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紅色軍神

第2卷:怒火硝煙 第21章:天降奇兵 文 / 我是我的國王

    第21章:天降奇兵

    後世有資料在談到宋子文其人時,有多方褒獎。一說是宋子文一直保持著自己的個性,甚至時常與老蔣爭論,而不像孔祥熙,完全就是老蔣的跟屁蟲。這個評語有一定真實性,宋氏一脈,受西方教育與文化的影響甚深,雖然也有著商人的本性,但也有著紳士的一面;而孔氏則不同了,純粹是山西土老鱉,在做事的手法上更多地表現出一種貪婪。

    「古語云,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昨夜一戰,我相信正規軍損失同樣慘重。雲樵、墨三、辭修的電報都說到了這一點。」老蔣覺得宋子文這話出發點不錯,但卻是一個不懂軍事的外行話。

    「先生,看是不是通過第三方途徑,摸摸正規軍的底線?」張治中說話,每每都能擊中關鍵。

    「不!我絕不和正規軍接觸,更不會與他們和談!」老蔣一聽張文白的話,立即反駁道。這個口子是不能開的,正規軍,是老蔣的根本,斷然不可動搖。

    「先生,你看是不是將法肯豪森先生請來?」軍政部長何應欽看了滿屋子的人,這能談軍事的只有張文白一個。

    「嗯,世和,你親自去請法肯豪森先生過來。」老蔣雖然陰沉著臉,但一聽好建議還是立即採納了。

    法肯豪森過來,同樣救不了老蔣的命!

    1936年2月7日中午13時,獨立縱隊各部主力按武愛華司令員的命令,再次開始了雷霆攻擊!

    與此同時,根據地還發佈了動員令,動員20萬民眾參與支前運輸,獨輪車、板板車、牛車、馬車、汽車等根據地能夠拿出的交通工具都開出來參與運輸。

    13時30分,龍巖前線,戚業國指揮陸戰第5師、裝甲旅等第一作戰集群主力猛攻敵重點防守之天寶鎮和石亭鎮;同時,漳平方向,教導旅、陸戰5師3團、炮兵團及漳平警備團在教導旅旅長周長兵的指揮下,也突然向敵整編第9師李延年部、第14師霍揆彰部發動攻擊!

    獨立縱隊教導旅擁有13000人,轄3個輕步團和1個炮兵團。這個炮兵團,卻與主力野戰師的炮兵團一個檔次,擁有1個重炮營8門150加農炮,1個榴炮營12門105榴彈炮,1個高射炮營36門20mm高射炮,再加上陸戰5師的炮兵團,漳平方向僅150重炮就有16門,105榴彈炮高達36門,這樣猛烈的火力,根本不是李延年和霍揆彰兩部所能承受的。

    與此同時,第二作戰集群在南平方向也與陳誠所轄**開始零距離接觸。

    天空有數十架飛機轟炸,地上有不懼槍彈的戰車攻擊,此外還有強大的炮火打擊!與正規軍接戰的**部隊,只交戰了一個小時,就開始全線潰退!

    東線戰役,至此已毫無懸念。

    在西線,昨夜正規軍的攻擊已經嚇破了何健部大小將領的膽,正規軍炮火一轟,戰車一衝,就開始丟掉陣地逃跑。但是,兩條腿的人怎麼能跑贏差不多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的獨立縱隊呢?

    下午1點30分,宋子文的話應驗,一直沒離開軍委會的老蔣接到電報,**前線各部隊差不多同時遭到正規軍空地一體化攻擊!

    下午3點30分,福建南平陷落,整編第8師陶峙岳部被全殲;江西興國、寧都、上猶陷落,何健部整編18師朱耀華部被全殲。

    下午5點30分,福建漳州陷落,整編第7師曾萬鍾部,整編第10師李默庵部被全殲;江西崇義、大余陷落,江西地方部隊被殲數千。

    漳平方向,周長兵率領2萬餘正規軍戰士,面對4萬餘**,採取重炮集中轟炸,小炮陣前突擊的戰術,激戰至下午5點30分,在蘆芝到湖林之間二十餘公里的戰線上,全殲敵整編14師霍揆彰部並重創整編第9師李延年部。

    僅僅一個下午,老蔣辛辛苦苦組建的德械整編師又被武匪愛華殲滅了5個,合計10萬餘人,開戰不到一天,老蔣的20個整編師就被打掉了12個。

    至此,老蔣奉行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終於完全破產,國民政府又要開始一段風雨飄搖的歷史了!

    1936年2月7日,對於湘軍統帥何健來說,是有生以來最難熬的一天,手上掌握的整編師,幾乎眨眼之間就不見了一半。當然,惟一讓何健心裡平衡一點的是,顧祝同、陳誠也同樣損兵折將,其損失與自己幾乎不相上下。

    到了晚10點,何健都還在自己的行轅裡研究地圖,他在研究正規軍下一步的攻擊方向。不過,他已經命令部隊放棄沿線城市,火速撤回南昌,擬依托南昌堅城作最後抵抗。

    南昌,又名豫章,洪城。據《禹貢》記載,漢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漢將灌嬰奉命駐軍當地,修築「灌城」,開創了南昌的建城歷史,並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後來又先後有豫章(漢)、洪都(隋唐)等稱謂,是歷代縣治、郡府、州治所在地。

    南昌具有「西山東水」的自然地勢,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水城,贛江和撫江在此交匯,鄱陽湖濱城而居,城市因水而發,緣水而興,因此,在古代南昌就有「七門九州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贛鄱」之稱。

    南昌最出名的,莫過於滕王閣和八一南昌起義。

    前者,始建於唐永徽4年(653年),因初唐文學家王勃一篇《滕王閣序》,與岳陽樓、黃鶴樓並列為「江南三大名樓」,又與蓬萊閣一起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並居首位。

    後者,發生在1927年8月1日凌晨2時,正規軍打響武裝反抗果民黨統治的第一槍,是後世pla的起源和正規軍最重要的歷史片斷(事件)之一。

    何健電令其他部隊「火速撤回南昌」,但是,何健的命令下得太遲,他的部隊注定撤不回南昌了。

    在下午6時許,南昌贛江碼頭從上遊方向開來了一艘快船。船上有20來個中國人,有6名高鼻深目的洋人,從他們攜帶的設備看,這是一支在野外從事地質考察的隊伍。顯然,這支隊伍的目的地是南昌。

    雖然陳濟棠的部隊曾遭到洋大人組成的特戰隊的襲擊,但那畢竟是個案,而且這事也只有國府或**高層知道,所以,這支夾雜著洋人的隊伍在南昌碼頭沒受到任何排查,就被允許上岸。

    晚10時許,南昌近郊桃花鎮外的密林中,突然出現了一支神秘的機械化部隊。

    走在這支隊伍前排的,是24輛t-24中型戰車;緊隨其後的,則是由重型卡車牽引的8門巨型火炮,只有專家才能看懂,這8門巨型火炮,清一色的克虜伯150mm加農炮!再隨其後的,則是數百輛裝甲運兵車和卡車組成的隊伍!

    「命令:戰車1連和火炮1連搶佔南昌碼頭!不經允許和檢查,任何人及船隻不得從碼頭離開!其他人,跟我一起去搶佔南昌機場!」只見一輛裝甲車上,一個年輕人向著手下說道。

    是的,這個年輕人就是武愛華。在2月1日龍巖作戰會議之後,武愛華帶領「閃電」、「箭魚」及警衛團就從龍巖消失了。

    在根據地內,武愛華一行5000餘人乘坐汽車,速度很快。到達江西石城後,部隊棄車步行,然後又是坐船順著贛江而下,緊趕慢趕,終於趕在何健出逃之前到達了南昌近郊。

    武愛華這次獨自行動,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活捉何健,至於拿下南昌,則是順手牽羊舉手之勞罷了。

    何健想要出逃,一是飛機,二是乘船。至於汽車,則想都不要想。

    至於密林中藏著數量如此眾多的裝備、彈藥及人員,武愛華很好解釋,這是自己早就準備好的一支秘密部隊,他們從此之後將加入「箭魚」部隊。

    當然,新增加的人馬只能是一個戰車營和一個重炮營,如果再多一點,武愛華也不便於解釋。

    但即便是這樣,警衛團士兵的雙眼裡,也再次冒出了星星。他們這個司令,實在太神奇了,隨時都有洋大人組成的部隊前來支持,而且這些洋大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中國話說得特順溜,至於軍事技術或其他技術,更是普通的正規軍士兵望塵莫及的。

    何健在南昌佈置了兩個師,這兩個師都是德械整編師,而且是他的親信。整編第15師,師長王東原,轄第43、44、45旅,駐紮在南昌城內;整編第16師彭信仁,轄第46、47、48旅,駐紮在距南昌城不遠的南昌縣。兩個師互為崎角,構築了一條堪稱完美的防線。當然,在此前,何健可不認為這兩個師將會面臨保衛南昌的戰鬥,不過,現在的何健已經沒有那麼自信了,贛南防線的徹底潰敗,讓他覺得即便南昌防線,也並不穩當。

    當然,先生肯定不會坐視南昌失陷而不管的。南昌、福州這類城市,與漳州或贛州的地位完全不一樣,城裡的外國人也多,如果正規軍執意攻佔,說不定會引起外國人的干預。

    應該說,何健的考量是很有道理的。這個時代,只要洋人一介入,再簡單的事情都要變複雜的。但是,惟獨武愛華例外,不管在後世還是現在,武愛華都是一個強烈的民族主義者,對洋人,過去不感冒,現在也不感冒,將來更不會感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