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國家命運

正文 第二十四章 風雲突變(四) 文 / 陶純

    聶榮臻同意一切按程序進行。他傳達了來之前**主席的指示,提出前三次「冷」試驗雖然順利,「熱」試驗更不能掉以輕心,一定更謹慎,組織要更嚴密,工作要更周到,動作絕對準確,一定不能出現差錯。

    這個決定由張震寰向周恩來作了報告。很快,周恩來打來電話:「張震寰同志,請你轉告聶老總,中央批准27日9時為發射時間。」

    但是26日那天的天氣超出了預料,戈壁灘上,狂風怒吼,黃沙翻滾,遮天蔽日,能見度只有十幾米。導彈、核彈頭從廠房轉往發射場時,遇到了很大困難。數輛轉運車打開大燈,順著電線桿緩緩行進,途中一度迷了路,50多公里的路程,竟然走了三個小時。

    到了傍晚,風小了一些。按預定計劃,要在發射陣地上進行吊裝,然後進行兩彈對接。此時,氣溫已下降到零下十幾度。發射陣地周圍是一片空曠的戈壁,無遮無攔。風漸漸弱下來,天氣寒冷。導彈已豎立在發射架上,核彈頭也已經吊上去了。錢學森、李覺、張震寰、李福澤、栗在山、王淦昌、陳能寬、郭永懷、屠守鍔等人身穿軍棉大衣,頭戴皮帽,在現場觀戰。

    這時,一輛小轎車開過來,停下。聶榮臻下車。李福澤等急忙迎過來:「聶帥,您來幹什麼?」

    聶榮臻說:「你們能來,我為啥不能來。」

    錢學森說:「聶總,要進行兩彈對接和通電,這是最緊張最危險的時刻,您不能在這兒。」

    李福澤喊來警衛戰士,吩咐:「快送首長到隱蔽部!」

    聶榮臻十分不滿地揮揮手,說:「你們不怕危險,我有什麼可怕的!什麼時候對接、通電完,我就什麼時候離開!」他拉了把椅子,乾脆在發射架下坐了下來。

    沒辦法,李福澤只能順著他了。

    一名操作手爬上塔架。導彈四周進行配合的人員,都專注地進行工作。揚聲器裡不斷傳出各種信號。寒風呼嘯,操作手仍然在一絲不苟地操作……

    這位操作手叫田現坤,是名老戰士。導彈和核彈頭的夾縫,僅有50厘米高,十分狹窄,為了操作方便,他不顧寒冷,脫去棉衣,脫去手套,只穿著單衣,按照平時練了成千上萬遍的動作要領,熟練地做著每一個動作。

    因為事情太重大了,所以儘管天氣十分寒冷,但在場許多人的手心都捏著一把汗。

    1966年10月26日晚8時,「兩彈」完成了歷史性的「結合」。

    操作手田現坤走下塔架,聶榮臻從李福澤手中接過一件大衣,親手披到他身上:「辛苦了!快到暖和的地方休息一下,別凍壞了。」

    田現坤激動得不知說什麼好。

    兩彈對接完成後,聶榮臻特意和現場的各有關單位領導和科學家們照了一張合影。

    在招待所餐廳吃晚飯時,大家都表情嚴峻,悶頭吃飯,沒人說話。碗、筷、勺碰撞發出的聲音清晰可聞。聶榮臻注意到了眾人緊張的情緒。再過十幾個小時,就要發射了。雖然採取了許多安全措施和防護手段,但是,誰也不敢保證絕對不出危險。如果幾萬噸tnt當量的核彈出現意外,那麼,發射場將首當其衝,整個發射基地也許會毀於一旦,而且會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國際影響。

    聶榮臻對李福澤說:「晚上能不能安排點文化活動,讓大家鬆弛一下,不要搞得那麼緊張嘛。」

    吃罷晚飯,就在招待所大會議室放映了電影《奠邊府戰役》。聶榮臻以及各單位領導、主要專家、工程技術人員一同觀看了電影。電影散場時,聶榮臻叮囑道:「大家回去都睡個好覺,為明天的發射養精蓄銳。」

    這一夜,聶榮臻基本沒有睡覺。

    27日凌晨兩點,聶榮臻在基地政委栗在山陪同下,來到發射二中隊食堂。發射任務主要由這個中隊完成。食堂內熱氣騰騰,幾個炊事員把蒸好的饅頭從灶上抬下來。一口大鍋裡,熬著胡辣湯。

    栗在山說:「聶副主席來看看大家。」

    聶榮臻說:「你們幹你們的,不要管我們,都去忙吧。」

    栗在山一揮手,炊事員們散開了。

    聶榮臻看了看餐桌上的雞蛋、鹹菜,又指著一個籠屜:「這裡面是饅頭吧?」

    炊事班長回答:「首長,是饅頭。」

    聶榮臻問:「摻粗糧了嗎?」

    炊事班長回答:「首長,全是細糧。」

    炊事班長掀開籠屜,聶榮臻伸出食指按了按饅頭,滿意地:「要保證發射期間讓戰士們全吃上細糧。」

    眾人點頭,答應著。聶榮臻指著大鍋:「這是什麼?」

    炊事班長回答:「首長,是胡辣湯,已經熬好了。」

    聶榮臻拿起一個飯勺,又拿過一個碗,盛了點胡辣湯嘗了嘗:「好,好,有味道。一會讓大家多喝點,可以驅寒。」

    隱隱傳來一陣起床的哨子聲,聶榮臻說:「我們走吧,不要影響大伙就餐。」

    他們隨即離開了。

    回到設在指揮部的首長臨時休息室,張震寰、李福澤、錢學森、李覺等人都在。李福澤說,首區天氣情況已經完全好轉,建議按計劃加注推進劑,準備實施發射。聶榮臻表示同意。

    但此時,在末區……也就是羅布泊彈著區,卻突然大風呼嘯,飛沙走石,天地一片渾沌。見此情況,張蘊鈺馬上把電話要到首區指揮部,找到張震寰報告說:「幾分鐘前,羅布泊彈著區突然刮起6至7級大風,這一氣象變化可能會對彈著區的安全形成很大威脅。請立即報告聶帥!」

    指揮部的氣氛立即變得緊張了。聶榮臻想了想,決定報告周恩來,電話很快接通,他把突發的情況說了說,並說可能會對發射造成影響,是否推遲發射,請總理指示。

    周恩來果斷地說:「榮臻同志,你在現場指揮,一切由你決定。」

    聶榮臻放下電話,拿起另一部電話:「請接張蘊鈺。」

    片刻,傳來張蘊鈺的聲音:「聶帥,我是張蘊鈺。」

    聶榮臻急切地問:「你那邊,情況怎麼樣?」

    張蘊鈺的聲音清晰傳來:「報告聶帥,我剛剛組織氣象專家作了實時觀測和嚴格計算,初步判定,這陣大風將以每小時50公里的速度移出彈著區,27日8時左右,天氣可以好轉。同時,考慮到最壞情況的出現,我們已著手組織彈著區部分人員,做緊急轉移的準備。報告完畢。」

    聶榮臻心裡有底了,放下電話:他說:「我決定,發射程序不變,按時加注推進劑。」

    111.如果我犧牲了,請組織上追認我為黨員

    一切安排妥當,聶榮臻又在栗在山陪同下,來到離發射台只有100多米、深6米的地下控制室。

    發射控制室是最危險的地方,這裡離發射台太近,如果發射失敗,最先遭到滅頂之災的,就是這裡。有七個人積極要求留下來,並且都寫好了遺書。基地的人,稱他們為七勇士。聶榮臻聽說後,堅持過來看看這七位勇士。

    這七位勇士分別是基地第一試驗部政委高震亞、第一試驗部參謀長王世成、中隊長顏振清、控制系統技術助理員張其彬、加注技師劉啟泉、控制台操縱員佟連捷、戰士操縱員徐虹。

    控制室很狹小,設備佔去大部分空間,聶榮臻進來後,七個人排好隊,一齊向聶榮臻敬禮。聶榮臻莊重地還禮,然後說:「當年長征時,你們的老司令孫繼先,率十七勇士冒死強渡大渡河。今天發射核導彈,你們組成了七勇士。你們一定要爭取勝利,歷史會記住你們的!」

    七勇士響亮地說:「請首長放心,我們一定會爭取勝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