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瘋狂透視眼

正文卷 473:古玩換翡翠 文 / 魂歸百戰

    473:古玩換翡翠

    第二天晚上。

    秦遠方將料子紛紛開解。

    因為他們準備充分,人手充足,所以僅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工作,效率不可謂不高。自然而然的,為了平息大家的爭端,秦遠方付出了大量上等翡翠,避免了朋友們的矛盾。

    不過剩餘的料子還是讓不少人惦記,而金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知道秦遠方現在對金錢沒什麼感覺,而且他與秦遠方的關係也遠不如嚴天華他們,於是想了個辦法。

    「秦先生好!」

    金董等人前來拜訪。

    進來的人全都是之前在平洲公盤遇到過的投資商。

    上海附近,特別是溫州這一帶的投資氛圍異常濃厚。金董這個圈子裡有不少人就是這裡的人,距離這麼近,召喚過一批老朋友過來自然容易。而人數一起來,場面自然容易說話,至少秦遠方也不好當著這麼多人的面拂金董的面子。

    秦遠方記得這群人對翡翠的追求異常灼熱,當時就屢屢找借口邀請秦遠方,奈何秦遠方真沒那麼多的心思,於是就沒怎麼理會他們。

    不想之前在北天玉石弄到的那些翡翠被他們知道了,他們現在終於忍禁不住,殺將過來。秦遠方還清晰的記的,金董之前略略跟他說家裡珍藏著不是名貴的字畫,現在看來,他們是想以古董換翡翠了。

    看著他們帶著各式各樣的古董、藝術品,秦遠方苦笑起來。

    秦遠方的宣德茶會有一條不成的規矩。那就是可以用古董換翡翠,當時沒多少人在意,不想這些投資商卻記在心裡,用到實際。也幸虧秦遠方手上的翡翠多得是,不僅有玻璃種,還有紅翡、黃翡、墨綠、紫翡等等好翡翠,足夠滿足眼前這幫人的胃口。

    既然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他也不隱瞞了,直接將之前挖掘出來的翡翠,拿出部分高質量的,直接展現在前。

    「我的天哪,怎麼有這麼多的好翡翠。」

    金董他們看到秦遠方擺出來的上等翡翠,集體驚呼,一個個都奮不顧身地飛撲過去,迅速將秦遠方圍得死死的。

    「是玻璃種啊!」

    「這麼大的上等紅翡翠啊!」

    「這紫翡雖然小,但顏色實在太好看了!」

    金董他們徹底失神了。但失神之後,金董他們旁若無人地議論起來,就差從秦遠方的手裡搶過來而已。

    秦遠方開門見山地說道:「相信在場的諸位也知道這些翡翠的價值,那我也不多說了,拒絕金錢收購,只能用古董或藝術品來交換我的翡翠。」

    「換!絕對要換!」

    金董最先忍禁不住,將自己帶來的小東西拿將出來。

    「好精緻的瓷器!」

    秦遠方看到金董拿出來的瓷器,眼睛當即亮了起來。

    原本秦遠方只從何明朗身上均到不少翡翠的金董只不過是幫忙帶路的人,不想他依然不滿足,還帶著這麼精美的古董。

    這件器物通高近80厘米,上部是喇叭口,中間是鼓腹,下部是鳳尾;鳳尾尊上部描繪的是溪江垂釣,下部主題是畫三個高士臨江而坐,談意正濃,兩個童子攜字琴走來;另一個側面還有一位高士正騎著毛驢匆匆趕來,琴童緊隨其後。無論是器型還是藝術成就,但有很高的價值。

    「嗯,是清康熙時期的青花山水人物紋鳳尾尊,很有價值。」

    秦遠方看得歡喜,慢條斯理地分析道:「在康熙鳳尾尊中青花器物最為典型,它的胎質在歷朝歷代中是最為堅硬的,釉質薄而結實,釉色青而發亮,緊貼胎骨,不浮不躁;口部大都施漿白釉,修足平切或斜削。在彩繪技法上,康熙青花雖然用一色寫意,但是卻能夠做到墨分五色,並且層次濃淡分明,把遠山近水,翎毛走獸,花草樹木,人物神仙,描繪得十分傳神;這種技法也成為當時青花瓷器的一大特點。」

    金董聽得眼睛一亮,問道:「秦先生,這只青花山水人物紋鳳尾尊是我很久前收集過來的,不知道價值幾何,能否入得了秦先生的法眼呢?」

    秦遠方點著頭說道:「康熙青花的特點是青花呈色青翠,十分潔,且呈現濃淡深淺的層次變化,最多層次變化可達數十層。繪畫技法則借鑒中國紙絹水墨畫「分水」皴染和西洋畫的透視技法,使畫面富有立體感,粗獷的紋飾,已達歷代青花之冠,並成為後代的楷模。而這件清代康熙器青花山水人物紋鳳尾尊器形標準規範,色調清新明快,致亮麗,令人賞心悅目,的確不可多得。按照我的估計,它的價值絕不低於80萬!」

    「才80萬啊!」

    金董很是失望。

    秦遠方笑回道:「80萬是很高的了,並不是每件古董瓷器都很值錢的。清康熙時期的青花山水人物紋鳳尾尊雖然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但與乾隆時期的有不小的差距;還有的,清康熙的青花藝術並不是很高,在藝術領域方面,自然就不能突出。」

    金董懊惱並不能引起秦遠方的共鳴,迎來的只是秦遠方的進一步解釋和打擊而已。

    大家也不去理會金董了,一位體型比何明朗還要誇張的胖老闆連忙將手裡的油畫展現出來,說道:「秦先生,這些都是家父以前搜集到的油畫,是現代油畫大師林風眠的作品,希望能入得了秦先生的法眼!」

    「是林老師的傑作!」

    秦遠方一聽到林風眠之名,眼睛當即亮了起來。

    林風眠,原名林鳳鳴,生於廣東梅縣,自幼喜愛繪畫梅縣。19歲赴法勤工儉學。他先在法國蒂戎美術學校進修西洋畫,後又轉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深造。是享譽世界的繪畫大師,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導者和最為主要的代表人,是中國美術教育的開闢者和先驅,1925年回國後出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兼教授。1926年受中華民國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之邀出任中華民國大學院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1927年林風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西子湖畔創辦中國第一個藝術高等學府暨——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後更名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任校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