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國家命運

正文 第二十七章 絕地輝煌(二) 文 / 陶純

    張震寰、張蘊鈺、李覺、郭永懷等人來到現場,郭永懷拉起降落傘,判斷說:「看樣子是主傘在空中破裂造成的。」

    張震寰說:「如果這是一枚真正的氫彈,那亂子就捅大了,天大的亂子!」

    眾人均是神色凝重。

    120.總理,我義不容辭

    1967年6月12日,中央專委會議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舉行。周恩來、葉劍英、聶榮臻、**、張震寰、李覺、羅舜初、張蘊鈺、成鈞等領導參加了會議。

    周恩來說:「我國第一次全當量的氫彈試驗,在政治上有重大意義;在軍事上,它將使我國的核武器技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要求6月20日以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待命試驗。」

    空軍副司令成鈞匯報了空軍準備的情況。到6月10日,兩個機組在核試驗場區共飛行35架次,投模擬彈35枚,彈著點絕大部分落在距靶心500米以內。空軍黨委研究決定,徐克江機組為正式執行任務的機組,張文德機組為預備機組。

    周恩來還是擔心降落傘的問題,6月3日,因降落傘的主傘在空中破裂,致使彈體自由落地,造成配重模擬彈投彈失敗。他問,是怎麼改進的。成鈞回答,已組織有關技術人員進行了研究,對降落傘採取了局部加固、改進折疊包裝方法等措施,提高了可靠性。

    周恩來說:「6月10日投彈,傘有三處裂口,可是核試驗基地報告說:均很正常。明明傘出現裂口,還能說很正常?缺乏科學態度嘛,應為『較正常』。」

    聽到這裡,張震寰、張蘊鈺低下頭。

    周恩來說:「不要過分樂觀,要事實求是,不要以為搞過幾次核試驗了,就犯經驗主義。這不行!必須認識這次試驗的特點,並認真嚴肅對待,絕不能粗心大意。」

    葉劍英講道,全當量氫彈試驗爆點高,殺傷破壞區域和放射性沉降範圍大,這對各項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氣象上要求確保煙雲經過可能到達的我國西北、東北、華東的十多個省區,在試驗期間無降水,還要注意到煙雲出境後,不給鄰國帶來危害。

    聶榮臻講道,場區周圍138公里至150公里有三個居民點,基地要派出三個小組進駐,攜帶警報工具,於試驗「零時」前發出警報,要居民留在房子裡學習**著作,不得外出。

    葉劍英問:「如果發生意外情況怎麼辦?比如降落傘出問題,發生地爆等,安全措施能跟上嗎?」

    張震寰回答,出現意外情況的安全措施,都有了。總參作戰部、總後勤部、國家衛生部、國防科委等單位組成了安全防護小組,統一組織指揮意外情況下的緊急安全防護工作;蘭州軍區在敦煌等地區開設了指揮所,統一組織指揮新疆、甘肅、陝西、寧夏地區的安全防護工作;為了能在緊急情況下疏散居民,鐵道部組織4列火車,於試驗「零時」前在玉門哈密區間待命;總後勤部和國防科委抽調300多輛汽車集結在敦煌地區待命。

    周恩來說:「現在看來,防止意外情況發生,關鍵是保證傘的強度和正常開傘。」

    聶榮臻在筆記本上,寫了個大大的「傘」字。

    會議即將結束時,周恩來有些為難地望著聶榮臻說:「聶老總,我還想請你去一趟羅布泊,可以嗎?」

    眾人都望著聶榮臻。聶榮臻莊重地站起來:「總理,我義不容辭!」

    核試驗基地場區,戒備森嚴的地下裝配工號,裝配台上,中國第一顆氫彈已經總裝、檢查完畢,只待裝上飛機投擲了。

    鄧稼先異常莊重地在《氫彈試驗任務書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核彈總裝、檢查完畢,插好雷管,準備進行試驗之前,每次都需要有一個負責人簽上自己的名字,以表明這一顆核彈的準備工作已經一切就緒,可以點火了。這是對祖國負責的一次重要簽字,非同一般。鄧稼先作為理論部負責人,以至後來他擔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長期間,這副千鈞重擔許多次是由他來挑的。而每次核爆「零時」前,對於簽署者的煎熬是異乎尋常的。

    一顆核彈要點火了,可是在原理方面,一點兒漏洞都沒有了嗎?好幾十萬個數字的計算,是否都準確?那麼多的零部件是否都合乎要求?材料怎麼樣?這一連串的問題,都會讓鄧稼先無法安心。

    我們採訪過一些當年和鄧稼先很熟悉的人,他們都提到,鄧稼先在每次核爆簽字之後,都會有一小段時間全身冰涼。這樣重的心理壓力,使他坐立不安。由於緊張,每隔一會兒他就去一次廁所。

    楊振寧先生在紀念鄧稼先的文章中也寫道:不知稼先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

    換上誰恐怕都會一樣。事情太重大了,一般人難以想像。尤其是早期,可以說,每一次核爆,都是舉世關注。從簽上字到「零時」來臨,應該說,鄧稼先天天過著心神不寧的日子。

    周恩來則很關注核試驗場區附近的群眾安全問題,有一天他親自把電話打到前線指揮部,找到張震寰,讓他們一定將居民疏散情況再仔細檢查一次。

    回顧核試驗的歷史,每一次核試驗前,周恩來總要反覆詢問兩點:一是當地居民是否已撤出危險區,二是出現意外情況怎麼辦。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前,周恩來曾就幾位牧民的下落,要求部隊尋找落實。他告誡說:「在我們自己的國土上試驗核武器,決不能讓一個人受到傷害。」周恩來時刻念念不忘的,是人民群眾的安全。

    6月16日那天,聶榮臻動身去核試驗基地,葉劍英親自到西郊機場為他送行。這是聶榮臻在八個月的時間裡第三次去核試驗基地。在飛機舷梯旁,兩位老戰友用信賴的眼光互相凝望著,兩雙握在一起的手久久不願鬆開。

    葉劍英說:「又辛苦你了。」

    聶榮臻說:「你在北京坐鎮,擔子也不輕。」

    葉劍英說:「保重!」

    聶榮臻也說:「保重!」

    飛機起飛了,越飛越小,葉劍英仍然久久地凝視著天空……

    121.我們的科學家,該有多好啊

    聶榮臻一到基地,頭一件事就是去看6月10日那天預演時破裂的主傘,他仔細地看了傘的裂口,問改進的情況。空軍技術人員回答:「首長,我們把主傘的毛病找出來了,投實彈用的傘現在都加固了,不會有問題了。」

    聶榮臻點點頭:「降落傘不出問題,就成功了一半。」

    緊接著,他又去看了氫彈實物,李覺報告說,雷管已經插好。萬事俱備,只欠上天了。他說:「明天,它會震撼世界的。」

    他又在成鈞、張蘊鈺陪同下,來到馬蘭機場,和徐克江機組見面。機組有三個人,除了機長徐克江,還有負責投彈的領航員孫富長、射擊師苑程小。

    他與三人一一握手,說:「同志們,這可不是一個一般的炸彈,一定按操作規程執行好任務,但也不要緊張。」

    三名機組人員表示,請元帥放心,保證勝利完成任務。

    他鄭重地說:「好,我相信你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