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紅色軍神

第2卷:怒火硝煙 第35章:盧溝橋,血始燒 文 / 我是我的國王

    第35章:盧溝橋,血始燒

    一位老紳士感歎道:「這是多麼威武而強大的軍隊啊!如果我們以前就有這樣的軍隊,中國何嘗會被列強欺負啊!」

    一位小伙子對身邊的同伴說,「水娃,我決定了,我要報名去參加紅軍,我要去開戰車!」

    「阿奎,就你?我可聽說,開戰車得有小學畢業水平呢,你才念了三年書,根本就沒機會。」叫水娃的反駁道。

    「水娃,這你就不知道了吧。參加紅軍,可在部隊上學文化,我要不了兩年,就能趕上那些戰車手,當年我們讀書,你可是不如我的喲。」阿奎自信滿滿,還不忙「彎酸」下一同伴。

    「好,我陪你去報名,我不當戰車手,我當個機槍!」水娃其實早就想去當紅軍了,可水娃他爹總以二娃年齡太小,走了家裡沒勞力為由,阻止水娃當兵。水娃心想,等弟弟長大了,自己豈不是老了,還當什麼紅軍啊!

    阿奎看了看水娃的身板,「嗯,還行!我可聽說,那轉盤機槍掃射起來突突突突的,可帶勁了!」

    「爹,我要上學讀書,長大了也要當紅軍!」就在這時,一個奶聲奶氣的聲音在阿奎和水娃身邊響起。

    孩子的爹看了阿奎兩人一眼,先歉意地笑了笑,才回答孩子,「好,等秋季開學時,爹就送你去讀書。」

    因為江西、福建兩省,這兩年到處都是建設工地,就業十分火爆,只要家有青壯勞力,又勤勞肯幹的,都算小發了一筆。一年下來,就算再不落錢,也要落過三、四十元,而且,抗日民主政府的稅賦又低,民眾的日子與兩年前相比,那真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而家家戶戶都送子女上學讀書,則逐漸成了兩省民眾的時尚追求。

    武愛華重視教育,但是,武愛華並沒有輕易地推行義務教育,而只是對孤兒、特別貧困家庭進行減免,但也僅限於小學和初中。進入高中或各專門學校,即便是孤兒也是要交學費的,武愛華只不過採取了「無息借貸」的方式進行助學而已。武愛華相信,只要自己在世一天,就絕不會出現那種賴賬不還的情形。

    武愛華認為,義務教育並不是包醫百病的良藥,後世中國推行義務教育,有其深刻的背景,那就是長期的工農產品價格的「剪刀差」,讓農民家庭長期處於赤貧狀態,根本就無力支付即便幾元錢的學費。民國時代或更早的時候,一些父母為了送孩子上學,往往變賣田產、房產,可後世的農民,又哪有這兩樣可賣?

    長江岸邊這些人的對話,只是這個時代的小小浪花,數萬大軍有如鋼鐵長龍,隆隆轟鳴著向北而去。

    自然,九江城邊上的這一幕,也被聞訊趕來的記者給抓了個正著,他們的相機卡卡地拍個不停,其中不乏帶有特殊目的者。但是,武愛華就是要通過這樣一種方式,請媒體記者,請那些帶有特殊目的者,將紅軍的威武,將我華夏的國力展現給世人看看。

    此時,適當展示自己的力量,並不會將該來的敵人給嚇跑。一個國家國策的制定,並不是三幾天的事情,並不是說改就能改得了的。

    事實上,武愛華已經得到情報,日軍準備於近日挑起事端,大舉入侵中國。

    7月3日下午3時,「先遣支隊」抵達延安之北的川口,武愛華帶著衛隊,辭別延安,準備經米脂,到達陝北最北端的府谷,然後折頭向東,直插京郊。從地圖上看,這段路程約有750公里,武愛華計劃用5天時間趕到。

    此時,已經實現全機械化的中央警衛2師、教導師部隊每天前進150公里,只要後勤輜重能夠跟上,基本上沒什麼問題。

    後勤輜重也確實沒有問題,陝北紅軍,從1936年底開始擁有了100輛「重龍牌」載重卡車後,到目前為止其載重卡車已經有近千兩了,其中約400輛就被紅軍總後勤部掌管著,只是轎車的數量依然只有30輛,能賣錢,武愛華還是主張先賺外國人的錢才是正道。

    後勤輜重的第二個保障是武愛華隨時準備進行空投給養。在這個時代,武愛華已經掌握了空中優勢,基本擁有了制空權,就要將這個優勢和權利充分發揮,後世有句話叫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有在行軍打仗上同樣適用。

    正當武愛華率領紅軍精銳「先遣支隊」晝夜不停地向北平近郊趕去的時候,盧溝橋事變,在日軍侵華大本營和華北駐屯軍司令香月清司的策劃下,進入了倒計時!

    在原本的歷史上,「七七事變」前,華北駐屯軍的司令是原日軍第1師團的師團長田代皖一中將,但是武愛華的「雷霆戰役」讓日本提前堅定了征服中國的策略,而香月清司這個侵略中國的元兇,也提前上任了。

    說香月清司是侵華元兇,一點也不為過。早在1928年,北伐軍進軍山東時,香月清司就向日本大本營提議,將駐東北的一部分日軍,急速調往山東,對北伐軍橫加干涉,不但開了以武力對華進行干涉的先例,還釀成了著名的「濟南慘案」。

    1937年6月下旬,駐豐台的日軍河邊正三步兵旅團,開始頻繁地在盧溝橋一帶進行軍事演習。

    7月7日夜10時,日軍謊稱演習時走失一名士兵,要求跨過盧溝橋進入宛平城搜查,理所當然地遭到了中國駐軍的拒絕,於是日軍悍然向我橋頭守軍和宛平城開炮,時駐盧溝橋和宛平城的國民革命軍29軍37師219團團長吉星文下令還擊,盧溝橋事變正式爆發!

    本來,武愛華以為自己的穿越搞出了那麼大的動靜,歷史有可能改變,在一年多的時間都在思考,日軍會在哪兒動手呢?後來,情報證明,日軍依然會選擇在華北動手,而且地點竟然也是驚人的巧合。

    與歷史有所不同的是,此時日軍在豐台的駐軍並不只是河邊正三旅團下屬的一個大隊,而是整整一個旅團,人數高達8000人。歷史上,日軍在盧溝橋挑起事端,發起全面侵略中國的行動時,日本皇室、內閣包括陸軍部並未做好準備,侵略戰爭是由下級軍官發動的。但這次,日軍似乎準備好了!

    其實,在「七七事變」的前一天即1937年7月6日,河邊正三步兵旅團下屬的清水節郎中隊,就全副武裝,要求通過宛平縣城到長辛店地區演習。但遭到了吉星文的拒絕,雙方相持達十餘小時,至晚,敵人才開始退去。

    史料記載,日軍遭到反擊後,竟然派兵殺害219團執勤官兵並將盧溝橋北橋頭堡佔領。吉星文十分憤怒,決心與日軍決一死戰。因為盧溝橋一旦失守,整個平津局勢將動盪不安。7月8日晚,吉星文與三營營長金振中(後來加入了我黨),組織敢死隊將佔領橋頭堡的幾十名日軍全部消滅,日軍吃了虧,瘋狂向中方陣地炮擊,企圖再次奪回橋頭堡,但日軍的目的暫時未能得逞。

    中日衝突開始逐漸升級!

    盧溝橋打得槍炮齊鳴,硝煙瀰漫,但武愛華卻並不急躁,依然堅持正常速度行軍。中華民族的血,才剛剛開始燃燒;一個民族要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僅靠29軍的219團,僅靠吉星文,或僅靠武愛華的部隊,是根本不可能的。

    如同歷史一樣,盧溝橋事變爆發第二天,中央就向全國發出通電,呼籲全國各黨各派,「團結起來,一致抗日!」

    也就在這時,三位歷史偉人完全相信了武愛華筆記本電腦裡面的記載,同時也深感慶幸,這台「神器」竟然會落在自己的陣營裡。

    因為武愛華向三位歷史偉人解釋的是,獨立縱隊及其特種兵的訓練方法,以及一些科技和創業構想,就是從電腦中學來的。當然,武愛華早就將有關自己的一些文字、照片給拷到同時穿越過來的移動硬盤上了,否則,武愛華很難自言其說。

    1937年7月8日晚11時,武愛華率領「閃電」部隊一線戰士778人及「箭魚」突擊隊501人抵達距宛平城約七華里的李家峪。至於中央警衛2師和教導師,即便是機械化部隊,因為輜重繁多,也被拖後約5個小時的路程。

    「報告司令。總部來電,詢問我軍位置。」武愛華還沒來得及在自己佈置好的帳蓬裡坐下來,通訊副官就來報告。

    「回電:我已到達預定位置,首長勿念。」武愛華頭也不回地說道。因為此時,他正在和申仁一起,掛一張巨大的地圖。雖然武愛華的「全息地圖」依然起著作用,半徑30公里的敵我狀況一目瞭然,但武愛華還是很喜歡這種傳統的圖上作業模式,再說,也得在戰士們面前表明,自己並不總是神棍,之所以知曉敵情,那也是從地圖上「分析」出來的。

    「報告司令。閃電部隊請求出戰!」剛掛好地圖,「閃電」部隊長李雁冰又閃進了帳蓬。

    「出什麼戰?坐下,先喝杯茶!」武愛華指了指地上的墊子說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