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回(1)人在江湖 文 / 阿明2009
第一回(1)人在江湖
紅日噴薄耀大千,風光無限新江山;
百舸爭流逐潮頭,萬馬騰躍各爭先。
春花秋月等閒度,民生為大食為天;
鶯歌燕舞樂盛世,畫裡乾坤著軒轅!
歲月躊躇滿志地邁過了2001年的門檻,江山如畫的五千年文明古國滿懷豪越的激情跨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紀。
八月,黃鶴白雲的江城武漢盛夏已過,高懸的驕陽之下空氣中依然灼浪逼人。漢口解放公園左近,巍峨壯觀的東海大廈在似火驕陽的照射和灼熱氣浪的衝擊下,勇敢地聳立著自己挺拔俊秀的身姿。整棟大樓裡冷氣充盈,溫差可人,處處充溢著春天般的氣息,讓閃躲在門窗之內的人們絲毫感覺不到秋老虎的肆虐。
東海大廈是一家三星級酒店,雖然檔次不高,但規模宏大,服務項目也很有特色,在這聞名中外的泱泱大武漢獨樹一幟。她所推出的阿二煨灌湯在食林中位列滋補上品,名貫江城。
酒店本來是迎來送往,接待南來北往的遊客,並為之提供飲食起居服務的地方;而東海大廈卻別出心裁,把整整一層七樓騰挪出來,專門招徠商家入住。新近掛牌營業的惠達魚粉飼料有限公司就位居其間。
在冷氣充盈的大樓裡,惠達公司副總經理柳雲濤坐在辦公室的老闆椅上,嘴裡叼著一支阿詩瑪牌香煙,非常愜意地吸著,目光越過鼻樑上架著的老花鏡凝視著對面了無一物的白色粉壁:他在沉思遐想中琢磨著如何編製《秘魯進口魚粉營銷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造物主是公平的!她把豐富的石油資源給了沙漠遍地的阿拉伯世界,又把極富含量的鐵礦粉給了地廣人稀的澳大利亞和巴西的子民;而豐富的海洋資源卻造就了當今世界上兩個魚粉生產出口大國:太平洋彼岸的秘魯和智利。實在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魚粉是製作動物飼料的主要原料,至今無可替代。中國是個魚粉資源匱乏的國家,在改革開放政策的逐步推動下,隨著國內畜牧水產養殖業突飛猛進的發展,自然而然就發展成為一個秘魯和智利魚粉的進口大國。
秘魯位於太平洋的東岸,是拉丁美洲國家,是古代印加人的故鄉,被譽為「太陽子孫的國度」;擁有國土面積達128.5萬平方公里,人口兩千多萬,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
秘魯是一個海洋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秘魯海為東南太平洋的一部分,其二百海里的領海區域自北至南綿延三千公里。由於秘魯寒流,秘魯海成為全球海洋中最富商業價值的漁場,因而使其作為生產魚粉和魚油原料的許多魚類,如鯷魚、沙丁魚和竹莢魚得以生長。
秘魯長期以來是魚粉和魚油的最大生產國,其魚粉和魚油的年產量分別佔全球產量的30%和50%,因而秘魯成為了這兩種漁業產品的最大輸出國。
——秘魯魚粉是中國飼料業最為青睞的原料。
屈指算來,柳雲濤來到江城武漢已經有兩個多月了。他之所以在兩個多月前由北京趕到武漢來操控秘魯進口魚粉的生意,完全是緣於一個偶然的機遇,一個富有戲劇性的機遇!
柳雲濤是北方武術名城梁州市人,生於1949年10月1日,和共和國同齡,是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一代,現時下已經年過五十。他長有一米七六的身材,生得淡眉善目,風流俊雅,其舉手投足之間,渾身上下充滿了書卷氣,一派儒者風範。
他的人生經歷非常曲折複雜,猶如一片流雲到處飄蕩:
他是一九六八年上山下鄉的「老三屆」知青,接受了三年貧下中農「再教育」之後被選調到當地一家機械廠做了一名工人。後又被推薦到河北大學中文系學習深造,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工農兵學員。
大學畢業後,曾在當地政府機關幹過多年的行政秘書,後來出任過當地一個縣級市的經委副主任,又在鄉鎮幹過一段時間的鄉長。再其後又奉調以中方首席代表的名義到一家合資企業擔任過董事長。在一九九八年下崗之前,他又曾在梁州市外貿公司幹過近十年的經理,後又改任書記。
下崗之後,由於大學同學的引薦他又曾在北京《新橋》雜誌社受聘為副主編,後又轉入《中國稻菽報》擔任總編助理,在北京謀生期間他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北漂」。
其實說來也令人慚愧,像柳雲濤這樣的末流文人之所以能夠在文化名人薈萃的首都北京謀得一個國家級雜誌社副主編的位置和國家級報社總編助理的位置,純屬僥倖!
他雖然自一九六八年以「老三屆」知識青年的名義上山下鄉以來,一直到一九九八年下崗的三十年間曾在國家級和省級報刊雜誌發表過一些小文章,出版過兩本散文集,早在青年時代就在當地獲得了「柳秀才」的雅號,可若是和首都北京那些名播華夏的大文豪相比,簡直就是個文化界的「小癟三」!
可處在改革開放的年代,各新聞單位都在由行政事業單位向自負盈虧的企業性單位轉型,在改革開放經濟大潮的衝擊之下,許多文豪大腕都從往日的象牙塔裡衝了出去,去和「孔方兄」攀親,這就給了他這種半吊子文人創造了可以投機謀生的機會!
在他下崗走投無路之際,他思來想去自己的身上別無長物可以變賣換錢用以餬口,便向遠在首都北京榮任《新橋》雜誌主編的老同學發出了求救的信號;不想這卻讓他歪打正著,作為《新橋》雜誌主編的老同學欣然納之,並採用聘任的方式給他戴上了一頂副主編的桂冠!
主編告訴他,現在雜誌社所缺少的並不是才華橫溢的文學巨匠,缺的正好是他這種閱歷深厚、人際關係廣泛的「社會活動家」!主編給他的主要任務並不是寫文章和編稿子,而是需要到處去找企業單位拉贊助、拉廣告,為雜誌社創收!
因為國家正在逐年減少對新聞事業單位供應的「口糧」,及至最後要把新聞事業單位完全推向市場而自謀生計!他因此而獲得了在此之前他做夢想都「夢」不來的在文化界的「崇高」位置!
但是,這個「崇高」的位置並不能夠給他帶來坐享其成的經濟利益!由於他屬於來自社會上的應聘人員,難以列入雜誌社的正式編製,無法獲得法定的「俸祿」,只能夠是打著雜誌社的招牌,通過拉贊助、拉廣告搞創收,從而分取一點殘羹剩汁!交不上「投名狀」,他就連一點殘羹剩汁都得不到,在雜誌社的「山寨」裡是不養吃白食的閒人的!
而由著名詩人創辦的《新橋》雜誌社本來就是個房無一間,地無一垅的「皮包」式新聞單位,不僅沒有得以容身的職工宿舍,就連辦公處所都是花錢租來的!因此上,加盟《新橋》雜誌社的人連住宿都要自己去想辦法!
處於這種生活和工作環境之中,對於他這樣一個沒有固定的收入而只有固定的支出的人來講,生活的窘迫和清苦是可以想見的!所以他在其後不得不選擇去了有一點微薄的基本工資收入的《中國稻菽報》謀生。
在北京漂游謀生期間,他結識了時任《中國稻菽報》湖北記者站站長的杜民生。杜民生是個介於文化界和商界的兩棲人物。當杜民生得知他有多年的從商經歷之後,便積極誘引鼓動他南下武漢發展。
一次,在《中國稻菽報》全國記者站站長匯報會議結束不久,杜民生在武漢給柳雲濤打來了邀請電話:「我說柳總啊,別在北京幹那個文丐似的總編助理了,還是到我們武漢來發展一起搞點實業吧,我這裡可都已經給您安排好了!」
一開始,柳雲濤對杜民生的特意邀請根本就沒有在意,便打趣地應道:「我千里迢迢地跑到你們那裡去,來來回回光差旅費就得花個三千兩千的,搞不成的話不就把這些錢白打了水漂了嗎,我們掙點錢容易嗎!你若是真心邀請我去,給我把差旅費寄過來我才可以考慮!」
通過電話之後,柳雲濤早把這件事情給拋到腦勺子後面去了,權當玩笑罷了。沒有想到杜民生竟當了真,三天不到杜民生就把兩千塊人民幣打到了他的信用卡上。人生無巧不成書,柳雲濤就是由於這種偶然的機緣來到了武漢。
令柳雲濤驚奇的是,一貧如洗的杜民生竟然憑著一張巧嘴說服了江城的青年優秀企業家羅凱明出資一百萬元,註冊成立了惠達魚粉飼料有限公司,並被朋友們推舉擔任了公司的總經理。因此,在柳雲濤的眼裡,杜民生三寸不爛之舌的蠱惑力不亞於「東下齊城七十二,天下無人能繼蹤」的漢初著名說客酈食其。令他欽佩不已!
就這樣,柳雲濤的人生坐標又由北京移位到了江城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