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南海風雲 第08節 中國記者與長沙大捷 文 / 夕陽西下的時候
奮鬥之第三帝國08_奮鬥之第三帝國全文免費閱讀_第08節中國記者與長沙大捷來自()
曼蘇爾飯店位於巴格達市中心底格里斯河西岸,距離伊拉克政府、德國駐伊拉克大使館很近。【高品質更新】包括德意志廣播公司、法新社等多家媒體在飯店內設有記者站。1942年8月17日上午,元首在這裡召開記者招待會。
在四樓會議室裡,主席台身後的牆上用德語和阿拉伯語寫著「記者招待會」幾個字。透過敞開的大窗戶,玉帶般的底格里斯河在明媚的陽光下閃閃發光。清真寺的尖頂、高樓與低矮的平房一覽無窮。
會議室裡擁進了四十多個記者,加上元首和伊拉克總統的十幾個隨從,把不大的會議室擠得水洩不通。主席台與記者間分隔出三米的安全地帶,更加劇了擁擠。
天花板上的風扇像發神經一樣時快時慢,而且轉動時劇烈搖晃著,好像隨時掉下來的樣子,還發出吱吱嘎嘎的噪聲。為了確保安全,避免萬一掉下來削掉世界級的、舉世無雙貴賓的腦袋,只得忍受酷暑停止使用。因此每個人頭上熱氣騰騰,身上汗如雨下。特別是那些女記者們的裙子緊緊貼在大腿上,把手裡的任何東西——從筆記本到手帕當成扇子。
旁門開了,屋子裡安靜下來了,喧嘩聲換成了此起彼落的鎂光燈光。德國元首穿著黑包的褲子、黑皮鞋和白襪子,上身是一成不變的褐色襯衣和紅袖章。他從容不迫地走上主席台,自己拽出椅子坐定。兩位美艷女軍官在身後背後手叉腿站立。伊拉克阿里總統一身戎裝,在一名沒有軍銜標誌的大鬍子軍人陪伴下拘謹地坐下。隨後鮑曼主任坐在旁邊作記錄,隆美爾手裡拿著一張紙站在一邊東張西望。
忽然,大廳裡一陣騷動,為了搶奪最佳拍攝位置,一個法國女記者與巴勒斯坦女記者撕打起來。法國記者一把扯掉了對方頭上的紗巾,這下可闖下了大禍。要知道按照伊斯蘭教古蘭經教規,婦女必須用布覆蓋身體,手、頭髮,還有臉,不充許其他男人看到。也就是說,頭髮是羞處,那個阿拉伯女記者像被激怒的母獅子一樣咆哮如雷,在場的伊拉克保衛人員大聲訓斥著,但誰也不願意上前。
冉妮亞和麗達上場了,在勸說無效後,冉妮亞擒住阿拉伯女記者,把她拖出會場。麗達也把那個肇事的法蘭西美女記者請到外面。
李德與阿里互相點頭,示意記者招待會開始。李德巡視著會場,遇到各種各樣的目光:敬佩的、敬仰夾雜著愛慕的、挑剔的、斜睨夾雜著仇恨的。最友善的目光來自德國和奧地利記者,最複雜的目光來自阿拉伯人,最膽怯的眼光來自東歐人,最冷漠的目光來自大洋彼岸的人。
隆美爾成了權傾一時的人,記者們眼巴巴地望著他,把手搖得胳膊肘兒都似乎掉下來了。
「倒數第二個,後排第二個女記者。」隆美爾的手指向一個地方,結果好幾個女郎都站起來了。「穿紅衣服的。」他著急地喊道。其他人坐下了,兩個穿同樣顏色的女記者仍然站著。隆美爾脫口而出:「那個乳.房大點的那一位。」
大.乳.房女記者站起來了,她首先向隆美爾拋了個媚眼,然後才提問:「我是瑞士日報記者。請問阿道夫?希特勒先生……」
李德當即打斷了她,指著旁邊的阿里總統說:「這位女士,我有個提議。現在我們身居伊拉克,這是人家的地盤,所以第一個問題應留給東道主總統先生。」
阿拉伯記者們臉上浮現出一絲笑容。女記者很快轉變了話題:「我是瑞士日報記者。請問拉希德?阿里?蓋拉尼先生,你在德國人的支持下重佔了伊拉克,對此你有什麼感想?當前伊拉克局勢存在什麼問題,比如庫爾德人要求獨立的傳言?能否談談今後的伊拉克走向?還有……」
「請談主要問題。」隆美爾適時打斷了她。畢竟給元首當過衛隊長,什麼場面都見過,因而顯得從容不迫。
阿里總統搞政變應該得十分,打仗得五分,應付記者只能得二分。他吭哧了半天才結結巴巴地回答:「我先糾正一下。你剛才說的那個……德國人佔領伊拉克的提法不妥。應該是解放。」
「是嗎?那麼請問總統先生,你擔任總統是否是被解放的產物?」
阿里總統一下子無言以對。這句看起來平平平淡淡的話裡隱匿著巨大的陷阱,他不知道怎麼回答才好。幸虧元首接過話題替他解圍:「剛才這位小姐說得很對。阿里總統重新執政,當然離不開友好盟友的幫助。我想說的是早在1941年春天,伊拉克人民就高舉起反對英國殖民的旗幟,英勇投入戰鬥。事實上,阿里總統自己解放了自己。」
「我是德國《人民觀察家報》記者。請我的元首闡述一下中東政策。」一位胸前戴著黨徽、臉上戴著眼鏡的中年男人問道。
李德就帝國中東政策發表了人所共知的長篇大論。德軍進入中東,不是為了傳播納粹黨的教義,也不是為了傳播歐洲的文明,也不完全是把阿拉伯人民從英國人手裡解放出來。完全是因為戰事所需,跟蹤追擊。
他手舞足蹈地比劃著說:「在戰爭中你們會發現這種現象:為了打擊敵人,往往要走很遠的路,其實那些地方對帝國沒有一點用途。」接著他花了十分鐘時間談了間接路線。
「間接路線戰略是最具效果、最為經濟的戰略形式。看似最遠和最彎曲的路線,往往才是真正的捷徑。無論在戰爭中還是商場、情場上,也就是說在任何競爭中,只有擊敗對手才能獲勝。而在未克服對手的抵抗之前,應首先減弱他的抵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其引出自己的防線之外。這就是間接路線戰略的精髓所在。」
大家靜靜地聽著,連美國記者也暫時放下了戒心,手拄著下巴傾聽著。元首繼續淳淳教導:
「伴隨當代世界經濟的發展,人們的觀念也在發生急劇變位,其中一個薄弱方面,就是意志與品格上的戰略失衡。這在青年一代的表現之一,就是他們的教育素質雖然明顯提高,但是在他們中間卻泛起一股浮躁思潮,凡事求一步登天。正如維也納專家所概括的,現在的青年一代:當官,想一步登天;經商,想一夜暴富;從學,想一天成名,就連追求情侶都想手到擒來,省略過程,直達結果……」
記者席上傳來一陣輕笑,氣氛顯得活躍起來。元首的這些話在他們當中產生了共鳴。然後,李德仍舊擺出一副教師爺的架子繼續教誨:
「你們年輕人追求理想固然值得欣賞,因為目標是一個人成功的動力。然而,從實現目標的道路來講,他們卻過於直接和急於求成。事實上,在戰略上最漫長的迂迴道路往往是達到目標的最短途徑,以慢求快、以穩求進的『間接路線』才是生活中的一個基本定律。
李德喝了一口水,又擺出一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統帥的架子繼續講道理:「間接路線戰略的主要原則是應該盡量避免正面強攻直撞的作戰方式。在戰爭和戰役中,要首先使用各種手段,力求出其不意的震撼敵人,使敵人在受到突然襲擊的情況下,在物質上遭受損失,在精神上喪失平衡,然後再視情況實施進攻。在生活的所有領域,採用間接路線的方法是一個基本的原則。」
會場上響起熱烈的掌聲。軸心國記者們使勁拍著巴掌,把手掌拍紅了。中立國記者們有一下沒一下地鼓掌;美國記者緊繃著臉,好像德國元首欠了他幾百塊錢似的。但禁不住場內熱烈氣氛的感染,雙手有氣無力地碰撞了兩下。
一個東方面孔的年輕人遲疑不決地站起來問:「尊敬的德國元首先生,日本人公開叫囂說,要穿過印度與德國在中東的某個地方會師。你對此有何評價?」
李德盯了他足足半分鐘,他隱隱約約感到一種久違的親切,因為對方是中國人。而此前他們都把他當成日本人。至少隆美爾把他當成盟友才讓他發言的。
李德親切地對他回答:「我不想說日本盟友的壞話,這涉及到軸心國團結問題。」等對方失望地坐下來後,李德又補充道,「想必你們中國人清楚地記得,日中戰爭全面開始後,日本軍部曾揚言三個月佔領中國。」
中國記者會心而感激地笑了。在場的意大利記者聽著不習慣:德國元首怎麼偏向中國人。突然角落裡爆出一聲尖叫:「是支那,不是中國。」
大家循聲望去,一個留著仁丹鬍子的矮個子坐在角落裡吹鬍子瞪眼。李德沒有理他,問這位中國記者是那個報社的。當聽說是《中央日報》駐中東記者時,他如數家珍般說起來:《中央日報》是中國國民黨機關報,於1928年2月1日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創刊於上海,一年後遷至於南京。報社采總編輯制,社長由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兼。
今年年初,日本在東南亞連連獲勝、凶焰萬丈的時刻,《中央日報》刊發了第三次長沙戰役勝利的消息,振奮了抗日軍民的士氣。
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中國第九戰區**部隊在湖南嶽陽新牆河至長沙瀏陽河之間,與進攻的日本軍隊第11軍激戰。
1941年12月31日,日軍攻入長沙市區,雙方展開巷戰。此時日軍認為長沙已經拿下,日11軍司令阿南惟幾次賀電到國內報喜,以洗前兩次長沙會戰未勝之恥。辦幾件來自國內的祝賀電報也像雪片般飛來。
但是日本人高興得太早了。**在炮兵掩護下切斷了日軍的補給線,1942年1月4日,中**隊把攻城的日11軍反包圍。日軍在既無援兵又無補給的不利情況下,最終只好強行突圍。
會戰以中**隊的勝利結束。日軍被打了個鼻青臉腫,按日方的統計,傷亡6000餘人。
第三次長沙會戰是同盟國自珍珠港事件爆發以來第一場大勝,其戰果甚比台兒莊戰役更輝煌。蔣介石認為這是抗戰以來的最得意之作。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同盟國的士氣,以及中**隊的奮勇形象。
奮鬥之第三帝國08_奮鬥之第三帝國全文免費閱讀_第08節中國記者與長沙大捷更新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