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1895血在燒

第一卷 血戰台灣 第28章 台灣民主國 文 / 西門吐血

    1895年5月25日,台北府。

    這一天對於台灣,乃至台北來說都是注定載入史冊的一天,在這一天裡,工部主事邱逢甲、太僕寺少卿林維源、閩縣人道銜陳季同、刑部主事俞明震、候補道林朝棟、內閣中書教諭陳儒林等人,糾集在台北的所有紳商共修一書賀表,一致推舉唐景崧為台灣民主國的總統,還特地鑄造金印一顆,上書「台灣民主總統之印」,國旗用藍底黃虎圖案,推舉劉永福為台灣民主國民主將軍,鑄造銀章一顆,上書「台灣民主將軍之印」,其國號為「永清」,即是取永戴聖清之意,並在台北開設議院,組織議員們制定臨時憲法草案。

    當日,台北萬人空巷,由從士紳到庶民組成的上萬人慶賀隊伍將台北的大街小巷擠得滿滿堂堂,大家都興高采烈地擁著邱逢甲等人將賀表及金印送至巡撫衙門,而因為劉永福還在台南佈置防務,銀章還需隔日遣員送交至劉永福的黑旗軍大營。

    此時的巡撫衙門的門前早已張燈結綵,鑼鼓掀天,鞭炮聲聲,禮炮轟鳴,巡撫衙門的牌子已更換成「台灣總統府」字樣的金框新牌,衙門四周更是插滿了各色的錦旗,迎風獵獵擺,完全一副喜慶歡樂的氣氛,一掃之前被朝廷拋棄的悲憤鬱悶氣氛。

    但為了更加增添這一日的喜慶氣氛,陳季同特別聯絡的一些洋商、洋行、洋船都給足了面子,紛紛予以鳴炮升旗祝賀,本來對洋人們並無好感的百姓們見此情景,也不禁紛紛鼓掌表示感謝。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台灣士紳們還專門派代表在成立儀式上特別朗誦了《台灣民主國獨立宣言》,雖為獨立宣言,但卻指出:「日本欺凌中國,要求割讓我國土台灣。台民朝廷幾經請願,終歸無效。倭奴不日來攻,我已知悉。我若甘心屈從,則我之土地、我之家鄉盡歸夷狄所有。我若不甘屈從,但因我無防衛,故難以長期持續。我幾經與列強談判,都約以援助,並主張台民首先獨立。故我台民與其為敵所驅使,不如決一死戰。今會議決定,以台灣島為民主國,一切國務均由公民所公選之官吏辦理……」

    不過令人諷刺的卻是,此次被台灣紳民們共同推舉為台灣民主國總統的唐景崧卻在這一日之前匆匆給清政府發電文報告,說的卻是:「惟臣先行,民斷不容,各官亦無一保全,只全臣暫留此,先令各官陸續內渡,臣當相機自處!」

    在他的內心之中,其實根本就不想做什麼民主國的總統,他從一開始便沒有什麼抗日決心,滿腦子想的卻是內渡內渡內渡,如果不是邱逢甲等人以死相逼,恐怕他早就溜之大吉,哪管洪水濤天。

    也就在這一日,唐景崧即電致各直省大吏:「日本索割台灣,台民不服,屢電奏不允割讓,未得挽回。台民忠義,誓不服倭。崧奉旨內渡,甫在摒擋之際,忽於五月初二日(西曆5月25日)將印旗送撫署,文曰:『台灣民主總統之印』,旗藍地黃邊;不得已允暫視事。民主總統由民公舉,仍奉正朔,遙作屏藩,商結外援,以圖善後。事起倉猝,迫不自由,已電奏並佈告各國。能否持久,尚難預料,惟望憫而助之!」

    唐景崧本就無心做這什麼短命民主總統,因此在此次台灣士紳們上報的政府機構人員中,他也是看也不看就一一批准。

    他自己擔任大總統不說,大將軍為劉永福,團練使為邱逢甲,副團練使為郁笑城,議院議長為林維源、議院議員有陳雲林、洪文光、白其祥等人,而內務大臣為俞明震,軍務大臣為李秉瑞,外務大臣為陳季同,兵備道為區鴻基,遊說使為姚文棟等等,餘下各府、州、廳、縣人員照舊。

    這一日,郁笑城也在第一時間內拿到當日最新的新聞快報,當他看到台灣民主國成立機構人員中出現自己的大名時,就忍不住會心地發出笑聲,他突然有了那麼一點改變歷史的成就感,也許這只是邁出的最微不足道的一小步,但誰知道日後是否會從而導致歷史發生翻天覆地的巨變呢?那樣的歷史是否還會是自己熟知的歷史嗎?

    他興奮地在屋內走了十餘個圈子,讓激動的情緒慢慢平靜下來,終於,他停在桌前,從桌上拿起狼毫,毫不猶豫地在快報上自己的名字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圈,然後鄭重其事地將報紙折好,收入貼身的內衣中,這便是他穿越歷史的第一份信物,這便是支撐他帶領全體紅標軍繼續戰鬥下去的信仰,這對他來說甚至比性命還要寶貴。

    是的,他確實來過1895年,確實開始改變了這個歷史,他還將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敘寫這段黑暗沉淪,屈辱災難的中國歷史。

    而與郁笑城一樣在第一時間裡就從機要官手裡接到這份新聞快報的樺山資紀,情緒卻複雜得多,機要官是將新聞快報以電報形式交到他的手上。

    這份電報樺山資紀看了足足有半個小時,他十分仔細地看著出現在電報上的每一個台灣民主國政府機構的人員名單,不過他並沒有將太多的注意力放在那個副團練使的名字上,而是將目光投落在團練使邱逢甲的名字上,細細地琢磨著這個名字背後的信息。

    「你們玄洋社對這個人可知多少?」樺山資紀終於從案上抬起頭來,用手指敲著電報上「邱逢甲」的名字,目光陰冷如箭地落在榻榻米下面靜靜跪坐著的一個黑衣浪人的臉上。

    「閣下指的是邱逢甲嗎?」那黑衣浪人聽到聲音,恭恭敬敬地抬起頭,現出臉上那道長長的從額頭直劃到下巴的刀疤,就像一隻深色蜈蚣爬在臉上,隨著表情的變化而慢慢蠕動,顯得格外的猙獰兇惡。

    樺山資紀暗暗有些吃驚,因為電報上那麼多的人名,他只是用手指在案上指了一下,而榻榻米下面一直低頭的黑衣浪人又是如何知道他要問的是這個名字?這真是很神奇的本事啊!他不由感歎了一下,但臉上卻什麼也沒有表露,仍然一副冷冰冰的表情,道:「對,我問的就是他!你們玄洋社在台灣也有活動,對這個人應該非常瞭解!」

    黑衣浪人咧著參差不齊的老鼠牙,笑道:「他是台灣非常有名的士紳,在台灣的鄉紳之間有極大的影響力和威望力!這次所謂台灣民主國的成立,與他背後積極推動有非常大的關聯,甚至可能這麼說,現在的唐景崧是被他和一干士紳強推上民主國的總統位置!」

    樺山資紀長長地「哦」了一聲,沉思了片刻,問道:「那他的內心一定是十分抗拒帝國接管台灣,是個非常典型頑固的反日分子了?」

    黑衣浪人點了點頭,笑道:「可以這麼說!閣下!」

    樺山資紀不喜歡看這個浪人武士笑,因為對方一笑起來,臉上的大蜈蚣便會像復活一般蠕動起來,讓他有種吃進蒼蠅的噁心感,他低下頭,用鉛筆在電報上「邱逢甲」的名字上打了一個x,然後在下一個名字上做了一下逗留,接著問道:「那林維源呢?你們瞭解他多少?」

    黑衣浪人道:「他是台灣第一首富,家產富可敵國,此次光光捐助反日資金便達一百餘萬兩,但這還不是他家產全部,甚至可能只是九牛一毛!他同樣也是台灣民主國幕後推手之一!他的家族在台灣的根基極深,生意不僅遍及整個台灣,而且延伸到東南亞、歐洲、美國,甚至在帝國本土都有商貿業務往來!」

    樺山資紀聽到這話,不由眼睛一亮,暗暗地點了點頭,本來他想在「林維源」的名字上也大大地打一個x,但提起筆時還是猶豫了一下,最後僅僅在這個名字下面劃了一槓橫線,然後再重重地畫上一個大圈。

    在台灣民主國這麼多政府機構人員之中,他就對這兩個土生土長的台灣本地人感興趣,其他的人在他眼裡卻是不屑一顧,他拿起電報紙又仔細地從頭至尾看了一遍,好半天才將它放了下來,攤在桌面上,用拳頭在上面重重地敲擊了一下,沉聲道:「橋本君,你既是玄洋社台灣分社的負責人,勤皇報國之事便難辭其咎!我這次找你前來,正是有件要事想托你來辦,可願否?「

    橋本源治恭敬地埋下頭去,興奮道:「勤皇報國乃玄洋社之宗旨,在下敢不為閣下效命」

    樺山資紀的目光銳利得可以殺人,他一字一字道:「替我殺了那個邱逢甲!林維源嘛,不要殺他,我要你將他活捉至我面前,可辦得到嗎?」

    橋本源治聽了不由大喜,大聲道:「誓死不辱使命!」

    樺山資紀點了點頭,他突然想起了什麼,問道:「你們玄洋社對那個劉永福有什麼行動嗎?」

    橋本源治笑道:「劉永福龜縮在台南大營,很是不容易接近,這些日子在下一直在籌劃如何引他出來,在道上將其截殺!」

    樺山資紀道:「暫時不要動他,區區一個黑旗軍並不足慮,而且又在台南,只要拿下台北,清除他是遲早之事!不過……」他的臉色突地一沉,目光變得比刀鋒還要銳利,慢慢道,「我需要你們玄洋社將他與南洋那個的張之洞秘密往來之詳細情報收集起來,我要知道這背後是否有清國支持的意圖和黑手!」

    「支那人都是極不可靠,那個李鴻章一面發電給伊籐首相催促帝國派遣水陸各軍對台灣反日分子進行武力彈壓,一面卻又暗中資助這些反日分子槍械彈藥及餉銀,抵制帝國接管台灣!此等背信之事極為可惡,你們玄洋社務必用一切手段收集到他們相互暗通之確切證據,將來這便是帝國大舉征討清國之重要憑據!」

    他頓了一頓,抬眼看著遙遠的北方,好半天才意味深長地悠悠道:「也許這還能有助於我們重新奪回已經到手的遼東!」

    橋本源治聽聞此言,激動得渾身顫抖,用額頭重重地叩擊地面,昂聲道:「神國板載!天皇板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