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國家命運

正文 第二十一章 天地驚雷(六) 文 / 陶純

    這個時候的**廣場,還有不少人,一聽大喇叭,頓時歡呼起來……

    隨即,北京城裡,也到處響起鞭炮聲、鑼鼓聲……

    不一會兒,廣場上變得人山人海。鞭炮聲、鑼鼓聲、歡呼聲,震天動地……

    《人民日報》社開來幾輛大卡車,散發《人民日報號外》。很多人上前搶號外。一輛小轎車悄悄開過來,停下了。戴著墨鏡的陳毅從車裡下來,走進人群,高興地搶到一張號外,他藉著路燈的光亮,翻開那張套紅的大字號外,說了一句:「這一下,我陳毅的褲子,不用當了!」

    聶榮臻也派自己的秘書周均倫到**廣場「搶」號外。周均倫騎自行車去的,到了一看,人太多了,他只搶到一張。回到駐地,聶榮臻接過那張號外,高興地翻看一下,說:「這張號外留下,要永久保存。」

    在核試驗場生活區的戈壁灘上,晚八點以後,連成一片的帳篷前,舉行了幾千人參加的簡樸而熱烈的慶祝晚宴。少數人坐在凳子上,大多數人盤腿坐在地上,酒碗和簡單的食品也放在地上。

    高掛起來的大喇叭裡,個人的小收音機裡,也在反覆播送《新聞公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

    「……中國發展核武器,是為了防禦,為了保衛中國人民免受美國發動核戰爭的威脅。中國政府鄭重宣佈,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我們衷心希望,核戰爭將永遠不會發生。我們深信,只要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共同努力,堅持鬥爭,核戰爭是可以防止的……」

    這天晚上,很多人都喝醉了。一些平時滴酒不沾的科學家,也端起了酒碗。據朱光亞晚年回憶,他這一輩子只喝醉過一次,就是這個晚上。

    為了這一天,他們期待得太久了!

    96.現在是掃除一切自卑感的時候了

    10月16日晚上,許鹿希往鄧稼先留下的一個地址……新疆烏魯木齊某某郵箱……給丈夫發了一封電報,內容是:母病危。鄧稼先走的時候,母親就病了,病得很重。這個時候,許鹿希實在不忍心把他叫回來,但看到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婆婆,她又不得不把這個信息傳給他。

    第二天下午,鄧稼先坐基地的值班專機回到北京。下了飛機,緊急趕往北京醫院。這時候,老人已處於彌留之際。這就樣,母子二人見了最後一面,老人就不行了。

    母親去世前,根本不知道兒子是搞原子彈的。在當時,許鹿希也不清楚,她的父親、官至人大副委員長的許德珩先生,也不知道。核爆炸第二天,在人民大會堂開會,他同嚴濟慈坐一塊,就問嚴濟慈:這原子彈是誰搞出來的呀?嚴濟慈是物理學界的前輩,他知道的更多一些,就說:回家問你女婿去。許老這才知道,鄧稼先參與了原子彈研製。

    這件事情是真實的。

    上面說到的核爆炸第二天,在人民大會堂開會,是指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向人大常委會會議作報告。周恩來激昂地講道:「……我們能不能自力更生,攀登科學高峰,不僅是在國外,而且在國內,都是有人懷疑的。但是隨著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現在是掃除一切自卑感的時候了……」

    據劉傑晚年回憶,原子彈成功不久,周恩來要看試驗的結果,就把前方的電影片調來放映,他陪周恩來觀看。看完未經剪輯、沒有解說的紀錄片,周恩來感慨地說:「我們勝利了。搞原子彈這一段,是我一生受到的最大的教育。」

    晚年的劉傑對採訪者說,想想也是,我們在那麼困難的情況下面,努力把力量集中起來,成為局部的優勢來突破它,這就是**的戰略決策啊,所以說,歷史的經驗就是歷史的精華。

    羅布泊一聲巨響,造成的影響波及全世界。讓世界上所有的炎黃子孫揚眉吐氣,世界開始重新認識中國。一位美籍華人記者,名叫趙浩生,他寫道:「在海外中國人的眼中,那蘑菇狀煙雲,是怒放的中華民族的精神花朵,那以報紙、廣播傳出的新聞,是用彩筆寫在萬里雲天上的萬金家書。」

    還有的海外報紙寫道:「人們激動萬分,他們知道祖國有了原子彈,這塊歷經滄桑的領土上,不會再有八國聯軍入侵,九一八和南京大屠殺。」

    當時寓居美國的李宗仁說,中國過去連自行車都造不了,更別想原子彈這麼尖端的東西了。還說,西方人終於將我們視為一個智慧的民族。他由此下定回歸的決心。

    郝建秀當時是青島國棉六廠的技術員,全國勞動模範,她隨中國紡織代理團訪問阿爾巴尼亞,途經意大利回國時,代表團在羅馬機場一時買不到票,一籌莫展,後來機場聽說是中國人要買票,馬上就給辦了。對方說:你們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了,真了不起。

    在紐約華人街,有一家中餐館,從19世紀末開張起,侍者一直是在門口跪著迎客的,當然,侍者都是華人。有一天,老闆興沖沖跑回來,大聲地對侍者說:「從今以後,你們都站起來迎客,不要再給洋人下跪了。」大家都不理解。老闆就說:「中國爆炸了原子彈,明白了吧?」

    在西方上層,儘管已經猜測到中國很快會爆炸第一顆原子彈,但當真的爆炸之後,對西方世界,仍然是個很大衝擊。美國總統約翰遜立即取消週末休假,緊急召開國家安全會議,隨後,約翰遜發表聲明,一面說「中國的核爆炸是世界歷史上最不幸的時刻之一」,一面又聲稱「不能過高估計這次爆炸的軍事意義」。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設計水平,製造的先進程度,也遠遠超過了美、蘇、英、法四個國家第一顆原子彈的水平,這或許也是西方大為震驚的原因之一。

    而許多友好國家則紛紛致電祝賀,認為中國打破了美蘇等大國的核壟斷,是對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第一次核試驗剛一成功,中國政府即宣佈:任何情況下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決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在所有的有核國家中,敢於做出這種保證的,迄今為止,也僅有中國一家。這是一種責任,一種信念,更是一種包含著極大勇氣的戰略智慧。

    原子彈爆炸當天夜裡,張蘊鈺沒有睡覺,坐在收音機前,一遍遍反覆聽《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他後來說,這讓他想起1945年7月16日,美國在阿拉默果爾地區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後發出的公報,公報稱:有一座裝有大量烈性炸藥和煙火的軍火庫發生了爆炸。直到20天後廣島十幾萬人葬身火海,阿拉默果爾的核試驗才不成其為秘密。中國首次爆炸原子彈就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這是中國對人類和平的重大貢獻。

    空軍部隊的戰略問題專家戴旭在他的著作《盛世狼煙》中寫道:四次軍事革命,都發生在近300年間,而在熱兵器取代冷兵器,機械化戰爭取代熱兵器戰爭和線膛武器的兩次軍事革命中,中國都遠遠落在世界後面,中國因此遭受到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百年屈辱,付出了無法想像的民族犧牲,從第一次邪片戰爭到朝鮮戰爭,中**隊無一不是在巨大的武器代差的情況下作戰,但在世界進入核戰爭時代不到20年,一窮二白的中國就趕了上來,這是300年來中國唯一一次趕上世界軍事革命的步伐。

    1964年6月29日、10月16日,這兩個日子,是中國國防尖端技術史上的里程碑,第一個日子,發射了中國第一枚國產化的中近程導彈,標誌著中國掌握了導彈及火箭運載技術,第二個日子,標誌著中國突破核裂變技術,掌握了現代威力最強大的核武器。應當說1964年是中國國防力量發生根本轉折的年頭。中國從這一年開始,將迅速進入不受世界任何強權威脅的大國行列。

    中國對「核訛詐」的威脅刻骨銘心,那是一種比剛剛推翻的三座大山更現實更沉重的壓力。中國核試驗的成功,不僅把自己從沉重的核壓力下解放出來,其實還有著大得多的「世界意義」:超級大國的核壟斷被打破,脆弱的世界和平,從此多了一個重要的力量支撐。美蘇爭霸的世界政治格局,不久就被中、美、蘇外交三角的現實所取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