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劫修傳

《》第六卷 第525章 閒言之中悟天道 文 / 真邪

    先前在伽蘭城中時,一塵大師雖是說心修院與一禪堂的禪修大士,皆能替獵風接續靈脈,不過考慮到九瓏出自心修院,原承天自然選擇此處了。

    對九瓏的出身之地,原承天既是好奇,也帶了三分故舊之情,或許留連此處,能發現佳人昔年的芳蹤香跡,豈非略慰心懷?

    更何況心修院本為凡界第一禪庭,原承天既為仙修之士,對這座禪修的發源之地,又怎能不動於心?

    仙修界本無禪修,那首創禪修之道的七曇禪師也是心修院的開宗之祖,此人飛昇昊天之期,距今不過三萬年而已。三萬年歲月瞧來極是漫長,可與無弗遠屆的仙修界歷史比來,也不過一彈指罷了。

    只可惜原承天昔年雖得修大羅金仙,位列仙班,卻是仍無機緣去會一會這位禪修第一大士,只因這大羅金仙的境界,在凡人聽來已是高不可攀,可在仙庭之中,也不過如凡界的真修罷了,哪裡有資格得見七曇禪師這樣的大德高士。

    而七曇大師僅以三萬年之修,就已位列仙庭十二神執,與一眾蠻荒古修並駕齊驅,斯可稱得上是驚天動地之舉。而他手創的心修院,亦在這三萬年中,穩執凡界仙修之牛耳,縱是天一宗如此勢大,在心修院面前,也不得不低頭了。

    這三萬年中,由心修院中飛昇昊天之士,或已有百數了,以人數而論,或算是微不足道,可世間的禪修之士,於數以億計的仙修之士中,只是佔得零頭罷了。

    由是仙修界便早就流傳出一句歌謠來:「長生之道本難求,只因未曾入心修。窺得禪庭一妙訣,方知昊天福緣厚。「極言禪修之妙。

    而原承天自被一塵大師點化,初窺禪修妙道之後,又在天機殘碑前悟出禪識來,看來與禪修之道機緣不淺,是以此次攜獵風入覲,除了是替獵風接續靈脈之外,亦是想拜見禪師大士,得聞無上妙法。

    在與靈偶彼此傳送之後,也就是片刻之間,已是去了數萬里,瞧瞧路程,離心修院卻是近了,屈指數來,也不過千里。

    不過他雖知心修院所在的大方向,卻不知心修院具體所在,於是在遁行之際,不免就東張西望,想尋個人來問問路了。

    其實他若是用禪識一掃,想來禪修大士雲集之地,必是靈氣沖天,最是好辯識的了。

    然而心修院所處之地,既為凡界禪修大士清修之所,原承天又怎敢擅施法術,以驚擾這些大德之士?自是懷著恭敬恐懼之心,緩緩前去。

    正張望之間,就見地上有位農夫,正在田間勞作。原承天原不在意,正想就此飛掠而去,就聽那農夫口中吟道:「世人都道神仙好,清修百年無饑飽,可憐修身不修心,到頭天劫跑不了。「

    原承天聞言便是一警,這尋常的凡間農夫,竟是語帶機鋒,頗有禪意,莫非這禪庭妙道所及,凡夫亦受其惠?這歌謠的前兩句倒也尋常,這後兩句卻似大有玄機。

    自己前世只顧得專心養真煉丹,那養真雖可與修心扯上一點關係,可仙修之士的養真之道,卻與禪修的修心大相逕庭。莫非自己前世歷劫,就是因為不曾修心的緣故?

    仙修界中原有「禪修不遭劫「之語,只是平時聽來,怎會往心裡去,覺得不過是禪修之士自有避劫妙法罷了,如今細細想來,那禪修不遭天劫的最大原因,莫非便是修心之故?

    想來那七曇禪師僅以三萬年修行,就得列十二神執,若是曾遭天劫,又怎會如此順利?自己雖修了個五千年,卻還不是要從頭再來?天一宗琅閣的接引使者,豈不是也要來到凡界避劫?

    修士最恐最懼之事,就是天劫了,難不成禪修之士,真是因心修之故,而能避得天劫不成?

    忙將遁風收了,緩緩落在田頭,那農夫正低頭鋤草,竟不知有人落在面前,原承天也不敢打擾,只是在一旁靜候。

    卻見那農夫鋤了一壟草,方才有些倦了,就將鋤頭柱了,抬起臉來,瞧見原承天,卻是一驚,道:「仙家從何而來?「

    其人雖是凡夫,可見到原承天這樣的仙修之士,卻無半點驚恐之心,倒也難得。

    原承天恭恭敬敬的道:「正是恰好路過,本想拜見心修院禪修大士,卻恨不識路途,正想動問。「

    農夫笑道:「你這人倒也奇怪,既是問路,在這裡站了半日,卻不來問我,我只當你閒看,也沒理會。「

    原承天笑道:「兄台勞作不易,總是為一家溫飽操心,在下怎敢打擾。「

    農夫點了點頭,道:「這也是了,若是你剛才問我,我怕是也懶得理你。此刻正是有些乏了,也好閒講。是了,你要問什麼來著?「

    原承天忙道:「是想問如何去尋那心修院的禪修大士。「

    農夫搖了搖頭道:「你若問心修院,我倒是可以告訴你,至於什麼蟬什麼羞,我卻是從沒聽過。「

    原承天忙笑道:「就是這心修院了,那心修院中住著的,可不就是禪修大士?卻不是什麼蟬什麼羞?「說到這裡,也覺得好笑起來。

    農夫呵呵笑道:「你這人脾氣倒也好,不像其他仙家,都是只見下巴不見額頭的,甚是討厭。不過你想尋心修院嗎,恐怕卻是沒有。「

    原承天心境如水,就是被這農夫言語戲耍,也是微微搖了搖頭,道:「前者兄台說是知道這心修院的去處的,為何此刻卻推說不知?其中深意,還望見告。「

    農夫卻是一呆,道:「我也不知你說的什麼。」就伸手向四處一指,道:「若只問這心修院,就是這裡了。「

    又將手指漫指一番,道:「這裡,這裡,也是心修院了。「

    原承天見此人面相忠厚,自己又未曾惹惱了他,想來不該故意調笑才是,不過此人畢竟言語荒誕,卻是信不得的。

    只是此人不過是一名無知凡夫,自己又怎會與他計較,於是拱了拱手道:「多謝兄台見告,在下這就告辭了。「

    不想那農夫卻冷笑道:「你以為我是在胡謅嗎?那心修院雖是名氣大過了天去,可怎有什麼高堂大殿立在那裡等你恭拜。心修,心修,修的既然是心,要高堂大殿何用。「

    只此一句,就讓原承天怔了半晌,他心中忽有念頭閃來,忖道:「是了,是了,禪修大士既是不修外物,又怎會受外物所擾?也不必拘於哪一處,只管修自己的心,又何必如仙修之士一般,定要清靜之地方可修行,便是此節,就比仙修之士高明百倍了。「

    要知道仙修之士,最忌外物干擾,那玄功運行到極要關頭時,往往是蛙叫蟬鳴,亦可使修士心境不平,更要外攝靈氣,方能使玄功運轉不休。

    可是那禪修之士,心之所往,身之所在,便是修行之地了,又哪裡那麼多的講究。而正因心修無處不可行,或便是禪修之士能得以遠超仙修之士的原由了。

    至於那修行之地是否是靈氣充沛,禪修之士更是不必理會,禪修的無窮妙道,皆是自心而發,那心便是法力之源,又與靈氣何干?

    想到這裡,原承天急忙轉過身來,斂容整衣,對著農夫恭恭敬敬的一拜,道:「今日得遇高賢,片語指點迷津,在下幸之何甚,在下剛才表面恭敬,心中卻是不敬。實是在下的罪過了。「

    農夫心中還是有氣,哪裡理會,將頭一扭,只管揮鋤不已。原承天歎息一聲,只好轉身走開。

    才剛走了沒兩步,農夫忽的叫道:「仙家止步了。「

    原承天急忙回頭道:「正要請教。「

    農夫笑道:「你這人倒也不壞,那心裡的不敬,也是肯說出來的,倒是與一個人相似。「

    原承天喜道:「不知是何人與在下行徑一般?「

    農夫指著遠處一個農莊,道:「那村頭有一間草屋,卻是上月來了一個閒人建的,此人說話酸文假醋的,倒是和你廝像,也不知是不是你找的那個什麼蟬羞大士。「

    原承天再次施禮,道:「多謝了。「急急轉身,就向農夫所指的村莊走去。

    那村莊離田頭約有數里,原承天也不敢御風,就這般三步並做兩步,匆匆走過去,忽覺得自己心境急燥,只怕要惹人笑話,忙又放緩了步伐。

    好在那幾里路轉眼就到,原承天抬眼望去,只見這莊村莊約有數十戶人家,村頭果然是建了一間草屋,那草屋上的茅草泛著青綠之色,恰是新近鋪就的。想來農夫所指之處就是這裡了。

    離這草屋還有數十丈時,原承天就停住了腳步,忍不住就用禪識向這草屋裡一探。

    這倒不是他故意不恭,實是他也摸不清這草屋之中,是否便是他所尋的禪修大士,若真個只是一介酸腐閒人,豈不是鬧出笑話來?而禪識妙在無知無覺,就是羽修大士也是感受不到,想來也不會驚擾到這草屋中人。

    那草屋中的人影依稀可辯,只是當原承天用禪識探去時,卻發現禪識之中空空如也,原承天心中大奇,這是何等的禪修妙法?就算近在眼前,也是探他不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