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紅色軍神

第3卷:嗜血狼群 第6章:兩全齊美的交易 文 / 我是我的國王

    第6章:兩全齊美的交易

    除了這個算是鼓氣鼓勁的主題報告外,武愛華還將要作「裝甲突擊戰術要點」的講座,此外,夏中青、鍾守富、傅林等都要做專題講座。國防軍直屬警衛師師長勞凱聲,國防軍直屬教導師師長周長兵,國防軍第1集團軍軍長張斌賢等,也將在研討會上就對日作戰的某一方面作經驗發言。

    就本次「培訓」的意義而言,對老國防軍官兵,其實是一次檢討會,檢討此前在對日作戰中的經驗、教訓,特別是裝甲作戰,以及步坦炮協同作戰方面存在的缺陷。武愛華感覺到,如果國防軍的這些年輕的軍官們,不從戰術意識的角度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那麼,在即將進行的對日作戰中,同樣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這種錯誤,輕者導致犧牲,重者導致戰鬥甚至戰役的失敗。不過,武愛華也不得不承認,包括他自己在內,國防軍實在是太年輕了!

    而本次「培訓」對於新加入或即將加入國防軍的軍官們來說,則無異於一次腦力激盪,或洗腦風暴。前所未有的戰術,前所未有的詞彙,包括國防軍軍官們前所未有的禮儀等,都等待著他們的學習、理解、遵守與認同。

    在最後的總結發言中,這些原粵軍的軍官都感歎道,過去,國防軍打勝仗,以為國防軍是仗著裝備好,經過此次培訓才發覺,國防軍不是裝備好的問題,而是全方位的好,與粵軍相比,則完全是兩類標準、要求完全不同的軍隊,這之間的區別,甚至是農民與軍人之間的區別。

    培訓還未結束,武愛華的事情又來了,因為,德國派來了代表團。

    在武愛華回到南方之後,艾薇爾通過電報告訴武愛華:德國決定派出代表團前來與中國國防軍會談。但是,這個代表團什麼時候來,有哪些人,艾薇爾的電報中一句也沒透露,就是在武愛華和陳思葦結婚,艾薇爾擔任伴娘時,也未透露隻言片語。

    「要來就來吧,來了再說。」既然沒個准信,武愛華也就沒什麼準備,甚至,連思想上的準備也沒有。

    武愛華差不多都把這事忘記了時,德國終於來人了。

    因為是秘密訪問,此事並沒有驚動任何人,外界最多只以為是幾個歐洲人來福建談生意的,因為在福建和廣東做生意的老外沒有上萬,至少有上千,而且,武愛華的公司裡、企業裡,包括海、空軍裡,都有不少的洋大人服務。因此,這事的保密性做得還真不錯。

    德國只來了三個人,但其中兩人的名字對武愛華來說,卻如雷貫耳!

    第一位,瓦爾特.馮.勃勞希契,很快就要升任為德國陸軍總司令以及德國陸軍元帥,其主要戰績為1938年指揮德軍進佔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1939-1940年相繼指揮進攻波蘭、荷蘭、比利時和法國諸戰役,並連連獲勝,1940年晉陞為元帥。此時,勃勞希契為德國陸軍第一軍軍長,陸軍中將。

    第二位,海因茨.威廉.古德裡安,被譽為「德國裝甲兵之父」,是著名的「閃電戰」、「坦克戰」的創始人,幾乎是後世每個中**迷都耳熟能詳的名字。此時,古德裡安的職務是德國陸軍第二裝甲師的少將師長,明年的2月4日,古德裡安將晉陞為中將並同時擔任第16軍軍長。

    而且,這兩人都將指揮德軍進佔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

    看到這兩人,武愛華突然明白了希特勒的用意。德國,這是來取經了!

    武愛華陪了兩人三天。在這三天中,武愛華帶他們去參觀了國防軍的兵工企業、戰車部隊,並為兩人組織了一場有48輛「狂龍1型」戰車(衝鋒戰車)參與的攻擊演練。

    除了申仁擔任隨身警衛外,三人幾乎完全是特立獨行。「武將軍,你就不擔心你的安全?」勃營希契有些不解地問道。

    「要伏擊我和我的警衛員,並把我們留下,敵方至少需要一個營的部隊,即便是你們德國人口中的特種部隊,至少也需要一個加強連。請問,在我的根據地內,會有這麼強大的敵方勢力嗎?」武愛華反問道。

    當然,一個特戰中隊隨時都在三人視線之外警戒著,這個,自然不能讓勃勞希契和古德裡安知曉。

    「嗯,確實,你手下的軍官和士兵都很崇拜你,我們從他們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不過,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古德裡安也飄揚道。

    「因為,我給了他們希望。」武愛華簡單地說道。

    除了這種臨時的台詞和對話,在這三天,武愛華與勃勞希契和古德裡安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其內容主要集中在軍事思想、戰略戰術、未來戰爭方向、中德國防軍之比較等方面。

    在軍事思想方面,武愛華借鑒後世的理論,提出了「戰爭打的是綜合國力」的理念,目的是藉機給德國提個醒。在談到中日即將發生的戰爭時,武愛華繼續指出,中國必勝,日本必敗,其理由就是中國雖然看起來弱,但並不是看起來的那樣弱,因為,人們看到的就是經濟實力、部隊裝備、訓練水平等,這只是綜合國力中的「硬實力」,還有「軟實力」,人們看不到,或者忽略了。譬如,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歷史上,一切想征服中國的人,最終都變成了中國人,也就是說,中國的文化是強大的。而日本,則是通過學習中國文化起家的,學生又怎麼可能輕易勝過老師呢。

    在軍事策略上,武愛華大談孫子兵法的思想,以及中國古人的智慧,諸如「不戰而屈人之兵」,「善戰者無赫赫威名」,「上兵伐謀」等。當然,武愛華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包括軍隊與國家的關係,軍隊與民眾的關係,說白了也是軍略的一種。

    如果說在戰略上,東西方由於文化的不同,兩個德國佬難以理解,但在戰術層面,卻沒有什麼隔閡,什麼海陸空協同,步坦炮協同,突擊穿插,覆蓋式炮擊等,大家談得興致很高。古德裡安兩人強的是經驗,而武愛華強的是理念,可以說雙方補益良多。

    對於未來戰爭的走向,武愛華不願意多說。但卻指出,未來的戰爭,其火力密度,攻擊速度,打擊深度,以及戰爭規模等,都會有新的變化,由於飛機製造技術的突飛猛進,其遠程打擊,兵力的遠程投送等都將提上議事日程;由於汽車、摩托、裝甲車被大量使用,未來的戰爭將會更加機動靈活。但是,未來的戰爭對後勤輜重的依賴更重,如果沒有汽油,坦克就只能當固定炮台,如果沒有炮彈,坦克還不如一支步槍。

    當然,武愛華也只是點到為止,肯定不會去描述那些戰爭的具體情形。

    三天之後,勃勞希契提出,希望雙方舉行一次正式會談。

    「談什麼?」到此時,武愛華都沒得到任何明確的東西,又有什麼可談的?大家在一起交流交流,不是很好嗎?

    「我這裡,有元首給你的一封信。元首希望你看後,能給他回一封信。當然,你的信件可以密封,沒有元首的命令,我們也不會看的。」勃勞希契說道。

    「而我們要談的,則是兩支軍隊之間的合作。這個,沒問題吧?」古德裡安補充道。

    「狗日的德國鬼子,就知道搞突然襲擊!」武愛華有些不爽,這個,貌似不合外交禮儀啊。

    「你們,還是得說說,要談什麼。這樣,我才能決定,談,還是不談。就這樣,我們不是很好嗎?我覺得,我已經是你們的朋友了,不是嗎?」武愛華說道。

    「武將軍當然是我們的朋友,而且,也是德國國防軍的朋友。」勃勞希契說道。

    「嗯,好吧。你們想要什麼?」武愛華直接說道。

    「裝甲技術,飛機技術,火箭技術。至於你的導彈技術,估計你不會給,我們就不提出這個要求了。」勃勞希契說道。

    「這個,貌似可以談。」武愛華給他們展示的裝備,都是1940年代的,當然是1940年代人類相關技術的積大成者,實際上讓德國去研究,至少要到1942年以後才可能研究出來。

    武愛華現在的主打裝備,依然是1940年代技術水準的。1945年的技術,譬如半自動步槍,武愛華的考慮是在打日本人時不予考慮,火力如果不夠,完全可以用mg42班用機槍彌補。

    可是,武愛華需要什麼呢?

    這三天來,武愛華也在思考,德國人肯定會提出一些交易性條款的,因為他們不可能單獨前來遙遠的東方旅遊。

    要一塊德國的殖民地?貌似德國也很缺。

    那麼,最好是要德國人最「富有」的,而我們中國又最缺乏的,就像武愛華此前在考慮民族問題時一樣,未來中國什麼最缺,現在就得為他們做好積累準備。

    德國人後世在全世界最出名的,莫過於德國人那種嚴謹而科學的態度與習慣,有人說,這是德國人的「古板」,而武愛華卻認為,中國人就因為缺少這種「古板」,所以搞出了很多不倫不類的東西出來,中國人太善於變通,太過於圓滑,這與「窩裡鬥」一樣,同樣屬於發展的劣根性之一。

    那麼,又如何把德國人這種習性給要過來呢?辦法,當然就簡單了,那就是派留學生。想到這兒,武愛華覺得自己可以開出條件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