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言情小說 > 念奴嬌

第15頁 文 / 朱恩

    「將軍既然垂詢,小人便直言不諱了。若是依目前天下情勢看來,漢室若要復興,只怕是遙遙無期,而北方不論最後是袁紹吞併了曹操,或是曹操消滅了袁紹,都不是能夠輕易剷除的對象。反觀南方,不但土地肥沃,五穀易生,兼且北有長江天險,易守難攻,若能取得整個長江以南的地區,便既能抵禦北方強敵,同時並可內修政教,鞏固政權,然後才能憑藉著兵精糧足的雄厚實力,靜觀北方變化,再進而圖取中原。」

    大喬一面說,一面小心地觀察孫策。只見他不發一言,微側過頭,臉上露出了仔細傾聽的神情,同時更不時地微微頷首,顯得十分贊同自己的論調。

    大喬見他如此神色,胸中陡然信心倍增,順了口氣,繼續侃侃而談,一抒心中理想:

    「依小人之見,荊州地方富饒,地勢又有利於防守,而如今的荊州牧劉表雖然仁民愛物,但是生性多疑,行事又猶豫不決,毫無決斷能力,在當今如此的時局裡,是守不住荊州這塊土地的。而將軍又擅於用兵,不如就趁此時機,先取得豫章郡,再西進荊州,將整個長江天險據而有之,即取得了地利;有了地利之後,再行德政贏得民心,使治下人民同為將軍盡心效命,是謂人和。有了地利與人和之後,再靜待天時,然後便可一統天下,成就功業。不知將軍以為如何?」

    孫策聽罷,不禁歎道:「孝廉洞察時勢,見識深遠,這番談論,實在是深獲我心啊。」

    大喬對自己的見識雖然頗有幾分信心,但是見孫策如此讚賞,心下仍覺得十分歡喜,急忙謙遜幾句:「將軍謬讚,小人愧不敢當。」

    孫策聞言,劍眉一軒,但然笑說:「怎麼當不起?實不相瞞,在下經過了一番思量,又聽取公瑾及其它諸位將領的意見後,心中其實也有這番打算了。只是豫章太守華飲向來仁厚慈愛,甚得民望,遍郡中上下一心,若想取得此郡,只怕並非容易之事。」頓了頓,又朝大喬一拱手,問說:「對於這種情勢,不知孝廉心中是否另有高見?」

    大喬微一沉吟,說:「說有什麼高見,那倒是不見得,只是依小人所見,華飲此人忠厚親和有餘,魄力卻是頗為不足,論起行軍打仗,絕非將軍對手;只是一味以發動戰爭為手段來取得城池,既耗糧、又傷民,並非是最高明的方法,小人私心裡倒是常想,華欲既然愛護百姓,又早知將軍用兵如神,若能先行派人予以分析利害得失,予以勸說,或許能不費一兵一車而屈其兵,如此結果,不是更加理想嗎?」

    「真是高見!」孫策一擊案面,顯得十分高興,不禁高吟:「正所謂百戰百勝,非差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

    大喬微微一愣,不由自主地接下去吟道:『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也。』」

    語畢,孫策和大喬在剎那間,只覺得彼此心意相通,不由得相視而笑。

    原來剛才孫策所吟的辭句,竟是大喬平日最有研究的(孫子兵法的)中的文句,也正是她之所以會有這一番建議的基礎論調,聽得孫策心領神會、引證兵書,大喬心中當真是驚喜交加,而其中喜悅之情卻是佔了絕大部分。

    然而在孫策心中,此時卻也是充塞著難以言喻的喜悅。雖然他早已看出了這位喬孝廉絕非等閒,但是眼見他的文秀外貌,並念及過去他曾任職銜,孫策縱然英明,卻也難免先人為主地認定了「喬斐」是位徇佝狗儒雅的文臣,及至剛才他吟了那五句(孫子兵法)後,這才赫然發現,他對於兵書竟也是瞭若指掌,熟讀活用,兵法之精,只怕不在自己之下。

    這個事實,令孫策不禁大喜過望,當下便即舉杯相對,朗聲說:

    「孝廉文武皆通,當真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在下定要再敬你一杯,聊表心中敬意!」

    孫策無意中覓得一位如此俊才,心中歡喜,自是不在話下,然而他卻不知大喬得到這番稱詐,在她心中,只有更加歡欣,不由得喜上眉梢、抿嘴一笑,心中暖洋洋地,顧不得自己量窄,也要和地乾了這一杯。

    「將軍過獎了。小人並未上過戰場,不過靠著讀了幾本兵書,能夠引經據典罷了,如此淺薄才學,又豈敢在將軍及周太守面前,稱得上有武才呢?」

    孫策微笑:「自古英雄樂建功業,倘若孝廉願意投筆從戎,在下在畢營中絕對是竭誠歡迎,況且孝廉如此聰慧,只要將胸中才學落實於現實中,未來功名自是無可限量。」

    孫策雖未直言,但是他語氣中的邀請之意,卻是再明白不過了,大喬心中無比激動,當下真想便點了頭,從此跟隨孫策奔馳沙場、征戰四方,但是女兒身卻使得她不得不硬起心腸顧左右而言它,再度辜負了孫策的一番心意。

    孫策兩次相邀,都遭婉拒,但是細察大喬神情,卻又不像是毫無興趣,他心中也是十分納悶。莫非孝廉真有什麼難言之隱,倘若真如自己所想,那麼即使現在明言邀請,對方也不可能會答應,倒不如先在言談之間,套問出孝廉心中顧忌之處,好助他一臂之力早日解決顧忌,再該此事要來得周全。

    主意既定,孫策也就不急著勸說大喬,當下兩人只是談論各家兵法,各抒己見,雖然僅是紙上談兵,卻也已愈說愈是投緣。

    同時進了府裡的小喬也是喜讀兵書的,但是此刻她卻是未發一言,只是一直在旁,靜靜地看著姐姐。

    姐妹十五年,小喬卻是不曾見過大喬如此神采飛揚的神情,但見她秀眉微揚、雙眸晶亮、玉頰暈紅,臉蛋上的笑意始終不曾間斷過,所有神態,都在在說明了喬現在心裡是多麼地快樂、多麼地盡情,若非裝扮精妙,那股神韻之美,鐵定要令所有人目為之眩、神為之迷,但是小喬在替姐姐歡喜之餘,內心深處,卻隱隱感到了些許不安。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小喬一直表現得十分低調,始終沒有開口加人談論的行列中,如此沉默,直到她的目光無意間掠過了廳中某個不起眼的角落,發現了小几上擺著一張色澤暗沉的古琴時,這才忽然眼睛一亮,所有擔憂,登時全都給拋到腦後去了,當下只是目不轉睛地盯著那張琴。

    「喬兄弟可是對那張古琴有興趣嗎?」

    驀地,周瑜低沉的聲音,不疾不緩地在小喬耳畔響起;小喬嚇了一跳,回過頭來,看見原本相談甚歡的孫策和大喬,經周瑜這麼一問,也都轉過頭來望著自己。

    小喬原以為沒有人會注意到自己的,因此乍然單獨面對眾人詢問的目光,心中不免有些驚惶緊張,又想要借此機會要求走近細看,卻不知該如何開口才不失禮。心裡不自禁地先膽怯起來了,囁嚅著:「嗯,我……這個……」

    她們姐妹連心,大喬只一眼間,便看出了妹妹的為難之處,因此當即朝孫策和周瑜一拱手,代替小喬回答說:

    「實不相瞞將軍與大守,舍弟向來愛好音律,尤喜撫琴,因此見到將軍府上有如此好琴,便忍不住冒昧地多看了兩眼,舍弟如此斗膽,還請將軍及太守莫怪。」她雖然沒有注意到那張古琴,但是將軍府中的陳設,想來諒必不會是什麼低劣物品,因此這麼說來應該不會錯。

    「是嗎?」孫策聽了大喬的解釋後,微笑地轉頭對小喬說:「想不到喬兄弟原來有此喜好,這倒是和公瑾的興趣不謀而合了。若是有意,喬兄弟盡可走近去瞧瞧無妨。」

    小喬聽到周瑜也對音樂頗有興趣,又驚又喜,不禁睜大了眼望著周瑜識見他炯炯有神的雙眼也正望著自己,並未加以否認。

    小喬不曾料想到如此擅於行軍打仗的武人,竟然也會有如此雅致的興趣,當下不禁脫口就問:「原來周太守也精研音律?」

    「不過是略知一二,談不上精通。」周瑜微笑回答。

    「公謹此語不免過謙了。」孫策笑了起來,轉頭對喬家姐妹說:「二位大概不曾聽說,公瑾自幼即喜好音律,亦善於撫琴,每當宴會之時,他即使已酒過三巡,倘若樂伎奏曲有誤,也絕對逃不過他的耳朵哩。」

    「當真?」小喬聽到孫策這麼形容周瑜,登時對這位年紀輕輕的周太守大生知己之感,笑盈盈地露出了唇畔兩個小小的梨渦。

    周瑜望著小喬甜美的笑容,微微一笑,拱手說:「在下所學,不過是用以自娛罷了,在喬兄弟這樣的名家面前,這麼說可真是班門弄斧了,」然後隨即轉移了話題,主動起身權迎:「不知在下是否有幸,能聆聽喬兄弟撫琴一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