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1895血在燒

第一卷 血戰台灣 第154章 途經基隆 文 / 西門吐血

    對於郁笑城來說,軍情如火,為了及早趕到台北,他甚至都來不及等待後面的炮兵與輜重兵跟上,便先率6000人的步兵從瑞芳出發,僅僅用大半夜的工夫就趕到基隆城,已經算是閃電般的速度,畢竟夜晚的山路並不好走,尤其是從台北方向飄來的雨越下越大,許多紅標軍士兵走一段摔一段,甚至還有些人因為路滑而墜落山谷。

    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是只要郁笑城的命令一下,所有的人都義無反顧地執行,哪怕前方道路再艱難危險,也毫不猶豫邁步向前。

    瑞芳原來的兵力其實並不多,郁笑城能一下子集結6000人的步兵,還要感謝剛剛坐上總後勤部長寶位的林永連大力運作。

    早在成千上萬難民擁入小小的瑞芳鎮時,林永連便開始在難民之中招募士兵,因為他知道紅標軍現在最缺的不是槍械,不是彈藥,不是餉銀,而是兵員。

    他在得知鄭逸率領獨立營500人趕往台北支援的時候,便知道這場戰爭的關鍵在哪裡,憑著鄭逸區區500人就要和幾千人的日軍硬碰硬,啃骨頭,他是十分悲觀的,基本認為鄭逸此行將一去不返,也因此他的危機感比起其他人來說都要大得多。

    郁笑城一任命他為總後勤部長,授予他最大權限的時候,他下的第一道命令便是將瑞芳鎮內的五花八門的募兵站全都整合在一起,專門成立一個新機構——募兵處,在維持瑞芳秩序的同時,也在四處招募新兵。

    因為紅標軍巨大的威望與聲勢,根本不用募兵處怎麼積極活動,便有不少人慕名前來投軍,幾乎將瑞芳各處的募兵站點都擠破了,只要身體沒有特別缺陷的,基本上全都招了進來。

    整整一夜他們便招募了四千多人,簡單地分發軍服之後,甚至都來不及訓練什麼,郁笑城的命令一下來,這些新兵們懵頭懵腦地被集結起來,和另外的2000名老兵混編在一起向台北方向趕去。

    因為新兵一下子招募得太多,除了紅標軍普魯士制服人手一套之外,槍械彈藥一時之間供應不齊,許多人甚至是赤手空拳就隨著大部隊一起向台北奔去,按照林永連的說法,槍械彈藥都在台北城內,都在製造局中,趕到台北才有武器可用。

    這樣的解釋連郁笑城都覺得匪夷所思,但現在他也顧不得許多,台北之戰非同小可,他必須全力以赴,一鼓作氣拿下來,並站穩腳跟,如果鄭逸沒有及時控制台北全城,那後面的仗就難打得多,他必須做最壞的打算。

    為此,他這一路上特地將漢斯·雅恩帶在身邊,就是為了能在戰時趁著空閒訓練一下這些新兵,讓他們感受到新式軍隊的氛圍。

    林永連因為要負責瑞芳後勤管理事宜,也沒有跟隨,劉輔臣與曾志強要著手準備第二階段戰略相持的準備工作,需要林永連總後勤部的大力配合,他們倆人也只能留在瑞芳,雖然兩人都極不情願,希望也能跟隨郁笑城一起參加這場決定紅標軍命運的關鍵大戰。

    此行他並沒有將楊賓帶在身邊,由楊賓率第一團第一營,第二營,第三營,教導團第一大隊,第一炮兵連、第一騎兵連組成特混編隊鎮守瑞芳前指,而駐守在三貂角澳底海岸第二團第一營,第二炮兵連,水雷連組成三貂角防線混合編隊仍由他節制統轄。

    郁笑城自己帶著近衛軍、教導團第二大隊、第一團第四營、第二團第一營、第二騎兵連、狙擊隊等2000多人及新招募的4000名新兵組成的2個新兵團共8個步兵營一起開向台北,而讓第三炮兵連及輜重兵在後面追趕。

    沒有了馬匹、大炮、大車及輜重拖後腿,輕裝前進的紅標軍步行軍十分迅速,他們趕到基隆城時,行軍的火把就像蜿蜒的巨龍,龍頭進了城,龍尾還在山間道路上盤旋著,十分的壯觀威凜。

    林世明早就從電報中得知此番首領要親率大軍趕往台北與倭寇決戰,還未等郁笑城到達基隆城下,便已經率軍在城門口迎接。

    他見到郁笑城自然第一件事便是請戰,要求跟隨郁笑城一起增援台北,畢竟看到有大戰要打,任誰都是立功心切,尤其是林永連被任命為總後勤部長之後,一下子便成為郁笑城身邊的大紅人,雖然他們是父子,但卻也羨慕不已。

    郁笑城可沒有給他客氣,對他這種仗著自己是老資格,私立山頭,排擠同僚,不顧大局,意氣用事的行事作風給予嚴厲訓斥。

    基隆戰略地位雖然比不上台北,但卻也是極為重要,如果基隆有失,台北也將成為孤城,日軍從滬尾與基隆同時出擊,台北便很難堅守,而且稍帶連瑞芳都變得極為危險,因此基隆一定要有信得過的人鎮守,而這人非林世明不可。

    不過林世明雖然缺點很大,但優點卻也很明顯,雖然他打仗不太行,但是管理一方卻是井井有條,當郁笑城的6000人魚貫進城之後,基隆城內並沒有出現混亂景象,林世明甚至騰空出專門的行軍街道以方便郁笑城的部隊順利穿過城市,他甚至還讓人將從亂兵中繳獲的大量槍械彈藥,以及早就儲備好的乾糧和水筒沿街道放在十幾個供應點上,方便那些手中沒有武器的紅標軍新兵能拿取。

    等郁笑城率軍出城的時候,原本赤手空拳的紅標軍基本上人人都有了武器彈藥,人人都能吃上米團和清水,這也讓郁笑城暗暗感歎林氏父子天生就是搞後勤的。

    確實林世明繼承了林永連的後勤基因,林永連在瑞芳大肆募兵的時候,林世明也沒有閒著,他控制基隆城防之後,第一件事便是收繳城內所有亂軍的槍械彈藥,其次便是將火工庫、槍械庫及藩庫一一打開,全部沒收充軍,因此在短短的時間內他積累了大量的火器與銀餉,這也讓他有了很充足的底氣進行擴軍招兵。

    他原本在基隆城的防務轄下只有二團第二營、第三營、第四營和第三騎兵連,不足2000人的兵力,但等郁笑城大軍開來的時候,他在基隆城內的兵力也已經達到4000人簡直翻了一倍還要多,而駐台十萬清軍大部分都駐在台北和基隆,留下的槍械彈藥堆積如山,不僅可以裝備他這4000人,甚至還有多餘的火器來供給郁笑城的新兵。

    只是他並沒有告訴郁笑城自己在基隆城內招募的兵力已經達到2個團8個營的規模,他既然沒法跟隨郁笑城揮師台北,只能希望尋個機會擊敗基隆當面之敵,重奪溫泉嶺,一雪前恥。

    郁笑城離開基隆城之時,便收到楊賓從瑞芳發來的有關台北戰況的最新電報,因為鄭逸在取得台北大勝之後,便第一時間向瑞芳前指發去戰況電報,而楊賓估算著郁笑城差不多到達基隆城,便沒讓人快馬漏夜傳遞戰情,而乾脆直接發電報匯報。

    林世明將來自瑞芳的電報交給郁笑城時,他甚至來不及停下看,直接就拿走電報,率著部隊出城,等到部隊都穩定下來,繼續沿著山路向台北進軍的時候,他這才一邊騎著馬,一邊攤開那電報看了起來,只看一眼,便不由連拍大腿大聲叫好。

    「好個鄭溪沫,好個鄭溪沫啊!」郁笑城興奮地大聲呼叫起來,他將電報遞給一旁的邱逢甲,道,「仙根,你看看,溪沫居然創造了一個奇跡,以區區500之兵擊敗倭寇3000之眾,奪取了台北全城的控制權,製造局之危已經解除,台北之危已經解除!奇才,真是奇才啊!」

    邱逢甲聽到這話,也不由驚得目瞪口呆,他拿過那電報反覆看了好幾遍,擦了擦眼睛再看,仍然不敢相信電報上寫的,忍不住道:「首領,這……這不會有假吧?」

    郁笑城哈哈大笑道:「給鄭溪沫一百個膽,也不敢在這個時候造,勝了是大功一件,敗了也是兵家常事,況且敵眾我寡,再正常不過之事,但如果造假,那就另當別論,我會砍掉他的腦袋,他還擔不起這個責任,怎敢做這種假?」

    邱逢甲顫聲道:「但是也太委實不可想像,500之兵如何擊敗3000之敵,莫非他領走的獨立營是全軍中最為精銳的一支?」

    郁笑城搖了搖頭,道:「紅標軍中最為精銳的部隊是楊賓所率的一團一營,就是他們在三貂角澳底海岸痛殲日軍,他們是第一支參加過與日軍血戰的部隊,而獨立營相對來說,新兵的成份比起老兵還多,但他們現在卻打出這等傲人的戰績,確實不可思議!」

    邱逢甲聽到這話,不由倒吸了一口氣,失聲道:「獨立營新兵比老兵還多啊?這……這……鄭溪沫這是怎麼做到的?」

    郁笑城沉默了好一陣子,突然展顏一笑,道:「鄭溪沫是一個很有感染力,很有號召力的年輕將領,他是干將,是戰將,是能將,而不是只會誇誇其談的庸才!我原先只希望他能打先鋒,搶在日軍之前趕到台北,守住製造局,待我籌備好之後再大舉派兵增援,但我確實沒想到他所遇之險會如此之巨,日軍整整一個聯隊3000多人居然趕在他之前殺進了城中,搶先控制了台北大部分核心要道,要不是他運籌帷幄,派兵佈陣,分散敵軍注意力,恐怕獨立營那500人就是羊入虎口,白給倭寇送上門吃掉了!」

    邱逢甲輕輕地咬了一下嘴唇,訥訥道:「首領,那……那你真要兌現當時的許諾?」

    「什麼許諾?」郁笑城騎在馬上,用力地拉了一把韁繩,好奇地扭過頭來看他。

    「總參謀部長!」邱逢甲咬了半天的牙,才喃喃道,「你不是向他許諾過,只要他能在台北殺出一條血路,便會任命他為總參謀部長?」

    郁笑城聽到這話,不由一拍額頭,低聲叫了一下:「天,我都快把這個給忘光了!」不由尷尬地抓了抓後腦勺,這總參謀部長非同小可,當時許下的承諾現在一想確實太大了一些,不過幸好鄭逸不僅沒有讓他失望,相反還創造了一個極大的奇跡,在這個黑暗腐朽的時代,大清朝從未有一支軍隊能以少勝多,一舉擊敗雄居列強之列的日軍精銳之師近衛師團,如果這個消息傳遞開來,不僅極大的震憾侵台日軍,甚至也將極大的震憾對岸那一邊還佔據大陸統治地位的清廷。

    「李東雷?」他突然想到什麼,抬起頭來大聲喊了起來。

    副官處長李東雷聽到叫喚,立刻驅著馬小跑至郁笑城的旁邊,直接在馬背上敬禮,道:「到!」

    郁笑城將那電報交給他,一字一字道:「你親自趕回基隆的電報房,將這電報發給台灣各路清軍和義軍,尤其是台南的七星軍!」他頓了一頓,眼睛突然變得格外的炙亮,沉聲接著道,「同時以密電形式發給兩江總督張之洞,就說台北大捷,斬殺倭寇3000人……嗯,其他的什麼都不要提!」

    「是,首領!」李東雷想也沒想,敬完禮便轉身策馬離去。

    一旁的邱逢甲聽到這話,卻不由吃驚地張大嘴巴,失聲道:「密電兩江總督張之洞?這……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