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回到唐朝當皇帝

小說博覽 第4章 歷史的反思 文 / 七月初三

    第4章歷史的反思

    夕陽的皇宮落日的餘輝顯得有點疲憊,就像長途奔襲的騎士,到達了目的地一樣,雖然疲憊,但顯得從容而又淡定。

    李恪這樣黃昏已經過了自己來大唐的半個月時光。

    而現的他就站太極宮楊妃的寢宮千秋殿後花園的亭子沉思。

    他已經接受了現的身份,可是,這也意味著他要接受歷史上李恪的結局。

    其實,他自己也很彷徨和迷茫,心有無數的苦悶卻無法排泄。他就這麼靜靜的站夕陽,挺拔的軀體和暮色的天空融為一體,讓他顯得孤單而又寂寥。自己該怎麼走今後的路呢?歷史上的李恪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呢?人們都說,李恪沒有當上皇帝是大唐的損失,也上天妒忌他的才能。可是,他究竟面對了什麼樣的一種現實之後放棄了自己爭奪皇位的雄心,而甘願沉淪歷史呢?

    現的李恪不知道,他只知道歷史書上記載,李恪是被冤殺的,是英年早逝。

    所以,想到此處,李恪知道,自己今後的路並非是一帆風順。

    如果自己認命呢?不可能,既然重生,既然讓他做了李恪,他就不能受命運的擺佈。

    但是,不認命,自己今後又該如何做呢?自己是否這能夠改變自己未來的命運呢?

    突然間李恪想起了前世的一歌曲:縱馬江湖道,今生任逍遙,英雄不為紅顏折腰。豪情比天高,一身冷傲骨,天地來打造,劍蕩群魔鬼神驚,男兒正俠少。手握殘陽瀝血劍,心有冷月凝霜刀,絕頂一覽眾山小男兒世間走一遭,男兒世間走一遭。

    「手握殘陽瀝血劍,心有冷月凝霜刀,絕頂一覽眾山小男兒世間走一遭,男兒世間走一遭。」

    「男兒世間走一遭。」李恪道:「爭儲又有如何呢?男兒世間走一遭,既然,讓我重生成了李恪,那我就好好跟你們玩一玩!」

    「哈哈……」李恪狂笑道微風吹過,吹起了李恪披肩的長,突然間他又顯得如此孤單和高傲。這個歷史才棄兒,這個被人們惋惜的皇子,終於找到了自己存的價值。

    自古爭霸者,能有幾人的快樂的,幾人是開心的呢?自己只想過平淡的快樂是生活,難道連這樣的要求都不滿足嗎?

    歷史上的吳王李恪是個武全才的皇子,然而,終皇位依然落了性格懦弱的李治身上。

    到底什麼原因導致唐太宗後沒有傳位給他,而是傳給了性格懦弱的第子晉王李治,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李恪不是嫡出,他不是皇后所生,古代封建王朝有個制那就是傳位選就是嫡出。二是李恪是楊妃所生,楊妃何人,她乃隋煬帝之女,他也就是隋煬帝的外甥,人們擔心殘暴的隋朝會捲土重來,所以就算他如何有武才,又如何善騎射,當時也不可能讓他當上皇帝。就算李世民想立他為儲,那群跟李世民出生入死打下大唐江山的大臣也會玩命的反對,立太子這種大事,不可能由皇帝一個人決定。所以,他是沒有得到士族的支持。

    三就是國舅長孫無忌的阻擾,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哥哥,他當然希望皇位傳給他的外甥。唐太宗統治後期,長孫無忌朝臣權重無比,為了太宗之後仍維持這種局面,長孫無忌希望未來的皇帝,即今日的太子,應該由一個仁孝聽話的外甥充當,這樣,自己會得到尊重,權勢會得到保障。而晉王李治生性懦弱,自然成為他極力支持的對象。

    起初唐太宗立性格懦弱的晉王李治為太子後,又想廢掉李治改立李恪,不過長孫無忌力爭說國家的儲位怎麼能隨便改,後來唐太宗就打消了這個念頭。除了長孫無忌說的國家的儲位怎麼能隨便改這個道理之外,還有一點,也是重要的一點,長孫無忌身為開國第一功臣,他身後是關隴士族,是大唐的元老重臣,還有來自軍方支持。所以,李世民不能不顧及這方面的因素。

    所以,李恪敗那個時代,失敗他是煬帝的外甥,敗他不是嫡出,敗了長孫無忌的手。是那個時代毀滅了他,如果唐太宗真的把皇位傳給了他,或許大唐的江山就不會被武則天奪去了,或許歷史上就不會出現女皇帝了。

    唐太宗辭世四年後,長孫無忌以謀反的罪名把他送上了刑場,這個歷史上被唐太宗稱為「英果類我」的王子,後以一曲悲歌作為自己生命的終曲。

    很多人都可惜,為什麼?歷史上那麼優秀的李恪:既「善騎射」,又有「武才」,卻得不到本該配得上他這樣一個身份的地位呢?是的,歷史上的那個李恪是善良的,他的善良迫使他放棄他的夢想,放棄他的野心,放棄皇位,甚至放棄生命。

    只是現的李恪已經不是歷史上那個李恪了,現的他已經知道了自己的未來。

    「生帝王之家,這就是命,是沒的選擇的。」李恪沉吟道。

    確實,生帝王之家,能夠做到善終的王子沒有幾個。所以,李恪明白,他要好好的活著,有些人就不會放過他。

    現,自己不該再像歷史上那個李恪一樣,做一個溫順的王子。而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要為自己能夠活著而努力了!

    苦笑了一下,又搖了搖頭,「人活著終究是要做些事情的啊,那就讓大唐從我李恪開始。」想通這點的李恪覺得自己心裡豁然開朗,以前一直壓抑他心的苦悶也煙消雲散了。

    這時,忽聽到身後有人輕聲喊道:「殿下,殿下,淑妃娘娘來看你來了。」

    李恪知道這是自己母妃的身宮女蘭兒,自己重病失憶的這段時間裡就是她奉了楊妃的命令,負責自己的生活起居的。他轉身問道:「母妃哪?」

    蘭兒看著眼前的李恪,稍微恍惚了一下後便已鎮定。她現昨天還是眉頭緊鎖,唉聲歎氣的殿下,今天又回來了,他依然還是以前那個自信滿滿,英氣逼人的高傲皇子。

    而她為李恪能這麼短的時間內恢復以前的狀態而感到高興。她是一個孤兒,被好人家收留養大之後送進了當事的秦王府侍奉楊妃,楊妃身邊一待就是四年,楊妃對她們這些宮女都很好。不但不打不罵,而且平時有都會賞賜下金銀飾幫她們解決宮外家人拮据的生活。這對於一個下人來說是多麼不敢奢望的事情。所以,蘭兒心裡只有一個主子,那就楊妃,也只有一個殿下,那就是李恪。所以,現李恪回到以前的狀態,她也打心眼裡高興,反倒忘記李恪問她的話。

    李恪見蘭兒愣,便知道她是因為看到今天的自己和往日不一樣。也不怪她無禮,逕自往前院走去。

    蘭兒李恪從她身邊走過的時候隨即醒過神來,見李恪沒有怪罪她的意思,急忙跟他身後。

    來到前廳,李恪便一步上前行禮道:「兒臣給母妃請安。」

    楊妃沒等兒子跪下,起身將他扶起,說道:「恪兒,你身體還很虛弱不用行此大禮。」

    看到李恪恢復了昔日的風采時繼續道:「今天身體好點了嗎?看到你現的精神不錯,母妃心裡高興。」

    李恪拉著楊妃的手,坐到椅子上說道:「母妃,兒臣身體已經康復,這段時間因為兒臣的事情,讓母妃擔心,掛念,你看母妃都清瘦了好多,是兒臣不孝。」說著起身跪了楊妃身前。

    楊妃見兒子如此的孝順,雙手撫摸著他的臉頰,雖然還是個十多歲的孩子,但李恪臉上已隱隱露出他外祖隋煬帝的輪廓,英氣逼人。

    剎那間,楊妃彷彿看到了自己的父親,正微笑著看著她,她不由一顫,止不住眼淚流下來。

    楊妃的表情讓李恪奇怪,問道:「母妃,你怎麼了?你別哭啊,兒臣以後一定會聽你話,不再惹事生非,不會讓母妃擔心了。」

    楊妃醒過神來,這才意識到失態,趕緊扶起李恪愛憐的道:「你這一路吃苦了,後來又摔下馬來,幸虧沒出什麼大礙,現你康復了,母妃高興。」

    李恪調侃道:「只要母妃高興,兒臣多摔幾次也沒什麼關係。」

    楊妃聽到李恪說的不像話,馬上板起臉來說道:「不許隨便瞎說,母妃只是希望你們都過平平安安就放心啦。」忽然嚴肅的說道:「不光我一個人擔心,你父皇也很擔心,皇后也過來看過你。這兩天你父皇很忙,每天都要和大臣們商議國事,只有晚上還有些空閒,你這兩天去甘泉宮的御書房給他請個安,免得讓他惦記。」

    然後繼續說道:「過幾天你還要再跟我去皇后娘娘那裡道謝。」

    李恪看到楊妃說的這麼嚴肅,便說:「兒臣謹遵母妃之命。」

    楊妃恢復了和藹的表情,說道:「等你身體徹底康復了就去看看封大人,這次是他的人接你回來的。還有你的先生岑本你也記得去看看。」

    李恪一一答應了楊妃給她叮囑的事情,母子兩個人又說了一會,李恪都一一對答著楊妃,楊妃看到兒子大病一場之後性格有所改變,心裡很高興,說了很多的話,後因為時辰已過多時,不想打擾李恪休息才不捨的離開。走的時候將自己身邊的一個小內侍,叫小寶子的留了李恪身邊,讓他照顧李恪,並告訴李恪,等他從甘泉宮出來之後直接來她千秋殿,然後再去拜見皇后。

    楊妃一走,小寶子立馬走到裡面,躬身道:「小寶子見過殿下。」

    「小寶子?」李恪笑道:「名字不錯嗎?你真的姓寶?」

    小寶子被李恪問的啞口無言,好半天才道:「回殿下,不是,我叫張寶,不過大家都喜歡叫我小寶子。」

    「嗯,其實,叫你阿寶比小寶子好聽。」李恪道:「陪本王出宮走走。」

    小寶子一驚,道:「殿下,你身體未好,恐怕不妥?」

    其初,李恪因為鮮和好奇,待皇宮裡覺得很舒服。慢慢的,他覺皇宮裡的每個人做事說話都小心翼翼的,自己也處處受到約束,還沒有什麼好玩的東西。所以,時間一長他已經有點厭煩了這樣的生活。而今天正好有這樣一個熟悉長安城的小寶子,他怎麼能放過機會呢,所以,嚴肅道:「到底是你聽本王的,還是本王聽你的?」

    「小寶子,噢不,阿寶不敢。」小寶子被李恪一嚇,語無倫次的說道:「不知道殿下要去哪裡?」

    「不要這麼緊張嗎?不過,阿寶這個名字確實很好聽啊。」李恪玩笑的道:「隨便走走,看看長安城的風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