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紅色軍神

第2卷:怒火硝煙 第1章:重裝上陣 文 / 我是我的國王

    第1章:重裝上陣

    與此同時,全旅的兵員也達到了創紀錄的16000人(其中約一半為裝甲步兵)。這個裝甲旅,無疑是當今世界第一旅,**,看一眼可能就要發抖;日軍,沒有任何一支部隊是這支裝甲旅的對手;就是德軍,目前也沒有這麼厲害的坦克部隊。

    對於「t-12」和「t-24」的火力及戰場突擊能力,項雨、陳一、裕力等多次觀看其戰場演練,也多次聽武愛華鼓吹坦克集群作戰、閃電戰,但當裝甲旅列裝、訓練完畢,接受縱隊首長的檢閱時,眾人都深吸了一口氣。他們,被真正地震撼了!戰爭,原來真的是由鋼鐵構成的,是由鐵與火交織的,而不是由人的血肉疊成的。要是當年**也有如此強大的戰車部隊,正規軍還真的只有躲進大山裡去當「正規軍」了。

    不過,當組建裝甲旅的消息在部隊公佈之後,在獨立縱隊高級幹部中卻展開了一番別有風趣的競爭場面,新加入獨立縱隊的南方游擊隊領導人,一到獨立支隊就位居高位,讓他們產生了一種「佔了便宜」的感覺,所以,大多數人都不好去爭裝甲旅這個旅長的位置,但架不住裝甲旅的威風啊,於是,有人找到項雨,有人找到陳一,紛紛打聽裝甲旅的情況,同時表示,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即便去裝甲旅當一個坦克手也是很威風的啊!

    至於原獨立支隊的老同志,他們卻要直接得多了。有想法的,直接找武司令,找副參謀長、副政委,還可以去找政治部主任,而且老遠就嚎叫道,「嗨,聽說要組建裝甲旅了,給我留個位置吧!」

    原來,獨立支隊有個裝甲團(小團),1500人,團長由孔武兼著,副團長是宗少華。這次雖然說不是裝備「t-12」,而是裝備「t-24」型中型戰車,但武愛華矚意的人還是宗少華。

    最後,由宗少華擔任裝甲旅旅長,陳p顯擔任政治委員,原獨立支隊裝甲團參謀長孫元濤擔任副旅長,參謀長李奇。

    第三步,組建獨立縱隊防空旅(防空司令部)。之所以又稱之為防空司令部,是因為防空是個綜合性的工程,除了戰場防空,還有城市防空;除了用高射炮打敵人的轟炸機外,還有防空工事(後世的人防工程)、防空工程建設,除了管部隊防空外,還要兼管地方、民眾防空。因此,防空司令部下屬部隊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野戰軍系統編製的防空旅,二是各地方警備部隊的高炮連、高炮營等。

    僅防空旅部分而言,武愛華根據需要,按照1排2門,1連8門,1營24門,1團72門的標準,組建了三個高射炮團、一個輕步團,全旅共13000人,擁有20mm高射炮216門。

    防空司令部司令(兼防空旅旅長),馮建軍;政治委員,黃立貴(南方游擊隊負責人);副旅長,嚴從根;參謀長,王運武。團長一級的,都是原來營長升上來的。

    這種帶有高強度技術兵種組建完成之後,接下來的整編就非常順利了。

    原特戰大隊升格為「獨立縱隊特種作戰司令部」和「閃電特戰大隊」,李雁冰升任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兼「閃電特戰大隊」(給特戰大隊冠了一個名稱)大隊長,邢偉榮升任副司令並兼副大隊長。人員編制增加到1200人,一線作戰部隊也增長到778人。不過,之所以叫「特種作戰司令部」,是因為李雁冰和邢偉榮二人同時要擔負起全軍特種部隊選拔、培養、訓練的任務,同時要研究特種作戰的規律與趨勢。

    原海軍陸戰隊擴編為「箭魚突擊隊」,人員由原來的101人,擴編到501人。這支部隊的首長由孔武擔任。由於「箭魚」的隊員全部由洋鬼子構成,這支部隊不設政委和副職,在武愛華的解釋中,他們都是「僱傭兵」,不適合正規軍的政治紀律,當然,他們犯了錯誤也會與其他正規軍戰士一樣,受到處分(這是忽悠!)。不過,這支部隊從擴軍之後就變得神秘莫測,平時躲在自己的營地裡,人花花都見不著一個。

    原警衛營升格為警衛團,定編3212人。團長長勞凱聲,副團長孫龍存;轄4個警衛營,1個60迫擊炮連。

    原教導團升格為教導旅,旅長周長兵;政治委員,陳壽昌(原南方游擊隊負責人);副旅長吳康寧;參謀長,楊鑫。轄3個輕步團和1個炮兵團,總人數13000人。

    上面四支部隊為獨立縱隊司令部直屬縱隊,或者說,「閃電」和「箭魚」完全屬於武愛華的私人部隊,而警衛團和教導旅則屬於參謀長(參謀長是部隊的大管家)直接掌握的部隊。

    主力作戰部隊,在武愛華看來,不宜設旅一級指揮機構,後世的部隊也沒有這一機構,因此,主力作戰部隊的整編,完全貫徹了大師團制原則:

    陸戰班的編制,依然定編12人,轄班用機槍(原為輕機槍)1挺,一個陸戰班最終的戰力為1個機槍組和3個三人戰鬥小組。

    陸戰排,定編51人。4個陸戰班48人,排長1人,副排長2人,轄4挺班用機槍,15支衝鋒鎗。與此前相比,取消了火力支援班的設置,排一級也不再配備迫擊炮。雖然重火力略有下降,但增加了更多的自動火力(衝鋒鎗),顯得更加輕便,其戰鬥力反而略有提升。

    陸戰連,定編221人。轄3個陸戰排,1個60迫炮排(8門,38人);1個警衛偵察班12人,1個後勤炊事班12人,1個通訊衛生班12人。裝備:60迫8門,班用機槍12挺,衝鋒鎗60支。

    由於有了75mm山炮,更由於有了105榴彈炮,讓武愛華想像已久的「陸戰營」的火力終於達到了他那夢幻般的標準。

    陸戰營,定編1078人。營直屬部隊:1個警衛排38人(班用機槍3),1個偵察排38人(班用機槍3);1個工兵排51人(班用機槍3),1個輜重排51人(班用機槍3),1個通訊衛生排38人,1個營部炊事班12人,小計237人。

    營作戰部隊,3個陸戰連共663人,1個山炮連(6門75mm山炮)178人。全營擁有重火力和自動火力為:75山炮6門,60迫24門,班用機槍48挺,衝鋒鎗320支。

    陸戰團的編制依然為4846人。直屬部隊有警衛連、偵察連、工兵連、輜重連、野戰醫院(50人),團部100人,3個陸戰營,1個榴炮營。陸戰團的重火力包括105榴彈炮12門,75山炮18門,60迫72門,班用機槍180挺。

    有了前面的編制計劃,陸戰師呼之欲出。是的,武愛華不想在主力部隊編制旅這一級部隊,團上面直接是師。

    也許有人會問,要是遇到日軍旅團級部隊怎麼辦?非常好辦!如果我軍一個師遇到日軍一個旅團,吃掉;如果我軍一個師遇到日軍一個師團,硬捍!如果我軍一個團遇到日軍一個旅團,抵抗、撤退、堅守等,根據整個戰役的要求而靈活決定;如果我軍一個團遇到日軍一個聯隊,吃掉!

    陸戰師,主力由3個陸戰團、1個戰車團(「t-12」型戰車96輛,大團),1個炮兵團(1個重炮營8門150加農炮,1個榴炮營12門105榴彈炮,1個高射炮營36門20mm高射炮,大團)包括團直部隊在內,人數定編為25000人。

    25000人的大師,與日軍一個挽馬師團(甲種師團)的人數剛好相當,這個編製,似乎冥冥之中注定了兩支負有不同使命的軍隊的宿命大碰撞!

    在確定了基本編製原則之後,武愛華關於陸戰師的編制計劃,很快就得到了中央的批准。事實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武愛華一報告,中央都是全開綠燈。

    獨立縱隊野戰部隊,第一批編製共五個師:

    陸戰第1師,師長楊桂青,政治委員張鼎丞,副師長葉飛,參謀長付秋濤;

    陸戰第2師,師長莊西真,政委委員鄧子恢,副師長高自龍,參謀長馬立峰;

    陸戰第3師,師長錢明輝,政治委員譚震林,副師長劉向輝,參謀長譚余寶;

    陸戰第4師,師長張斌賢,政治委員王於潔,副師長張力,參謀長黃道;

    陸戰第5師,師長戚業國,政治委員徐彥剛,副師長胡斌,參謀長嚴圖閣。(向先輩致敬!詳細編製將發作品相關,感興趣的童鞋可以去看看。)

    在這個名單上報中央之前,獨立縱隊是進行過仔細研究的。這個名單,完全體現了武愛華的意志,但卻不是武愛華提出來的,而是陳一和裕力二人提出的。不過,這個名單遭到了項雨的置疑,項的理由是應該加強老正規軍對獨立縱隊軍事力量的掌握,畢竟身居高位的幾大師長除了戚業國以外,都是**的俘虜和降兵啊!

    「我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安排,恰恰是考慮到獨立縱隊原來的老同志,他們熟悉部隊,熟悉裝甲化、火力化、機械化作戰,而我們的一些老同志,對這方面並不熟悉。」陳一堅持道。陳一這人,在歷史上算是有脾氣的,雖然未必經常保持正確,但該堅持的卻一定要堅持到底。據說,在華野內部,他與裕力之間有過分歧,而且後世的研究者們認為粟的戰術更為正確,這個即便是事實,也不能抹殺陳一的大局意思和戰略意識,而且陳一也是我軍有名的儒將。

    「我完全同意這個名單,現在有不同意見,我們還是民主集中制,舉!」說完,武愛華自己就舉起了手,接著,鍾守富、裕力、程亮、夏中青、傅林等人都舉起了,以六票的絕對優勢通過。

    此外,武愛華將原有的各縣警備營整合成數個警備旅,一個警備旅管轄數個警備團,每個警備團2500-3000人不等,其任務是綏靖地方、維護治安、訓練新兵、人民防空等等,任務相當繁重。

    龍巖警備旅,旅長鄧猛,政治委員劉俊哲,副旅長胡良貴;轄龍巖、漳平、上杭、武平、永定4個警備團(永定是後來拿下的)。

    瑞金警備旅,旅長丁道勇,政治委員王北生,副旅長溫克儉;轄瑞金、長汀、會昌、尋烏4個警備團(會昌和尋烏兩地,是武愛華看到何健縮回贛州,順勢拿下的,這叫不拿白不拿啊)。

    永安警備旅,旅長何齊宗,政治委員張同慶,副旅長張全;轄永安,清流、寧化、石城(江西)4個警備團。

    梅州警備旅,旅長劉發貴,政治委員潘爾春,副旅長王民康;轄梅州、平遠、蕉嶺、大埔、興寧5個警備團。

    揭西警備旅,旅長陳桂生,政治委員區勇品,副旅長鄧雙全;轄揭西、五華、陸河、陸豐4個警備團。

    潮汕警備旅,旅長申素平,政治委員項新,副旅長劉長順;轄普寧、豐順、惠來、饒平、揭陽、潮州、汕頭7個警備團。

    六個警備旅共管轄28個警備團,達7萬人以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