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大明另類官商

章 節目錄 第350章 常智光監國 文 / 梨下海棠

    朱玉慢慢翻閱京城發來的公文,常智光代表的商業力量戰勝了各大力量,當然這不是因為商業力量實力,只能說是常智光本身具備很強的實力。常智光邀請了白時中聯合執政,王敏成為最大反對黨。

    九公公道:「收到消息,吳敏正在和王錫爵秘密見面,談論聯合執政。」

    朱玉笑道:「常智光都沒定什麼遊戲規則。」

    「公主,遊戲規則已經定了啊。清議大夫、商議大夫整理出來的。」九公公拿出一份公文指道:「這邊寫,兩個月後,才允許對執政人員能力提出懷疑,並且要求朝議。同意人數達到三成,就可以開設朝議,如果不信任執政人員能力佔據多數,執政人員就下台,由原先反對黨接任。都什麼亂七八糟?」

    朱玉問:「你看見其中好處了嗎?」

    九公公想想後搖頭:「咱家沒看出來。」

    「以常智光為代表的商人和吳敏代表的年輕一代商人有些不同,常智光代表是整體利益,吳敏是代表商人的個別利益。當就羌族這事來說,吳敏是不會因為個別商人利益,而對羌族用兵,因為這會失去很多反對對羌族動武的票。」朱玉道:「常智光上去,做劊子手,幫本宮除了羌族這禍害。如果將來有不良反應,常智光下台,換個溫和的人,比如王錫爵上去就可以。

    九公公倒吸口冷氣:「聽公主的意思,不想再管了?」

    「不是不管,而是不管一些事。」朱玉道:「本宮擁有發兵權,官員任命權,什麼是本宮說得算。但如同羌族這樣的事,本宮不想經手,還有對付遺留女真人,本宮為了名聲也不想經手。這樣一來,本宮只要看看公文,而完全可以不理會朝政。也不用被困死在深宮之中。而且還能廣聽民意。」

    九公公恍然:「公主英明。」

    「那些都是邊末,有什麼英明?」朱玉問:「比如本宮知道常智光貪墨,或者以權謀私。本宮不愛管這事,而文武百官誰願意去管常智光貪墨?這麼下來,朝廷風氣就壞了。但現在這麼施行後,如果常智光敢貪墨,必然被吳敏翻賬,吳敏向朝臣們展示常智光貪墨,這樣一來,常智光只能下台。朝臣之中不再是一團和氣,大家都盯著對方的齷齪,這就是帝王權衡之術,才是真正的英明。」

    九公公考慮還一會問:「這樣一來,會不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

    「不會,兵權在本宮之手。」朱玉道:「再者,他們對方都盯著對方,別說忤逆之舉,就算是街上推倒一老者,也會被攻擊其不敬老。」朱玉曾和常智光商量,拒絕了常智光提議的兩派說法,而是把其割成四派。並且還秘密會見了白時中、王敏兩人,表達了朝政改革的意圖。

    當然,也少不了監督機構,清議大夫就是監督工具,因為,第一,清議大夫是無法收買的,第二,清議大夫沒有利益之爭。第三,清議大夫不參加任何派別。

    歷代名帝都比歷代名臣能幹嗎?顯然是否定的,無論是哪個因素,公主的才學和見識都很難超越本朝所有的臣子。只不過,臣子們露頭不露頭罷了。

    朱玉就深知這點,知道自己的執政能力雖然比明穆宗來得強,但是比起王錫爵實幹、常智光進取等等,確實有所不如。而且自己因為顧忌名聲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反而沒有下面人敢做。

    太上皇事件中,如果不是她執政,常智光、吳敏誰執政都不會停戰。白時中倒是會停戰和談,但也不會持續太久,因為軍費的浪費必然要被常智光他們彈劾反對。而明穆宗一事中,朱玉身份反倒是最難處理的,她不停戰不行,她停戰理由充分,別人不敢說她浪費軍費,導致她不想停也只能停的無奈。

    這是朱玉和常智光對模式一個探索。常智光雖然知道各種制度的先進,但是也覺未必就能適應中國的國情。朱玉會同意削弱一定皇家權利,和其沒有子嗣有很大關係。雖然失去了一定的權利,但是皇帝就不再成為矛盾的焦點。皇帝是否是暴君,和是否被推翻沒有直接的關係。

    這麼一來,很有力杜絕農民起義對皇帝的針對性,讓皇帝置身事外。但同時皇帝又把持了兵權、特赦權、官員任免權等足夠影響朝廷決策的權利。雖然不直接參與管理政務,但卻掌控著一切。

    朱玉回復公文,表示同意給予常智光東京三萬禁軍的調動權,同時也順應眾議,給予常智光監國之權。另外也寫了幾封信給反對黨,鼓勵他們抓常智光的小辮子。

    劉挺雖然不是什麼名將,但不可否認還是比較優秀的將領,經歷過很多的戰鬥。慕容默戰鬥經驗很豐富,由於其原本是西北軍道的人,所以對遊牧民族在高山作戰特點比較瞭解。

    常智光在朝議上得到多數的信任票,支持對羌族開戰後,就給予樞密院出兵權利,點劉挺和慕容默為將,樞密院將負責這三萬人的戰略目的達成。至於怎麼指揮軍隊,怎麼打仗,常智光倒是想干涉,但卻被吳敏制止。吳敏認為打仗常智光是外行,而且身處千里之外,指手畫腳有紙上談兵之嫌。常智光接受了這個批評。

    劉挺還沒離京,清議大夫的朝議制度就擺到了所有人面前。把朝議形式用文字規定下來,執政人和反對派別之間的關係等等。文中最重要一點就是,大理寺和御史台將獨立出來成為監督機構。比如有人抓了常智光痛腳,可以上告大理寺,認為常智光沒資格再執政。而後大理寺就和御史台出面調查,一旦確認常智光違反了朝議制度就可以強制讓常智光下台,如果常智光是其他方面問題,御史台只能上報提議重新選舉。

    劉挺出發了,帶領三萬武裝到牙齒的京城禁軍。常智光就是鷹派的代表,他對遊牧民族還有邊族喜歡採取分割同化的辦法。常智光不容許他們形成聚集區,擁有自己的語言。這點吳敏是贊成的,但王錫爵是反對的,而和常智光一起執政的白時中對常智光這樣想法也持反對意見。

    不過因為政治需要,白時中支持常智光,吳敏反對常智光。吳敏和王錫爵都在等常智光的政策出現大問題,最後把其拉下馬來。比如劉挺打敗了,比如其他邊族恐慌而起,都是能讓常智光下台的可能。

    王錫爵對權利**不大,但是卻很反對常智光對邊族政策。為了改變這一切,他也只能奪回權利後改變政策。這和公主打交道不同,你有可能用道理或者是萬言書去感動公主,扭轉公主的政策。

    王錫爵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說服常智光,因為常智光採取的政策是其執政內部有統一認識的。如果常智光亂來,常智光很可能會被自己人轟下台來。

    這個制度不是說起就起的,這是朱玉已經打算很久的一個構想。不過原先代表人物中並沒有常智光就是。朱玉認為常智光不是雲遊,就是被自己法辦,幾乎不可能去朝堂。常智光本身對當官,特別是複雜局面的朝會是沒有興趣的,不過卻被朱玉的改革計劃吸引。

    改革其實每朝每代都有,只不過動作大小區別而已。從宰相這職位來說,也經過了各種風雨飄搖,到現在還沒有把其真正權利確定下來。

    戰國的宰相是軍務和政務兩手抓。秦朝時候覺宰相權利大,於是出了左右相來讓他們互相制約……除了宰相,徵兵或者募兵、按丁收稅或者是按地收稅等等問題各朝都不相同。王安石的變法遭遇很大牴觸,最主要問題是他的改革是觸犯地主們的利益,犧牲地方的權利和利益,富強朝廷。

    常智光的政治改革則沒有本質觸犯士族們的利益,大家都有自己一個代表團體,有本事你就來搶位置。即使士族不上位,上位者也要考慮到士族們的意見。所以這場政治改革風波,並沒有實質的觸動任何一方的利益。比常智光預想的要順利得多。

    誰都得利,那到底誰做出了犧牲呢?很多人認為是朱玉代表的皇權。但事實上朱玉並沒有損失權利。主要權利還在她手上。至於瑣事,朱玉也不是一個喜歡聽嘮叨小事的人。這政策還保證了將來的皇帝會脫離矛盾的焦點。如果非說朱玉有犧牲,就是犧牲了不大不小政務的裁決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