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奇跡之輪迴

正文 第三章 將帥人選 文 / 無翼蝙蝠

    曹操和袁紹在東郡打得日月無光,殷丞卻在逐浪忙活得熱火朝天。周瑜的海軍只有兩萬多人,東邊的獸島雖小,可兩萬人扔過去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殷丞在江東發出了全軍動員,打算組織一個十萬人規模的東征軍團,這樣才不至於在進行『消毒』的時候出現人手不夠的窘境。

    江東經濟發展的比較晚,抽出十萬人東征是有一定危險的,很多人反對殷丞這麼做。最後還是魯肅提了個建議,說是讓殷丞招募當地的山嶽族人加入東征軍,這些蠻族比較好糊弄,而且各個身手矯健、凶頑噬血,只要組織起來稍加訓練便能成軍。用他們征討獸島,既不會降低軍隊戰鬥力,又不會給江東經濟帶來打擊,堪稱一舉兩得。

    『誰說魯肅厚道?!誰再說魯肅厚道我跟誰急!』殷丞一邊對魯肅的提議大加讚賞,一邊在心裡腹誹不已。

    殷丞在山嶽族心目中的威信還是很高的,一朵朵雪白的棉花讓這些常年奮鬥在溫飽線上的山嶽徹底脫了貧。再加上上清道教的宗教滲透和對殷丞的刻意美化,很多山嶽人家已經把殷丞的畫像請進了家裡,和山神、水神等同列。

    先由殷丞出面發一個募兵告示,再以島上的金銀、**等進行適當的引誘,呼朋喚友來逐浪要求投效的山嶽與日俱增,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聚得八萬蠻兵。殷丞的江東軍本有兩萬山嶽募兵,加上新招募的八萬,十萬的東征軍很容易就湊齊了。

    將兩萬原山嶽族江東內軍混編到新兵當中,再經過短暫而緊張的集訓,兩個月後東征軍團就已經像模像樣了。

    曹操和袁紹已有四個月了,除了一開始攻佔東郡外,袁紹這四個月沒有絲毫寸進。不過曹軍也還沒完全從慘敗給殷丞的陰影裡走出來,儘管實力佔優,卻也只能和袁紹打了個旗鼓相當。這樣的消耗無論曹操還是袁紹都難以忍受,據探報,二人已有議和的打算,估計用不了多久袁紹就有可能會退兵。

    這段時間,殷丞除了留意一下東郡的戰況,其它時間都在做著東征的準備。殷丞在將海軍交給周瑜的時候就已經告訴過他,海軍成立的最初目的就是東征倭國,為此周瑜也早早地開始了準備。

    東渡的航線早就派人探查過了,甚至還從遼東商戶找來了幾名粗通倭語的通譯。閒暇之時周瑜還親自學起了倭語,如今簡單的對話絲毫難不倒他。

    以江東海軍目前的規模來看,一次性把十萬東征軍運往倭國是辦不到的,何況在建立完整的補給體系之前,還有大量物資需要運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殷丞打算首批登陸部隊的人數為一萬,留出更多的倉位用來運送物資。有了這些物資和一萬兵馬後,在倭國建立一個安全穩固的軍事堡壘就很輕鬆了。在這基礎上,只要後續人馬一到,就可以向東、北兩個方向進行推進,直到把所有四個島嶼全部梳理一遍。

    等到兵馬、物資全部就位後,就該確定東征將領名單了。其實眾人早就開始猜測誰會水軍東征,只是殷丞一直不表態,大家也就只好私底下議論議論。並非殷丞故意調大家胃口,確實是他還沒考慮清楚,那些大將是閒不住的,只要有仗打,去哪兒他們都樂意,但殷丞考慮問題就不能這麼隨便了。

    倭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算很小,十萬兵馬征討倭國,想盡全功不是一、兩年就能完成的。殷丞最大的敵人還是曹操或者劉備,把太多的將領派去倭國,短期內又回不來,一旦中原有事,殷丞可就兩頭為難了。因此,這個隨軍名單還是很考驗殷丞的判斷能力的。

    作為征伐曹操的橋頭堡,漢中早晚會有大戰,益州將領對當地環境比較熟悉,與其讓他們去獸島瞎摸,還不如留在漢中對抗曹操,這隨軍將領還是要以江東為主。

    殷丞本人肯定是要去的,不過並不打算待多久,快則半年、慢則一年,他就要回來的,最終的任務需要周瑜去完成。周瑜的能力當然毋庸置疑,可征伐獸島少不了要分兵,但靠周瑜一人難以面面俱到,還需一人為輔才能完全。

    周瑜當大帥,這是肯定的,至於說小帥的人選,殷丞手下可以勝任的人選有不少。張任啦、李嚴啦、陸遜啦、呂蒙啦,甚至連法正、魯肅、龐統都有這個能力。

    魯肅的特長是政務,征戰殺伐略遜諸人半籌,可以先不考慮。

    龐統的能力那是沒話說,可是年紀太輕,加入的時間也短,不足以服眾,殷丞在的時候沒問題,殷丞一走恐怕會出亂子,還是先放在一邊。

    法正,高手,也能服眾。不過法正留在益州顯然要比去獸島更能發揮作用。

    呂蒙要統領水軍,而水軍是防禦曹操的重要環節,派去獸島不太合適。

    陸遜,獸島的戰爭不需要海軍,陸遜是繼周瑜之後執掌海軍的最佳選擇,去獸島給周瑜當小帥,有點浪費。

    張任,張任去獸島,難道漢中不要了嗎?他是最不可能派去東征的。

    剩下的似乎只有李嚴了,其實殷丞最鍾意的也確實是李嚴。然而,黃鳳的一席話讓殷丞改變了初衷。

    殷丞是靠朱提起家的,而朱提是劉穆讓給殷丞的,在殷丞初臨朱提之時,作為劉穆的親信,李嚴的地位幾乎和殷丞相當,可以說在朱提李嚴是不折不扣的二把手。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嚴的地位雖然還是很高,但足以和他相提並論的人數卻越來越多,項書、張任、吳懿、百納圖、呂蒙、周瑜、陸遜,連王朗都和他平起平坐。好在李嚴現在總算還是獨掌軍政的封疆大吏,因此並沒有發現他有什麼不滿,可要是把他扔到獸島,誰敢保證他不會以為殷丞這是在排除異己。

    李嚴會這麼想嗎?難說啊!誰叫殷丞任人唯親的臭名早已遠播。眼下殷丞集團地位最高的幾個人,都和殷丞沾親帶故。項書,那是他的侄兒。張任,是他妹夫趙雲的師兄。吳懿,大舅子。百納圖,也是大舅子。呂蒙,族兄黃承彥的入室弟子。周瑜,連襟。陸遜,侄女婿。王朗,呃,這個沒什麼,不過卻是傀儡。

    李嚴的地位很尷尬啊,怪只怪他的父母沒給他留下姐姐、妹妹,不然也一起嫁給殷丞,那該多方便啊。如果當初李嚴沒有那麼高的地位,或許現在他會很滿足,可惜人的地位都是只想上不想下的,連殷丞都不敢確定現在李嚴心裡是不是有什麼不滿,何況還要把他發配到東邊的荒島上去。

    為了穩定,為了避免萬一,似乎李嚴還是讓他待在巴州比較穩妥。可要是連李嚴都不行,那麼這個小帥的人選該怎麼辦?

    還得說賈詡利害啊,不愧是妖人級別的,居然連殷丞確定不了小帥的人選這種事都能猜到。魏興帶來賈詡的建議,小帥最佳人選非蔣欽莫屬。

    蔣欽!對啊,我怎麼把他給忘了。殷丞恍然大悟。

    作為陸遜的兩大伴讀之一,這些年蔣欽的成長有目共睹。呂蒙需要統領水軍,其實他在黃承彥那裡學習的時間並不長。而蔣欽則不同,本身潛力巨大,又有名師長期教導,法正曾私底下評論蔣欽,說他的能力已經不再張任之下。

    歷史上的蔣欽雖然也很有名,可和張任、李嚴、呂蒙之流相比,還是要暗淡了不少。受先入為主的影響,殷丞一直沒拿蔣欽太當回事,之所以會讓他去荊州給陸遜當判讀,主要是想讓『刮目相看』的典故能夠重演,最終目的也還是想讓呂蒙能更快進入全盛時期。至於說蔣欽,呃,說得難聽點,買一送一的感覺相當強烈。

    雖然沒太往心裡去,可蔣欽的進步殷丞還是看在眼裡的,也就是因為沒往心裡去,所以這次小帥的人選,殷丞壓根沒考慮過蔣欽。現在賈詡這麼一提,殷丞真正意識到蔣欽的價值,因此立刻確定由蔣欽擔任小帥,輔助周瑜平定倭國。

    大、小帥已經確定,下面要定的就是先鋒人選。殷丞手下可以當先鋒的實在太多,手指、腳趾加一塊兒都數不完。殷丞最鍾意的先鋒人選是典韋,原因只有一個,這丫的夠暴力。

    無論是征戰益州還是討伐江東,殷丞都極力避免大規模傷亡出現,不但要避免己方的傷亡,也不希望敵人的傷亡過大。畢竟都是中國人,換過衣甲,敵兵就成了殷丞的兵,吃殷丞的糧,脫了戰甲,就變成殷丞的民,種殷丞的地,殺了太可惜了。然而,東征倭國完全不同,殷丞不在乎是不是要用血把四島塗上一遍。難道只能別人玩砍頭比賽,我就不能玩殺人遊戲了嗎?要知道,作為南京的前身,呂蒙的水軍基地建業城,還是殷丞下令修建的。

    除了典韋這個正印先鋒,還需要確定一個副先鋒。典韋資格太老,脾氣又暴躁,周瑜、蔣欽可拿不住他,萬一鬧出個將帥不和就不好了。所以殷丞在離開獸島的時候,是會把典韋一起帶走的,那時副先鋒就會自然上位,這個人選也很重要。

    留給周瑜的將領,資格都不能太老,不然不好控制。殷丞手下那些武力比較強悍的,趙雲、魏延、黃忠、甘寧顯然都不太合適,選來選去也就太史慈和周泰可以勝任。不是殷丞小心眼,周泰在孫策麾下時就一直是周瑜的部下,獸島天高皇帝遠的,把周泰派給周瑜,殷丞要擔心的事實在太多,還不如讓周泰去呂蒙的水軍,讓太史慈去給周瑜當先鋒呢。

    先鋒一定,其它事就好辦多了。出征的日期也就不遠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