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奇跡之輪迴

正文 第二十八章 大勢所趨 文 / 無翼蝙蝠

    「什麼!劉表想和我們結盟?怎麼會這樣,難道曹操要對劉表下手了?」徐庶聽說劉表來信時相當驚訝。

    「曹操?那是早晚的事,不過現在倒還不至於。劉備、二袁還活蹦亂跳著呢,他應該不會挑這個時間對付劉表。」殷丞先是愣了一下,隨後就搖搖頭。不過徐庶的疑問殷丞倒是很清楚的,劉表之所以會想到和自己結盟,絕對是受了黃承彥的蠱惑。當然,和自己結盟也是劉表最好的出路,黃承彥倒也不算是想害他。

    「主公,您覺得劉表此舉有幾分真心?」陳宮問。

    「劉表讓黃月英給我帶信,而不是讓屬下正式來和我談判,看來他是很想結盟的,不然沒必要在親戚這個問題上做文章。」殷丞沉著地回答著。

    「對,就是這樣。如果正式洽談結盟,那要考慮的就是結盟以後的得失問題,而我們和劉表結盟所能得到的利益,明顯比他少了很多,正常情況下不一定會同意和他結盟。可是他現在利用親戚關係來套近乎,明擺著是對我們說,得多得少就先別考慮啦,大家都是自己人,就幫襯幫襯我一把吧,我是不會忘記你的好處的。」魯肅竊笑著說道。

    「這麼說劉表結盟的誠意是可以肯定的了。不過我並不贊成結盟,益州、江東分處兩地,現在只有交州這條險要通道可以聯絡,一旦有事救應困難。如果和劉表結盟,那我們就沒機會得到荊州了,益州和江東也就沒有機會連成一體,這對我們以後的發展極為不利。我的意見應該假意和劉表周旋,暗地裡將兵馬囤積在豫章的九江一帶,一旦有機可乘馬上攻打荊州。荊州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關鍵了,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能放心啊。」要說誰是滇軍裡最有進取心的,那肯定是陳宮,他是恨不得明天就統一全國。

    「公台所言,正合我意。」魯肅也立馬表明了態度。

    徐庶見殷丞看向自己,只得撓著頭道:「結有結的好處,不結有不結的優勢,結還是不結,都可以吧∼∼」純屬廢話!

    「嗯,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不過我是覺得還是結盟的好處更多一些。」殷丞見大家的意見和自己相左,只得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為何?」魯肅問。

    「這就牽涉到整個局勢了。首先,我們不能小看了劉表,他和劉璋、孫策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劉表在荊州已經很多年了,荊州百信也早就認可了他的統治,其根基要比劉璋和孫策都牢固得多,就算一對一,我們也沒把握速勝劉表,何況曹操還有可能直接插手此事。」

    「對,輕取劉表當然不行,但如果我們江東和巴郡兩面夾擊,勝利最終肯定是屬於我們的,區別也只是損失大小的問題。」陳宮明顯屬於主戰派。

    「我想說的不是打不打得贏,而是值不值得打。我們先是險勝劉璋,隨後又千里奔襲平定了江東,此間一直沒能好好地休養生息。反觀曹操,先在洛陽揀了個皇帝,然後趁勢佔據了兗州、司州和豫州,再接著又巧取了徐州、豪奪了雍州,從頭至尾只見擴張、不見損失。雖然他一直沒有大規模徵兵,可他的戰爭潛力卻不容置疑,如果現在和他發生正面衝突,我認為我們幾乎沒什麼勝算。在這樣的基礎上,要是我們還一意孤行和劉表拚個兩敗俱傷的話,只怕曹操不會再給我們恢復實力的機會了。」殷丞很耐心地分析著。

    「話是這麼說,可曹操的實力在那裡擺著,而且我們和曹操之間也終有一戰。既然這樣,我還是覺得應該先除掉劉表,把我們的領地連成一體,實力雖然會有所損失,可面對曹操反而更有把握。」陳宮依然沒被說服。

    「公台,你還是太小看曹操了。曹操手下猛將如雲,呂布、許褚、夏侯淵、夏侯惇之流各個都是萬人敵。同樣,曹操的手下也不缺謀士,郭嘉、荀彧、荀攸、程昱、劉曄之輩,也都善詭道、通兵法,不可小覷。還有一點,曹操和我們一樣,都是走的精兵路線。這些年來,他的兵馬早就訓練嫻熟,而且體力、精力都處在鼎盛時期,完全不是劉璋、孫策手下那些丘八可以比擬的。和這樣的軍隊作戰,一個不小心就會萬劫不復,我們和曹操的根基相差太多,不值得冒這樣的險啊。」殷丞確實有些著急了,這個時代的曹操和殷丞知道的歷史完全不同,歷史上的曹操由於佔領的是中原這個四戰之地,所以幾乎一直在和周邊的諸侯進行戰鬥。可這時代的曹操沒和別人打過什麼像樣的戰役,很多人都覺得曹操的政治手腕要大大超過他的戰爭素養,連陳宮等人都有這樣的觀念,實在令殷丞擔憂。

    陳宮、魯肅等人聽了殷丞這番話,都緊皺著眉頭暗暗思考,彷彿是要把殷丞說的這些內容徹底消化。而徐庶顯然和殷丞的觀點更為接近,所以很快就問道:「既然如此,我們和吞併劉表,對我們來說有什麼好處嗎?」

    「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減少損失,有時間安心發展壯大自己。就目前而言,整個局面已經基本安定下來。前不久馬騰久戰無功,已經退兵返回了西涼,而夏侯惇害怕張任偷襲長安,也沒敢趁勢追擊馬騰。劉備、袁紹新得地盤,急於安定屬民,不會輕啟戰端。袁術剛敗於我手,五萬大軍損失殆盡,也要找機會舔舐傷口。而曹操實力雖強,卻身處各諸侯之中,再加上他有少帝可以號令群雄,也不會無緣無故征伐他人。像這種局面,應該會維持不少時間,如果我們不加緊發展,等各諸侯緩過勁來,那我們可就十分被動了。」分析局勢是殷丞的長處,說得他手舞足蹈、唾沫星子亂飛。

    「主公眼光獨到,分析得煞是有理。目前的局勢確實如此,發展下去故計也會行成三雄並立的局面。河北之地終屬劉備、中原也必為曹操獨得,而能與二者相抗衡的,也就只有我們滇軍一家了。馬騰地處偏遠,僅能自保耳;袁術跳樑小丑,曹操只需揮手間便能讓他灰飛煙滅;劉表夾在益州、江東之間,整日戰戰兢兢,連自保亦屬奢求;唯一的變數就在袁紹,面對曹操的壓迫,袁紹如果能審時度勢和劉備聯合,也許還能暫留一個棲身空間。可惜他未必有這個眼光,而曹操、劉備也很難如他所願,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曹操和劉備聯合,一取渤海、一取青州,把袁紹瓜分個乾淨。」徐庶的分析也是絲絲入扣、有理有節。

    「對,撇開馬騰不談,三雄並立是大勢所趨。劉備占河北,以黃河與曹操相持,曹操踞中原,又與我隔著大江、漢水相拒。二袁早晚為曹操、劉備所滅,而此時劉表的荊州就更關乎全局,所以也更應該將他徹底根除,騰出滇軍的回轉空間。」陳宮還是不死心,企圖說服殷丞。

    對於陳宮的固執,殷丞很是無奈,只好繼續勸說:「公台一心為我謀劃,殷丞心甚慰矣。然三雄並立之局面,尚需一段時日才可形成,若我攻伐劉表,曹操很可能棄袁紹、劉備於不顧,轉而全力對付我久戰疲乏之滇軍,其勢危矣。」

    「但是……」

    陳宮還想再說什麼,卻被殷丞攔住了:「公台,聽我說完。假使劉表的荊州已為我所有,三雄並立的局面也已形成,以公台所見,我等該如何進取中原,進而一統華夏?」

    「那還不簡單嗎!我們當於漢中兵進長安,從襄陽發兵新野、汝南,自秣陵進兵合肥,三路夾擊之下,曹操可破矣。」陳宮回答得相當有自信。

    唉,果然是這樣!殷丞在心裡暗歎一聲。表面上看陳宮的主意是不錯,可分兵三路要是沒有好的協調,也就等於各自為政,曹操底下能人忒多,哪那麼容易撈到便宜啊。其實,和曹操作戰,殷丞最怕的就是分兵。如果說單一較量比得是將領的勇猛和謀士的機智,那多個戰場之間的較量,比得則是主帥的協調和敏銳的戰場把握能力,也就是說是殷丞和曹操之間的較量。要殷丞和曹操比這些,哈,還是歇著吧,沒事找抽呢!

    看看徐庶、魯肅並沒有對陳宮的建議表示什麼異議,殷丞也只好硬著頭皮自己來了:「公台,曹操手下兵精將猛,謀士更是多如天上繁星,我們可以分兵,曹操為什麼不能分兵?我們的家底遠不如曹操雄厚,兵分三路幾乎要耗盡我們所有資源,一旦有個意外發生,沒個八、九、十年的很難恢復元氣,這個險冒得有些大了。而且我殷丞自認不如曹操多多,分頭作戰時協調肯定不及曹操,我軍勝算實不如彼也。」

    「啊,視此主公是想主攻哪一路呢?」陳宮沒料到殷丞會如此『謙虛』,很有些未戰先怯的味道。

    「我意當以大江為屏障守住江東,再以漢水為屏障防禦荊州,集中兵力出漢中,與曹操爭奪長安。」

    啊!眾人大驚。當初之所以要取江東,就是因為殷丞不想走諸葛亮的老路,在漢中和長安之間消耗精力,可現在說著說著怎麼又轉會去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