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紅色軍神

第3卷:嗜血狼群 第1章:強力說服 文 / 我是我的國王

    第1章:強力說服

    「武將軍,你應該還有一些底牌沒有露出來吧,不妨都給我們說說?」陳濟棠儘管從心理上比較認同武愛華的意見,但老謀深算的他還是覺得憑此並不足以實現武愛華所說的那個目標。

    「嗯。這個,你們應該知道一些情況的。為了完成這一宏願,我的父輩、祖輩們就開始著手準備了。一方面,他們在海外培養了大量的技術管理人才,這些人以西洋人士居多,他們有的會以短期合同制的方式,有的會以終身服務的方式,為我們的事業服務,這些人的總數、規模都很大;另一方面,他們在海外為中國的崛起累積了大量資財,這些資財,足夠我們將國家建設到相當的高度,目前,在世界上鼎鼎有名的美華集團及『和牌貿易』就是我的產業,他們源源不斷地在為我們的事業提供支持!再有,他們也累積了一定的技術專利,有些技術還是世界領先的,要想船堅炮利,總得有點東西不是。」

    其實,武愛華在說到人才的時候,陳濟棠和余漢謀已經明白了,這個武愛華的實力難怪崛起得如此之快,僅僅看數千名洋人為他服務的規模,就是中國其他人不及的,而且,這些洋人竟然是武家父輩、祖輩有意為之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啊,這武愛華的福氣真好!

    而當武愛華說到「美華集團」、「和牌貿易」時,兩人終於徹底釋然了,怪不得武愛華的錢多得像用不完一樣,士兵待遇好,就連老百姓的待遇也是別處的一倍以上,原來是有這兩個造錢機器的存在。美華集團、美華銀行,這兩年在美國和全世界發展得很快,已經擠身於全球十大跨國企業了;而「和牌貿易」的總部就在鼓浪嶼,那可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公司,據說,和牌公司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公司,其分部竟然開到了迪化、拉薩等邊遠地區。

    至於技術專利,兩人則更是清楚了。這兩年,從福建和粵東賣出的汽車、機械及各類日用產品,幾乎擠垮了洋貨,其品種之多不可勝數,而且還特別的價廉物美。

    「只是……我的父母在即將完成他們的宏願時,卻突遭意外還辭世了。」武愛華話鋒一轉,突現落寞、悲慼面容,他又想起在平行時空的父母和爺爺了。

    「還請武將軍節哀順變!」陳濟棠和余漢謀兩人勸道。

    「哦,沒什麼。我已經習慣了!」武愛華說道,「不知兩位長輩還有什麼問題?」

    「縱觀當今世界,有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蘇俄等諸多強國,不知武將軍對未來之中國準備採取哪一種國策?」陳濟棠問道。

    其實,陳濟棠問的是國家體制和政治體制的事情,這個,還真不好說,但從人類的既有經驗來看,要想找到一種好的方式也並不是不可能。關鍵的,是看其取捨了。而且,武愛華認為,列強之所以強大,其國策自有其可取之處。

    「從宏觀層面看,我比較喜歡孫先生提出的民族和民生兩個主義,也比較喜歡天賦人權的理念,這二者,應該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但是,一個好的設想或主義,必須要有相應的制度作保證。這些制度包括:權力的制約與監督;政治清明、透明;權責利明確統一;政府機構的簡約高效;有利於人才成長的培養與選拔機制;司法公正;開啟民智;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等。當然,如果我們的疆域擴大了,國家可以實行大聯邦制。」

    「在戰爭年代非常時期,個人可以擁有一定威權或特權;但在和平時代,一定要防止公器私用!誰觸及這條底線,誰就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敵人!」

    「嗯,武將軍說得很好!我們之所以不滿老蔣先生,就是他將國家和民族當成了他的家族的私器。」陳濟棠有感而發。

    「嗯,這些問題,我想武將軍如果能夠一直秉持這顆公心,都不太困難。接下來,我們想聽聽武將軍對廣東方面的安排。」余漢謀說道。

    「一些原則問題,我讓思葦在信中給陳叔作過匯報。我想你們應該有些思想準備。」武愛華說到這裡,看著正在記錄的陳思葦笑了一笑,「第一,原廣東籍官員全部量才錄用,如果年輕偏大或確實不能勝任治理地方的,給一筆補償金或養老金,總之,在經濟上不讓他們吃虧就是;第二,粵軍軍官也照此辦理;第三,粵軍必須接受國防軍改編,並整體併入國防軍,改編後的國防軍的一個連隊裡,可以有閩省人,也可以有粵省人,軍官打亂重派,而且要定期交流,國防軍絕不允許成為某個軍官的私人軍隊;第四,閩省粵省經濟民生納入統一軌道,通盤考慮;第五,軍政分離,軍人,不得兼任地方官員,而一個人如果成為了地方官員,那就必須放棄軍隊中的權利。軍隊與地方的關係,在當前的形勢下,軍隊主要是從宏觀上保證地方政策的連續性、公正性,維護地方穩定和民眾利益。在這方面,閩省和粵東已經取得一些成功的經驗。」

    「呵呵,賢侄啊,粵東的一些地方官員,原來是我的老部下,他們說,別看武將軍年輕,可硬是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官員還特別輕鬆,不像過去什麼事都要做,可什麼事也做不好。」

    「這,主要是權力的分散與集約,權力的監督與制約。」武愛華也很是得意。

    武愛華實際上是把後世的官員「德能勤績」考核搬到了這個時代,只是,更認真一點罷了。

    德,就是品德、政聲,包括公德與私德,重點考察公德。這個,完全就是「民意」了,國防軍情報部下面,有大量的情報員,包括「風」的情報員,他們」的事情都會記錄下來,一人說不算數,但眾多人說那就有問題了,情報部就會將材料轉送給政務監察部門,啟動調查程序。德,考察的重點在於是否公權私用、損公肥私、貪污**等。對於經濟上佔便宜的行為,一旦查有實據,武愛華又搬出了後世商人的殺手鑭,「貪一罰十」直至傾家蕩產為止。當然,要保證官員的德,在待遇上也搞得很不錯,至少,他們的薪水完全可以養活一大家人。

    能,就是素質與能力,能否勝任該項工作。這方面,就是考察其官員的執行力、任務完成度、社會發展綜合指數或分管工作指數等。

    勤,就是對工作的勤奮度,出勤率,譬如一個縣長,負責全面工作,是否對各局局長監管有力,對分內工作或相關工作經常過問等。後世的勤,往往淪為了「考勤」,只要到了辦公室,就萬事ok,這其實是誤解。勤,也是一種態度,對工作負責任的態度。勤,可以讓一些隱患消失在萌芽狀態,一個官員的勤,可以帶動其他官員的勤。

    績,就是成績,政績。一個官員的政績,完成上級的任務只是一方面,自主推動轄區或分管工作是更重要的方面。檢驗政績,並不是看建了多少項目,而是看發揮了多少創造性,是否有序推動了工作的進展。

    「德能勤績」四項標準的推出,並不能徹底解決官員的問題,就像後世,標準不可謂不好,但最終卻成了一個騙騙老百姓的招牌。其原因就在於它的程序設計非常不合理。為此,武愛華將德能勤績考核分解為四個各自獨立的考核程序:上級,同僚,下級,民眾。

    上級考核下級,按理說應該很好做的一件事,但在後世卻成了最難的一件事。因為你好我好大家好,最後是民眾不好,民族不好,國家不好。對此,武愛華把此項確定為上級的「政績」之一,即,你對下級的考核與本人的德能勤績事實相符,這屬於你的政績之一,說明你會用人;如果你考核的結果是「優」,而同僚、下級和民眾的考核卻是「良」或「合格」之下,說明你有識察之責,是要承擔責任的。在後世,出了類似問題,往往將責任推給「集體」,是集體的決策,結果出了問題也找不到人負責,這種怪現象武愛華肯定要避免。

    同僚,即同級別的人對你的考核,缺少利益糾結,往往能得到真實的情況。同僚考核也屬於「政績」之一,如果對同僚評價準確,甚至有推薦之功,將是本人連任或提升的原因之一。有人說,這個,操作起來很難,其實,一點都不難。一個縣總有幾個鄰居縣,則由相鄰縣的縣長來「考核」你這個縣長,雖然不敢說你的事情別人都清楚,但總有聽聞的,彼此是有交往的。

    下級對上級的考核,則是程序中最重要的環節,對於官員來說,他的一舉一動下級都會看在眼裡,最容易得出最真實的情況。在後世,這種監督或考核之所以流於形式,是因為設計這套方案的人,並沒有真正想要考核出真實情狀,譬如迴避制度,譬如在填劃相關選項時的私密性。

    民眾考核,則是通過檢舉、舉報、監督、意見、建議等方式呈現出來。

    武愛華最大的殺手鑭是「公示」制度,每一個環節的考評結果,都要列項詳細張榜公佈,而且,它還涉及到相當的「利益」,大約占同級官員薪水一半的獎金。而且,不管結果如何,同級官員的最後10%肯定沒有年度獎勵;前10%有超過標準20-50%的額外獎勵;排名在60%之後的,則只能拿獎勵標準的80%,最末尾的10%自然就沒有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