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兩百零三章 謀士! 文 / 曾經的約定
袁紹雖然對曹操已經反感已極,但畢竟曹操在眾諸侯中的人望不錯,所以不能不給曹操這個面子,馬上呵呵笑道:「孟德說的那裡話來,都是一起長大的自家兄弟,哪來那麼多的規矩。」
曹操心知肚明袁紹是什麼樣子的人,當然不會相信此君說的任何話,不過見目的達到,便微微點頭,不再說話。
就在這時,一名探子模樣的士兵匆匆來到袁紹的近前,口稱有緊急軍報,袁紹見不是自己親兵,便故作大方的讓那士兵當眾把情報說出來。
那士兵喘了一口氣道:「稟報盟主,魯陽傳來消息:董卓已經派去了求婚使,要與孫堅將軍聯姻,董卓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孫堅的兒子孫策。」
此語一出,眾諸侯嘩然,要知孫堅有江東猛虎之稱,在諸侯軍中享有能征慣戰的盛名,像太史慈這種剛剛取得大勝的小字輩是無法與之相比的,而且孫堅在南線與徐榮的幾場戰爭打得有聲有色,雖然互有勝負,但絕對牽制了董卓軍的攻勢。如今一聽說這消息,眾諸侯馬上嘩然。
若是江東猛虎孫堅投降了董卓,再加上對面幾里處的呂布大軍,那這仗真是打都不用打了。
曹操最為冷靜,一把扯起這士兵,淡淡道:「你是何人的部下,我怎麼從沒有見過你?」
那士兵擦了擦臉上的汗水,毫不猶豫地說道:「小人是袁氏將軍的手下,是袁術將軍得到這情報後讓小人來的。」
曹操又問道:「這是什麼時候的消息?」
那士兵被問的懵了,不過還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四天前。」
「四天前?那你為何到現在才來通報?」曹操逼視著那士兵。
眾人這才明白曹操的意圖,原來曹操生怕眼前的探子是董卓方面的奸細,到這裡來行離間之計。
要知現在同盟軍最大的弊病就是沒有一個真正統一嚴謹的組織和分工,所以敵人很有可能針對此點對同盟軍下手,要是僅僅因為眼前這個不知道從哪裡來、沒有人認識的小小探子的一番毫無根據的話就認定孫堅已經背叛了同盟軍,那可真是要讓人笑掉大牙了。
這士兵哪裡知道這些,實話實說道:「我們將軍是在半路得到此消息的,然後令小人快馬加鞭趕往酸棗,誰知道小人到那裡時,那裡已經空無一人,多方打聽,才知道眾位大人在此駐軍。」
曹操點了點頭,心知這士兵說的都是事實,否則時間上不可能如此嚴絲合縫。
思考了片刻,曹操又問道:「你家將軍當真得到董卓和孫堅聯姻的確切的消息了嗎?」
那士兵遲疑了片刻,才道:「我家將軍也不敢確定……」
還未說完,曹操便一揮手,令那士兵下去。
眾人一時間議論紛紛,太史慈當然知道孫堅是絕不會投降給董卓的,這事情說不準時袁術在那裡誇大其詞,畢竟嫉賢妒能是他的本質。
哎,看了諸侯軍真的是分崩離析了。
正在議論中,郭嘉再一次靠向太史慈,迅速耳語道:「這定是呂布軍中的計謀之士的詭計,唔,不好!主上,孫堅將軍危險了!」
太史慈大惑不解的看向了郭嘉。
郭嘉眼中流漏出堅定之色,好像在告訴太史慈:一場大戰,就在眼前!
郭嘉已經一眼看穿了對方的佈局,可惜袁紹這盟主卻沒有這種智能,面對他那個和自己面和心不和的弟弟傳來的消息,袁紹優柔寡斷的一面暴露出來。站在那裡沉思不語。
老糊塗韓馥見狀,連忙開言道:「本初公何必煩惱,這事情很容易解決,何不派人到孫堅將軍那裡去責問一番,看他記不記得我等在酸棗歃血為盟的血誓!」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均認為這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現在局勢未明,實在不宜輕舉妄動。眾人以己心度孫堅心,覺得利益當前,若是孫堅不考慮董卓的提議便馬上拒絕那可實在是說不過去。
當然在場也有很多人如郭嘉般發現這件事情的不妥當處,只是沒有人可像郭嘉那樣可以如此的肯定這是呂布軍的一個陰謀。除非那些頂尖的謀士。
正在這時,一直隱身在袁紹身後的一個小矮個子文士忍不住站了出來,對袁紹開口道:「主上,這事情只怕是呂布軍的詭計……」
還未說完,袁紹便已經一臉的不悅,沉聲叱責道:「你是何人,眾大臣在此,哪有你說話的份,有何話說到我中軍大帳去說。」
這時,樊濤把身子*了上來,低聲道:「主上,這個小矮個子就是田豐。」
太史慈早料到了,能夠和郭嘉一樣一眼看穿對方陰謀又沉不住氣如此不分場合就向袁紹提出意見的人除了田豐還有誰?只不過沒有想到這個田豐長得如此貌不驚人。
多智的田豐這才驚覺這裡並非是說話的地方,暗責自己疏忽,連忙諾諾而退,不過袁紹眼中的不悅之色並未消退。
太史慈心中暗歎:你袁紹也太沒有容人之量了,田豐剛才的行為的確有錯,但你身為他的主公就應該知道自己手下臣子的品格個性,就事論事好了,何必到現在還要斤斤計較呢?謀士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個性,這個性往往決定了一個謀士的思考方式,限制了這種個性就等於限制了這個謀士的成長。
三國這個紛亂時代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實則是提供了對處於戰爭中的人們的一種鍛煉的機會。
比如自己,在與王越、趙雲和呂布的交手中武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提高,文臣也是一樣,只有在戰爭血與火的考驗下才能得到智謀上的提高。
或許一個謀士很有天分,但絕對不是生下來便能夠算無遺策。
歷史上的曹操就深深知道這一點,曹操之所以比劉備和孫權強大的一個原因就在於曹操十分注意人才的培養,尤其是謀士,當他們為曹操出謀劃策時,實際上是一個優勢互補的過程,大家在對同一個事情的討論上相互彌補自己的思維死角,使得每個人都有了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