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言情小說 > 他人的夢

第22頁 文 / 亦舒

    芷君呆住。

    雖然短短幾句話,哀怨傷感之情,躍於紙上。

    芷君天性聰穎,立刻編出一個故事。

    瑛小姐的父親是當年駐英大使館的工作人員,甚至就是大使本人,亦不稀奇,她與這名叫翰的年輕人戀愛,可是,在那個時候,也許是一九OO年左右,自由戀愛仍不算十分普遍,故該段感情不得善終,乃屬意料中事。

    瑛小姐臨嫁前差人送了古董窗簾桿給翰先生留為記念,為什麼是一支長桿而不是一隻袋表?約是怕家人起疑竇。

    真正答案,後人永不會知道。

    芷君抬起頭來,只覺蕩氣迴腸。

    那時,軍閥之後,有志承繼軍權者,統稱少帥,瑛小姐所嫁之人,可以相信,有權有勢。

    芷君心中存著許多疑團,直至第二天早上。

    她忙不迭致電溫君。

    「有空午餐嗎?」

    「十二時正我到貴店接你。」

    芷君芳心大悅,看來他們互相都有好感。

    他準時來到,芷君歡欣地迎上去,見到他真高興,兩人一見如故。

    「請恕我無禮,」芷君再也不客套,「尊祖有無一人名中有一個翰字?」

    溫君一怔,「我祖父叫湯翰生。」

    呵,謎底在此,「請問他幹那一行?」

    「祖父是早期留學生,曾在大學教英文。」

    瑛小姐可是他的學生?

    「請過來,我有東西給你看。」

    她取過窗簾桿,脫下銅頭,取出那張字條。

    溫力民閱罷,一臉惻然。

    芷君問:「你想,你祖父有沒有看到字條?」

    溫君答:「沒有人會知道!」

    「令尊可知端倪?」

    「我可以帶你去見他。」

    「拜託拜託,這個故事太引人入勝,請原諒我多事。」

    年輕人但笑不語,他心裡想:我打算追求你,說不定你幾時也成為溫家一份子,那時,就不算管閒事了。

    那天晚上,芷君就見到了家長。

    溫父以為兒子好事已近,而芷君又標緻斯文,不禁大悅,殷勸招待。

    香茗在手,話題漸漸扯遠。

    很自然地提到家傳古物上。

    「那支古老描花窗簾通,本來一直在老房子老太爺的臥室裡,直到老房子拆卸,我們才把它放在儲物室內。」

    芷君不便多問。

    溫力民問:「祖父有無特別關照什麼?」

    「沒有呀。」

    「祖父同祖母的感情可好?」

    「好得很,從不吵架,相敬如賓,每日黃昏必定相偕散步,數十年如一日。」

    芷君想,他重生了,是該這樣,忘記過去,努力將來。

    芷君稍遲告辭。

    溫君送她回家,途中說:「你為什麼不多問幾句?我也想知道整件事情。」

    芷君微笑,「後來他們男婚女嫁,沒再來往了。」

    「可是,那位瑛小姐快樂嗎?」

    「古代女子追求快樂是不道德的一件事。」

    溫力民歎喟,「不知她嫁的人可善待她。」

    「有名有姓,可以查得到。」

    「幸虧我們活在二十世紀,又很快可以見到二十一世紀。」

    芷君領首。

    「芷君,下星期六有一個舊同學會」

    芷君立刻接上去,「我有空。」

    溫力民的心踏實了。

    這可愛磊落爽快的女子。

    他樂得只會笑。

    在接著一個星期內,芷君很做了點工夫,她到圖書館去造訪一位近代歷史專家。

    「古先生,無事不登三寶殿,我來打聽一件舊事。」

    「噫,小朋友來考我了。」古先生十分風趣。

    芷君陪了一陣笑。

    然後言歸正傳,「古先生,有無姓馬的軍閥?」

    古先生想都不用想:「有,山西王馬健湘。」

    「呵,可知馬健湘之子聚了什麼人?」

    「嘿!」古先生十分得意,「小朋友,你還考不到我,馬健湘之子叫馬彬,聚的是當年駐英副使馮仁傑的千金馮嘉瑛。」

    假使每個專業人士像他就好了,可惜許多自稱專業者實際似業餘人士。

    「他們……可快樂?」芷君問。

    這問題可使專家頭痛了,「誰,誰是否快樂?」

    「馮嘉瑛」

    「噫!歷史可不管誰是否快樂」

    「她有子女嗎?」

    「育有……讓我查一查。」

    古先生翻了回冊子。

    芷君靜靜等待。

    有答案了,「育有三子二女,馬家第二代移居美國,過著很樸素的生活。」

    生了那麼多孩子,生活想必相當過得去,芷君放下一顆心。

    「值得一提的是,馬家第三代出了一位十分有才氣的作家,叫馬念慈。」

    「哎喲!」

    古先生一怔,「什麼事?」

    「沒什麼,沒什麼。」

    「你好似吃了一驚。」

    「謝謝你,打擾了,古先生。」

    「沒關係,不過下次來,就不必帶鮮花糖果。」

    「是,是。」

    芷君恭敬地告辭。

    一離開圖書館,她直奔娘家。

    尹母見她匆匆而至,不禁訝異,「芷君,你怎麼有空?」

    「媽媽,」芷君拉著母親坐下,「表舅母是否就是旅美作家馬念慈?」

    「咄,此事人人均知,前年表舅母回來省親,你不是見過她嗎?」

    「馬念慈的祖父是什麼人?」

    「好像是當年的風雲人物。」

    「是個軍閥吧。」

    「我不清楚,什麼年代了,祖上是皇親國戚也沒有用,如今人人做事靠真才實學。」

    芷君怔在那裡。

    原來同她也有淵緣。

    「你有無見過表舅母的祖母?」

    「咱們同馬家是姻親,又無血緣,怎麼會見過?」

    「媽媽,老式婚姻,不幸的居多吧。」

    「嘿,說來你不信,盲婚有盲婚的好處,只要對方不算十分不堪,就可以維持下去,不比現代婚姻,一點點小事,即導致分手。」

    這已不是芷君想談論的問題。

    芷君說:「媽媽,我改天再來。」

    「改天是什麼時候?」

    「媽媽,」芷君心念一動,「星期六如何,我帶一個朋友來吃飯。」

    「朋友?」尹母大樂。

    「是,朋友。」芷君微笑。

    「我一定做幾道好菜。」

    不久,芷君提出收購那件古物的意願。

    溫力民象徵式收她一塊錢。

    那小子想:遲早仍是我溫家之物,他追求芷君之意,已經很明顯。

    芷君把它安裝在睡房中,配威尼斯花邊紗簾。

    那張小小紙條,仍放在銅頭內。

    芷君可以想像,翰先生其實讀過瑛小姐的字條,最佳收藏處,還是原來的地方,他不捨得丟掉它,又怕閒人看見,不如維持現狀。

    之後,他成家立室,生活得很好,只有那樣,才能報答前頭人的一片心意。

    芷君覺得她十分幸福,可以選擇個人喜愛的職業、朋友、伴侶,以及生活的方式。

    比起窗簾架子原主人馮嘉瑛幸福得多了。

    芷君很少做夢,白天忙,晚上又有應酬,一倒在床上,立刻熟睡,現代女性的夢都是可以實踐的,不用花時間朝思暮想。

    芷君與小郭先生倒成了朋友,溫力民同他熟,芷君也喜歡這個人。

    他們時常見面,聽小郭講故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