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大明風雲錄之兵鋒殘劍

正文 第一百二十二章 :應天搬兵 文 / 豐郎

    「湯大哥留步,小弟還有一事需要與兩位大哥商量。」大奎出言喚住了起身要走的湯和。

    湯和不解的道:「大奎兄弟還有何事?但講無妨。」湯和說吧陪同大奎再次落座、

    大奎沉吟道:「我之遇刺之事已有線索,卻是湖廣行省參政王福指使人所為。」說著大奎便將王福之子王安齊如何殘害百姓欺男霸女的罪行一一道來,又將如何將王安齊打殘之事詳細說了,再將順元如何斬殺梁有才查抄了髒銀之事也一併說了。

    湯和聽到這裡不禁大驚失色:「兄弟,你惹了王福?你可知道他與吳王的關係?」

    大奎苦笑道:「這個小弟略有耳聞,吳王妃是他的妹妹。」

    湯和搖頭道:「還不僅僅如此,吳王乃心懷大志之人。若是後宮王妃無端亂政,吳王便是馬大腳(馬秀英為朱元璋原配,宿州人氏。古有女子裹腳之風俗,並以小腳為美。但馬秀英堅決不裹腳,因此從小便是天足,故此人們背後稱馬秀英為馬大腳)。也不會留一點情面的,何況是王妃?」

    常遇春見到大奎一臉茫然,不由得在一旁接過話道:「馬王妃乃是吳王原配,她雖為婦人但真可謂女中豪傑不讓鬚眉!曾輔佐吳王作了許多大事,更是曾五次救下吳王性命。如今吳王雖是後宮佳麗無數,但卻通受馬王妃管制。吳王許多大事難決也會時常與馬王妃商議,馬王妃之見識果然實在勝過一般的鬚眉男兒!」

    大奎聞言不禁問道:「吳王既是如此深明大義之人,又如何會縱容王福?」

    湯和道:「王福能隻手遮天,不是全無緣由。昔年吳王平定江南時,貴州行省宣撫使為彝族恆部扯勒君長奢氏據守。奢氏此人勇猛無敵,其夫人烏茲更是智計百出,紅巾軍一時間竟不能勝!當年王福不過是湖州府一名典吏,得知貴州難下竟隻身徒步千里前往說降。奢氏自知大勢已去,感念王福引薦之恩遂與之八拜結交結為異性兄弟。奢氏為苗疆彝族首領,手下精兵二十萬,竟被王福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勸降,故此吳王賞賜王福一世富貴,並言稱王福之功績庇澤三代。」

    大奎不禁問道:「湯大哥,這庇澤三代什麼意思?」

    湯和無奈道:「便是自王福以後三代人,只要不是犯了謀逆之大罪,皆可免死。」

    大奎聞言已是目瞪口呆,這王福不光是王親,其身後尚有奢氏為大靠山,吳王賜其庇澤三代,也就是說他便是將江南的錢財搜刮盡了卻誰也奈何不得他!

    常遇春見到大奎在發呆,不禁問道:「大奎兄弟在想什麼?」

    大奎喃喃道:「前來行刺我的人是苗疆毒王方九天,這人用毒很是有一套啊。」

    湯和點頭道:「這人我聽說過,一身武功深不可測,尤其是毒術厲害。」

    大奎苦笑道:「他的武功未必有傳言中的厲害,我與他交過手,確是吃了他的毒藥的虧!」

    湯和鄭重道:「這個方九天便是奢氏的親信之人,由此說來大奎兄弟甚是麻煩。」

    誰想話音未落,常遇春卻是嘿嘿笑道:「若是大奎兄弟願意,常某倒有一個絕妙的主意可一勞永逸。」說著對大奎神秘一笑。

    大奎忙問原由,常遇春道:「兄弟身為江南通政使,自有生殺大權。然王福根深蒂固,要明裡動他卻非易事,既然如此大奎兄弟何不變通一下?」

    大奎心中瞭然,常遇春的意思是既然不能明裡法辦便暗殺他,給他來個以其人之道還施其人之身。可當初懲治一個王安齊已經讓大奎險象百出,何況是去殺王福?

    當下大奎將心中擔心食言相告道:「當初我刺王安齊,與他府上網絡的高手拼的兩敗俱傷下這才重創王安齊。如今去刺殺王福卻絕非那麼簡單,常大哥須替我想個其他的辦法才好。」

    湯和笑道:「大奎兄弟真是實心人,那王福雖是不易對付,但他搜刮錢財卻絕非自己拋頭露面。即是如此,難道他的爪牙也是一般的免死?呵呵呵。」

    大奎聞言恍然大悟,斬其爪牙羽翼確是一個絕妙的主意。可轉瞬大奎想到一件事情,便續苦著臉道:「如今我手下急缺高手,尤其是親隨中竟無人能當得起高手之名。兄弟想向兩位大哥借些人馬以壯實力,不知兩位大哥意下如何?」

    湯和笑道:「你將應天府邸與僕役皆還給了吳王,如今卻連出門的儀仗都不要了!哈哈哈哈,清官都如你這般,豈不是要折了大明的官威?」

    大奎歎氣道:「這又有什麼辦法,兄弟不想授人口實罷了。」

    湯和以常遇春對望一眼,常遇春道:「既如此,我與老湯遍各調撥給你一百人馬。有這二百精兵護在身邊總聊勝於無啊?呵呵呵呵,不過大奎兄弟最好向吳王請調,我們若是私自借調,恐怕要壞了規矩。」

    大奎呵呵笑道:「這個自然,兄弟這便書寫奏折一封。」

    常遇春隨即叫人備下了文房四寶與奏折秘本,大奎拿起筆來想了片刻便將狼毫交予湯和道:「還是湯大哥來代筆吧,小弟的字跡怕是吳王不認得……!」

    湯和笑著接過狼毫,搖搖頭道:「既如此我便代筆,似你這般做官倒也是一奇,武官手下無兵將,文官不能書文章!呵呵呵呵。」

    大奎嘿嘿陪著笑道:「湯大哥莫要笑我,我本已有二百偵騎,如今卻是分散各地打探消息了,身邊無人故此請吳王恩准再調些人手來,不然我到臨安通政使衙門豈不是要獨坐大堂?」大奎略微一頓這才道:「湯大哥文采超然,還是直接替小弟想想該怎麼寫吧。」

    湯和笑罵道:「你啊,沒事的時候也讀讀書吧。」說罷略一籌措,隨即奮筆疾書,一道奏折片刻書就。湯和拿起奏折輕輕吹乾交給大奎。

    大奎臉一紅推拒道:「湯大哥便將這上面寫的什麼一併告知小弟便了。」

    湯和一笑,隨即念道:「臣江南通政使張大奎奏報:吳王神武江南初定,蒙吳王恩典授以顯位厚祿。臣常思報效,然力不能及。吳王具王駕之威尚且有忠臣良將輔之,臣形單影隻卻何以為吳王分憂?今臣奏請借調兵馬數百以供所用,不情之請萬望吳王恩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