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教父三國

正文 第二百一十九章 田豐說公孫瓚 文 / 北方三哥

    楊奉見徐晃而來,便說道,「如今許都之內,盡皆眼線,李添大人新死,汝怎敢輕來我府上,若是被高飛與曹操那二人的眼線盯上,大事便要敗露矣!」。

    徐晃說道,「公明這次送糧草於高飛,打聽探得一條重要消息,可助大人鏟清朝中奸相!」。

    徐晃口中所說「奸相」之人,便是指左右丞相高飛和曹操,其實徐晃一心向著漢室,當初跟隨高飛,亦是高飛許諾重振漢室天下,這徐晃才會歸順於高飛手下,其後的事情,便是高飛食言之過程,而徐晃親眼見得高飛視獻帝為傀儡,徐晃哪裡容得了這種事情,恰好又遇原先之主楊奉,這徐晃便心生異像!

    楊奉亦知曉徐晃之心思,便招攬之,而徐晃亦無二話,便緊跟楊奉其後,意欲殺高飛與曹操二人,還政於獻帝!

    話說楊奉與董承二人亦早就有殺左右丞相之心,但是奈何無力為之,所以這楊奉與董承二人便在暗中圖謀,正好此時徐晃加入,楊奉大喜,便時刻圖之!

    楊奉使徐晃在高飛身邊,暗查其破綻之處,數日之前,高飛於朝堂之上,劍殺李添,便把楊奉與董承二人驚嚇不已,好在殺李添之事,只是緣起袁紹,不過這楊奉與董承二人亦膽戰心驚,退朝之後,便把府內所有的閒雜人等盡皆辭退,生怕是高飛暗中安插的細作之人,以察覺其心!

    而當時高飛又言要征討袁紹,曹操亦出兵攻打宛城張繡,當時這楊奉與董承二人便嗅到了其中的政治意味,高飛和曹操二人都不在許都之內,於楊奉等人是大大的有利,不過楊奉亦低估了高飛等人的心思,雖然左右丞相不在許都之內,但是其兩方的勢力到在許都之內根深蒂固,就憑郭嘉與荀彧其中一人,便沒有破綻露出給楊奉等人戳穿!

    楊奉亦垂頭喪氣說道,「家國之恨,吾等無能為力耳!」。

    當時董承在楊奉身邊說道,「此事宜緩不宜急!早晚能除掉此家國二賊!」。

    於密室之內,楊奉又念想起董承之言,不禁低首曰,「除掉奸相,談何容易!」。

    徐晃便道,「某前日入得代郡,見高飛所部盡皆屯兵於代郡之內,大人可知為何?」。

    楊奉搖頭,以示不知,而徐晃繼續說道,「高飛在代郡之內染病矣!雖是風寒之症,但亦難以行軍,所以屯兵不前!」。

    聽聞此話之後,楊奉依舊不解,「可惜不是膏肓絕症,如之又能奈何?」。

    徐晃心急不已,乃道,「高飛此役乃是征討袁紹,此時卻在河北之外兩百里的地方駐兵難行,高飛若病,全軍必無戰心,若此時袁紹遣兵劫營,高飛必敗,雖未必能死於袁紹之手,但是氣焰必失,到時候這高飛與袁紹二人,不知誰生誰死?」。

    楊奉思慮道,「袁紹未必能看破高飛患病,安肯劫營!」。

    徐晃歎道,「大人何故如此糊塗,袁紹不知,大人亦可令其知曉,不若休書一封與袁紹,與其裡應外合,正好借助袁紹之力,殺此奸賊二相!」。

    楊奉面露疑色,「這袁紹亦非良輩,若是驅狼引虎,豈不是罪孽深重!」。

    「驅虎搏狼之計,不成功便成仁,想如今高飛與曹操二人氣焰囂張,何日能除之!兵行險招,方有一搏之機會!」,徐晃竭力勸說,而楊奉亦在最後關頭,確定了主意,即刻便休書一封,備言代郡之事!

    信已寫好,楊奉便交與徐晃,命其於秘密之處,交到袁紹的手上!

    次日,徐晃面見郭嘉,言說冀州之邊境,頗有山賊肆虐,意欲請兵剿匪!

    郭嘉止之道,「主公封汝為大軍子糧草官,不可輕動,宜在冀州之內,聽候主公調譴!」。

    徐晃諫道,「百萬石糧草已經押運至代郡,數月之內,主公必然不會缺糧,吾聽聞邊境之百姓為山賊所苦,不忍任之!請軍師遣兵三百,徐晃一日便還!」。

    郭嘉思慮再三,以為不無不可,便遣徐晃先去!

    卻說徐晃帶領三百軍馬出得冀州主城,來到邊境之處,便對自己一個親信之人說道,「汝攜帶此信往河北處,面見袁紹,務必使袁紹見此信!」。

    那人低首允諾,便騎著快馬而去,而當時徐晃領兵於深山之中搜索山賊,無一人發現其意,而徐晃見親信快馬而走,方才略微放心,暗中想到,「這次還不要了你高飛性命!」。

    徐晃無功而返之事不提,單說這一人一馬一封信,兩日之內便到了河北袁紹處,袁紹見得來人,不解道,「汝是何人?」。

    那人說道,「吾乃是冀州將軍徐晃之僕,特來送信!」。

    袁紹臉色陰晴不定,「徐晃何意?」。

    這個時候田豐在身邊諫道,「許是投誠之意!」。

    聽聞此言,袁紹倒是頗以為然,接過那封信件之後,便說道,「信我已經接下了,你去吧!」。

    那送信之人,見得袁紹親手接過信件,便從腰間擎出一把短刀!

    當時袁紹大喝道,「汝意欲何為?」,只見到那送信之人,右手持刀,自刎喉嚨,撲哧倒地!

    袁紹身邊早就湧上來數百個軍士,以為乃是刺客,不想竟然自戕而死!

    田豐早就躲到一邊,見其人已死,便湊到了主公袁紹的身邊,說道,「看來這信件之中,必然乃是重要之事,否則此人不會自戕而死!」。

    袁紹驚愕未已,此刻倒是想到了手中的信件,便展開相看,而袁紹之神色不定,對田豐說道,「信中真假,還未可知!」。

    田豐接信而看,倒是喜形於色,「此言必真,想那高飛與曹操二人,居廟堂之高,儼然凌駕於獻帝之上,楊奉作為漢室之忠貞之臣,必然欲除高飛與曹操,所以此言必真!」。

    袁紹又道,「此刻高飛身在代郡,以軍馬劫之?」。

    田豐說道,「當遣上將顏良文丑,於夜色之中,帶兵劫營,必敗高飛!」。

    袁紹笑道,「如此最好!」。

    卻說此時,田豐身著主公袁紹之親筆信,親身往上谷而去!

    公孫瓚與袁紹為爭奪上谷之地,征戰不休,而此刻袁紹為了全神貫注於對付高飛,便意欲與公孫瓚休戰,把上谷之地想讓,以期與公孫瓚言和,有可能的話,袁紹還是希望可以與公孫瓚聯手,共同對付高飛為最好!

    主公有意,為臣者就得順其意,所以這田豐便自告奮勇,往上谷之地,親見公孫瓚,言說罷兵言和之事!

    公孫瓚對上谷之地誌在必得,所以重兵來戰,而上谷之地,原本便隸屬於河北之境,此時有讓地之意,所以袁紹只以輕兵據之!

    田豐抵達上谷之地,便往公孫瓚處傳意,意欲面見公孫將軍!

    公孫瓚亦聽說袁紹有讓城之意,便欣然請田豐入得軍營之內,見得田豐之後,公孫瓚乃言,「吾久聞田豐田之名,袁本初之肱骨也!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只是不知元皓此來何事?」。

    田豐笑道,「無名之輩,不敢比之於將軍,元皓奉主公之名,乃是與將軍商討上谷之地之事!」。

    公孫瓚亦笑道,「上谷之地,久有糾紛,袁本初未來河北之時,這上谷之地乃屬幽州境內,不過後來被本初兄弟佔了去!今日某不過是想討要回來而已,本初何故如此為難!「。

    田豐亦知曉其中之事,說道,「幽州與河北接壤,久為兄弟之勢,今日竟然為上谷一地,而兵戈相見,實在有傷兄弟之情誼,我家主公眷念公孫將軍英名,願把上谷之地歸還於將軍!」。

    公孫瓚聞言,倒是略有疑色,「元皓不是誆騙於我吧!」。

    田豐陡然笑道,「欺天下之人,亦不敢欺公孫將軍,此乃是我家主公的親筆書信,若是公孫將軍肯答應一事,莫說一個上谷城,河北之境,還許給將軍四座城池!」。

    公孫瓚倒是大笑道,「還有如此好事?」。

    田豐說道,「城池雖好,得之亦難!」。

    公孫瓚問道,「要我答應你何事?餘下的四座城池又是什麼地方?」。

    「公孫將軍莫急!先聽聽我這條件!高飛舉兵來犯河北之事,將軍不會不知道吧?」。

    公孫瓚笑道,「此刻高飛已然兵馬屯於代郡,我公孫瓚如何不知!」。

    田豐明人不說暗話,便道,「只要將軍肯與我家主公聯手,共同對付高飛,便再許給將軍平陽、河內、漁陽、平廣四地,將軍唾手可得豐饒四城,何樂而不為!」。

    公孫瓚坐立於軍帳之內,左右盡皆帶甲軍士,而公孫瓚左手擎住腰間之佩劍,右手提起一杯酒水,敬於田豐,田豐亦舉酒杯應和道,「將軍誠宜思之,高飛者,虎狼甚於董卓,河北與幽州之地,親如兄弟,當合力謀之!」。

    公孫瓚酒杯盡飲,而空杯於手,突然落地,一聲乾脆利落之聲發出,其時,軍帳之內的軍士,刀槍在手,盡皆怒目田豐,幾欲殺之!

    而公孫瓚倒是手勢攔住,問道田豐曰,「高飛來犯,汝便許我上谷五城;若是高飛去時,豈不是說話如放屁!」。

    當時田豐見左右軍甲盡出,略有顫慄,繼而公孫瓚並未發難,田豐倒是神色稍微舒緩,隨即便哈哈大笑,笑聲不止!

    公孫瓚擎出腰間之劍,抵在田豐脖頸之上,厲聲說道,」再笑一聲,便頭顱落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