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宋極品國師

第七卷 保忠除奸 第四五一章 秦天德附體? 文 / 木易言

    臨安,皇宮,大慶殿大朝會上。

    百官上朝,參拜皇帝,然後紛紛啟奏,如今所議話題主要只有兩個,一是如何應對大軍壓境金兵,一是如何平息因賑災不利而造成沸騰民怨。

    對於淮河北岸集結金兵,不少官員已經發現了蹊蹺之處。據細作回報,金兵集結超過十萬,糧秣器械已經備齊,卻遲遲不見動靜,既不見金人發兵南侵,也不見金兵退去,只是每日派遣散兵游勇過河搶掠,似乎在等待什麼。

    不少人心中都有所猜測,可沒人敢將心中猜測宣諸於口,因為沒有確鑿證據,一旦說出口,很有可能給自身帶去無妄之災。

    賑災一事進行也極不順利。大量災民流離失所,即便趙慎撥下了大批賑災銀兩,希望各地官吏能夠可憐民生,盡心賑災,但仍舊有許多災民死於飢寒交迫之中,大批災民不得不背井離鄉以求生存,就連臨安城內也有了不少乞討災民。

    官家,如今賑災一事刻不容緩,老臣斗膽,懇求官家准許已辭官原戶部尚書李瑜、翰林侍讀學士王君曉官復原職,全權負責賑災一事。趙鼎率先上奏。

    李瑜和王君曉官復原職一事所代表含義滿朝文武都明白,范同頓時跨步而出,力阻道:官家,臣以為此事萬萬不可!李瑜王君曉二人當日在秦天德辭去國師一職後,出言不遜,更是罔顧君恩,目無官家一同辭官。不知趙相為何要保薦此二人,難道趙相以為朝中百官還不及此二人麼!

    范相此言差矣,本相何曾說過此話?只是本相希望能夠倣傚春初之時,國師賑災之策,以賑濟災民,而李王二人對國師賑災之策一清二楚,由他二人督辦,自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什麼國師!大宋如今哪裡還有什麼國師!范同心中一驚,他知道趙鼎曾經去過錢塘求見秦天德,但趙鼎和秦天德之間究竟說過什麼他卻不清楚。

    如今朝會上,趙鼎居然開口替跟隨秦天德一同返回錢塘李瑜和王君曉求情,這不能不讓他擔心,懷疑秦天德和趙鼎之間是否達成了什麼協議。

    他很清楚秦天德心中對自己一派和趙鼎一派看法,秦天德為了官復原職和趙鼎達成協議,合力針對自己,這絕對是有可能。而如今很可能就是趙鼎在向秦天德表達善意,為秦天德復出鋪平道路,替李瑜和王君曉求情官復原職。

    秦天德難道真要回來了麼?這是范同絕對不願意看到!

    官家,秦天德當日貪贓枉法,侵吞戶部官銀,縱容親族為非作歹橫行鄉里,更是為一己私名擅殺各地官吏。當日官家看不慣其擅權弄朝,朝中文武共同參劾,本應將其治罪。

    奈何此人心思狡詐,以退為進,裝作憤而辭官,謀求官家諒解。而官家千古仁心,念在此人昔日功績,准許他回歸故里,沒有追究其罪責。

    但李瑜此人當時身為戶部尚書,在秦天德貪墨戶部官銀一事中罪責難逃,官家沒有將其治罪已是格外開恩,怎能令其官復原職?

    王君曉更是大逆不道,居然敢當著官家之面,稱讚秦天德為\u2018肱骨之臣\u2019,並且口出狂言,聲稱\u2018大宋中興無望\u2019,更是指責官家會毀去太上皇所建基業。此等逆臣,官家饒他一命就已經算是他造化,怎能在令其官復原職?

    范同話頓時引起了朝中其黨羽出言附議,御史中丞勾龍如淵亦出言相附道:官家明鑒,此二人辭官當日對官家之不敬百官有目共睹,若是讓此二人官復原職,引得他人爭相效仿,藐視官家,趙相付得起這個責任麼!

    趙鼎和秦天德之間談話,只有他們兩個知道,連趙慎都不清楚,更不要說是張浚李光之流。趙鼎從錢塘返回當日,只是回稟趙慎,說是秦天德不肯回朝,其餘並沒有多說。就連今日想要舉薦李瑜王君曉二人官復原職趙慎都是剛剛知曉。

    所以當趙鼎舉薦李王二人後,面對范同及其黨羽大力阻攔,張浚李光等人並沒有支持趙鼎,只是默不作聲。

    趙慎也沒有表態,只是冷眼旁觀看著趙鼎與范同等人據理力爭,腦中回想起身在錢塘時秦天德對他說及一切。

    趙鼎舉薦李王二人官復原職深合他心思,但面對范同質疑,居然沒有請示他,而是擅自做主強行與范同等人爭辯,眼中顯然還是忽略了他這個皇帝。

    范同雖然口口聲聲是在替他考慮,可是趙慎聽很明白,那只不過是范同借口,范同最根本就是想阻攔秦天德復職。

    而張浚李光等人也沒有開口支持趙鼎,明顯也不希望秦天德再度獨攬大權。雖然明知道秦天德回朝才能夠解決如今朝廷面臨困境,可這二人依舊由於出於對秦天德擔憂,而保持了緘默。

    這些人為何這般懼怕秦天德呢?趙慎至今還是沒有完全弄明白。不夠看著朝中紛亂不已局面,不經意間,他眼中閃過一抹嘲諷之色。

    面對范同、勾龍如淵等人嚴加質問,趙鼎感到有些力不從心。往日他有張浚李光等人從旁相助,可是今日卻只有他一人對抗,怎能辯得過對方數十張嘴?

    無奈之下他看向胡銓,希望胡銓能夠開口支持自己。樞密使胡銓與秦天德關係人所皆知,那麼他舉薦李瑜和王君曉,胡銓沒有道理不支持他。

    可是不止是胡銓,就連兵部尚書王貴、工部尚書陳規都沒有開口,就連秦天德辭官前門下三御使張麒、陸游周必大都三緘其口。

    他知道這三個御史在秦天德辭官後處境艱難,在朝中已經極少進言,即便進言也只會遭致諸人斥責。造成這個原因除了范同等人,還有他和保皇派眾人。

    可以說寥寥無幾淮陰黨人,如今很少在朝中開口,大多數時間都選擇了沉默,但眼神中卻從來都沒有流露出失望情緒。

    起初趙鼎還覺得奇怪,可是如今他已經知道,淮陰黨眾人恐怕早就知道秦天德辭官根本就是一個局,他們沉默不過是為了保存力量,等待秦天德返回。

    可眼下李瑜和王君曉是否能夠官復原職對於秦天德最終能否順利返回朝中有著重大意義,他們為何不出言相助呢?

    趙鼎感覺自己似乎陷入了泥沼之中,憑他一人力量,很難扭轉局面。若說天下間有誰能夠憑借一己之力扭轉局面,除了秦天德,也就只有德壽宮那位了。

    這時候吏部尚書何鑄也開口駁斥道:趙相,你口口聲聲要舉薦跟隨秦天德一同辭官李瑜王君曉二人,到如今面對滿朝文武質疑依舊不肯改變,你可曾問過官家意見?

    嗯?困苦萬分趙鼎猶如久旱逢甘霖一般,只覺得眼前一亮,想到了在錢塘時秦天德曾說過他眼中從未有過趙慎。

    他曾任這是自己忘記了人臣本份,也曾想過改變,可一遇到事情,總是習慣性忽視了那個成為皇子不過一年,連太子都沒有做過,就因為秦檜兵變,莫名其位接受了禪位,成為皇帝趙慎。

    深深看了眼讓自己感覺古怪何鑄,趙鼎不再理會范同等人駁斥,而是朝著端坐在龍台之上趙慎深深一拜,然後恭恭敬敬說道:官家,老臣懇求官家恩准李瑜王君曉二人官復原職,懇求官家明鑒!

    這種現象有些怪異,往日朝堂上爭吵,很少會有大臣在沒有爭吵出一個定論之前就請求趙慎聖意,趙鼎突如其來一句話,使得朝堂上剎那間鴉雀無聲,不少人都在暗中猜測,這其中是否有什麼他們不知道蹊蹺存在。

    唯有國子祭酒史浩臉上閃過一抹笑意,他明白趙鼎這句話背後所蘊含深意,只是引起趙鼎改變居然是新秦黨中僅次於范同何鑄,這讓他心中疑惑。

    趙慎也對趙鼎突然徵詢自己意見感到震驚,不過他並沒有耽擱,淡淡說道:朕准了。

    趙慎答覆很簡短,語氣也很輕柔,但卻引得朝中嘩然一片。趙慎微服出宮一事朝中有人知曉,不過除了史浩外,再沒人知曉趙慎去過錢塘,而趙慎到達錢塘後第二日就又秘密返回了臨安。

    官家三思!范同連忙勸諫道。

    勾龍如淵也開口說道:官家,此二人罪大惡極,官家莫要因為一時心仁,反而縱容了此二人氣焰,將來此二人必定更不把官家放在眼裡。

    朕為一國之君,自當心繫天下黎民。如今災情嚴重,各地賑災不力,若是李大人和王大人能夠妥善辦好賑災一事,朕大可不去計較他們曾經對朕不恭!

    監察御史張麒、陸游、周必大聽封,朕封你三人為巡視欽差,賜予尚方寶劍,巡遊受災各地,監察當地官吏賑災一事。若是有人膽敢貪墨賑災錢銀,朕准許你等……

    這是秦天德附身了麼?

    聽著趙慎慢條斯理旨意,朝中百官無不面有悸色心中驚憂。趙慎擺明了是要向秦天德那般進行賑災,到時候天下間還不知道又要死去多少官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