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征服者之佔據東瀛當反賊

第二卷 逐鹿中原的野心 第六章 南宋名將的決斷 文 / 可安天下

    第六章南宋名將的決斷

    「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如果樸正昌能夠知道這首詩,他一定會深有感觸,這正是此時樸正昌所面料的囧境。

    劉淮當日重賞驍騎營都統王孝忠,黃金和領地都好辦,但是360名美女可是個大大的麻煩,劉淮身居高位,自然不用操心,這些事情都是手下一手包辦的。

    此時日本的女子,沒有後世的那麼出色,想要選個美貌的相當困難,不是太矮,就是太醜,又矮又醜的更是不在少數。整個鐮倉城,戰死的鐮倉武士家人裡驚挑細選了也不過260餘人,還有100名美女的任務目標可是難壞了劉淮的手下,而樸正昌此時剛好搖頭晃腦的經過劉淮手下的視野,於是可憐的高麗人成為了任務最後的執行人。

    開始樸正昌以為漢軍監軍交給的任務相當容易,他很快挑選了百人送去驍騎營,卻直接被王孝忠的親兵擋住了。

    身長九尺的大漢讓樸正昌覺得自己相當渺小,王孝忠的親兵仔細看了看身後的女人,拍了拍樸正昌的肩膀,道:「小子,你敢濫竽充數?」

    說他濫竽充數,樸正昌不解這成語是什麼意思,不過看親兵的表情,他也明白是送的人姿色不過關。

    「大人,我這就去換一批!」形勢比人強,樸正昌不得不低頭。

    「不用了,既然送來了,就不要浪費了。」在樸正昌目瞪口呆中,親兵一揮手直接把樸正昌帶來的女子全部扣下了。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親兵們把王孝忠的德行全都學會了。

    姿色不佳,你們還要留下享用?這不是擺明坑爹麼!憤憤不平的樸正昌無可奈何,只能繼續回去逼迫鐮倉武士的家人,鐮倉城內有過萬戰死的武士,數萬人的基數,樸正昌不相信完不成任務。

    當可憐的高麗人繼續奔波的時候,驍騎營都統王孝忠在軍營內繼續完成他今天的「百人斬」,馬上就要帶著驍騎營離開東瀛的王孝忠,只爭朝昔,日夜尋歡作樂。

    連英雄豪傑也難過美人關,他王孝忠也毫不例外的迷戀世間尤物,昔日就和劉淮一起流連忘返於世家貴族、名媛麗人之間,臥榻暖枕之側,盡顯人生風流。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這首當年劉淮拼湊的歪詩就道盡了王孝忠生平之志。

    鐮倉天守閣

    「主公,此是謝國明投石問路之計!」參軍王仲一臉嚴肅的說道。

    「投石問路?」劉淮疑惑了。

    「昔日樑上君子,夜間潛入某房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無反應,若無聲音,而潛入到竊,若有犬吠及人聲則事不可為,從容而去。謝國明以弩車為石,試探主公野心。」王仲解釋道。

    「哦,原來如此,不過無妨,如此他與宋國的關係也暴露無遺。」劉淮恍然大悟,但不以為意。投石問路,投石之人的身份也暴露,自己如果要攻擊元蒙,外力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海船乃是當務之急,襄陽去年已被元軍攻佔,今年已近年末,宋國恐怕支撐不了多久了,如果臨安被克後,元軍就不會調遣如此多的兵力,一旦回師,攻佔大都的時機轉瞬即失。海船製造需要半年之久,往返東瀛時日稍長,運氣不好要數月之多,光靠人力製造恐怕是不夠的。」王仲面帶憂色的說道。

    「那麼說直接索要海船?」劉淮問道。

    王仲點頭,隨後說道:「船要,人也要。此東瀛蠻荒之地,技藝不行,而且將來造船還需宋國之工。」

    「軍師,我軍初定東瀛,全憑武力征服,一時壓制還能不亂,若我軍不在,恐怕根基不穩啊。」劉淮見王仲說起東瀛蠻荒之地,就順勢問道。

    「需以中原禮儀教之,使之同化,為我所用。」王仲回答道。

    「如何行之?」劉淮大感興趣,同化就是漢化,在這個時代,民族的意識還比較淡薄,而且很多地方還真是蠻荒之地,漢化的可行性還是相當高的。

    「主公,在下長於軍事,此禮儀教化之事,不是很精通。」王仲猶豫一番說道。

    見劉淮大感失望,王仲說道。「不過在下可以推薦一人,可堪大任。」

    「誰?」劉淮相當意外,武衛軍就那麼幾個人,誰有什麼能力一清二楚,基本都是打仗的料,沒見過有什麼內政的人才。

    「佐籐業連。」王仲說出了一個令人相當意外的名字。

    「那個鐮倉幕府的家老?以夷制夷?還不是和現在的方法沒什麼兩樣?如何談的上以中原禮儀教之,使之同化?」劉淮不解其意。

    「佐籐業連此人精通中原文化,諸子百家皆有涉獵,長於內政,有王佐之才,最妙的是不拘小節,主公若是要行王道,他就是法家之士,主公若行仁政,他就是儒家門生,主公如果無為,他就是道家之徒,主公若是要用重典,他就有酷吏之才。」王仲稱讚道。

    居然有這麼妙的人,完全是實用主義者,這讓劉淮大感興趣。

    揚州

    「稟大帥,今月我軍加強防務,在各河口增置柵欄,新設烽火台110餘處。」陸秀夫匯報道。

    看著性情沉靜,沉默寡言的陸秀夫,李庭芝滿意的點頭,這個幕僚辦事很是得力,從未出過差錯。既然說了,那肯定是經過他親自核實過的。

    「軍糧準備好了麼?」李庭芝繼續問道。

    「稟大帥,已在平山堂備齊十萬大軍使用二月之軍糧。」回答完,陸秀夫平靜的神色上閃過一絲疑惑,但是不擅言的陸秀夫依然保持沉默。

    「君實(陸秀夫的字),可知我為何調遣糧草?」李庭芝看向陸秀夫,這是他為南宋栽培的將才,未來接替自己的人選。

    「大帥可是要出征?但朝庭未有旨意下來啊?」陸秀夫疑惑的問道。

    「襄樊,我大宋之咽喉也。咽喉被割,不亡何待屍!無襄則無淮啊!伯顏足智多謀,能征擅戰,竟捨十萬大軍困郢城,繞過漢水,攻破長江已經不遠了。等其過江,我兩淮當兵發襄樊,斷其糧道,若此計可成,大宋安矣。至於旨意,君實!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要切記!」李庭芝看向陸秀夫說道。

    此時在李庭芝身後上方「還我河山」牌匾映襯下,在陸秀夫眼裡,李庭芝的形象顯得越發高大。南宋偏安已久,在大多數將領已經苦苦支撐,但求死守的情況下,李庭芝是目前南宋唯一有進取心的將領。他以兩淮之地的精銳,打造了一隻規模在三萬左右的騎兵部隊。

    陸秀夫非常崇拜李庭芝,這個大宋最傑出的將領,不僅長於軍事,內政也相當出色,李庭芝剛到揚州時,這裡飽受戰火之災,到處是殘垣斷壁,一片凋敝,導致兩淮財政相當緊張。揚州是以盛產食鹽出名,人們也大都依賴產鹽來獲利,但由於接連不斷的戰爭,人們根本無法安定,許多煮鹽戶都逃到城外。這樣,揚州鹽業逐漸蕭條。面對此種情形,為了盡快恢復經濟,李庭芝下令全部免除揚州百姓所欠的賦稅,同時借錢款給當地老百姓重建家園,待百姓居捨建成後,又免除其借款。這樣,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當地百姓與官兵都有了居室。不久,李庭芝又下令開鑿河道,溝通鹽場,以省車運。同時,他還派民夫疏浚了其他幾條運河,減免亭戶所欠的官鹽,亭戶沒有了車運的勞苦,又能夠免除債務,因此紛紛歸來,鹽利也逐漸興旺起來,漸漸地,揚州城的面貌煥然一新,兩淮財政的收入也就大增。

    原本兩淮之地,連年征戰,城頭旗幟不斷變化,人心浮動,民心不穩定,而且兩淮多河道,經常有災害發生。當遇到兩淮轄區內有水災時,李庭芝就命令發放庫存的官糧,如果不足,就拿出自己的積蓄賑濟災民。此外,李庭芝還特別重視人才,竭力網羅淮南的能人志士。李庭芝為教化城民,又大興學校,祭祀聖哲,並與士子一道學習射獵之禮。因此一系列措施下來,兩淮人心安定,李庭芝也深受百姓愛戴,兩淮百姓感激至極,交口稱讚,奉他如父母。

    李庭芝治理揚州,內政相當出色,逐漸財政收入大大增加後,就有了錢用於軍事,原本兩淮軍力不足,李庭芝就招募流民補充軍隊,經過李庭芝訓練,流民成了精兵,在和蒙古人交戰中,凶悍異常,威震天下,連朝廷都下詔將這批流民的軍隊命名為「武銳軍」。

    在陸秀夫眼力,李庭芝就是大宋的擎天之柱,無所不能的大才,只要有他在,大宋就安如泰山。

    而此時在李庭芝看來,襄陽破則臨安搖,襄陽之敗實屬致命的打擊。在四川、襄陽、兩淮一線的防禦體系中,襄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沒有了襄陽,南宋滅亡也僅僅是個時間問題了。當年他竭盡全力的增援襄陽的呂文煥,長達六年的圍城中只有他麾下兩淮的精兵突破了蒙古人的防線,成功的到達了襄陽城內,但是很遺憾,花了這麼大的代價,呂文煥最後還是投降了。

    現在他在等機會,元軍馬踏長江的時候,就是最好的戰機,這也是南宋挽大廈於將傾的最後機會。

    ps:最近週末比較忙,影響更新,平時盡量保證更新速度,大家多包涵,多支持。

    覺得還行的話,幫忙點擊加入書架,你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動力.求加入,求推薦,求評論,求意見!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