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官居一品

小說博覽 第九十九章 陶虞臣 下 文 / 三戒大師

    第十章陶虞臣

    三人互相見過後,陶大臨和沈默又給吳兌行禮,那吳君澤便兩人的考牌背後簽字用印,正式成為兩位後學的保人,兩位童生也算完成了縣試的報名。

    其實按照『衙門辦事必收錢』的原則,報名肯定是要收費的,比如說令考牌要二十八,浮票要二十,還有完成報名時,要捐卷資錢一零八。不過他倆是縣太爺面前的紅人,當然一切費用全免。

    忙完這些,縣令大人告訴他們『下月十五乃是黃道吉日,本官奉命於該日舉行縣試。』又對沈默兩個一番溫勉,教他們潛心讀書,切不可大意視之。

    見大人說到結語了,眾人便起身告退,李縣令撚鬚點頭,卻把沈默單獨留下。

    待屋裡只剩他倆,李縣令的臉上便掛起了抱歉的笑容:「拙言啊,原先答應你的事情,有些麻煩啊。」

    沈默已經猜到三分,卻不抖這個聰明,裝作糊塗道:「大人什麼事情?」

    「就是當初許你的縣試案。」李縣令頗為尷尬道:「現不能那麼篤定了。」

    沈默這才露出瞭然的表情,輕聲問道:「可是因為陶學兄?」

    「是啊,原本這件事易如反掌。」李縣令使勁點下頭道:「可沒想到你竟然與虞臣同年,事情便棘手多了……他的老師羅念庵先生,也是咱們浙江提學的老師,孫提學早就放出話來,說『小三元』乃是他小師弟的囊之物……」

    沈默聞言皺眉道:「您的意思是,陶學兄的『小三元』是內定了的?」

    「那倒不是。」李縣令看他著緊的樣子,不由搖頭笑道:「羅先生是狀元,孫提學是榜眼,人家都是有傲骨的,再說虞臣的學問本就很好,現又跟狀元老師修習五年,當然要堂堂正正考個案了。」

    「先生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到時提學大人會來監場,所以到時候我也不能偏幫於你,」李縣令笑笑道:「不過也不用太擔心,如果你確實比虞臣考得好,我一定會為你力爭的!」

    「謝先生!」沈默恭聲道。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轉眼到了次月全國州縣統一考試的日子。

    對於有考生的人家來說,這是一件頭等大事,各家親戚都是要送賀禮的。像沈家這樣有十來個考生應考的,是要大擺酒席,為考生餞行……當然是考試的前一日了。

    十四日這天午,沈家一共擺了十桌席面,規模絲毫不比尋常人家的紅白喜事遜色。親戚朋友紛紛道賀,預祝考生次日考出好成績。

    祝賀當然是美好的,但沈老爺瞎子吃餃子,心裡有數,知道若想考出好成績,還得把希望寄托沈默和沈襄兩個身上。尤其是沈默,那可是他那從不輕易誇人的弟弟,常常私下吹噓的得意門生。

    所以那天,沈老爺破天荒的親自去保佑橋,將沈默接回家裡,讓他和沈襄一左一右坐自己身邊,其餘個考生也主桌上就坐。

    酒席上自然免不了訴說家史,沈老爺滿面自豪的追憶道:「我沈家詩書傳家、學業有成者不計其數,自先祖沈紳於古宋寶元元年,高進士至今五年,有家譜可查的進士便有三十七位,舉人是達一八十位,至於秀才廩生是不計其數。」沈默心說:『果然是彪悍的家族有彪悍的歷史啊……』

    然後便是什麼爾等要好生考試,延續傳統,揚先祖的榮光云云。等沈老爺講完了,就開始放鞭,一片辟里啪啦的鞭炮聲,大家一齊舉杯祝考生考出好成績,一時間觥籌交錯好不熱鬧。

    可是沈默他們因為次日要考試,被嚴禁飲酒、嚴禁食用油膩的肉食、嚴禁食用容易致瀉的海鮮河鮮。只能一邊小口吃著青菜豆腐,一邊看著別人痛快的喝酒吃肉,不禁要產生些疑問……這到底是給我們慶賀啊,還是耍著哥幾個玩呢?

    等到次日出時,場面加隆重。雖然入場時間定的極早,但昨日海吃一頓的親戚們,還是披星戴月的前來送行,爭相幫他們拎東西,一路上還說得撿著吉祥話說,比如東西掉地上了,不能叫『落第』要叫『及第』……果然是吃人家的嘴短啊。

    不只是沈家,整個紹興城,凡是家裡有考生的都這樣,滿大街上都是或長或短的送考隊伍,還有多看熱鬧的,也起個早五,嘻嘻哈哈跟後頭。

    大多數考生很不好意思,像害羞的媳婦一樣躲閃著眾人的目光,只有沈默和沈京兩個毫無所覺,昂闊步的走隊伍的前面。

    他倆和所有的考生一樣,都帶著烏紗、穿著官服,只是那官服上沒有補子和花色,還是能跟真正官員區分開的。這是因為考生參加考試時,按規定是必須要穿官衣,戴官帽的,否則不許入場。也有家裡窮買不起冠衣的,便帽子後面插兩根染黑了的鵝毛,權且充作烏紗,倒也可以入場。

    彈一彈身上嶄的衣冠,沈京嘿嘿笑道:「這可是我第一回穿官服。」說完又唏噓道:「要是搞不好,也是後一次。」

    沈默微微搖頭道:「事人為。」便默不作聲的向前走去。

    沈京能看出,他是真的當真了。

    一行人熱熱鬧鬧來到了縣學前街,守備森嚴的兵丁街口便將送行的親屬攔下,只需手持考牌的童生進去,考生們紛紛拿出考牌,接過裝著筆墨硯台還有一些吃食的籃子,魚貫進入了警戒線內。

    身後是親人的一片祝福叮囑聲……這聲音經過近千年,至今還是這樣響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