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奇跡之輪迴

正文 第十七章 剿匪 文 / 無翼蝙蝠

    「好啦,你們別光知道打打殺殺,出些餿主意,這種氣話根本傷不了曹操分毫,有什麼用啊!」殷丞被吵得頭痛,不得不開口約束一下會場紀律。

    「是啊,我等終究還是漢臣,雖然現在漢室衰敗,我們也只能陰奉陽違一番,明目張膽地對抗,還是很不理智的。」在場的人中陳宮歲數最大(黃忠不在這裡),資格也很老,他的話很多時候還是能夠服眾的。

    「不能硬抗,那就只有拖延了。就說要回益州需要大量糧草、物質,如果不準備齊全是不可能回去的。要是實在拖不下去了,就讓主公裝病,總不至於朝廷會嚴令主公帶病行軍吧。」這是魯肅的主意。

    「不行,光拖可不是辦法,也許曹操更希望我們拖延時間呢。我們賴在江東不走,自己既困於此,又能遏制住孫策在江東的發現,對曹操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陳宮連連搖頭,這和作繭自縛沒太大區別。

    「對,公台所言極是。我們若是用拖延之法,雖然不必立刻返回益州,可也沒有理由繼續進攻孫策,留在這裡也將毫無建樹,不足為取。」徐庶也表示同意陳宮的意見。

    「呵呵、呵呵……」此時殷丞冷笑幾聲,說道,「想要我回去沒那麼容易,沒有路讓我怎麼回去啊!哈哈」

    「主公,這是何意?」魯肅問。

    「我軍回轉益州只有兩條通路,一是經荊州轉道巴州,想必劉表是不會讓我們從他那裡借路的吧。另一條就是我們來時的路,只要此路不通,我們又怎麼可能回去呢?」

    「主公的意思是讓交州士燮出面上書朝廷,由他來拒絕我們通過,就像劉表一樣?」趙雲問道。

    「不是,雖然這也是一個辦法,可一來上書朝廷時間太長,不能解我燃眉之急,二來也不足以給我們製造繼續攻打孫策的理由。」

    「哦,主公心中想必早有良策,肅等願聞其詳。」魯肅恭恭敬敬地請教道。

    「我若回軍,則需經由建平、建安、南平一帶,明日將得戰報,建平等地有山賊作亂,我軍歸途已絕,只能滯留江東了,需怨不得我。」

    「明日戰報,主公現在如何得知?」典韋傻呵呵地問道。

    「笨!我說可以就可以,實在不行你去給我扮山賊!」殷丞抓起一冊書簡朝典韋頭上扔去,典韋咧嘴一笑,不慌不忙地低頭躲過去了。

    「妙,此計可行。可讓於吉派些弟子去建安等地鬧上一鬧,然後我軍再去剿匪。山賊熟悉地情,我軍遠來非其敵手,連日與戰頻頻失利,只得掉丹陽、永平等處兵馬前去助戰。既可拖延返蜀之期,又可誘使孫策來奪丹陽、永平,我軍便可化被動為主動矣。」徐庶大叫道。

    「且慢!此計雖好,然黃琬宣旨後不願返回卻定要留於軍中,想必不肯輕易放過我們,有他在此,只怕此計多有波折啊。」魯肅雙眉緊皺,道。

    「無妨,此計本就瞞不住明眼人,只是黃琬手中沒有憑證,也需拿我們沒有辦法。黃琬唯一能為難我們的只有『討賊不力』這一點,但是我們盡可推脫說山賊勢猛,一時恐難盡全功。若是他還是不信,那就只能讓黃太僕去當個監軍,親自到建安看看我軍將士是如何『血染征袍』的。」殷丞陰惻惻地說道。

    「啊?還讓黃琬當監軍,那不是更亂了嘛!」典韋又不懂了。

    「怎麼可以這麼說呢,黃太僕心繫國家安危,親往叛賊巢穴督導戰事,我們應該由衷地景仰才是!不過,刀兵無眼、忠烈蒙難,唉……阿彌陀佛!」殷丞雙手合什宣了聲佛號,一幅寶相莊嚴的樣子。

    「啊,那我現在就去準備準備吧。」魏延笑著起身朝外走去,走到半道又轉頭問道,「以太僕這種規格,棺木該用什麼材料?」

    ------

    次日,探馬急報,建安山賊竊發,陰取了建安,建安太守逃去無蹤。賊得民眾支持,四方蟻聚,而後又下建平、南平二縣,不數日已聚眾十萬有餘。

    殷丞急召眾將商議軍情,並使人通報太僕黃琬,黃琬雖有疑慮,卻又無可奈何。不等殷丞等人商議出結果,會稽郡守王朗自請發兵剿匪,以郡尉於禁為大將,發兵一萬進駐吳興,與賊相鬥。

    賊兵勢大,於禁雖有小勝,然不足以動其根本。山賊越打越強,於禁無奈退保吳興,並向王朗請求援兵。王朗兵微將寡,使人向殷丞求救,黃琬趁勢逼迫殷丞發兵吳興。殷丞為遵聖旨,命張秀、呂岱引兵一萬往助於禁。

    援軍行至半道,突逢山賊伏兵,兩軍混戰半日,益州兵馬終究人少,只得暫退。滇軍自成軍以來首嘗敗績,軍心大恐,殷丞連夜調丹陽、永平兵馬回援,並全軍返回烏程。

    得各地援兵後,殷丞再次發兵吳興,不料被當地嚮導引入林中,一把大火燒去人馬近半。益州兵馬連番戰敗,殷丞投書王朗,讓他先將於禁撤回平昌,暫避賊之鋒芒。黃琬得報大怒,痛斥殷丞與山賊勾結,不肯盡力剿匪,殷丞連聲冤枉。

    黃琬雖不通軍事,卻也不是蠢物,任你殷丞說的頭頭是道,他也就是不信。殷丞萬不得已,只得再次發兵吳興,並請黃琬親往一觀,看是否將士不肯效力。黃琬猶豫再三,終不信殷丞敢暗害自己,便答應監軍前往。

    兵至吳興城外四十里處,探馬來報賊兵正在圍攻吳興縣城,人數已近十一、二萬。領兵大將魏延不敢近前,只得先於野外安下營寨。賊兵見吳興援兵已至,便也不再攻城,退回己寨。

    益州援兵連日趕路,已是人困馬乏,不料是夜二更時分,山賊突然襲營,四周火光沖天、殺聲漫山遍野。益州兵馬亂成一團,人馬各不相顧,只是四散逃命。及天明時清點人數,十亭中已去三亭,更於亂軍中找到太僕黃琬屍首,當是昨晚死於山賊之手。

    此次大敗之後,魏延痛定思痛,約好了於禁撤兵退至永康。隨後留下於禁守永康,自領兵馬及黃琬屍身返回烏程。

    黃琬之死使殷丞大悲,厚殮於棺木之中,使人渡江帶回許昌,同時上表向少帝請罪。少帝降旨痛斥殷丞無能,加罰三年俸祿,令其剋日平復建安叛匪,殷丞領旨謝恩。

    雖然浪費了不少時間,好在一切都和原先設想的一般無二,只有一點令殷丞有些不滿,示弱至此,孫策居然還沒派兵攻打丹陽等處,使得殷丞難找借口和他發生衝突。

    這段日子孫策在做什麼?養病和練兵。

    孫策腦袋被太史慈砸了一下子,由於治療不及時,好像有些後遺症,經常頭暈、噁心還伴有耳鳴等症狀,郎中用藥調理了三個多月才慢慢恢復。孫策養病期間,一切事務都交由周瑜處置。

    周瑜早就知道丹陽、永平、陽羨一帶的兵馬被殷丞抽調一空,也很想趁這個機會把這些地方重新奪回,現在手下的兵馬士氣已經降到底點,如果能收服失地,起碼能提高一下軍心士氣。

    不過,周瑜是什麼人,怎麼可能看不出殷丞是在演戲,他可不認為有那個山賊能把益州兵馬打得落花流水。丹陽等地對他的誘惑雖大,但還不足以讓他吞下如此明顯的誘餌。

    當然啦,不上當還不能使自己擺脫困境,只要殷丞處理完那些爛屁股的事情,肯定還是要回頭對付自己的,這點周瑜心裡更清楚。

    擺在周瑜面前的有三條路,一是趁現在殷丞無力顧及自己,全力消滅劉繇、嚴白虎等勢力,盡可能擴張己方實力,然後再和殷丞展開決戰。這條路看起來不錯,但成功的機會不大,就算佔了劉繇等人的地盤,和益州兵馬交戰也沒什麼勝算。

    另一條路就是以退為進,乾脆放棄江東,全軍渡河返回揚州,先幹掉袁術佔了他的地盤,然後全力發展水軍,用以阻擋殷丞的進一步侵掠。這條路成功的幾率最大,只要曹操不來插手,袁術根本不是自己的對手,有了大江天險,也就不必太過畏懼殷丞的威脅了。可是,放棄江東實在不太甘心,一時也下不了這樣的決心。

    還有一條路其實很虛無,準確的說應該是在沒有路的情況下,自己找出一條路來。自古兩軍交戰,無非是斗兵、鬥將、斗陣、斗謀。和益州斗兵?那純屬玩笑,與找死同意,所以當初才會讓孫策親自上陣,希望先和殷丞鬥一鬥將。誰料想益州猛將還沒動手,就不知道從哪裡蹦出個太史慈來,居然把孫策的腦袋險些砸扁,現在看來鬥將也沒機會了。那斗陣呢?當然更不行,那些新兵勉強能把隊列走直,啥叫『陣』都還不知道呢,鬥得什麼玩意兒!

    如此一來,只剩下斗謀了,這是周瑜的強項,相當有自信的方面。

    如何用謀?這讓周瑜費盡思量。目前孫策的實力和殷丞相差太大,而且益州軍中也有徐庶這樣的超級謀士,如果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戰場上面,就算殷丞上幾次當,損失一些兵馬,卻還是不能扭轉全局。必須要把腦筋動在更關鍵的地方,來了一擊必中、而且讓他無翻身機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