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四十六章 就業問題(1) 文 / 雨眠
李氏家族內部其實並不公平,至少為每個成員提供的機會不是均等的。首先的問題就是年齡問題,單單就李家而言,長子比幼子年長了十歲以上,事實上造成了將來從事工作的不同,大哥們參加工作的時候,小弟弟們還沒有離開家門,而參加工作的早晚,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個人能力提高以及表現的不平衡性,對某些人來說,這可能是最不公平的地方了。其次,李氏老一代的退位太早了,年幼的幾個要麼剛剛離開大學校門,要麼還在大學裡就讀,而且個人問題猶未解決,再加上李氏的「先個人問題後事業」的生活態度,讓這些新手與工作經驗豐富的哥哥們展開競爭,其結果就可想而知了!再者,李氏家族不同於一般的人家,家族實力太過龐大,兩大系旗下產業眾多,而且個個都是業界巨頭,社會各界對他們的戒備心非常強烈,讓他們去別人家的公司工作,根本就不可能,即使是國有企業,也不願意接收他們,因為在人們的印象裡,李氏家族可是「大小通吃」的。這些原因綜合起來,使得不少人從業比較艱難,可是又不能做「二世祖」,這也是絕對不可能的,家規裡也不歡迎,個人更接受不了!即使是那些年長的,也在就業方面有過不愉快的經歷,甚至還比不上他們的配偶的親人呢。當然,雖然說就業不公平更不容易,這些年輕人除了從事科研和社會工作之外,從事商業方面的還著實不少,而且開創了一些新的行業。
在李氏家族內部,也一直對年輕一代的就業比較為難,原因是這些人個個「不好伺候」,不管幹什麼都是麻煩,這主要是某人當初的「口不擇言」,為討好某些人而許下的「空頭支票」。本來,這些「支票」可以不用支付的,只要仙女總部不點頭,誰也沒法奈何他,可是如今他們自家人翻起這些事情來了,讓他無從迴避,尤其在面對某位夫人的「可愛眼光」時,向來比較怕老婆、在女人面前比較心虛的他只好妥協。李夢澤對梁佳怡非常寵愛,這是一家人都知道的事情,雖然並沒有過分之處,同樣的,他對每一個子女都認真對待,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不可否認,李家年輕一代的遺傳性或者承接性非常強,各人或多或少的承繼了父母的性格以及志趣,同時也受到其他媽媽各種各樣的影響,可以從中找出老一代人的影子,當然,微小的出入也是很正常的。李子康也不例外,在大學裡主修的是新聞專業,是整個家族裡面少有的文藝全才型「人物」,可是由於某方面的原因,他不可能在一般的新聞演藝公司工作,而且李家的「血液激流」也使得他更樂意創立自己的事業。
可是,仙女總部對投資新聞演藝並不熱情,這從她歷史上屢次避免進入這個行業可以輕易的總結出來,當初投資《不了情》簡直被認為是一個異數。另一方面,李夢澤雖然許諾孩子們「可以通過仙女總部申請個人創業」,可是精明的年輕人們明白仙女總部一點兒也不好說話,找那幫傢伙投資,幾乎沒有人能夠保持足夠的信心。子康清楚自己的斤兩,雖然自認為能力不凡,然而仙女總部不可能為一個沒有經驗的年輕人涉足一個「陌生行業」,尤其為了什麼避嫌的原因,為此,他一邊在一家公司打工,一邊遊說父親。可以這麼說,在整個家族裡,他是迄今為止工作最艱難的一個,幸運的是他的艱難引起了一些人的重視,並引發了某些家規的修改,這當然只有他的父親才能決定!在41年早些的時候,李氏家族對家族規定進行了修改。
面對兒子在文藝方面的執著追求,身為父親,李夢澤自然非常關心,他明白這是關係到孩子一生的重要事情,孩子這麼多,不可能有同樣的愛好,不能因為自己的喜好而被耽誤了。仙女不可能為每一個家族成員提供創業機會,而他們固有的叛逆思想,也會讓仙女總部應接不暇;仙女是用來維護整個家族的,不可能為某些個人而做出違背其戰略的事情。但是李氏不同,作為一個家族來說,她是家族所有成員的庇護所,理所當然的要為他們提供企業無法提供的機會,仙女有錢,李氏有錢,這是共有的事情;而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家庭的李氏,又有著龐大的私家金庫,可以做許多事情。一般來說,李氏的普通開銷比較大,有他們自家的開支,也有一些親朋好友的「接濟」開支,同時收入也比較多,雖然說花錢的人不少,可是有才能的更多,因為大家的薪金大都很高。那些參加工作的,既從家裡領取零用錢,大多又把他們的薪金上交給家裡,充實了家族的資金庫,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家族開支,實際上,多年來收入一直高於支出,特別是子女們參加工作之後。當然,李氏私家金庫最重要的部分還是高達數百億元的「原始資金」,這是李夢澤一直未曾動用的那部分資金,經過了屢次調用和補充,在經濟危機前多達600多億元,黃金事件中又賺了一些,至今已經超過了700億。30多年來,他從來沒有從西星或者仙女抽取利潤,因為家族資金完全能夠滿足各種需求,於是,一些人就打上了這筆資金的注意。通過內部討論,決定採取措施鼓勵個人創業,「家裡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並且允許這些公司可以獨立於仙女或者西星,但是如果達到相應規模後,必須納入到家族企業兩大系的控制之下,不管在什麼時候,這些公司都屬於家族產業,並不屬於某個人私有。這個新規定的出台,在年輕一代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這等於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創業的家族平台,使他們有可能成為新一代的企業創始人,這可是一點兒也不比某些人遜色的頭銜,尤其在一些不甘寂寞的年輕人看來。當然,某人並不這麼認為,這「有什麼好高興的」!
經過兩年的實習,李子康自認為已經具備了創業能力,新規定剛剛出台,馬上著手準備成立自己的公司,經過幾個月的準備,在幾個哥哥的幫助下,在41年6月12日,正式創立了「西園娛樂公司」,註冊資金一億元人民幣,公司總部位於北京,主要從事電影以及歌曲演藝事業,整個公司由他獨自控股,為了推進公司業務的發展,特地請來了不少北大校友,還邀請了一些先前一起工作的同事。西園娛樂公司的註冊資金雖然不少,僅僅一億元資金,並不算是一家大公司,比起那些資產數百億,甚至上千億元的大公司,簡直就不值一提,但是沒有人敢輕視這家以北京市最有名的別墅區命名的娛樂公司,僅僅李氏家族的背景就不敢令人輕視了。而李氏家族的號召力也的確非比尋常,公司甫一成立,就有不少獨立製片人謀求加盟,不出月底,加上原來已經簽約的演藝人士,李子康德手中已經有了6名大牌導演,外加5位有潛力的年輕歌手,一時間,頗有後來居上之勢!
人們知道李氏家族有錢,更清除仙女就是她的私家產業,想當然的認為這家公司會得到仙女的大力扶植,而借助仙女的影響,實現他們個人的「功成名就」將會是一件輕易而舉的事情,這幾乎是每一個加盟者的動機。即使被告知了與仙女的真實關係,他們還是看好這家公司,或許在他們看來,不管怎麼樣,社會上肯定會刻意地把她同仙女聯繫起來,即使單單掛靠李氏這個「金字招牌」,也足以讓公司迅速的發展。這種想法很正常,但是也不盡然,雖然公司確實因為某些原因而發展迅速,但也受到了諸多限制,創業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不久就遇到了一些非常嚴峻的問題。
果不其然,西園公司剛開始的發展非常順利,當年就拍攝了兩部電影,自己出資40,合共7200萬元,最後卻分得了60的影片利潤,稅後利潤達到了1.4億元,幾乎為投資額的兩倍;另一方面,簽約的5名歌手,全部進入了當年發行量的前十位,其中3人還擠進了前十位,尤其是那個年輕男歌手還佔據了第三的位置,這也使得這家新成立的公司利潤不錯,公司當年的總利潤達到了1.7億元,整個業界都為之讚歎有加。能夠取得這麼大的成績,與高質量的產品有關,更與公司的背景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西園公司剛剛成立,就受到新聞界的炒作,幾乎沒有進行什麼廣告宣傳,人們爭相「欣賞」大作,當然,這種現象早就在領導層的意料之內,或許,這也正是他們需要的效果。西園娛樂公司的規模雖然小,卻有著許多大公司所不具有的社會優勢,名聲隨著初期的成功,越傳越響,吸引了大批的觀眾,更引起了大批有志人士的加盟,無本生意做得太好了,以至於讓某些人想起了某個公司當初的情景。雖然說也有人想入非非,但是仙女或者李氏家族在普通人心目中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決不是哪個公司或者個人所能夠左右的。
人們喜歡他們的作品,一些音像店更是大力推銷,問一個老闆為什麼如此賣力,說不定會得到「李氏救濟……」的事情呢。李氏家族龐大的民意基礎,讓她的對手們非常吃驚,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久浸在娛樂行業中的他們比任何人知道其中的奧妙,一旦民眾認準了某些東西,根本就用愁銷量,再加上質量過得去……同時,西園的這種低廣告成本作品,讓他們難以忍受,同樣的投入,因為實際利潤相差太遠了!於是,出現了眾多的評論文章,你西園娛樂不是很牛麼,我就把你的名聲搞臭,看你還能不能吸引住觀眾,人們總不能欣賞沒水準的「垃圾」吧!爭議聲接踵而至,一些評論家批評,另一些人「奮不顧身」的讚揚,幾乎不相上下,這種現象更不出某些人的意外,公司剛剛創辦,做的是無本生意,市場又這麼好,對手們當然眼紅了……自然而然的,他們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了質量上,另一方面,像他們這樣的公司,有了質量就不懼怕任何風吹雨打,「回報社會的厚愛」,「所要做的,只不過是更好的質量而已」,評論界如是說。就是在這種狀態下,西園娛樂公司迅速的發展起來,簽約導演越來越多,簽約歌手越來越多,簽約演員也越來越多,更多的人慕名而來,夢想能夠像某人那樣的大紅大紫……
到42年6月份,公司成立一週年之際,已經擁有了7名簽約導演,2名「實習導演」,8名簽約歌手和15位常備演員的龐大陣容。同時,在先前的基礎上,他們又拍攝了6部電影,投資2.3億元,影片總利潤(包括可預期利潤)超過5.2億元,整個公司的利潤總額達到了5.7億元,成為一家「極其富有」的娛樂公司。從41年到45年這幾年期間,是西園娛樂公司發展的黃金時期,利潤額年年上翻,把41年當作基點的話,那麼42年就達到了5.7倍,43年達到了17.3倍,45年時更是達到了140倍,總資產已經突破了百億大關,市場價值達到了218億元。在這期間,他們一共拍攝了80多部電影,先後有4名導演獲得了世界大獎,獲得國內大獎的導演達到了兩位數,數十位簽約演員中,大多數都獲得過國內大獎,獲得國際大獎的也多達兩位數,不少人已經實現了「紅得發紫」的夢想。44年年末的國內歌手排行榜中曾經出現了歌手(前20名)佔據專輯發行榜半壁江山的盛況,並佔據了前十名的半壁江山,甚至囊括了前三名,聲勢簡直不可一世。
但是,人們也很快發現,西園娛樂公司的發展已經受到了阻礙,持續的快速發展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這幾年,由於市場持續恢復,經濟持續增長,文藝、演藝事業也一直比較興旺,年產值都比較大,利潤率也比較高,比如44年國內總利潤將近4000個億,整個相關行業更是達到了6500億以上,可以這麼說,西園僅僅佔據了一份非常小的份額。但是人們看重的是她的投資利潤比,加上幾乎年年被評為「最佳」的不凡表現,自然非常遭人嫉恨。公司雖然很有號召力,但是並不能滿足每個人的所有要求,在一些有心人的挑撥下,內部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而在外部,民眾的關注程度也有所下降,越來越多的人表示更願意觀看「有水準」的作品。人們已經破除了對她的迷戀,轉化為理性的對待,一句話,如果不能夠拿出更有水準的作品,他們就要說聲「拜拜」了,這可是一個不大不小的信息。而面對對手們的競爭壓力,公司領導層逐漸感到了重重危機,似乎有一張無形之網正在向他們圍上來,而他們,很可能就是其中的魚兒!
45年7月18日,西園娛樂公司召開了新聞發佈會,正式承認新聞界和業界鬧得沸沸揚揚的事件「屬實」,常務副總經理、公司的元老之一韓玉江業已離開,同時離開的還有3位資深導演和4位著名影星,「這是一次嚴重的分裂事件」!在新聞發佈會上,李子康很悲痛的承認自己作為公司最高負責人的失敗,表示對同窗好友、共同創辦公司、共同開創了公司良好局面的合作夥伴的離去「負有重要責任」……社會各界迅速的掀起了激烈的炒作,一時間,「西園分裂」成為天下皆知的事情,成為人們爭相談論的焦點,大家幾乎一致的認為這是對該公司的一次「沉重打擊」。而這還不是事件的全部,三天過後,公司全力捧紅的3名歌星同時「宣佈跳槽」,公司的聲譽再次受到重創……短短幾天的時間,先後有11名實力派人士跳槽,幾乎是集體性的離開公司,立刻使得這個游離在李氏家族核心產業圈外的新興產業處於風雨搖擺之中,究竟何去何從,人們不禁為其擔心起來!
即將到了而立之年的李家少子並沒有退縮,對公司大力整頓,但是不同於業界猜測的「立足於自身產業」,而是趁機壓縮了演藝部門的實力,抽出大量的資金,一舉購入了京城一家在北方非常有影響的報紙媒體,擁有了「京華日報」股份有限公司75的股份,進入了傳媒業。對於這個出人意料的舉措,很快引起了新一輪爭議,大家注意到,用於收購的210億資金,並不是從家族內部或者仙女公司獲得,而是向銀行直接貸款,全部資金一次性支付,從自家公司賬戶上拿出了60億,從工商銀行貸款150億,「似乎有脫離李氏或者仙女之勢」。而人們爭議的焦點卻是這家「小公司」進入「京華日報」的企圖,是想要轉變經營方向,還是配合家族的「北方戰略」,這使得人們很快就忘卻了上次分裂事件的不良影響,也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北京人又記住了李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