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奇跡之輪迴

正文 第四章 山河志 文 / 無翼蝙蝠

    興初十三年,秋。

    殷丞留長子殷商統領江東,攜項書、鍾離煌駐守逐浪;留呂蒙統領水軍及建業水軍大營,麾下將佐有呂岱、甘寧;留陸遜執掌逐浪海軍大營,協助殷商來往運輸士兵及輜重前往倭國,麾下將佐有周泰、陳武;留下王朗屯會稽,畢竟王朗還是江東名義上的最高行政長官,麾下將佐為於禁。

    殷丞親率周瑜、蔣欽、太史慈、趙雲、典韋、魏延、賀齊、朱桓、徐盛、潘璋、凌操、張英、吾粲、闞澤等將帥臣僚討伐倭國。一時間,逐浪的海面是百舸千帆遮天蔽日,七百多條大小艦船,載著一萬五千江東海軍、一萬東征軍和無數糧草軍械,浩浩蕩蕩地駛向太陽升起的地方。

    天公作美,一路無驚無險地靠了岸。殷丞不知道他們登陸的地方叫什麼名字,只知道應該是九州島的最西面,反正他也沒心思管那些倭人叫她什麼,直接命名中軍大帳為定寇營。等後續人馬達到之後,這裡將被擴建為軍事堡壘,起名定寇城。

    這時的倭國荒涼的很,探馬回報說百里之內未見人影,只在北面一百八十里處有一土寨,寨中有大約兩千餘穿著怪異的矮人,且幾乎沒有防禦能力。

    隨同殷丞來的只有一萬東征軍,首要任務是在這裡建立穩定堅固的根據地,征討當地土著要等後援達到才會正式展開。海軍艦隊已經返航,下一批為數三萬的東征軍將在半月或兩旬之後才會到。眼下的任務是加固營寨和修建簡易碼頭,如果還有空閒就多派斥候打探周邊消息。

    一連忙活了十幾天,事情基本有了眉目。營寨早就加固的堅如磐石,簡易碼頭也已可以投入使用,連正式的海軍水寨也開始動工了。

    想要征服四獸島,繪製地圖那時必不可少的工作。殷丞對倭國的印象很膚淺,只記得倭國就像是條大青蟲一樣掛在中國這只雄雞的喙下,僅此而已。顯然,繪製地圖若是依靠殷丞的記憶,那就太沒譜了。

    在東征之前,周瑜早就派遣快船偵察過四獸島的環境,雖然並沒有登岸偵察島上狀況,卻沿著四島的周邊航行了一圈,對四獸島的總體輪廓有了大致的瞭解。有了四島的輪廓外觀,只要在裡面填充上山川河流、城鎮村莊的名稱,一份簡易的地形圖也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由於殷丞對倭國沒有任何好感,所以打定主意要把倭國、倭人徹底奴化,因而那些地名也就不打算沿用倭人舊稱。不過重新起名實在太辛苦,如果讓殷丞一一給每座山、每條河、每片林都取上新的名稱,估計累倒吐血也完成不了十之一二。這種傻事他自然不會去幹。

    殷丞的想法很簡單,無論什麼稱呼都只是為了方便記憶、辨識,只要能滿足這種功能,叫什麼其實都無所謂。當然,很多地名,特別是城市名稱,會對人文歷史有一定的映射。不過這個問題不在殷丞考慮範圍之內,從他踏上倭國之時前起,倭國的歷史就將由他來書寫,至於以前那些亂七八糟的往事,都應該被深深地埋到歷史塵埃裡去。

    為了簡單明瞭地重新命名四獸島各處地理名稱,殷丞想到了一個簡單的命名方法,他給這個方法取名為『十字坐標定點法』。

    雖然殷丞對倭國的地理不熟,但他還是能夠大致知道,東征軍登陸的地點應該是在前世的九州長崎附近。之所以會對長崎有印象,那是因為這個地方很榮幸地和原子彈有過親密接觸。

    長崎,也就是現在殷丞的定寇營,幾乎就是倭國的最西面,是一個很理想的坐標基點。殷丞現在繪有四島輪廓的地圖上標出定寇營所在,然後又畫了一橫一豎兩條軸線,交點就是定寇營。

    有了這兩條坐標軸,接下來的事就簡單了。在軸線上以東、北為正,西、南為負,十里(再次聲明,書裡出現的『裡』都是指漢裡,約四百二十米)為一個單位表上刻度,就可以用來準確標示地理位置了。打個比方,在離定寇營東二十里,北六十里的地方有一個村莊,那這個村莊的地圖標示就是『村二,六』。

    當然,村也有大小、山也有高低、河也有深淺。為了地圖上的新息能盡量準確一點,殷丞將村莊按人口多少分為村(千人以下)、鎮(千人至萬人)和城(萬人以上)三種規格,同時將山按高地劃分為山(二十丈以下)、嶺(二十至五十丈)、峰(五十丈以上),又將河流按照河水的深淺劃分為流(五尺以下)、河(五尺至十尺),江(十尺以上)。

    有了這些規定,地圖標注的信息就更準確、明瞭了。『鎮二四二,六六』表示在定寇城往東兩千四百二十里,往北六百六十里地人口在千人至萬人的村莊;『山九,八八』就表示離定寇營東九十里,北八百八十里的地方有一座二十丈以下的小山;河流的表示方法要稍複雜,需要用『江一五,七一至三九,五二四』來表示,兩個坐標分別表示江頭和江尾的所在地。

    確定完了十字坐標定點法後,殷丞派出斥候抓捕了一些落單的倭人,通過遼東的翻譯,大致搞清楚了周邊的狀況。那個在定寇營北邊一百八十里(鎮十八,零)處的土寨是一個小型部落,被稱為家主的執政者就居住在那裡,這個部落除了擁有那個土寨外,在土寨的北面及東北面還散落著三個小型的村莊,這三個村莊也臣服於土寨的領導,人數為三、五百不等。

    鎮十八,零的家主叫鹿壟,那個部落也就被稱為鹿壟部,只是不知道『鹿壟』二字是姓、還是名。感覺上不太像姓氏,估計這時候的倭人還沒使用姓氏的習慣吧。

    既然這個鹿壟部幸運的離定寇營最近,自然成了殷丞首先打擊的目標。本來典韋早就要求帶兵進剿鹿壟部了,不過殷丞考慮畢竟是客場作戰,定寇營裡有堆積著大量的糧草輜重,為了穩妥起見,殷丞還是決定等第二批東征軍到了以後再開戰。

    又耐心地等了幾天,後續三萬大軍順利靠岸登陸,手裡有了四萬兵馬,殷丞再也無所顧忌了。

    鹿壟部在鎮十八,零有兩千三百多人,加上其它三個村落,總人數也不過三千五百多人,根本不夠東征軍一個衝鋒的。為了乾淨徹底地殲滅鹿壟部,殷丞兵分四路,同時包圍了一鎮、三村,務求首戰全功。

    這時候的倭國確實稀爛了點,甚至比不上當初的南中蠻族。村子全部是竹木建造,很多倭人面黃肌瘦、衣不遮體,就像阿富汗難民營一樣。

    殷丞的斥候沒有發現鎮裡有明顯的武裝力量,起碼斥候們並不認為那些拿著竹竿、木棍和少量破爛柴刀的倭人可以被稱為軍隊。不過殷丞可以確定那些就應該是倭人的部隊,現在只是漢朝,沒有漢族在唐朝時期對倭國的文化、技術的輸出,倭國的落後難以想像。

    搞定這樣的對手幾乎沒有任何難度,只經受了微弱的抵抗,一鎮三村就被輕鬆拿下。整個過程也就是射幾輪箭,砸倒若干木屋而已,東征軍將士連傷的都沒有,更別說陣亡了。

    ------「主公!我等隨主公東渡來此,興的是仁義之師,只為解此地夷人以倒懸。主公萬不可行此絕戶之策。」闞澤一臉悲憤地哀鳴著,他的手上還揮舞著殷丞最新的政令。

    在攻佔一鎮三村之後,殷丞為了便於管理,下令把原來的三座村莊全部燒掉,然後將所有的倭人擄掠到了鎮十八,零。作為東征軍的後勤主管,闞澤在接收了這些俘虜後便到殷丞帳中請示具體該如何處置。

    沒想到殷丞讓闞澤先把倭人的老弱病殘全部剔出,坑殺。然後將十歲以上的男女分開關押,十歲以下的童子則和女人關在一起,等俘虜多了再做安排。

    把倭人分男女關押,這點闞澤能夠理解,可坑殺老弱就顯得有些血腥了,闞澤難以接受,所以才會說出那番話。

    「德潤,稍安,且聽我說。不是我生性殘忍,相處了這麼久,想必你也應該清楚。之所以要那麼做,主要是以後俘虜會越來越多,我軍渡海而來,補給實在困難,沒有多餘糧食餵養這些沒用的老弱。」為了以後行事沒有阻礙,殷丞不得不給闞澤一個解釋。

    「這不算理由,補給困難我也清楚,畢竟是我在負責這部分事務。不過就因為補給困難就要屠殺老弱,這我不認可。實在不行把他們放了,讓他們自生自滅也好啊。」闞澤還在強辯。

    「德潤,你說的那是正常情況,可我早就說過,東海四島上生活的這些蠻子,根本就是野人,心智尚未開化不說,骨子裡還充滿獸性,壓根不能把他們當人看。」殷丞也有些急躁了。

    「是,微臣也聽主公多次說起過。可問題是,主公是怎麼知道這些的?我剛從俘虜那裡過來,從他們的表情裡我只看到惶恐、驚懼,並沒有狂野的凶頑,該不是主公的消息有誤?」闞澤皺著眉頭反駁著。

    「不,我絕對不會搞錯。這些倭人一向如此,被強大的敵人欺負時,他們不會反抗,只會奴顏婢膝地討好;一旦他們的敵人比他們還弱,他們就會顯露出正真的獸性,什麼卑鄙無恥的事都幹得出來。」殷丞只好再次耐心解釋。

    「一面之辭。」

    媽的!殷丞憤怒了,老子證明給你看:「好,看在德潤的份上,我再留他們多活幾日。我會證明這些倭人究竟是什麼東西的,到時候你可不能再抗命不遵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