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奇跡之輪迴

正文 第九章 就此分別 文 / 無翼蝙蝠

    見於吉似乎明白了,殷丞也就不再多說什麼了,說了也沒用,老於不會相信的。事情辦完,殷丞起身告辭,臨走是告訴於吉所自己帶著帶領的鄉民有一部分將在這附近暫居,希望於吉派個徒弟跟自己一起回去,介紹他和這麼鄉民認識一下,以後也好有個照應。

    殷丞原本打算托於吉暫時收留一下將要留下的村民,他在這裡人望高,有他看著不容易出意外,但見過於吉之後殷丞就放棄了這個打算。殷丞不得不承認,單從外表神態來看,於吉比殷丞更有魅惑能力,殷丞怕這些村民被他拐跑了。

    如果殷丞孤身一人去滇、蜀,村民拐不拐跑他才不在乎呢。可現在要帶著大家一起去,那帶去的這些人勢必成了殷丞最初發展的根基,把這些人的親友留給於吉這種蠱惑眾生的傢伙,殷丞隨時會有後院起火的危險。

    於吉很痛快地答應了殷丞的要求,不僅答應,在殷丞走出木屋後,於吉更是親自追了上來表示要和殷丞同去。說是要對那些協助殷丞施法破黃巾的英雄們表示敬意,他的這個理由讓殷丞好懸沒吐了。

    殷丞明白剛才自己的那些話讓於吉感受到了壓力,他也開始重視殷丞及他的『跟隨者』,看著於吉那種躍躍欲試的神態,殷丞突然開始懷疑自己這次是不是來錯了。不過現在可不能明著反對於吉的要求,殷丞自然是點頭應允,並動身前頭帶路。

    一路上殷丞哼哼唧唧地應付著於吉,心中暗自計算著這次於吉和村民見面會給自己帶來什麼不利的情況。

    於吉在這一帶可說是家喻戶曉,甚至兩淮民眾也是人所共知,和別人來比,他的優勢在於他特殊的身份,古人對神仙之流的崇拜是現代人難以想像的。在這方面殷丞確是處在劣勢,不過在洪谷村村民的眼中,二人的身份相差就沒那麼多了,殷丞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也已經很神仙相差無幾。

    殷丞先是力斃異獸,把自己強悍的形象表露無遺,隨後又智退黑死軍,更讓那些村民覺得殷丞深不可測。在殷丞這種現代人眼裡,鬼葫谷搞的那些只是彫蟲小技,可兩千年前的人就怎麼也搞不明白了,何況殷丞還很不光彩地做了些手腳。

    當初殷丞設計好一切之後,他意識到就這麼簡單的佈置很難讓村民相信可以對付畢雋,如果村民不相信自己,他們又怎麼會留下聽從自己的指揮,肯定是一窩蜂地逃進山裡了,難道自己還得給那些村民上一堂心理學概述不成!想了半天沒什麼好辦法,殷丞決定乾脆連這些村民一起騙了。

    他對村民說自己曾受過師尊親傳密法,可請來天界護法尊神下屆為民除害,可由於自己功力尚淺,必需有道具輔助才能順利施法,所以希望村民能替他準備這些『法器』。就是有了神仙在背後撐腰,再加上李重和黃缶的支持以及村民對家園的不捨,他們這才會留下陪殷丞冒險一試。雖然最後並沒看到神仙打發神威,但黑死軍畢竟還是退了,村民也就很自然地把這一功勞歸於神仙保佑了。

    經過這件事後,殷丞在他們的心目中也成了會唸咒施法的半仙之流,這次村民會輕易跟殷丞去蜀、滇,這也是其中一個因素。跟著神仙走,自然不吃虧啦!

    如果於吉想用自己神棍的身份去魅惑這些村民,時間長了不敢說,短時間內殷丞還是對自己有信心的。畢竟殷丞顯露出來的『法術』是用來殺人的,而於吉的『法術』是用來救人的,兩者相比較,怎麼看都是殷丞更危險些,那當然是寧肯得罪於吉也不要得罪殷丞啦。

    盤算了半天,殷丞發現於吉對自己的威脅並沒剛開始擔心的那麼大,起碼在短時間內可以把他忽略不計。自己不可能把這些人留在這裡太久,只要站穩腳跟就會派人接他們過去,就算想不接也不行啊,那樣的話其他人的人心肯定就散了。

    把事情的輕重緩急搞明白之後,殷丞的心情隨即就轉好了,言談舉止也輕鬆了許多。一路和於吉隨意胡扯著,沒過多久就回到了臨時搭建的宿營地。

    果然不出殷丞所料,那些村民聽說來到自己營地的居然就是活神仙於吉仙長,各個的眼中都露出了崇拜的目光。這種情形令殷丞剛剛平穩下來的心緒又起了點波動,好在村民看向殷丞的時候,目光裡也出現了一絲與以往有所差別的神情,這種變化讓殷丞覺得或許事情並不會朝對自己不利的方向發展。

    殷丞沒打算留於吉太久,也不願讓他和村民接觸太多,他迅速把古堅和黃缶介紹給於吉認識。在殷丞的計劃裡,古堅和黃缶都是要留下的,他讓黃缶穩定村民,古堅則負責村民、殷丞以及於吉之間的聯絡。介紹完雙方之後,殷丞立刻用最快的速度,胡亂找了個理由把於吉打發回去了。

    於吉走後,殷丞馬上召集眾人議事,他決定要加快事情進行的速度了。他不再需要假意聽取村民的意見,而是決定直接把自己計劃好的方案佈置下去,讓他們執行就是了。

    在途遇那幾個路人的時候,殷丞已經向他們簡單打聽了一下周邊的環境,從他們所說的情況來看,那幾個路人居住的庫加集就是個不錯的棲身場所。庫加集之所以不稱村而稱集,那是因為其居民都是他處移居過來的,這個庫加集成立至今不過十幾年,現在雖然還算熱鬧,但以前只是個河灘。

    庫加集位於弦月河的兩岸,被弦月河分成了南北兩部分,最初建集的地點是在南邊,也就是現在的南口集,後來又一步步發展出了北口集。庫加集的土地都是官府所有,想在庫加集居住,只要到官府報備一下再交點費用就可以了。如果想在庫加集正式購買土地也是可以的,只是手續比較麻煩,殷丞只是暫時在這裡過渡,自然不會去找這種麻煩。

    殷丞對庫加集的具體環境絲毫不感興趣,他只要知道那裡可以暫時安頓這些居民就可以了,接下來的事就直接交給黃缶和鍾伯去辦,殷丞連看看都懶得去。

    黃缶和鍾伯走後,殷丞又安排李重負責把要走要留的兩部分人分開,把攜帶的物質進行了分配,殷丞是打算就在這裡分手了。一旦黃缶那裡事情辦完,就由他帶著留下的那部分人往東去庫加集,殷丞則直接帶著剩下的人員沿江西行,而殷丞計劃很久的黃、李分離也就順利實施了。

    洪谷村黃、李兩家的暗鬥已經很久了,雖然由於殷丞的出現讓兩家之間的矛盾有所緩和,但殷丞對兩家相互之間的扯皮還是感到相當不滿。到了蜀中之後,殷丞心裡很明白在剛開始的時候會很艱難,如果到時候他們還是像現在這樣相互不配合的話,殷丞擔心遲早要出大麻煩的,所以很早就在設想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在突然決定要留下一部分人的時候,殷丞馬上意識到這是把黃、李兩家的勢力正式分開的好機會。根據先前商量好的條件來看,黃缶年級大體力差,因該是要留下的,而李重雖然也已五十出頭,但他的身體還是很硬朗的,只要路上稍加留意,堅持到蜀中還是沒太大問題的。這樣一來,洪谷村兩大巨頭正好一走一留,把他們各自勢力進行分劃也就很簡單了。

    下了這個決定之後,殷丞並沒用偷偷地暗中做什麼手腳,而是很乾脆地把黃缶、李重找到一起,直接把直接的想法向他們提出。殷丞的要求就是,留下的那部分以黃家的人為主,而走的那部分則已李家人為主,希望他們能支持自己的計劃。

    殷丞這樣的安排李重自然是不會反對的,可黃缶就有點不開心了。不管是要走的還是要留的,所有的村民最終都是要到蜀中那帶會齊的。先去的人雖然會苦些,可他們能得到的利益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按照殷丞的安排進行,那麼黃家以後就再也沒機會超越李家了,這是黃缶不願意看到的。

    黃缶畢竟年老成精,當殷丞提出這個要求時,他既沒有立刻反對,也沒有表示贊同,他只說這件事比較關鍵,他需要回去和大家商量一下才能回答。對他的回答殷丞絲毫不覺得意外,自然答應他以後再來答覆自己,只是希望他能盡量快點,時間對殷丞來說還是很重要的。

    殷丞不知道黃缶會如何答覆自己,不管黃缶的回復是什麼,殷丞都已經決定要這麼做了,其實殷丞心裡確實是有了『捨黃取李』的打算。到了蜀中,殷丞急需大量人手,當黃、李兩家必需選擇一家的時候,殷丞自然是選擇人口相對較多的李家,那就只能犧牲一部分黃家的利益來更好的拉攏李家了。殷丞並不怕自己這種做法引起黃家人反對,如果他們覺得不滿意的話,完全可以按照他們自己的意願,想去哪兒去哪兒,殷丞還真不在乎這個。

    黃缶的回復很快,第二天就很明確地表示願意服從殷丞的安排,他們黃家的人將會盡可能的留下,不過需要附帶一個條件。殷丞聽到黃缶同意了自己的計劃,自然十分高興,連忙問黃缶還有什麼其他要求。殷丞急著想知道黃缶的條件,可黃缶卻不肯說,要到臨分別的時候才會告訴殷丞。一旁的李重可不願意了,如果殷丞答應了這個條件,誰知道到時候黃缶會提什麼樣的要求,不管是什麼要求,最終會損害李家利益的可能性極高。李重可不希望殷丞在不清楚具體內容的情況下,就貿然答應黃缶的要求。

    黃缶明白李重擔心的是什麼,他急忙告訴他們自己的要求絕對不會損害任何人的利益,如果違反了這點,他的條件可以自動作廢。這樣一來,殷丞和李重都沒理由再反對了,雖然答應了黃缶的條件,可殷丞和李重一樣感到像踩在雲端一樣的上下不著。現在到了分別之時了,黃缶究竟會提什麼要求,答案即將揭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