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穿越重生 >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

正文 第九十七章 分家 文 / 霍當天

    聽到張紹平的一番解說,陳冠忠若有所思,忽然道:「張生,我贊成大中華版和國際版合二為一,但我覺得雜誌改為半月刊就行了,無須做月刊。」

    「哦,你有什麼想法?說說看。」

    「我覺得『電視』並不局限於電視劇,而是凡通過電視機這個媒介的藝人,都可以認為是電視藝人嘛。比如新聞主播、節目主持人、司儀,甚至電台dj也可以啊!」

    「好,說得好!」張紹平自嘲地說,「一語驚醒夢中人,我倒是被『電視』兩字束縛住了,一提到電視就想到電視劇,思想太狹隘了啊!」

    「不僅如此,動畫片也可以票選啊!美國的都可以選『電腦』作為年度風雲人物,動畫片的虛擬人物為什麼就不行?如果藝人連虛擬的動畫人物都比不過,也就算不上『年度最受歡迎藝人』了。而且,我們也要定個規矩,一年之中如果都沒參加劇組或演藝活動的藝人,不能參與年度評選。」

    在1982年,把「計算機」評選為年度人物。預言:「家庭電腦有朝一日會像電視和洗碗機一樣普及。」

    「行!細則方面,你們擬出來就是了!」

    幾人七嘴八舌的,最後拍板,雜誌增多一個欄目——劇目品評,選出國內外優秀的電視劇、各類節目,進行介紹、品評。

    也做出改變,改名為,月刊雜誌。常設欄目包括專欄「作者研究」、「影片記錄」、「影片分析」、「電影人專訪」、「影評人」。

    「作者研究」以每期一個重點人物的形式推出,無論是已成名或已逝世的電影大師,還是剛嶄露頭角的名導,亦無論是藝術片的電影家,還是商業片的電影導演,都會被該欄目以專題性的方式對他們的作品進行深度回顧。「影片記錄」是對正在拍攝新片的重要導演作現場採訪,並對整部電影的拍攝過程跟蹤報道。「影片分析」是對口碑好或差的新作電影進行評析。「電影人專訪」主要採訪對促進電影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員,如製片人、院商、導演、演員乃至影史專家、電影幕後工作人員。「影評人」有專業的資深影評人的稿件,也有高端的影迷寫的影評。

    此外,張紹平學後世的雜誌,搞了個「年度明星權力榜」、「年度50部最佳影片」、「香港電影工業調查報告」。調查報告包括電影映前調研、院線調研、票房調研、觀影人次及場次調研等等,每期評一次。

    按張紹平的意思,不做就不做,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最好最權威的。這樣的雜誌硬件足夠了,噱頭也很足,絕對可以吸引住自認為有文化有品位的高檔人士。

    一句話,通俗的就通俗到底,吸人眼球;專業的就包裝成最專業的,博人喝彩。只有這樣的權威雜誌,舉辦的香港金像獎才會讓具有含金量、讓人信服,使得精英或大眾都無話可說。

    陳冠忠等人對張紹平辦雜誌的一個個鬼點子,真是佩服到爆棚,這樣將雜誌包了層外衣,便成了既商業又文藝,怎麼說怎麼都對。

    雜誌主要以時裝資訊、都市白領故事和生活指南為主軸,張紹平想便趁著這個東風,準備另開個雜誌,專門介紹自家的時裝。此外,男人的雜誌、女人的雜誌,張紹平也想做。

    想到這裡,張紹平就覺得頭痛,這些人中除了陳冠忠、劉天嵐是外,其他人也就做個編輯的水平,玩商業運營太挫了。

    「看來真的有必要請個專業的經理人來打理名下的公司了!」這些商業運作,操刀營銷之類的,張紹平真心玩不轉了,「貌似香港有很多牛叉的打工皇帝,也不知能不能遇上一兩個。」

    談完雜誌的改編改組,定下香港金像獎的舉辦籌備委員會,張紹平道:「就這樣吧,各位下去按規劃做好就行了。」

    人事安排之類的,張紹平暫時沒動,仍舊讓原的總編陳柏生等人主持。實際上陳柏生、舒琪這些人不是沒有才能,而是太隨性了,帶著深深的個人喜好,辦出的雜誌當然就是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人蹲廁所時直接撕了擦屁股。

    雜誌改組改編,既然已經擬好計劃,張紹平便放手給陳冠忠等人去搞,他現在抽出手來,處理漢唐風行服裝公司的定時炸彈。

    把這三人找來辦公室,張紹平開門見山地問:「為了點雞毛蒜皮的事,鬧得整個公司都知道,用得著嗎?」

    張天嬡正色道:「張生,這可不是小事,這是攸關創作設計理念的大事。我們做服裝設計的,就像學校的教師,教師教學有嚴肅、刻板、幽默、風趣,我們設計服裝也有中式、西式、中西合璧,或注重沉穩、或注重悠閒、或注重青春活潑,都是有各自風格的。這能改的嗎?一改豈不是把自己的靈氣也改掉了?」

    譚嬿玉也點頭附和,說:「天嬡說得沒錯,我們做服裝設計的,只有做出自己的風格才是最好的。」

    劉陪基看了一眼很是糾結的張紹平,笑道:「張生,事情沒你想得那麼壞,我們搞設計的爭爭吵吵很正常的,吵完了,大家齊心合力做出新品,也就和好如初了。」

    張紹平無語了,心想:爭吵一次兩次倒罷了,但每次都爭論,這次數一多,再好的朋友也難免反目成仇。

    就張紹平知道的例子,就是時下港台報刊報道不少的台灣滾石唱片公司了,段氏兄弟和公司元老吳楚楚、彭國華因為音樂風格和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產生分歧,致使吳楚楚兩人和段氏兄弟決裂,憤然不幹了。所以,長久爭吵下去,決裂倒是其次,最怕的是連朋友也做不成,反而變成強大的競爭對手。

    而譚嬿玉、張天嬡、劉陪基哪一個都不是簡單貨色。

    三人裡頭,張紹平對譚嬿玉的印象最為深刻,他記得前世的上海世博會世界貿易中心協會館榮譽日,譚嬿玉的時裝秀就出盡風采。時裝秀結束後,世界貿易中心協會的總裁也走上t型舞台,向譚嬿玉獻花祝賀。

    譚嬿玉被西方媒體冠以「新一代中國代表」。稱她的作品巧思妙想,從中國文化中擷取靈感,銳意創新。她的作品不僅融入了中國畫的留白、寫意山水、工筆花鳥、書法骨架,化作時尚符號,更納入好萊塢大片電影的靈動和想像空間。

    可以說,譚嬿玉的設計充滿靈氣,把東方的含蓄美發揮到極致。這樣一個華人中最出色的頂級服裝設計師,張紹平是想忘都忘不了。

    而張天嬡也是個名人,小時學芭蕾舞,13歲就為人改裝衣服,然後到英國皇家芭蕾舞學院學習,還廣泛涉獵了許多藝術門類,如音樂、歌劇、舞台化妝、繪畫、雕塑等。此外,她進修過戲服設計,80年19歲時以模特身份參加時裝秀表演。前年的時候創立個人的時裝品牌「pavlva」。去年的時候,她一口氣拍了八部電影,之後覺得做演員沒意思,便跳到張紹平的旗下公司來。

    這倒罷了,「張天嬡」三個字響歸響,現在服裝設計上還沒什麼名氣,但張紹平對她有印象,因為她的第二任丈夫就是後來娶了林清霞的邢姓商人。張紹平前世看報道說,林清霞有位閨蜜好友叫張天嬡,一查,才知這個女人強悍到爆,是數個服裝品牌的設計師,而且啥東西都會,還能夠和前夫的女人做好閨蜜!

    比起這兩個女人在以後耀眼的成就,反倒是劉陪基,張紹平沒聽說過。但他沒聽說過,不代表人家就挫,劉陪基此時的名氣絕對大過前面兩女。他11歲就開始在時裝設計公司當裁縫學徒,之後留學英國服裝設計,並於1972年任無線電視台香港小姐選舉的晚裝設計師,羅汶、許貫傑、汪名荃三人都找過他當服裝設計顧問。只可惜,他還沒有創立自己的服裝品牌,名氣始終大不起來。

    換了個舒適的坐姿,張紹平說:「我不管你們是不是每次吵過之後,都會和好如初,但我只知道一點,分歧大了,矛盾就多,最好的辦法是分家。」

    三人聞言,面面相覷。

    「漢唐風行服裝公司,目前只有士紳和仕女兩個品牌,哪怕款式再多,但風格還是一樣,是不行的。」張紹平雙手輕輕地敲著桌面,「我允許你們創立自己的品牌,推廣、打廣告、辦時裝秀等,我幫你們一手操辦,你們只管創新設計就行了。每個成功的品牌,一年的純利潤,你們可以拿到三層,七層歸公司。」

    張天嬡聞言,驚喜問道:「張生,你真的支持我們創立品牌?」

    「當然,我說出做到,但前提是你們要成功!你們考慮一下吧。」張紹平攤手說道。

    說起來,這也是沒辦法之中的辦法,因為就算張紹平不讓三人建立個人的服裝品牌,別的公司也會出高利益挖角,甚至不用挖角,譚嬿玉、張天嬡兩女也會主動出走,去創立品牌。一名優秀的服裝設計師,必然會嘗試著建立個人的品牌,通過不斷的設計,達到頂級水平,成為服裝設計大師。

    如果是別的人,張紹平根本不會分利潤,但這兩個女的以後的成就太大了,是必然會成功的那一類,想不給利益都不行。至於劉陪基,張紹平是不想落人口實,給人一種厚此薄彼的感覺,才順便搭上的。

    過了半晌,張紹平問道:「你們考慮好了沒有?」

    張天嬡忙道:「張生既然願意支持我們創設個人的服裝品牌,我自然是願意的。」

    她當然願意了,她在前年的時候,剛20歲,就開始自創服裝品牌「pavlva」,只不過撲街得也很快,第二年就只好跑去玩電影。她到漢唐公司,除了偷師外,也有找棵大樹好乘涼的打算,沒有大公司支持,想成名是很艱辛的。

    譚嬿玉也是滿口答應下來,笑道:「這樣的好事,我是不會拒絕的,有張生的支持,起碼能讓我少奮鬥十年以上。」

    「張生,我就算了!」輪到劉陪基時,他搖頭拒絕了,說:「我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個人服裝品牌設計,我玩不轉的。」

    每個人都是深思熟慮過的,劉陪基的想法很簡單,這兩人都走了,就沒人和他爭搶了,他自然就會成為士紳和仕女兩大品牌設計團隊的首席設計師,話語權便會變大。

    如果真能成功創設個人服裝品牌,絕對是名利雙收,但全世界那麼多的服裝設計師,能闖成功的又有幾人?幾乎都是撲街掉的。

    讓譚嬿玉三人做個人品牌服裝這樣的大事,張紹平當然是和霍振霆說過的,但霍振霆不願三人做的服裝掛靠在漢唐風行服裝公司的名下。很簡單,因為個人的服裝設計具有不確定性,如果搞砸了,便會破壞掉漢唐風行服裝的名頭。

    張紹平也不勉強,乾脆成立華服控股公司,模仿嘉禾的衛星制,把工廠、專賣店剝出來,收歸控股公司名下,然後漢唐風行服裝公司和新建及以後會建的服裝公司作為子公司存在。這樣一來,各自獨立經營,又能資源共享,互惠互利,也是個好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