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回到唐朝當皇帝

小說博覽 第119章 自薦 文 / 七月初三

    第119章自薦

    「尚書右僕射封德彝,學識淵博,資歷堪重,又是兩朝元老,兒臣舉薦其為和談使,出使突厥。」李承乾很得意的說道,絲毫沒有注意到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李世民臉上不悅的神情。

    「轟。」

    李承乾的這句話一出,朝堂就像炸開的鍋一樣沸騰起來。李承乾舉薦封德彝,朝臣哪能不明白其含義。突厥王庭設漠北陰山,如今又是天寒地凍的季節,就封德彝年邁體衰的身體,估計到不了王庭就死翹翹了。而封德彝和李恪的關係,眾人又豈能不知道李承乾背後的陰謀。

    「微臣也舉薦尚書右僕射封德彝。」說話的人是鴻臚寺主薄趙節。他和李承乾的關係非同一般,是李承乾的鐵桿支持者。李承乾東宮跟崔知機等謀劃此事的時候就跟他通過話,讓他通傳支持李承乾的朝臣。所以,此時聽李承乾說完,他便第一個跳了出來。

    「微臣也舉薦封僕射。」書舍人陽瓘出班說道。

    陽瓘說完,就見許多朝臣稀里嘩啦的站出來一大堆,同時舉薦封德彝出使突厥。

    李恪李承乾提出封德彝的名字的時候就明白了李承乾的用心,但他現封德彝始終沒有插話,表現的出奇的冷靜,頓時明白了封德彝冷靜的目的,也收回了自己要反駁的話語。同時他仔細的看了一幫支持李承乾的朝臣,現出班支持的這些人都是一些七品的小官。但這當也有不少人品級不高,但實權握,就像書舍人陽瓘,他只是個正五品上的官員,但負責起草詔書,權利很大。

    李世民冷眼看著跪大殿上的數十個朝臣,沉默不語。而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等人對李承乾的舉動頗為驚訝。他們沒有想到李承乾會做如此不智的事情,以李世民的性格,豈能讓封德彝這樣老邁的臣子出使突厥呢?即使封德彝自己舉薦自己,李世民都不願意讓他去,何況是李承乾的舉薦呢?

    而長孫無忌聽到李承乾的話之後也是大吃一驚,他沒有想到自己這個外甥語不驚人死不休,竟然敢舉薦封德彝。但是,他也為李承乾的愚笨感到憤怒,這樣明顯的借力打力之計策豈能瞞得過李世民。你這不是告訴李世民,自己對李恪很不滿意,想讓他出使突厥,聲名毀嗎?

    同時,趙節和陽瓘一班朝臣出列舉薦封德彝後,大殿出現了暫時的沉靜。因為,李世民當政時的大唐朝風不錯,雖然也有打壓朝臣的舉動,但是沒有一個人會讓一個年邁體衰,走不到突厥就死半路上的人推上出使突厥這個位置上。再說,李世民也不是昏君,他自己也不會贊同。所以,朝真正握有實權的大臣和軍方將領像李孝恭,尉遲恭等人都表示了沉默。

    李泰很鄙視的看了一眼李承乾,又很期待的看了李恪一眼,學著蕭瑀的樣子,老僧入定,不聞不問。李承乾愚蠢到舉薦封德彝就能逼迫李恪出使突厥,真是太天真了啊,但同時他又希望李恪能夠出使突厥。畢竟,不用自己出手就能打擊到李恪,他又何樂而不為呢?不然,李恪跟李承乾是實力不相當,他怎麼能夠漁翁得利呢?

    李世民不說話,當事人封德彝也不說話,朝大臣不說話,只有幾個跳樑小丑演自己的戲劇,李恪覺得今天的朝會很滑稽。但是,他也想到李世民剛才說的話,「難道我泱泱大唐就沒有一個人敢出使突厥?就沒有一個人肯為宿主姓做點事情的?」他身上的熱血不由的被激出來,同時又回想到數日前明知道宿州城破,姓會遭突厥屠殺,而為了一己私慾而不予說出這件事情的時候,暗自對自己說以後要給宿州姓做點事情。所以,如今出使突厥,是他實現那日諾言的時候,他豈能再畏縮不前?

    「其稟父皇,兒臣願出使突厥,揚我國威,救我姓。」李恪出班,昂挺胸,大氣凌然的說道。

    「揚我國威,救我姓。」鏗鏘有力的八個字迴盪太極殿,就像一把利劍,劈開了眾人心的陰霾。

    「揚我國威,救我姓。」鏗鏘有力的八個字迴盪太極殿,就像一壇烈酒,激出了大殿男兒的熱血。

    「揚我國威,救我姓。」鏗鏘有力的八個字迴盪太極殿,就像一記重錘,敲擊了李世民的心裡。

    「好,好好。」李世民說完這三個字,便不再言語。想想剛才的李承乾,再看看現的李恪。同樣是自己的兒子,為什麼差別就這麼大呢?李世民不知道要說什麼了,因為他被感動了,他被兒子的舉動感動了。他不是不知道和突厥和談,不管結果如何,對和談這個人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可是,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會願意承擔這樣的責任,他沒有想到任何人都不願意付出的時候,自己的兒子願意付出。他能說什麼?他該說什麼呢?

    「皇上,老臣願往。」此時的封德彝出班直言道。

    李恪不能去突厥,這是封德彝對自己堅定的答案。所以,他寧願自己前往突厥,寧願把自己的生命交待去突厥的路上。

    「皇上,微臣願意通往。」就封德彝說完之後,還沒有等李世民回答,就見一個身著七品綠服的年男子出列奏請道,封德彝主動前往突厥,眾人都明白其的原因。因為,他支持李恪,他是漢王府的忠實支持者,他為了不讓李恪犯險,可以犧牲自己。但是,這個小官此時奏請出使突厥,難道也是為了李恪?眾人不由的將目光轉向了此人。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長安縣令狄知遜。而身為狄知遜父親的尚書左丞狄孝緒看到兒主動請纓的時候,臉上露出了一副讚賞的神色。

    李恪觀察狄知遜的同時沒有放過狄孝緒,看到狄孝緒的神情之後他不由的震動。有其父必有其子,難怪狄知遜會生出狄仁傑這樣的千古名相,看看人家這父子的舉動就知道了。

    而跪大殿上的狄知遜毫不忌諱朝臣的目光,目不斜視的注視前方。李恪剛才的話,「揚威國威,救我姓」深深的刺痛了他。大唐的姓突厥人的手上正經受著磨難,而身為太子的李承乾為了一己私利竟然鼓動朝臣舉薦年邁體衰的封德彝,他本就忍受不了這樣的卑鄙行徑。然後,又聽到李恪義正言辭的奏請出使突厥,封德彝為了李恪捨身忘己他被激怒了,他被感動了。所以,他不顧自己身份低微,不顧自己人微言輕,自薦道。

    此時的李世民已經從李恪給他的感動清醒了過來。望著堂下顫顫巍巍一心維護李恪的封德彝,他覺得這樣的老臣自己心的形象又有了變化。他有才能,但他善於揣摩自己的心思辦事,這點不喜歡他。但他主見鮮明,支持李恪毫不避諱,為了他可以捨身忘己,這點讓他感動。然後,他又看了一眼跪大殿,不卑不亢的狄知遜,一個小小的縣令,竟然有這樣的膽色,不由振動。

    「父皇,請恩準兒臣出使突厥。」李恪再次請求道。

    「皇上,漢王殿下年幼,和談一事關係頗大,還望皇上恩准臣出使突厥。」封德彝此時卻跟李恪槓上了。

    李世民看了一眼封德彝,又看了一眼李恪,心裡沉吟了片刻終於做了決定,「特命李恪為正使,賜狄知遜為朝議郎,封副使,協助李恪出使突厥。」

    因為狄知遜的品級太低,李世民特意賜給了他一個散官的榮譽職銜。朝議郎,正品上。

    「謝父皇。」

    「臣領旨。」

    李恪狄知遜兩人答道,而封德彝聽到李世民的旨意,狠狠的跺腳,然後歎息一聲,不再言語。此時他,突然間顯得蒼老了很多很多。讓李世民看的這位老臣的遲暮之年也有些心酸。

    「朕給你三十萬擔糧食,五萬匹錦,希望你能及早與突厥達成協議,贖回宿州姓。」李世民也算慷慨了,三十萬擔糧食,五萬匹錦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可見他對自己這個兒子還是很意的,但是同時也告訴了他,這是他的底線,你只能這個範圍內跟突厥和談,並且還要和談成功。

    「兒臣絕不負父皇的期望和大唐姓的所托,必定會讓突厥手上的宿州姓安穩的回到大唐。」既然自己主動請纓了,李恪也不忌諱眾人的目光,豪壯的說道。

    「臣一定協助漢王殿下,不負皇上和姓的期望。」狄知遜也保證道。

    「好,好好。」李世民又說了三個字,但是沒有人能理解他連說兩次好的含義到底是什麼。但是,李承乾的目的達到了,李泰的目的達到了,可他們兩個卻不開心。

    朝會的主要內容就是討論出使突厥和談的人選,現人選已經定了下來。大家也就鬆了口氣,又開始討論如何安置兩州姓的事情。但是,李恪此時已經神遊天外,不再關心此事,他已經開始思量如何才能用少的錢財贖回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