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大明另類官商

章 節目錄 第339章 丹書免死券 文 / 梨下海棠

    公主笑道:「不過,你洞庭湖平亂有功本宮未賞,這次監軍有大功本宮如果再不賞的話,你就不會安心幫本宮辦事了。」

    常智光苦笑:「公主哪裡話?」

    「來啊!」朱玉道:「把東西拿上來。」

    「是!」一個內衛很快端了一個大盤子從側門進來。盤子上墊紅布,紅布上有東西,東西上用金布覆蓋,看上去相當的神秘,也有相當的體積和一定的重量。

    朱玉笑道:「常智光,讓你猜三次,猜中了這東西就歸你。猜不中,本宮只好收回。」

    常智光大汗,今天朱玉心情不是一般的美麗。

    朱玉吩咐:「提示一下。」

    「是!」內衛對金布下東西一彈指,一聲金屬的聲音響起。

    是金屬,而且是整塊的金屬。這一來常智光就納悶了,公主會給什麼東西是整塊的金屬呢?不對,看外形,這金屬只有一半,是個長方半圓形,等於一個圓柱體對半切。常智光看朱玉表情很得意,顯然這東西是很可以拿的出手的,自己也會滿意的東西。

    黃金?應該不會這麼俗,再說朱玉哪好意思在自己面前亮黃金。陞官的公文,自己不稀罕不說,而且沒必要用這麼大東西做公文吧?難道是碑文,也不對,半個圓鐵皮。

    「讓他摸摸!」朱玉似乎更得意了。

    常智光手放上去,竟然摸到上面有字,是子孫兩個字。內衛輕輕一轉,讓開了常智光的手。子孫是什麼呢?賜爵位蔭及子孫?誰見過這樣的賜爵位的?難道這女人幫自己生了個兒子?

    這樣就不好玩了,朱玉問:「常智光,你就想想,本宮有什麼讓你看得上眼,賞賜你肯定會很高興的東西。這東西上面有字,是用黃金嵌入。此物唐時只賞賜過兩個,宋時也只賞賜過兩個,大明這是第一個。」

    常智光苦笑:「微臣真猜不著!」要的東西有,但絕對沒有長成這怪模樣的。

    「罷了!」朱玉歎氣道:「拿起來吧!」

    內衛掀起金布,常智光看見一個一尺高三尺寬的半圓柱體的鐵皮,上面有字,字全部是用黃金鑲嵌而成。第一排字是世代相襲,接下來上面刻有自己的功績,從瓦刺之戰開始算起一大堆。最後鑲嵌有金字:「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

    「這個是?」常智光大驚。

    「丹書鐵券。」內衛回答。

    常智光大驚問:「是不是傳說中的免死金牌?」靠了,這傢伙原來長的這麼像半個汽油桶。常智光記得看電視,人家免死金牌是牌子。怎麼到了自己這邊,這免死金牌個頭就這麼大呢?這東西只是傳說存在,常智光不知道這東西本來是個汽油桶,但為了防止假冒,就切了一半在大內留底。

    「差不多,不過一般都是免罪用。」朱玉道:「你常智光壞事經常幹,給你這丹書,也是避免將來牢獄之災,滿意嗎?」

    「這個……太滿意了。」常智光喜道:「我早就看朝中有幾個大臣不順眼了,回頭就把他們抓來暴揍一頓,特別是那個跟於世昌和高拱蛇鼠一窩的王德新。」

    「……」朱玉險些昏迷,沒想人家第一想到的不是自己將來的安全,而是想到這麼利用這東西洩私憤。朱玉只能道:「你要亂來,本宮就毀掉大內那塊,說你偽造。」

    「謝公主!」這個才是比較實在的東西,不過回頭要研究下上面寫的九死是什麼死,子孫三死又是什麼死。不過免死金牌的發行量很少,未必有人知道,估計就按次數算了。唉……官二代就是幸福,還沒出生就有護身符。兒子,老子在當官,比那個李某剛牛叉得多,你以後可以隨便開車撞死人了。

    「你先在驛館等著,和談還是要擺點排場。」朱玉道:「不過,對契丹人還是可以客氣點。本宮覺著就不用派張遜出去處理。」

    「當然,李乾順還是比較有作為的皇帝,必須要處理。耶律淳才小志疏,拉力克昏庸無能,只有一個耶律大石,微臣會請他來京城做客。」

    「嗯,你辦事,本宮還是放心的。」朱玉道:「下去吧。」

    讓常智光驚訝的是,身為中書侍郎的王德新竟然也在和談使團中。說實話,常智光是很敬佩王德新的,按照吏部記載看,其當五品知州到刑部尚書再到從一品的使相二十幾年,竟然只有一項功績記錄在案。這樣的人也只能有這麼一個,常智光就不用說了,普通知縣也有開渠、增產糧食、加收稅利,安撫地方等一些似似而非的名頭。即使翰林院也有兢兢業業的說法,而王德新唯一的功績是是因為他在明穆宗時候上表,取崇寧、大觀兩地的紡織品來做旗幟。

    難道是朱玉特意拿來給自己免死金牌開葷的?後來一問禮部侍郎,原來才知道中書侍郎是使團中很重要的成員。和談中,中書省是要負責草擬和約的,左右相不去,當然要下一級的人物去了。

    常智光雖然官小,但是差遣大,是欽差。和常智光一起去契丹的很多是常智光的老熟人,曾經一起出使過瓦刺的官員。常智光本著廢物利用的原則,第一天出行休息就把王德新叫到了自己的房間。

    但常智光沒想到王德新的的臉皮實在不薄,進門就先歌頌常智光的功績,大拍常智光馬屁,說常智光是棟樑之才,前途不可限量等等。常智光不為所動,因為這是比較客觀的對自己定位。

    等王德新口渴時,常智光才道:「本欽差一直以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是真理,比如說你王德新。所以本欽差想請王大人利用自己所長幫本欽差一個忙,幫好了重重有賞,幫不好的話,本欽差手邊有丹書鐵券,要對你幹點壞事。」

    王德新立刻起來拱手道:「欽差大人說賞賜就差遠了,誰不知道欽差大人一心為國為民分憂,所行之事都是關乎國家的大事。只要欽差大人吩咐,風裡來,雨裡去,下官絕不皺眉。」

    常智光其實早就猜想到韃靼人會和談。黃龍府一破,不僅是女真人受不了,韃靼人也將明軍戰鬥力提升到新的高度。繼續抵抗意義已經不大,更何況明人竟然能在嚴寒的冬季進行大規模作戰,這點是契丹人無法做到的。

    而韃靼國朝廷腐朽不堪,沒有什麼真正的有志之士,只要好好保障他們的利益,他們是不會反對被統治的。常智光知道接下來工作重點已經不在是軍事行動,而是拓展版圖,安民生息,保持地方穩定。

    經過韃靼佔領區,常智光也不禁感慨,曾經比大明版圖還大一倍,屹立在北方三百多年的韃靼國,始終不能避免因為傳承的問題,導致覆滅,哪有當年蕭太后時期強盛影子。

    在韃靼地和女真地採取的政策不同,多以安撫為主,無論是契丹人還是漢人或者是渤海人,都比較和善。

    欽差大隊開進城中,大人抱著小孩看熱鬧,並沒有什麼懼怕之色。明朝也充分考慮了當地的條件,官聲比較好的地方官留任當地,官聲不好的裁撤,由吏部調撥能吏填補。每一縣留百名禁軍由一名校尉帶領配合知縣維持治安。馬千乘下軍令,留守士兵十三殺。挑釁、侵佔、掠奪、j淫等等,全部在十三殺的範圍之內,當地百姓對明朝做的也表示認可和擁護。

    朝廷為了穩固這地方的統治,特意在被佔領地開恩科。這恩科只能是被佔領地人參加,今年八月州試,明年省試和殿試。而明年八月是大明州試,後面是科舉年,也就是被佔領地的讀書人短時間內將有兩次機會,對讀書人來說是個莫大的好消息。明朝還將對任何通過州試的考生發放路費等等措施,是為穩定當地的重要手段。

    這些手段對女真人沒用,不會有女真人去趕考,他們連漢語會說都在少數,何況是漢字。所以語言、文字不通,是統治的一大障礙,要麼說秦始皇統一文字是個巨大貢獻,否則現在要學的就不僅只是外語。

    讀書人籠絡了,還有放牧和種田的,這些人因為明朝免賦稅五年的政策大大受益。契丹當時可是加倍賦稅,明人一來就減免,到底擁護誰呢?大家心中有數。

    針對城裡人,商業協會就做了很大貢獻,其開設的場子招聘大量的當地百姓,工錢雖然比明國內要低,但是當地物價更低,對他們來說是相當不錯的一筆收入。

    老百姓得到實在的好處,所以欽差大隊所到之處,確實是一片歌舞昇平祥和的景象。雖然明朝沒有強制,但很多契丹蕭和耶律人都入了漢籍,因為朝廷還給了一項政策,入漢籍生孩子的朝廷給予五斗大米的獎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