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國家命運

正文 第二十五章 艱難時日(一) 文 / 陶純

    112.難道所有的中國人全都是瘋子嗎

    中國兩彈結合試驗成功,在國際上引起巨大震動。

    日本《共同社》10月28日報道說:中國用導彈進行實戰用核爆炸試驗取得成功的消息,在中國發展核武器的速度快得超出預料這一點上,大大地震驚了全世界。

    日本《每日新聞》10月29日評論說:**中國在第一次核試驗以後僅僅兩年時間就進入核導彈時代,這件事比前些時候的紅衛兵旋風更加強烈地衝擊了世界。它發展核武器的速度的確是迅猛的……

    亞非一些友好國家發來賀電,說中國成功發射導彈核武器,是特等重要事件,美蘇萬萬沒有想到,這好像是亞洲上空的一聲春雷,震撼了全世界。中國閃電般進步,神話般不可思議……

    美國國務院在保持一天的沉默後,於28日發表聲明說,這次試驗是在美國「預見的時間之內」進行的。

    蘇聯只是用21個字簡單地報道了這個消息。

    中國方面認為,美蘇表面上平靜,恰恰說明他們心裡面不平靜。美國人十年辦到的事,中國兩年就辦到了。中國有了核導彈,他們的核訛詐、核威懾,越來越沒有市場了。

    1964年中國爆炸第一顆原子彈之前,美國方面曾有打算,準備發動一次襲擊,使中國核方面「絕育」。

    1966年兩彈結合試驗之前,美國是否也有這樣的打算?

    據我們考證,美國方面這一次絲毫沒有這種打算。至於原因,如果深入分析,就會發現,美國陷入越戰泥潭,越來越無力自拔,這個時候,它很難再騰出手來直接與中國發生衝突。

    其實這個時候,美國主要是在等待……等待蘇聯與中國交惡。而且局勢也正朝著這方面發展。

    中國兩彈結合試驗成功,對蘇聯的刺激,似乎也大於對美國的刺激。

    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的一間小會議室裡,勃列日涅夫、柯西金和國防部副部長格列奇科元帥曾有過一次對話……

    勃列日涅夫說:「赫魯曉夫說的話有一千句是錯的,只有一句話說對了:中國人是瘋子。」

    柯西金說:「赫魯曉夫說**是個瘋子,這我相信。但是,難道所有的中國人全都是瘋子嗎?他們要真是瘋子就好了。」

    勃列日涅夫問:「柯西金同志,你有什麼看法?」

    柯西金回答:「我的看法是,赫魯曉夫別的話沒說對,這句話更是說錯了,瘋子是搞不出核導彈的。」

    勃列日涅夫又問格列奇科:「你有什麼看法?」

    格列奇科回答:「只有中國人才會如此膽大包天,敢冒那麼大的險。要知道,那上面是一顆貨真價實的核彈頭,如此不計後果,真叫人不寒而慄。」

    勃列日涅夫說:「我真是不能理解,中國人為什麼要一再和國際上核裁軍的潮流作對?現在它的經濟那麼困難,卻在這方面全力以赴,中國問題越來越讓人頭疼,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了。你們認為我們應採取什麼措施?」

    柯西金說:「我們的戰略重點是歐洲,我們最危險、最強大的敵人是美國。根據我們目前掌握的情況,中國是不會主動對我們動手的。」

    勃列日涅夫道:「那我們也不能對中國的發展坐視不管。當務之急是,在蒙古境內靠近中國邊界的地方,建立新的導彈發射架,安裝射程2500至3000公里的導彈,這樣就能輕而易舉地把包括北京在內的許多戰略要地進行覆蓋。」

    勃列日涅夫說過這話不久,蘇聯方面就開始在中蒙邊界部署戰略導彈部隊。

    113.這是在和平環境中,進行的另一種形式的緊張戰鬥

    1966年10月31日,聶榮臻乘坐專機,來到了核試驗基地。這是聶榮臻第一次踏上羅布泊的土地。隨行人員有錢學森、李覺、張震寰等。

    接下來的幾天,聶榮臻參加了基地慶功大會,坐直升飛機在核導彈的彈著區上空進行了視察,看到地面被燒成了玻璃體,說明核導彈威力驚人。

    在基地的日子,聶榮臻在小範圍內多次談到他的感受。他說:「原子彈除繼續突破大當量的以外,要搞小型化,搞地下試驗。氫彈我們要搞百萬噸級的,千萬噸級的再等等看。運載工具,主要不搞轟炸機,飛機花錢多,不易進入敵空,即使兩倍音速的飛機也很困難。我們超越了機載階段,外國人也看出來了。敵人就是怕導彈,現在不只是政治上、心理上的問題,而是軍事上的問題。所以這次響不響是有歷史意義的。」

    他還說:「蘇聯撤走專家,逼我們自己搞,這是好事。沒有修正主義這一手,我們不會發展這樣快。蘇聯專家在時,保密搞得很神秘,對自己人神乎其神,照那樣是搞不出原子彈的。」

    他又說:「不能依靠外援,躺在外援上,過去連石頭都從蘇聯運來。走自己的路,並不是把自己孤立起來,不要外國書籍,不要參考國外技術了,那是蠢人!為什麼不利用人家的成果?」

    眾人久久回味著聶榮臻的話。

    聶榮臻還說:「另外,你們注意到了嗎?尖端,可以帶動一般,兩彈研製和試驗促進了其它工業的發展。**說:要有、要快、要超。因此,我們還要繼續突破,要加快速度。」

    11月3日,聶榮臻等人乘直升飛機來到羅布泊戈壁灘深處的孔雀河畔。在這裡,一座已經建造起來的鐵塔,聳入雲端。鐵塔下,四通八達的電纜溝,也已經開挖好,電纜已經鋪了進去,連接著許許多多的工號。這些工程,是為氫彈原理試驗而秘密準備的。這也是聶榮臻此次來核基地的主要目的。

    聶榮臻問:「這座塔,和第一顆原子彈那座塔,差不多吧?」

    程開甲回答:「這座塔要高一些,原子彈那座高102米,這座高110米。」

    聶榮臻又問:「氫彈原理試驗,爆炸威力要比我們第一顆原子彈大好幾倍,採用塔爆方式,安全嗎?」

    程開甲回答:「當量大,爆點低,爆炸後產生的放射性沉降會顯著增多。為了盡量減輕它對場區下風附近地區的影響,我們反覆論證後,決定下一步對塔基半徑230米內的地面,用水泥和石塊做加固處理,以便減少地面松土震入煙雲。我們用常規炸藥做過一次爆炸模擬試驗,這樣做,相當於把鐵塔加高約60米。」

    聶榮臻滿意地點點頭:「核安全,永遠都是第一位的。」

    張蘊鈺介紹說:「這座鐵塔是華北金屬結構廠加工的,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那個廠亂了套,任務都停下來了,總理髮了火,又派部隊進駐,才按時完成了加工任務。」

    程開甲還介紹說:「氫彈原理試驗的工程量大,共有大小工程113項,需要鋪設電纜1400多公里,很多工程即將完工。」

    聶榮臻滿意地說:「核試驗基地的同志,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出了大力。你們動作快,氫彈原理試驗,就能夠加快進程。」

    不遠處,有施工的隊伍。聶榮臻等人趕了過去,正在施工的人,認出了聶榮臻,喊一聲「聶帥來了。」人們紛紛圍上來,有部隊官兵,也有技術工人。人們七嘴八舌,喊著「聶帥好」。張潔就在人群中。張蘊鈺請聶榮臻給大家講話,聶榮臻同意了。張蘊鈺趕緊叫人搭個簡易主席台。聶榮臻說:「不用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