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教父三國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一章 飛刀殺王朗 文 / 北方三哥

    孫策帶領韓當出馬,迎戰顏輿,而未及孫策與韓當登橋的時候,黃蓋與程普等人早就駕小舟從河岸邊殺過橋去,亂箭射到對岸軍中,繼而二人飛身殺上岸去,顏輿退走,而孫策與韓當直接殺到吳郡城門之下,顏輿早就退入城中而去了。

    孫策繽紛兩路,水路並進,圍住吳城,一困三日,無人敢出戰,孫策引領軍馬在吳郡城下,令人宣諭道,「城內嚴白虎可速速投降,保你吳郡無虞!」。

    當時城牆之上有一員副將,左手托著城牆磚,右手指著城下孫策大罵,而太史慈在城下拈弓取箭,對左右之人說道,「看我射中這廝左手!」,說聲未絕,弓弦響起,果然射個正著,把城上那副將的左手射透,反釘在城牆磚上。

    孫策軍中見太史慈神射,無不喝彩,而太史慈又取一箭,說道,「中這廝右手!」,隨即箭出滿弓,又把那副將的右手紮了個透心涼,而城上那副將叫苦不迭,慌忙之間把左手從磚石上的箭矢中扯出,在幾位小兵的護送下,急忙入城。

    嚴白虎見他的副將左右手都被射出個窟窿來,大驚道,「彼軍之中有如此能人,安能敵乎!」,便心生怯意,隨即和謀臣商議道與孫策求和之事。

    次日,嚴白虎使其弟顏輿出城,去見孫策,兩軍相戰,不怠慢來使,孫策把顏輿請入帳中飲酒,杯酒下肚之後,孫策乃問道,「令兄可是相好獻城之事?」。

    顏輿說道,「家兄不願獻城,不過卻願意與將軍平分江東之地,共同掌管,將軍居江東之南,家兄居江東之北,互不相犯,可好?」。

    孫策大怒道,「鼠輩安敢與吾相等乎?」,便欲命人斬殺顏輿,以做傚尤,而顏輿見狀,拔劍起身,意欲先殺孫策而後快,不過顏輿的本事哪能殺的了孫策呢,未及出手,已經被孫策飛劍砍殺之,顏輿應手而倒,孫策以手中佩劍,割下了顏輿的頭顱,命人送往吳郡之中。

    嚴白虎見其弟已死,心頭生恨,謂之左右曰,「孫策欺人太甚,為之奈何?」,左右之人盡皆沒有主意,只有一人諫道,「孫策軍甚,不可力敵,不若棄城而逃,往嘉興、烏程而去!」。

    嚴白虎大怒,「吾若逃走,豈不是怕了那孫策!」,那人又說道,「吳郡被破,只是早晚的事情,還請主公速走!」。

    嚴白虎雖然嘴巴上說不怕孫策,但是心中已經膽顫的很,「江東小霸王」之名並非虛言,而孫策之鋒芒卻確實難以抵擋,所以嚴白虎兩相權衡之下,棄城而走,往嘉興而去,吳郡既破,孫策馬不停蹄,命令程普和黃蓋等人分別攻打嘉興、烏程之地。

    嚴白虎打不過孫策,連黃蓋和程普兩人也敵不過,嘉興和烏程兩個地方又分別被攻破,又往餘杭而去。

    孫策軍馬連克吳郡,嘉興,烏程數個城池,整個江東之地已經盡皆落於孫家之手,而此時嚴白虎,被孫策追的整天都在大逃亡,最後不得已竟然落草為寇,劫掠百姓以做軍餉之用,當時餘杭之地,有一對父子,不滿嚴白虎為禍鄉里,便領著鄉人組建隊伍,殺奔嚴白虎的匪窩之中,嚴白虎又不敵,只好率眾往會稽而去。

    當時孫策也領兵殺到餘杭,卻見一對父子引兵來投,問之其父乃是凌操,年紀四十,其子凌統,正及弱冠,孫策大喜,遂收下兩人在軍中驅馳,父子二人具封為軍中校尉,留用身旁。

    嚴白虎是老鼠的,走到哪裡被孫策打到哪裡,剛入會稽之時,便被程普追上,又被打敗,而當時會稽太守王朗,與嚴白虎乃是故交,聽聞其剛入會稽之地,便被程普所敗,便欲引兵援助嚴白虎,而王朗身邊有一人諫道,「大人不可援救嚴白虎,孫策用仁義之師,嚴白虎乃是暴虐之眾,還宜擒拿嚴白虎以獻孫策!」。

    王朗視之,乃是會稽余姚人,姓虞名翻,現在會稽郡吏,王朗怒斥之,「我與嚴白虎乃是故交,安肯棄之!」,遂引兵匯合於嚴白虎。

    虞翻歎息而出,以為王朗不是明主。

    卻說王朗領兵救援嚴白虎,而當時孫策也引軍追上程普前部,當時兩軍對陣,孫策率性出馬,謂王朗說道,「吾興仁義之兵,來安江東之地,汝何故幫助賊人?」。

    王朗罵道,「汝人心不足,既得吳郡,又來強行吞併吾界,今日正好與嚴白虎將軍雪仇!」。

    孫策大怒,正欲出戰,卻早有太史慈挺馬而出,這會稽太守王朗也是行伍出身,哪裡肯讓,也擎起長槍來戰,斗不數回合,王朗手下將領周喜也來助戰,而孫策陣中程普走出,飛馬接住周喜交鋒。

    當下兩邊鼓聲大震,互相鏖戰,忽然王朗後軍先亂,一彪軍馬從王朗背後反抄而來,正是周瑜與黃蓋二人引兵從斜翼裡殺來,王朗軍頓時前後受敵,以寡不敵眾之勢敗退而去,時王朗與嚴白虎、周喜等人,奪路而逃,方才奔回會稽城中,繼而王朗命令城中之人緊急拽起吊橋,緊閉城門,不復出戰。

    孫策大軍趁勢趕到城下,分佈眾軍,四門攻打,誓要殺了嚴白虎其人!

    王朗找會稽城中見得孫策攻城甚急,欲再出城外,與孫策決一死戰,而嚴白虎說道,「孫策兵馬強盛,不可力敵,只宜深溝高壘,堅壁勿出,不消一個月的時間,彼處軍糧散盡,自然退走,到時候再引兵追擊,可大勝之!」。

    王朗以為然,便依嚴白虎之意,固守會稽城不出。

    孫策一連攻城數日,皆不能破城,乃召集眾將商議,呂范諫道,「王朗固守會稽城,難以速克,會稽錢糧,大半屯於查瀆之地,此地離會稽只有十里,正好先以兵馬佔據此地,則會稽不能久持矣!」。

    孫策大喜曰,「呂范妙計!」,而周瑜說道,「此乃其一,還有其二!」。

    「願聞其言!」,孫策對軍中諸將皆禮遇有加,對周瑜更甚,因為他視周瑜為兄弟,而非部將。

    周瑜說道,「主公兵發查瀆,王朗必然察之,必然派兵出城來趕,可用奇兵以勝之!」。

    孫策笑道,「有呂范與周瑜在伯符之身邊,今夜即可取下會稽城!」,隨即便在營寨之中高燃火把,設為疑兵,孫策自己倒是連夜撤圍南去。

    卻說王朗聽聞孫策引兵往南,親自引領城中諸將到城牆上觀望孫策營寨,乃見城下營寨之中火把四起,旌旗不亂,心中生疑,周喜在一邊說道,「孫策走矣!特地設置此計以疑我耳!」。

    嚴白虎也說道,「孫策此去,莫非是去查瀆之地,會稽錢糧大半於彼處,不容有失,我當令軍馬與周喜將軍追之!」。

    王朗也知道孫策肯定是偷襲查瀆,當然也知道查瀆對於會稽城的重要性,便對嚴白虎說道,「查瀆重地,正需提防,汝引兵先行,吾隨後接應!」。

    當時嚴白虎與周喜領兵五千出城追趕,將近初更天的時候,離會稽城外二十里的地方,嚴白虎與周喜正行間,忽然周圍密林裡一聲鼓響,繼而火把齊明,嚴白虎大驚,勒馬便回,正好被一將擋住去路,火光中視之,正是孫策也。

    周喜揮槍來迎,欲解嚴白虎之圍,不想被孫策一招,便殺下馬去,而嚴白虎倒是眼疾腳快,騎馬飛一般的跑掉了,孫策欲追,但是天黑難看,路險不便,便不復追擊嚴白虎。

    周喜死,嚴白虎逃,餘下部眾盡皆投降,而王朗率軍於其後,聽聞前部被伏,便無心戀戰,欲回城內,但是出城容易回城難,周瑜早就率領黃蓋等人,攔住了王朗的去路,而王朗頓時四面受敵,形勢危矣,便有心投降。

    孫策哈哈大笑,「早有此意,何至於如此!」。

    王朗喝令部眾投降於孫策,而能不戰屈人之兵,孫策也是欣喜,王朗下馬跪地,以表明先前與之為敵之罪,而孫策不以為意,便令王朗起身。

    王朗不起,孫策便去扶,而正待此時,王朗右手的袖口裡飛出一把匕首,正欲刺向孫策胸口。

    孫策倒是沒有想到王朗會有這一手,所以措手不及,正待王朗的刀尖刺中孫策胸口的時候,突然一道冷光射出,應聲之下,便有一人倒地。

    倒地的倒不是孫策,反而是王朗,因為此時他的心臟已經被一把半寸長的小刀貫穿,鮮血直冒,而孫策驚愕之餘,把眼神遞向周瑜,而周瑜的右手正保持著出刀的姿勢。

    王朗沒有料想到他的匕首偷襲會失敗,而一雙眼睛瞪的像是牛鈴一般,其實王朗的身手也並不算弱,他以偷襲的速度刺出匕首,竟然會被人後發制人!

    王朗想不明白的事情也就不用想了,因為他牛鈴一般的眼睛不得不緩緩閉上,一腔鮮血灑出,便掛掉了。

    是周瑜出的手嗎?答案毋庸置疑,而周瑜的右手瞬間便收回了陣勢,反而對孫策說道,「王朗死不足惜,主公無虞便好!」,隨即便撤軍歸帳。

    其實孫策自然知道周瑜的本事,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而周瑜的文武之才旗鼓相當,不過世人只曉得周瑜周公瑾的謀略厲害,不知其人武力更是了得,而孫策也自然明白,如果不是事出危急,周瑜是不會出手的,因為他不喜殺!

    周瑜雖然不喜殺,但是自從從竹林之內跟隨孫策出山的時候,周瑜便知道不喜殺亦得殺,這是他受兄弟所累,也是受兄弟所福!

    (在此處埋個伏筆,就是周瑜的飛刀,以後還會表及此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