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七百九十五章 浮沉 文 / 午後方晴
悲傷的還在繼續悲傷。
趙曙回到京城後,不但冷落趙禎的幾個女兒,陸續地將其他的嬪妃一起逼出來,挪地方給自己子女居住。這個鄭朗顧不到的,後宮嬪妃太多了,他也無法顧全,只能將趙禎幾個後代攏在自己翅膀下,看護著她們的安全。又將幾個公主接到鄭州。
這次幾乎所有大臣沉默不言。
放在京城做什麼?受窩囊氣不成。
這一攏,就是好幾年時間,並且鄭朗也擔心,隨著最大的一齣好戲上演,趙禎的後代是女兒,就是李貴也姓李,非是姓趙,但萬一那個高滔滔發生猜疑呢?
一直到趙頊上位後,這種危險才會消失。
五月到來,四娘終於去世了,十分安詳。大娘二娘死的時候鄭朗無後代,三娘看到鄭家後代了,然而終有些遺憾,到四娘手中,高滔滔承諾讓李貴兒子賜姓鄭,鄭家後代會有真正傳人。因此死得無任何遺憾。
又一個娘娘去世,鄭朗很是憂傷。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嘉祐七年三娘去世,八年趙禎去世,今年四娘去世。
但聞者多是十分高興。
韓琦高興,四娘是鄭朗親生母親,這一回得真正丁憂三年了吧。沒有這個鬼,自己可以放手大幹一場。司馬光等人雖痛惜,但高興的心態居多,鄭朗媽媽太多了,居然將每一個媽媽當成了親媽媽,僅是一個丁憂。就成了鄭朗仕途的掣肘。還有三個媽媽,不過無論是五娘,或者六娘七娘,名份不定,出身又寒,皆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數詔奪情。
最好一起去世吧。
趙曙祈雨回來,一幕幕更大的好戲即將上演。
鄭朗沒有過問,但不是不管,秘密地將周淵從陝西召了回來。
鄭州城外也有人種水稻,但以豆類與高梁為主。李貴帶著幾個小姑姑在高梁地裡玩耍,鄭朗站在靈棚前看著幾個孩子,又看著趙念奴,臉上浮現出笑意,趙念奴也莞爾一笑。
若用後世的話來說,兩人皆屬於悶騷的那種。明明心中皆不高興,為了寬慰對方,每一次看到皆勉強露出笑意。
周淵風塵樸樸地從陝西回來。
侍衛不認識他,剛想上去將他攔住。鄭朗走了過去,讓侍衛退下。找了一塊石頭坐下,道:「你的信我看過了。」
此時馮高等人因為有扶立倒戈之功,位更高權更重,手中不僅有宋朝的資源,也有西夏的資源,就聽到一些宋朝的內幕,五個人都有些擔心了。這一朝君主一朝臣的,萬一宋朝沒有收復西夏的念頭,又不重用鄭朗。自己老死在西夏不算,還未必能說得清楚。直到這時,周淵才看到一個可怕的動向,此一時彼一時,當時投靠西夏,朝不保夕,對宋朝忠心耿耿。可現在這五個人,特別是衛陽與呂毅,已經在西夏位高權重,就是回歸宋朝。宋朝又能給他們什麼?
想到這種可能性,再有五人密信中的隱隱不滿與擔憂,周淵擔心,立寫了一封密信給鄭朗。鄭朗沒有辦法,讓周淵秘密回鄭州一敘,得當面說清楚,在信上有的不好說。
周淵道:「鄭公,你說他們……」
「應當沒有這種可能,但我朝若是就此沉淪下去,他們沒有回歸的機會,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我就擔心這個。」
「莫急,你看到遠處那幾排建築物嗎?」
「那是鄭公為公主殿下準備的作坊。」
「也不完全是,你來看,」說著鄭朗掏出一些契股書約,周淵盯著上面看,名義是濟寧觀的產業,實際不是,分給了四個公主,這也是公開的秘密。不過沒有全部分出來,只分了五成股契,還有五成不知去向。
「是不是很奇怪?」
「傳言不對?」
「對啊,還是替幾位公主準備的,至於另外五成,我是打算用做其他用場。」
「其他用場?」
「比如興辦義學,賑濟孤寡,救助災民,另外只讓他們佔據五成,也是有一個監督作用,以防後世當中出現不孝子,將產業敗壞。畢竟一旦立國長久,一百年後,先帝后世子孫若沒有意外,大半會繼續變成平民了。」說來很傷感的,畢竟帝王宗室從趙禎一脈向趙宗實一脈轉移,又是外戚,時間越久,越會遠離權利核心。
「到時候各人際遇不同,教育不同,有了五成股契在外面用來救災賑貧,就無法出現一人獨大,自相爭吵殘殺的情況,以全先帝之美名。不過你來信提到此事,也使我想到問題的嚴重性。因此會從中抽出一成股契,分配於你們六人後代。」怕周淵還不清楚,鄭朗說道:「我怕引起爭議,刻意說它僅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不是很重要。實際不是,一旦這個作坊發展起來,以後一年會有幾百萬緡收益。就是今年,它的收益也不會低於二十萬緡。但在他們沒有完成任務回到宋朝之前,這些股契不能公開,至於分紅只能秘密派人交給他們的子女。」
「鄭公,不可啊,這是留給先帝幾個公主殿下的,我們怎能分這個錢帛呢?」周淵伏下說道。
「第一個你們勞苦功高,第二個是衛陽他們,這一等還要等一些年,孤身於敵國之中,風險極大,算是一種回報吧。」鄭朗淡淡地說道。這是好聽的說法,不如此鄭朗也擔心他們會產生動搖,西夏再優待,不可能一年賞賜給他們幾萬緡錢錢帛。權利會相彷彿,但這個富卻是西夏人不能賜予的,用來保證五人的忠心。
周淵說道:「那我的不能要。」
「你們六人一體,一榮俱榮。一辱俱辱,給他們五人,又怎能少了你。你起來,我們再說正事。」
「喏。」
「唃廝囉身體如何?」
「病重去世了。」周淵淡淡說道,他並沒有鄭朗想得那麼長遠,吐蕃與宋朝和好了幾十年,因此關心的還是西夏。
「去世了?」
「剛剛去世。」
鄭朗摸著雪白的頭髮沉思。
想了好一會兒說道:「你立即著手按排斥候前去河湟。」
「鄭公是想對付吐蕃?」
「也未盡然,不過須防有變。」
「不過我們沒有西府的詔旨。」
「還好,西府乃是富弼與張昇,你就說是我的意思。他們一定會准許。」鄭朗先撫胸口道。還好,西府未失,否則局面更糟。想到這裡,忽然又說道:「若是西府宰相有變,可寫信與我聯繫。」
「富公會有變?」
「不知道啊,凡事得預留一手。」
「但是……」
「我知道你的想法,還有呂毅他們的擔心,我可以向你們保證,四年也許用不到四年。大事便可定落。那時還不是向西夏動兵之時,但到了那時。我肯定會進入朝堂。」
「為什麼要四年?」周淵還是不解,就是丁憂也不需用四年時間,又道:「難道是五老夫人。」
「你這張烏鴉嘴!」鄭朗不悅道,又道:「非是五娘,家與國兩者之間國乃大,家乃小。若是為了國家,即便百日之期,我也能讓朝廷奪情而出。但此時朝堂局面,你也聽聞一些。這時候出來只能自取其辱。比如富公。出也要在適當的時候出來。這個時間也許需四年。也許不需四年,三年就足矣了。」
四年時間說短也不短,說長也不長。周淵道:「那就好,我們也擔心鄭公就此消沉也。」
「不會的,先帝臨終前讓我看好這個國家,又在駕崩時托夢給我,我怎會消沉呢。」這就是鄭朗讓周淵親自前來的原因。只能當面說,不能落於任何筆墨當中,不然會授人話柄。
至於鄭朗有什麼安排,周淵不敢問的。這一行也讓他感到十分滿意。立即離開鄭州,返回陝西。他的答覆也讓呂毅他們感到很欣慰,然後一起觀望等待……
鄭朗幾乎消失,朝堂上繼續。
韓琦開始第二步,關健的一步。
這一步關係到一個封建立國的根本所在,那就是禮。為什麼孔夫子儒學一枝獨大,就是這個禮,有感周朝崩壞,春秋戰亂,民不聊生,於是孔子修禮。禮能運行正常,綱常也就正常,國家就不易分裂。當然,若是君臣無道,再好的禮儀也阻止不了國家走向滅亡。
韓琦便將自己凌駕於這個禮之上。
先是趙曙時不時生病,御前後殿視朝會聽政,前殿朝會,後殿兩府入奏。兩府宰執退朝後還入內東門小殿向曹太后稟報。玉璽也執於曹太后之手,當然,大的詔書必須蓋上玉璽才能生效。
一步一步進行,趙曙前去祈雨,曹太后不得不將玉璽交給趙曙臨時掌管。這便是一個機會。
趙曙求雨還,沒有立即將玉璽還給曹太后,韓琦讓趙曙端坐,取來十件奏折,請趙曙批閱,中書每天會處理無數奏折,想從中間挑十件比較容易解決的事務很容易的。趙曙看了看,迅速批閱完畢,蓋上玉璽。韓琦這才將這十件公務交給太后閣。
曹太后這時候又糊塗了,其實任何事都有其兩面性,能說它好,能說它壞,以前沒有人做過思考,但現在不同,鄭朗整天就在研究這玩意兒,寫了許多文字。曹太后也看過,臨到事前,她又忘記鄭朗說的話。主要不是不想挑刺,是沒有想到危機到來。甚至她還想到鄭朗另一句話,就事論事。就事論事,這十件公函處理得不錯,一一觀看,額首道:「好,准。」
韓琦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了,皇帝乃是一個合格的皇上,與同列相賀。對曾公亮等人說道:「昭陵復土(趙禎靈柩下葬),我就相求退,顧慮皇上龍體未平,拖延到今天。皇上聽斷不倦,此誠天下大慶也。我當於簾前請白太后,請一鄉郡。須公等贊成。」
若是其他人說過了,那會亂了,但大家的反應讓韓琦十分失望,聽到他說請退,一個個翻著大眼睛好奇地看著他,有的就差一點說,韓公,你是真退還是假退?若真退了,我要回家在長亭準備歡酒為你辭行。曾公亮假假地說:『韓公,這樣做不好吧。「
韓琦撓了一個沒趣。這些人都成了人精,不好糊弄,但有人好糊弄,又說道:「我去向太后請退。」
富弼眨著大眼睛,沒說話,但意思道,你快點去吧,俺在這裡等著你。
未真等,一個個自動離開。多少得給韓公一個面子。難道非要頂著這裡,讓韓琦退出朝堂不成?
韓琦無奈。只好倉促行事,對曹太后求退,曹太后再傻也聽出韓琦話音,讓養子出去祈雨,萬民喝萬歲,失去第一步,曹太后也心灰意冷了,說道:「相公安可退,我當居深宮。卻每日在此,迫不得己。」
韓琦大喜,又開始列數前代馬太后,鄧太后等人的事跡,誇讚太后若今天復辟,馬鄧不及,又再拜稱賀。說了一大堆道理,曹太后聽得不耐煩,站起來準備離開。
韓琦急了,因為有一件事。當年丁謂權極一時,至少比他現在朝堂上威望更高,前去奏事,劉娥不作聲不作氣從簾後離去,成為笑柄,拉起了下台的序幕。
看來這個曹老太太也要想做這件事,於是他做了丁謂不敢做的事,對儀鑾司喝道:「撤簾!」
簾既落,能看到曹太后衣角飄於屏風之後。
說老實話,韓琦這一舉動,放在那一朝代都能誅滅九族。
范仲淹與孔道輔鬧成那樣,只是強諫,敢不敢強行給郭氏重新加上皇后冕冠,或者打一個通俗的比喻,父母親為了房子想要假離婚,做兒子的反對,只能勸,但能不能將父母親關在小黑屋子裡,不讓他們出去辦離婚手續?
如果連這個禮都不能遵守,那麼就無法維持整個封建制度的運行。
曹太后站在屏風後面呆住了,她根本想不到韓琦敢做出這件大逆不道的事。養子敢做,那是皇帝,韓琦是什麼人,那怕是首相,也是一個臣子,趙家的一個家僕!
韓琦撤了簾,撤了,再也放下不下來了,心滿意足地離開。看到曹太后軟弱,吃不定大臣們,但能吃定曹太后。
吃定了,曹太后聽著韓琦腳步聲遠去,放聲大哭,讓兒子欺負到這份上不算,還讓一個宰相來欺負。現在怎麼辦,要麼重新放下簾子,那麼就要給韓琦定罪,給韓琦定罪,又會引來無窮無盡的麻煩,她有沒有應付這個麻煩的本領?
回到寢宮,哭了一夜,思前想後,終於詔還政。不過她這一回總算清醒過來,不去垂簾聽政,但將玉璽扣在手中,沒有還給趙曙。
趙曙聽政。
可是更多的人看不下去。
對於還政於皇上,大家一致贊成的,但也要看怎麼還,現在皇上時不時生病,不但生病,還時不時地發神經病,生病不可怕,神經病才可怕。並且也不能這樣還政。那有一個大臣強行喝令撤簾!
今天能撤簾,明天能做什麼?
不過韓琦清名在外,大家一起認為韓琦這樣做,乃是趙曙授意,否則韓琦不會有這麼大膽子。事實趙曙有沒有授意,無人知道了。於是將怒火發到趙曙身上。
有個人終於忍不住站了出來,富弼。
他是一個老好人,也珍惜羽毛,況且他家很富,富到什麼地步,富弼退休後在洛陽置辦一個宅子,號稱洛陽第一豪宅,價值很有可能達到一百萬緡錢。但這個錢絕對是不貪污受賄而來的,富弼也不可能做出貪污受賄的事,更沒有必要去做,因為人家本身就有那個家產。
這一回終於看不下去。
先是張昇看不下去,寫了辭表,俺老了,有病,退休吧。
他能退,富弼不能退,趙曙與韓琦做下如此種種的事,感到心虛,文彥博在外面,鄭朗在鄭州,因此安撫富弼,陞官加爵。富弼借這個引起話題,說我雖說過建儲,但遠不及韓琦後來之功。如取前議絲毫之微,不足加賞,若陛下連錄臣之微勞,何不如報皇太后今日之大恩?
昔先帝無子,立陛下為嗣,中外皆知是皇太后密諭。又居禁中,有左右說你的壞話,或者剋扣你的供養,皇太后不敢明然主上,於是百方為計,偷送食物之類給你。
後者事關到皇室密聞,連鄭朗都不知道,富弼知道,不大好說的,氣不過,直接將這個秘聞寫到奏折上。
太后立陛下於倉卒中,天位遂定。無何,三兩日後,陛下以積憂成疾,天下萬務無所稟決,大臣列奏,請皇太后權同聽政,此決不是皇太后本意,蓋不得已從大臣之請也。陛下才康復,皇太后即日還政,退居深宮,此天下之人有識無識盡知,皇太后始終無所負於陛下也。
皇太后對得起先帝,但你與韓琦對不對得起先帝與皇太后!
富弼真的氣急了,從來未看到過這樣渾蛋的皇上與首相。
陛下向者服藥,天下之人自不驚怪。今陛下清明剛健,專決萬務,而祭祀孝養之闕,殊無增加,皆如故,朝廷臣僚始知陛下孝心果不至,非疾恙使之然也。臣實不諭聖意何緣而若此。若為仁宗嘗有小惑,則陛下終不得立矣,是所惑不能害陛下大事。若為皇太后不當垂簾,則又元因陛下服藥,從大臣之請,況復今來已盡還政於陛下矣,垂簾終不能分陛下之權也。臣潛料二大節當其時皆陛下所不樂者,不能不慊於心也。然今則二事已過,盡可釋然,豈宜蓄懷為恨而終不可解耶?
你這個病古怪地說好就好,以前不孝行為仍不改,看來不是因病不孝了。就算仁宗以前有什麼遲疑的地方,若真遲疑,你還能不能做皇帝。就算皇太后垂簾,也是大臣從請。現在你也做皇帝了,也聽政了,難道仇恨不放下嗎?
能逼得老實巴交的富弼說出這些話,想想就讓人啼笑皆非。
又道,。又向者竊聞先帝諸公主,陛下易其所居,以安己女,此知者尤甚動心,亦未嘗聞陛下略加恩煦。恭惟先帝臨御天下四十二年,仁恩德澤入人骨髓,以至遍及蟲魚草木。臣事先帝亦三十餘年,自布衣擢至首相,其恩德可謂至大,今日不忍見其孀後、幼女失所如此,而臣反坐享陛下遷寵,還得安乎?仁宗與皇太后於陛下有天地之恩,而尚未聞所以為報,臣於陛下不過有先時議論絲發之勞,何賞之可加?陛下忘天地之大恩,錄絲發之小勞,可謂顛倒不思之甚也!
奏章寫到這種地步,要真相有真相,要內幕有內幕,要證據有證據,要道理有道理。
書還未上,就引起群臣嘩然。
ps:宋英宗好壞我評價得很客觀,不算是壞皇帝,可他有些做法,簡直讓人無語。寫這一段時,痛並樂著,氣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