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南海風雲 第09節 伊朗搭錯車 文 / 夕陽西下的時候
奮鬥之第三帝國09_奮鬥之第三帝國全文免費閱讀_第09節伊朗搭錯車來自()
一位女記者站起來說:「我是華盛頓郵報記者。//百度搜索看最新章節//德國元首先生,你不止一次地說要與美國改善關係。我這裡有份東西,似乎與你說的不相符合。」說完她拿出了一張紙。
伊拉克警衛把紙送到元首的桌子上,前排記者們引頸前望,只恨爹娘沒能生出長頸鹿般的脖子來。
李德接過紙看了一眼,上面寫的是「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英帝國主義及其美國幫兇!」
美國記者說:「這是從我個人的房間裡搜集到的,我們希望這是被錯誤地放到了房間裡。」很顯然,她誤以為這是德國人或伊拉克人故意這樣做的。李德哈哈一笑說:「這是放空炮。你們不是也整天喊要消滅納粹主義嗎?這就算是空對空吧。」
女記者瞅了眼元首,半是玩笑半認真地說道:「從來沒有那只耳朵能被嘴巴說服。我能問你個敏感問題嗎?如果你回答了我所提的問題,我就承認已經被你說服。」
李德大度地向她攤手:「請便。」
女記者欲擒故縱:「我說了以後你不要怪罪嘍?」
「說吧,沒事。」話雖然這麼說,心裡嘀咕道:這小妞真他媽囉嗦。
女記者狡黠地望了他一眼,邊說邊斜睨著他:「請你告訴我,德**隊下一步的前進方向。」
眾多記者全都傻眼了。如此直白地提出國家機密問題,他們的記者生涯裡是大姑娘坐轎——頭一遇。更讓他們吃驚的是德國元首並沒有以「無可奉告」搪塞,而是像拉家長一般暴露了下一步的軍事目標:
「我相信這是很多人都關心的問題。在我們的北面是伊朗。伊朗與德國同屬雅利安民族。在1941年,這個國家被蘇聯和英國這兩個強盜瓜分。我下一步的計劃當然是向伊朗進軍,為我的近親報仇。為了這個行動,我已經等得夠久的了。」
美國女記者馬上提醒他,前不久美國羅斯福總統發出嚴正聲明,德**隊一旦越過伊朗邊境,美國政府就要對德採取最嚴厲的行動,包括軍事行動。
她閃著狡詐的眼光對李德說,是不是因為美國總統的這個聲明,使德國在進入伊拉克後停滯不前。
提到這個聲明,李德氣打不從一邊來。就是這個美國,一貫玩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把戲,明曰中立,實則處處與德意志帝國為敵,成為盟軍的老大。
實際上,就因為這個聲明,讓德國遲遲不敢越過兩伊邊界,讓德國的潛艇戰畏首畏尾,讓他在佔領斯大林格勒後一個月還不敢宣佈,生怕刺激那個小兒麻痺症患者犯病——撕破最後的遮羞布向德國宣戰。
想到這裡,李德氣得渾身發抖,再也無法自持了,站起來揮舞著拳頭咆哮如雷:「羅斯福!請你轉告羅斯福,我不怕他。天地良心,我對他忍得夠長的了。如果他需要宣戰,就讓他來吧。他不是在世界各地到處放火、與德國為敵吧?我要越過兩伊邊境,明天,不,後天。讓他等著吧。」
李德大汗淋漓地坐了下來,頭上的一縷頭髮耷拉在眼睛上。他喃喃地訴說著他內心的苦悶。就在記者們以為他傷心過度氣暈了時,他又突然站起來盡全力喊叫,把所有的人都嚇了一跳:「我要為伊朗報仇雪恨,我下命令給天下無敵的德**隊,把英國佬和俄國人一腳踢出伊朗,然後我要向外高加索進攻,向哈薩克斯坦進攻,向印度進攻。我的印度軍團正摩拳擦掌呢。」
大家瞠目結舌。他在心急之下,把帝國的軍事行動和盤托出。元首之所以對越過兩伊邊境氣得急火攻心,是因為一年前英國和蘇聯聯手,推翻了親德的政府,把伊朗變成了蘇聯的軍火庫……
伊朗的面積超過法國、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和盧森堡國土面積的總和。幾千年來,她一直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樞紐,是古絲綢之路的要道。到伊朗去的人,都品嚐過它香甜多汁的水果——蘋果、桃、杏、李子、葡萄、甜櫻桃和石榴,以及檸檬、柑橘、棗和橄欖。
在伊朗的地下,埋藏著另一種「黑色黃金」——石油。這個國家蘊藏著近200億噸的石油,宛如一艘漂在油海上的大船,道理讓這個國家的身價百倍。
因伊朗是亞洲的雅利安人國家,兩次世界大戰中,它都與德國站在一起。但兩次都因站錯隊而遭不幸:第一次大戰後,卡扎爾王朝被英國給廢了;第二次大戰初,伊朗又因為支持德國,遭到英國和蘇聯的聯合入侵,付出慘重代價。
在伊朗近代史上,伊朗屢遭英俄侵略,只有德國一直在幫伊朗。被英國扶上台的禮薩汗未吸取親德教訓,再次與德國熱乎起來。
一個人搭錯了車,不算多大的事,下得車來,說聲拜拜,重新找一輛就是了。趕巧的,說不定不下車了,就此展開了一趟新的旅程,乃至新的人生。可是,一旦一個國家搭錯了車,就要遭到國破家亡的下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伊朗宣佈嚴守中立,而英俄兩國和奧斯曼帝國很快便在伊朗土地上大打出手。看著在本國領土上肆虐著的仇敵,伊朗人民怒火中燒。1915年3月,經過德國領事瓦斯穆斯的努力爭取,在親德的瑞典教官指揮下,法爾斯省的伊朗憲兵隊向英軍開火,佔領了英國領事館。
在大戰後期,德軍節節敗退。在伊朗的親德勢力雖然在奧斯曼土耳其軍隊的支援下盡力掙扎,但畢竟不是力量強大的英俄軍隊的對手。1917年3月,在英俄軍隊進逼之下,臨時政府遷往伊斯坦布爾。4月2日,英俄軍隊在克爾曼沙赫會師。伊朗第一次聯絡德國對抗英俄的嘗試慘淡結束。
1930年代,希特勒執掌德國,宣稱德伊兩國人民同屬雅利安民族,要團結起來,共同對抗英俄。德伊兩國關係因而更加密切。德國派出近5000工程技術人員赴伊朗工作;伊朗的各個領域都能看到德國人的身影。德黑蘭大學等重要學府也交給德國人管理。數以千計的伊朗學生去德國留學。雙方貿易也迅速增長,德國很快成為伊朗最大的貿易夥伴,貿易額佔到伊朗對外貿易的近一半。
在越來越熱乎的氛圍中,兩國越走越近。德國向伊朗軍隊提供了全部武器裝備,伊朗軍隊全副德式裝備;並由意大利幫助伊朗建立了海軍。面對辛勤工作的盟邦朋友和蒸蒸日上的國運,禮薩?汗對希特勒真有些感激不盡了。但他始終沒有走出希特勒希望的最後一步:與德國結成真正意義上的同盟。禮薩?汗清楚,伊朗還不具備與英蘇對抗的實力,在大國的紛爭中遊走,力求避免災禍,才是唯一可取之道。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樹欲靜而風不止。與上一次世界大戰一樣,伊朗宣佈嚴守中立。仍與上一次一樣,伊朗最終未能置身事外。
1941年,德軍把觸角伸向中東。在北非大敗英軍的同時,在伊拉克扶植了親德政權。英軍迅速作出反應,5月30日,英軍在巴士拉登陸,幾天後即佔領了巴格達,摧毀了親德政權。與此同時,另一部英軍和戴高樂的自由法**隊佔領了敘利亞和黎巴嫩。伊朗周圍已是危機四伏。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大敵當前,蘇聯和英國這兩個曾不共戴天的國家終於攜手抗敵。按照雙方達成的協議,英國須向蘇聯提供戰場急需的軍火物資。其中一條擬議中的通道,便是縱貫伊朗的鐵路。而這條鐵路線上,正活躍著很多德國人。
1941年7月18日和8月16日,英蘇兩次照會伊朗政府,表示在伊朗工作的德國人嚴重危害了兩國的安全利益,要求伊朗驅逐這些德國人。伊朗以這樣做會影響伊朗國內經濟發展和中立地位為由,復照拒絕。禮薩?汗在關鍵的時刻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與希特勒藕斷絲連,世仇們就要對他下手了。
1941年8月25日凌晨,英蘇軍隊從南北兩個防線入侵伊朗。蘇軍五千人兵分三路,迅速攻佔馬庫、霍伊、拉什特、戈爾甘等地。英軍分兩路一路偷渡過伊朗與伊拉克的界河——夏台阿拉伯河,直取阿巴丹。另一路從伊拉克的哈納根出發,逼近克爾曼沙赫。
與此同時,英國海軍和空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襲伊朗艦隊和阿瓦士機場。意大利辛辛苦苦建立的伊朗艦隊基本被摧毀,伊朗飛機大多尚未升空就被炸毀。全部德式裝備的伊朗軍隊雖頑強抵抗,但無法阻止英蘇軍隊前進的腳步。
8月31日,英蘇軍隊在加茲溫會師。9月10日,英蘇向伊朗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伊朗必須在四十八小時之內交出德國僑民,關閉德國、意大利、羅馬尼亞和匈牙利使館。
即使到了這種時候,禮薩?汗仍拒絕交出德國僑民。如果禮薩?汗是一介平民,他的義舉無疑可以拯救很多朋友。但不幸的是他是一國元首,如此作為只能斷送他的國家。9月16日,英、蘇軍隊逼近德黑蘭,伊朗危在旦夕。萬般無奈之下,禮薩?汗宣佈遜位,傳位於其子,21歲的禮薩?巴列維。自己揣了一塊伊朗泥土,黯然登船,走上了流亡之路,後在南非因心臟病發作去世。
1942年1月29日,伊朗與英國、蘇聯簽署同盟條約。伊朗交出了全部交通設施和電報電話,軍隊也把對外防禦的任務交給了盟軍。蘇聯軍隊控制了伊朗的北部,英**隊控制了伊朗的南部。伊朗再一次喪失了大部分國家主權,遭到了事實上的瓜分。
此後,英國、美國通過伊朗北部,為蘇聯運去了三百萬噸戰略物資。
風水輪流轉,今年到我家。現如今,隆美爾的德軍已經陳兵伊朗邊境,隨時可以為伊朗復仇。
奮鬥之第三帝國09_奮鬥之第三帝國全文免費閱讀_第09節伊朗搭錯車更新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