛他。

    既然自己還深深愛著他,既然他也還深深愛自己,那麼又為什麼要虐待自己,強忍著悲苦,堅持著既然做錯了就永不原諒這個和幸福相違背的法則呢?!

    如果原諒能得到幸福,為什麼要拒絕?!

    如果拒絕原諒,拒絕再次接受他的感情,也只是因為不信任他,害怕被傷害,而不應該是偏執的認為「因為我受傷了,而你沒有我那麼傷,我也沒有盡情的報復你,所以我就不能原諒你!」——這種心態真的不是很健康的心態,作為當事人雪絕不會有,因為她愛一個人就不會想要傷害他。

    何況,在那樣一個年代4的行為真的談不上罪大惡極,其實他的錯在於他違背了對雪的承諾,在於他的愛不如她的那麼專一,這些都讓雪傷心。

    情變是讓人覺得痛苦的,但也不是犯罪!無須報復,也無須討伐!

    他不愛你,你走開就是,沒有必要為了他再傷神費力!——我想這才是現代女性健康的愛情觀吧!

    誠然,離開4,雪未必就不能好好地生活!

    在知道4和小年的事情後,雪的性子也是很剛烈的,聞君有兩意,惟有相決絕!她甚至不惜設局退出4的心,也堅持要離開他的生活!其實她不是不知道這個局帶來的後果!即使那刻她就知道4心裡不是完全沒有她的,可是她還是選擇了決然的離開,因為她不要不完整的愛,也不要看上去牢固實際卻涼薄的愛!

    可是4幡然明白後,4之後的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濃濃愛意,於此,雪不是無動於衷的,只是因為她覺得4不可信,而她出於對自身的保護也不願再相信他的愛,因為她不想再受傷!所以她淡然處之!

    可在那場意外中,她意識到了自己的愛,也看到了4對自己的愛!彼此的愛,其實都是,一樣的深刻!於此,她的心理有了極大的變化。

    後來,昏迷中,44的溫柔體貼,那些呼喚話語,她的內心是感動的,所以她覺得他們可以再來一次!

    也所以,醒來後,雪原諒了4,他們和好了。

    但是,4的理念與自己不同,即使他愛她很多很多,很深很深,依然不會改變他作為一個封建時代大男人的愛情婚姻觀,所以雪才在和4懇談了自己的想法後,提出了那個約定。

    她認為如果4真的愛她,必然不會違諾;如果他的愛達不到那樣程度,那麼他們就從此休吧,她也不怨他!因為他給不起那樣的愛,只是遺憾,並不是罪過,這只是表明他們不合適,她不強求。

    關於雪雪的心路歷程,我也在此作了解釋。

    之前是非,不管是雪的還是4的心態,我都做了詳細的解釋,希望大家理解。

    自然,大家也可以一直保持自己個人獨特的視角,畢竟每件事,角度不同,投射就不同。

    大家若還有什麼疑問,也都可以直言!

    交流是快樂的,而且可以激發我的靈感,在此,感謝所有留過言朋友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