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奇跡之輪迴

正文 第十五章 童子軍 文 / 無翼蝙蝠

    殷丞已經對由華佗引發的狀況有了警惕,可事情的發展遠遠超出殷丞的想像。那些跟在殷丞身後的難民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給他帶來太大的麻煩,讓殷丞頭痛萬分的是另外一群人,一群父母雙亡的孤兒。

    在長沙地界,有不少因災荒、戰亂、疾病等原因留下的孤兒,這些人或七八歲、或十來歲,都還處於沒能力謀生的年齡。他們平時一般都是靠乞討、揀食垃圾甚至偷盜來維持自己的生活。為了能讓自己有最大可能性的活下去,他們經常會聚集成一個小團隊,這些團隊多的十幾個人,少的三四個人。

    這些孤兒群的生活如此衣食無靠,生病自然也是難免的,一旦當代『雷鋒』華佗同志遇上這些生病的孤兒,必然會替他們治上一治。這些在困境下生存的孤兒各個都精明無比,既然遇上了華佗這樣的『善人』,自然是不會輕易放過,從此後也都成了殷丞他們的小尾巴。他們和跟在殷丞身後的那些難民又不同,他們是直接就加入到了殷丞等人的中間,成了他們的一份子。對這些年幼的孩童,殷丞是打又不能打,罵又不能罵,趕也趕不走。才過了三四天,『洪谷--雲南旅行團』就多了五十幾個小團員,除了幾個特別頑劣的少年被殷丞強行驅逐外,絕大多數加入他們的人都被留了下來。

    殷丞一閃念間起的善心很快就讓他自食其果,別看這些人的年齡小,可他們的食量都大得驚人,只要是能夠吃的東西,一旦到了他們手裡,一轉眼就被塞進肚子。被這些天吃星一搞,殷丞等人的補給立馬緊張起來。殷丞以前曾經問過鍾伯,知道以他們目前擁有的財力,支持一百多口人的用度是綽綽有餘的,所以之前他們的食物供應並沒有刻意進行控制。不過現在殷丞開始為錢財擔心了,鍾伯也不止一次地暗示殷丞該注意一下消耗的速度了。

    殷丞和李重等人商量之後決定按人頭進行定量供應食物,而鍾伯在沿途採買的時候也盡量購買那些可以耐饑的食物,那些比較精緻的食物從此消失在大家的菜單裡了。做完這些安排後,殷丞以為可以鬆一口氣了,沒想到更大的『災難』又降臨了。

    原本安安靜靜跟在殷丞身後的那些難民終於開始給殷丞找麻煩了,而這些麻煩又是那些孤兒引起的。愛玩愛鬧是小孩子的天性,那些孤兒在解決基本溫飽問題之後,他們的天性也不可遏止的顯露出來。

    在跟隨殷丞他們行進的過程中,這些孤兒注意到了跟在後面的那些難民,有些膽大的開始偷偷和他們接觸。那些難民用也有不少小孩,小孩和小孩之間是很容易交朋友的,這一來二去彼此就混熟了。如此一來就形成了這種局面,殷丞等人在前面走,那幾波難民就跟在他們身後,而那些孤兒時常穿梭往來於他們之間。

    那些孤兒到其他難民群去只是找那些小孩玩,殷丞當然並沒有阻止他們,只要不影響自己的行程,殷丞是懶得管這些屁事的。一開始只是孤兒們去找其他小孩玩,隨後那些小孩也會來殷丞這裡找這些孤兒玩,這下事情就嚴重了。殷丞他們的條件要比另外那些難民好很多,起碼他們還能保證大家的基本食物供應,其他那些難民可就做不到這點了,故此那些小孩也常常餓著肚子。

    當殷丞那群人到飯點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其他難民的小孩『正好』還留在他們這裡,殷丞等人的豐富食物讓那些小孩羨慕不已。雖然這些小孩並沒有向他們討要食物,可他們卻會蹲在那裡,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別人吃,與此同時還會不停地舔嘴唇、嚥口水。洪谷村那些人被這下小孩折磨地快得厭食症了,特別是殷丞,在之後的幾年裡,他只要看到有人舔嘴唇,當天晚上肯定做惡夢。

    漸漸地有些婦女省下點自己的口糧分給那些小孩,原本以為這些小孩數量不多,稍微剩點下來就能打發他們了,可想不到這些小孩似乎比孤兒們更能吃,有再多也不夠。董想悄悄問過孤兒們之後才知道原因,並不是他們吃得多,而是因為他們孝順。他們在得到食物之後並沒有全部自己吃掉,而是想到他們的父母、親人還沒有東西吃,又偷偷地把這些食物留下了一部分帶回去分給他們的親人了。

    在殷丞知道原因之時,他也不得不承認這些小孩都是好孩子,是值得表揚的。可他實在沒辦法表揚那些小孩,原因很簡單,這次鍾伯不再含蓄了,很直接了當地告訴殷丞,再這樣下去他們肯定堅持不到蜀中了。

    後悔嗎?是的,很後悔,只要一看到華佗殷丞就會後悔。你說,沒事拐這麼個老頭回來幹嘛!當初殷丞誘拐華佗的時候完全沒有考慮過為什麼要拐他,他只是覺得能把華佗這樣的奇人搜羅在自己的身邊,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功。至於華佗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殷丞根本沒往那方面想。

    事到如今,殷丞開始思索華佗究竟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利益了,自己代價已經付出,說什麼都要在華佗身上撈回點本錢,不是嗎?細想之後殷丞萬分鬱悶地發現,有沒有華佗對自己還真沒太大區別。華佗的醫術雖然精湛,但受時代的限制,殷丞並不覺得他的能力會超過二十世紀那些有數十年臨床經驗的老教授,可以斷定,華佗並不如傳說中的那麼神乎其神。常言道,藥醫不死人,華佗不是神仙,還是有很多疾病不在他能夠掌握的範圍之內。也就是說,華佗和尋常郎中之間的差別並不是常常能夠體現出來的,很多華佗能治的病,別人也能治,別人治不了的病,華佗確實能解決一部分,可更多的病是他也無能為力的。

    除去華佗本身能力之外,他還有可能給殷丞帶來的好處就是他以後培養出來的弟子,如果能夠辛苦數年或十幾年,華佗的弟子會成為殷丞很大的臂助。可惜,這點對殷丞來說也是可有可無的,一個數百人的小集團,怎麼看都不需要幾十名郎中吧。

    等到殷丞的實力、勢力擴大之後,也許他會需要很多郎中,可需要郎中就只能等華佗辛辛苦苦地培養出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天下郎中多得是,雖然技術可能差點,但尋常病痛完全能夠對付了。這時代郎中的地位可沒法和後世那些醫生相比,只要當權者一聲令下,在他控制的範圍內,絕對有能力把所有的郎中召集起來替自己服務。通常情況下,這時代的人也都是這麼做的。

    想通了這些,殷丞對華佗的崇拜也減輕了許多,戴在華佗頭上的神聖光環,輕易地被幾張嗷嗷待哺的嘴巴給打碎了。

    華佗的事還只是小事,對殷丞來說,怎麼解決眼下的困境才是關鍵,其他人可幫不上他的忙,殷丞只能自己想辦法處理了。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殷丞想到了一個壯士斷腕的狠招。

    和古代人不同,受過現代教育的殷丞,對保護婦女兒童還是很上心的。那些孤兒殷丞不願意驅趕,那些難民的小孩殷丞也不好意思對他們太過嚴苛,要下手就只能對那些難民下手了。殷丞對人性的把握還是有一套的,古時候一旦遇到災荒,很多老人為了能給自己的子孫多留一點活命的機會,心甘情願地捨棄自己的性命,這種事雖然不能說常見,但也絕對不少,殷丞想出的辦法就是從這個角度進行考慮的。

    殷丞讓李重出面和跟隨在他們身後的那些難民進行商談,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們,自己已經無法繼續承擔他們這些人帶來的壓力了。如果只是告訴他們自己的困難,在生存壓力面前,這些難民未必肯放棄殷丞這根最後的救命稻草,殷丞也沒想得那麼天真。他給那些難民指出了另一個希望,他讓李重告訴難民們,如果他們繼續跟在殷丞的後面,在不得已情況下,殷丞只能徹底拋棄他們,無視他們的生死了。如果他們能自尋出路,不再繼續給殷丞增加負擔,殷丞願意替他們照顧他們的孩子。也就是說,殷丞希望難民把他們的孩子留在殷丞這裡,他們則該去哪兒去哪兒,能不能活下去就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

    李重帶來的提議在難民中引起了很大的混亂,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個提議確實可行,這些人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了,殷丞等人算是他們最後的希望。如果按照殷丞說的辦,起碼他們的孩子能夠生活下去,而少了這些小孩的負擔,他們這些人生存的機會也會大上很多。可如果不按照殷丞的建議,殷丞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肯定會捨棄他們,那樣的話很可能連他們的孩子都保不住。選擇聽從殷丞的吩咐,其好處顯而易見,不過他們必需忍受骨肉分離的痛苦,這也是他們遲遲不願下這個決心的原因。

    難民們經過痛苦的抉擇後,最終同意了殷丞的提議,他們把生的權力留給了自己的孩子。當然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孩子會很好地生存下去的理由並不是殷丞,他們相信的是華佗,殷丞目前的名望和華佗比起來相差得難以估量。

    只需負責這些小孩後,殷丞還是能夠承擔的,只要好好計劃一下,堅持到目的地並沒太大問題。殷丞清點了一下,孤兒加上難民的小孩,正好是八十人。對這些兒童,殷丞可不想放任自流,他決定另組一隊,還很沒創意地取了個名字叫『童子軍』。

    對這個童子軍殷丞還是很上心的,這也是沒有辦法,現在殷丞指揮的人員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洪谷村的村民,另一部分就是項書和鍾離煌那群人。事實上,殷丞對這兩部分人並沒有完全的支配權,項書和鍾離煌就不必說了,他們和殷丞之間的主從關係連殷丞自己的糊里糊塗,至於洪谷村的那些人,真要發生什麼利益衝突,殷丞可不覺得他們會無條件支持自己,連平時關係很親密地董想等人,殷丞也沒那種絕對的信心。理由還是那個,殷丞不是英成。

    殷丞是打算把這些童子軍當作自己的親信來培養,既然有這種想法,那童子軍的領隊就很關鍵了。看遍左右,和其他兩個團體完全沒有瓜葛的只有兩個人,華佗和卞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