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奇跡之輪迴

正文 第十章 木牛流馬 文 / 無翼蝙蝠

    看著魏興蹦蹦跳跳離開的身影,回想著他興奮得滿臉通紅的樣子,殷丞很是滿意自己的決定,就算魏興這次不能成功,殷丞也絕對不會有任何怨言。魏興前腳剛走,魏延後腳就找了借口追出去了,看來他還是有些不放心魏興獨自行動。

    殷丞策劃的這次招募行動,主要針對的是那些還沒什麼名聲的人才,其中又以武將為主。在他的印象裡,三國時期的武將相對來說比較好招,而且武將們對出仕顯得更加熱心,至於那些謀臣,殷丞自然不會就這樣放棄,不少有特殊才能的人也在殷丞招募名單中,比如郭嘉、荀彧,不過殷丞基本沒抱太大希望。和武將相比,殷丞對謀士的興趣明顯要低很多,為什麼會這樣呢?關鍵是殷丞認為不值得在他們身上花費太多精力,畢竟自己家『後院』還養著個諸葛亮呢,只要想辦法和黃承彥搞好關係,還怕小諸葛跑了不成。

    所有招募的工作都交給了董和,殷丞完全沒有插手,不是他不關心這件事,而是殷丞依然不太敢相信這樣的行動真能給自己招徠多少有用之才。想想以前看過的那些書,裡面的主角哪個不是用的登門拜服這一招,像自己這樣亂來的還真沒見過,殷丞也只把這次行動當成一種嘗試而已。

    魏興走了,董和派出去的人也都先後離開了,殷丞環顧左右突然發現自己又沒事可幹了。也罷,閒著也是閒著,趁現在有時間,殷丞決定要做一件大事情,一件連他自己都毫無把握的事情。

    殷丞一直以來都想好要回江東的,現在留在了朱提,兩者之間的地域差別,使得他要想順利能夠進一步發展,先期要做的準備工作是完全不同。在決定留下的時候,殷丞就知道自己今後的發展方向必然是蜀中,只有控制了益州全境,自己才有資格北上、東進。

    劉邦和劉備二人都用過這一策略,以益州為基地進而全取中原,可為什麼劉邦能成功而劉備卻失敗了呢,關鍵在於他們在發揮益州地理優勢的同時,劉邦並沒有被它的劣勢所制約而劉備卻處處受制於此。益州的劣勢是什麼,不就是道路險阻,運輸不便嘛。劉邦在韓信的策劃下,先是巧取陳倉,然後立刻趁章邯等人不備又拿下了三秦,也就是說,劉邦在和項羽對抗時,基本是以三秦為後方大本營的。等到了劉備佔領益州之時,陳倉的重要性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陳倉雖小卻易守難攻,諸葛亮十萬大軍都拿不下郝昭三千人馬把守的陳倉,這已經很說明問題了。既然出不了頭,劉備所有的軍事行動都受制於蜀中的道路,縱觀諸葛亮的數度北伐,糧草問題是他心中永遠的痛。

    劉備遇到的窘境現在同樣落在了殷丞身上,不好好地解決運輸問題,只怕殷丞也只能做一個偏安一隅的割據軍閥。如果要問,什麼東西是最有希望解決蜀中運輸問題的終極武器,估計一百個人裡會有九十九個人的回答是一樣的--木牛流馬。沒錯,殷丞想要進行的偉大而神聖的工作就是複製出極具傳奇色彩的木牛流馬。

    在中國歷史上,就其神話色彩而言,能夠和木牛流馬相提並論的發明,大概只有黃帝的指南車了。在很多人的眼裡,木牛流馬對諸葛亮來說不單單是一種運輸工具,它更像是一種法器,一種仙人用來克敵制勝的法寶,一如姜子牙手裡的打神鞭。

    由於有了這樣的思想在作怪,當人們提到木牛流馬之時,很少會有人敢去思索諸葛亮究竟是怎麼把它做出來的,就好比普通人也不會有興趣去研究元始天尊是怎麼煉製他的法寶。久而久之,使得木牛流馬的製作方法根本就無法從歷史典籍中找到它身影,換句話說,木牛流馬的製作方法失傳了。

    殷丞也曾用各種方法去搜尋木牛流馬的製作工藝,雖然找到了很多後人利用現代科技來詮釋木牛流馬的內容,可沒有一種假設是讓他真正信服的。無奈之下,殷丞開始嘗試按照自己的理解來重新推測木牛流馬的奧妙所在。

    想要重現木牛流馬的傳奇輝煌,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殷丞苦思冥想的差不多兩年,儘管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總有很多地方難以自圓其說。當他幾乎要打算放棄的時候,一次偶爾的靈光閃現,讓他相通了一個關鍵步驟,他發現了一個世人理解上的誤區,這才使他的研究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木牛流馬是什麼?你要是問別人這樣一個問題,誰都會告訴你是諸葛亮發明的一種運輸工具,可這個回答卻是錯誤的,也就是殷丞發現的所謂誤區。殷丞認為,木牛流馬並不是指一種工具,更不是指木牛和流馬兩樣東西,它是指的一種或者說一系列動作。就好比鐵牛耕地不是指鐵牛和耕地,而是指鐵牛在耕地,『耕』這個字是動詞。同樣,木牛流馬中的『流』字也是動詞,『流』的意思應該是『像水一樣的跟隨』。

    也許有人會很好奇,殷丞怎麼會產生這麼古怪的想法?

    當初殷丞在查找有關木牛流馬資料的時候就發現一個問題,很多書籍或者專家對木牛流馬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也有很多人聲稱自己已經破解了木牛流馬的奧妙,甚至還繪出圖畫。不管他們的說法如何離奇,可有一點是共通的,他們繪出的圖形中都只有一隻木製的牛型物體,如果說這就是木牛,那流馬呢?

    殷丞沒太留意那些專家是怎麼設計木牛內部的構造,因為在他看來,你把木牛設計得再精巧都沒辦法解釋為什麼沒有流馬。對於殷丞的這個疑問,不是沒人解釋過,但他的說法很不合理,他說所謂的流馬其實和木牛的原理是一樣的,只是一為牛型,一作馬型罷了。

    殷丞極端鄙視這種說法,既然功能一樣,有何必分成兩種外型,這樣做除了提高製造難度外,只能起到一點譁眾取寵的效果。別人不敢保證,但殷丞相信諸葛亮絕不會這麼去做,那時的諸葛,其聲望早就如日中天了,做這樣的傻事是只見其害而不見其利。

    既然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這流馬究竟又該怎麼解釋呢,為什麼從來沒人去研究這個問題。

    殷丞綜合了各種信息,最終做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他認為,其實『流馬』一點特別的地方都沒有,流馬指的就是馬,普普通通會叫、會吃、會老死的馬匹。諸葛亮設計的木牛流馬就是一個牛型的運輸工具,而牽引它前進的就是普通的馬匹。木牛流馬四個字的解釋應該是這樣的,被馬匹牽引著像流水一樣擺動前進的木牛。

    殷丞的假設的確新穎,但不管什麼樣的假設都得有根有據,不然就成了胡說八道啦。殷丞的根據又是什麼呢?

    殷丞的假設最原始的出發點是尋找木牛流馬的動力所在,不管木牛流馬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它要前進必須要有動力,這是最基本的常識。有些專家替木牛流馬設計了極其精巧的內部構造,其複雜程度超過f1賽車,可就是沒提到它的動力是什麼。航天飛機夠複雜了吧,可沒動力它還是飛不起來,木牛流馬究竟是怎麼行走的呢,沒人對此進行解釋。

    殷丞當然不會認為木牛流馬動力來自於諸葛亮的作法,貌似很多人都把孔明當成了神仙一流,如果殷丞也是這麼想的,他根本就不會去思考木牛流馬的奧秘了。

    一開始殷丞也沒能想到流馬就是馬,他也是受人啟發才會作次推論的,有人曾說木牛流馬一點新奇都沒有,不過就是變相的四輪馬車。這種說法看上去很沒道理,可殷丞最後的推論卻和它不謀而合。是的,就是四輪馬車,木牛就是馬車的車,流馬就是拉車的馬,木牛的身體就是車廂,四條腿就是四個輪子。

    是這樣嗎,諸葛亮沒事發明四輪馬車幹什麼?

    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的出發點就是為了解決蜀地運輸困難的問題,也只有這一個目的。如果說木牛流馬就是四輪馬車,那就代表四輪馬車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不然這種假設肯定就是一種錯誤。

    眾所周知,由於轉向的問題沒能解決,中國一直沒出現四輪馬車,所有的馬車都只是兩輪的。那相對兩輪馬車而言,四輪馬車又有什麼優勢,憑什麼說它能解決蜀中運輸呢。優勢確實有,最大的優勢在於四輪馬車很好的解決了拉車馬匹的負重問題。四輪馬車的承重點是四個輪子,無論他裝載的物質有多重,都不會對馬匹造成額外的負重。而兩輪馬車就不一樣,它的承重點是兩個輪子和前面的馬匹,也就是說,當馬車裝載五百斤貨物的時候,幾乎有兩百五十斤的份量是通過兩根長長的車轅壓在馬背上的。還可以換一種說法,在同樣負重的情況下,用兩輪車裝載時,兩匹馬只能拉一輛車,而用四輪車裝載時,一匹馬就能拉兩輛車,這樣的區別還不大嗎?

    運輸途中有很大一部分糧草是被拉車的馬匹所消耗掉的,解放了畜力不就是提高了運輸效率嗎。可體形龐大的四輪馬車真能在蜀道前行嗎,蜀道可是連行人通行都會頭痛的,不然怎麼會有難於上青天的說法呢。

    四輪馬車肯定過不了蜀道,不然為什麼諸葛亮要發明木牛呢,木牛在蜀道上奔馳還是完全能夠做到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