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奇跡之輪迴

正文 第四十二章 覓計脫身 文 / 無翼蝙蝠

    引得天下大亂的始作俑者,此時正躲在他那破爛不堪的侯府內偷笑不已。和殷丞事先估計的一樣,公孫瓚,不,應該說是劉備,果然沒讓自己失望啊。

    殷丞給公孫瓚出的那些點子,其實是特意借公孫之口告訴劉備,大耳朵也確實沒辜負殷丞的期望,甚至做得比殷丞想像中的還要高明。世人都只知劉備仁義,但殷丞卻知道,大家都太小看劉備了,他的能力應該不比孫堅差多少。

    劉備是很仁義,不管是真是假,起碼表面上他是做到這點了,可光憑所謂的仁義就想在如此亂世成為一方霸主,那也太兒戲了吧。曹操是個不折不扣的殺人魔王,仁義二字在他眼裡和狗屎沒啥區別,如果劉備只是一個仁義之人,曹操會對他說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樣的話?

    劉備在戰略眼光上確實有些欠缺,比不上曹操這樣的大軍事家,可他的戰術素養卻是出類拔萃的。曹操南征北戰一生經歷了無數次戰爭,真正正面打敗過他只有兩個人,周瑜和劉備。劉備曾無數次敗在曹操手裡,可那是因為當時二人的實力相差過於懸殊,敗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劉備擁有和曹操相當實力的時候,就是漢中攻防戰的那會兒,無論將領的素質還是軍隊的數量,都基本處於同一水平線,此時才是劉備和曹操真正意義上的較量。從某些方面來講,要從曹操手中奪取漢中,比在赤壁打敗他更加困難。

    諸葛亮?漢中攻防戰和諸葛亮有什麼關係,千萬別給羅貫中給晃點了,漢中攻防戰的時候,諸葛亮還在成都搞內政呢,漢中連去都沒去。羅貫中掠人之美給諸葛亮臉上貼金的事可沒少干,別的不說,就說諸葛亮新官上任三把火裡的第一把火,火燒博望坡,那也是劉備干的,還是在諸葛亮出山前兩年的事。

    劉備前半輩子像狗一樣被人到處趕,不是他沒能力,而是沒機會。作為草根一族,劉備想在東漢末年混得風生水起是不容易的,如果不是他還頂著個大漢皇族的名號,早就淹沒在茫茫人海裡了。

    作為『後人』、作為一個三國迷,殷丞對劉備的能力還是有一定瞭解的,所以他才會把董卓的命門告訴公孫瓚,同時還特意叮囑他去找劉備商量。劉備當時是依附公孫瓚的,但公孫瓚會不會拿自己這個學弟當回事就難說了。殷丞這個提議其實就是變相給劉備一個機會,一個參與到公孫瓚集團核心的機會,殷丞相信劉備會很好把握住這個機會的。

    殷丞又不是劉備的『粉絲』,為什麼要給他創造這麼好的一個機會呢。也許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契機,使得劉備提前很多年站穩在歷史舞台上,同時也會給殷丞增加一個超強的對手,他這樣不是在犯傻嘛!

    殷丞也是被逼無奈啊,由於那些無法預料的原因,殷丞現在等於是落到了曹操的手裡,如果不給曹操增加一個強有力的對手,殷丞怎麼可能從洛陽脫身而去呢。殷丞不清楚自己在曹操心目中的形象是什麼,但以曹操的精明程度來看,殷丞這個人物遲早會引起他的重視,那時候他會採取什麼措施來對付殷丞,就只有曹操自己知道了。不管曹操用的會是那種方式,殷丞都不敢冒險,『寧殺一千不放一人』這句話代表了一種境界,而這種境界的正版版權就握在曹操手裡,殷丞還敢大意嗎?

    想找個人陪曹操玩,最佳人選莫過於劉備了,曹操已經提前控制住了一個皇帝,作為他的對手,劉備也不能條件太差了,不然起不到制衡的作用,所以殷丞就另外送了個皇帝給劉備。殷丞敢打保票,以劉備這樣的梟雄之質,『抓住』漢獻帝后絕不會殺了、或者送到洛陽請功。他肯定會想辦法挑起公孫瓚的野心,將獻帝保留下來作為與曹操對抗的資本,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劉備確實做到了。

    劉備能替殷丞做的也就這些了,如果僅僅是這樣,殷丞還是沒機會離開洛陽,所以他還是得繼續等,等著局勢的進一步發展。

    劉辯和劉協都自認自己才是正統,兩家的聖旨就像雪片一樣發往各地,極力拉攏各地諸侯擁護自己。收到聖旨後,諸侯也基本表明了自己所持的態度。

    丁會、公孫瓚和韓馥是劉協的鐵桿粉絲,在他們的影響下,黃河以北的地區紛紛表示支持獻帝。

    曹操、袁紹、袁術支持的當然是劉辯,而黃河以南到長江以北的地區也都以他們三家馬首是瞻。

    作為手握雄兵、霸居長安的一大諸侯,馬騰和韓遂,他們的立場也至關重要,但此二人卻遲遲沒表明態度。殷丞見是機會,立刻上書少帝,說馬騰、韓遂肯定是擁護少帝的,但他們也有難處,他們的官職、爵位都是獻帝封的,如果他們貿然擁護少帝,那他們的官爵就顯得很有些不尷不尬了。殷丞自認和馬騰、韓遂有些交情,願意去長安走一趟,替少帝遊說二人,只要少帝能給他們封一個同樣的官職就行。

    少帝對殷丞的建議大加讚賞,又賞賜了許多金銀珠寶給他,但這個遊說的任務卻落在新投曹操的滿寵滿伯寧的身上。殷丞只能繼續留在洛陽,修他的房子玩。

    孫堅離開洛陽後,雖然在路上和劉表打了一場,吃了不小的虧,但總算順利逃到了江東。此時他在江東拚命擴大自己的地盤,對『二劉』之爭視若罔聞。殷丞也不會放棄這個機會,再次上表請求前去勸說孫堅。不過這次少帝的回復就沒那麼客氣了,不但拒絕了殷丞的請求,還下旨已經表示歸附的劉表發兵征討孫堅。看來孫堅偷走玉璽的事,很有可能是真的。殷丞的計劃再次泡湯,房子已經修得差不多了,修花園玩吧。

    孫堅的態度是兩家都不支持,而劉焉的態度相當曖昧,恰好和孫堅的相反,他兩家都支持。劉焉分別向劉辯和劉協上表,說二人都是先帝子孫,本是一家,不應該做此生死之鬥,他建議二人盡快派代表和談,不能讓大漢江山因此而分裂。

    劉焉的益州牧是先帝和少帝他老爹封的,而且劉焉的輩分比他們要高兩輩,他用這種態度對待目前的兩個皇帝,連殷丞也挑不出太大的毛病,自然也找不到可以利用的借口。嗚嗚嗚,花園都已經修好了,看來得修個游泳池玩了。

    劉焉的話雖然挑不出太大毛病,可他山高路遠偏安一隅,誰都沒拿他當回事兒,和談自然是更不可能了。談是談不攏的,只能靠打,雖然雙方還沒有實質型的交鋒,可相互之間的火藥味已經很濃了。

    南北對峙,相互詆毀,可卻一直不打仗,這可把殷丞急壞了,不打仗他那裡去找逃走的機會啊。還好,這次曹操算是幫了他一個不小的忙,曹操給袁紹下的眼藥起作用了,袁紹和韓馥終於打起來了。

    當初曹操讓劉辯給袁紹封的爵位是渤海侯,看起來是沒什麼問題,畢竟那時候袁紹的官職是渤海太守,他的根據地就在渤海。可渤海的地理位置是在冀州,雖然臨近袁紹現在的青州,但還隔著一條黃河呢。現在的冀州刺史是韓馥,而且是獻帝劉協封的,韓馥怎麼能容忍袁紹的一隻腳伸在自己的地盤上。

    是年三月,北方的寒冷天氣也快結束了,韓馥任命張郃為渤海太守,領兵五萬進駐渤海郡。袁紹命文丑為大將,領兵三萬,渡河支援留守在渤海的顏良。顏良、文丑對張郃,二打一當然有些優勢,不過張郃在出發前請來了自己的同鄉好友,河間高覽,一起出兵,二打二那就勝負難料了。殷丞接到戰報險些笑掉大牙,袁紹算是給曹操玩殘了,河北四庭柱捉對廝殺,不管結果如何,袁紹是廢了。

    對於袁紹和韓馥之間的戰爭,曹操的態度很明確,他以朝廷的名義對袁紹大大地讚揚了一番,還以個人的名義資助了少量物質。其實這場戰陣也是曹操期待已久的,洛陽對面就是獻帝控制的地方,也可以屬於前線,如果沒有渤海戰場來吸引公孫瓚的注意力,他怎麼可能有機會幹遷都這種事呢。現在那裡打起來了,曹操蓄謀已久的遷都事項終於可以進行了。

    漢少帝興初元年三月末,曹操率文武百官,簇擁著天子鑾駕,浩浩蕩蕩地奔赴許昌,其中就有一臉苦悶的殷丞殷山人。殷丞真的很痛苦,奶奶的,老子房子剛修好,花園也整理出來了,院子裡偌大的游泳池也順利完工,還沒等到天氣轉暖下水玩耍,你曹操就把我帶去了許昌,連變賣的機會都不給我。

    當然啦,上述的抱怨是殷丞和趙雲等人開玩笑時候說的,其實殷丞對這次遷都比曹操還熱心,也許這次就是殷丞逃離曹操魔掌的最後機會。曹操留下夏侯惇和於禁守禦洛陽,同時還留下三萬大軍,這讓曹操的可用之兵一下子減少了不少,只要過了虎牢關,殷丞完全有機會偷偷溜走,唯一的問題就是如何面對曹操以後的追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