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五十九章 抵抗還是投降? 文 / 克虜伯
第二百五十九章抵抗還是投降?
「法蘭西還能在經受住和一戰同等規模的戰爭麼?」這是貝當心中的疑問,同樣也是魏剛將軍和許多法國將軍們心中的疑問。事實已經非常明白了,德國恢復的速度遠遠比作為勝利者的法國恢復速度快得多。僅僅二十年,處在國家解體邊緣的德國,就再次讓世界心驚膽顫。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和世界上最強大的空軍,幾乎在一夜之間就出現在了世人的面前。再次之前,誰都被德國的保證迷惑了。如果說這些事情還不能說明什麼,那麼在敦刻爾克地區,英國為了解救英法聯軍發動的「發電機」計劃的失敗,則讓所有法國的將軍們,不得不考慮是否還要和德國繼續作戰。
是否投降的爭論還在法**隊中爭吵不停,仍然有一些將軍認為,英國海軍能使英國立於不敗之地。但是在敦刻爾克戰役進入到最後的時刻,他們再次聽見了爆炸性的消息,德國海軍傾巢出動,和英國皇家海軍進行決戰,幾乎所有聽到這個消息的人,都認為德國瘋了。事實再次打破了他們的眼鏡,英國皇家海軍司令豪斯勳爵陣亡,整整六艘戰列艦,十七艘重巡洋艦沉入比利時外海。這件事情終於促使了貝當的決定,緊接著在敦刻爾克堅持了整整八天的英法聯軍,向武裝黨衛軍投降。
戰爭已經進行了將近一個月,法國最高統帥部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失敗在什麼的方。或許說,法國最高統率部意識到變。行動遲緩和舉棋不定這一毛病還在繼續發作。敦科爾克撤退的失敗讓信心不足的法國人覺得戰爭已經沒有進行下去的必要了,法國意識到戰敗不可避免,
議案通過的同時,貝當隨即聯繫西班牙政府首腦佛朗哥,希望通過西班牙向德意志第三帝國表達請求停戰的意願。貝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人的英雄。他這次扮演的角色與所謂的凡爾登救星牽不到邊,歷史的必然性讓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站在了不應該站立的的方,或許沒有人知道貝當上台之前在想些什麼……
貝當曾經一度居住在西班牙,被召回法國時,佛朗哥曾經勸說貝當不要回到法國,佛朗哥說道;「現在法國的失敗,和元帥沒有絲毫的關係。但是如果這個時候你回去,等於為了達拉第背了黑鍋,你這個名聲當了這個總理就一世英名完蛋了」。
他在離開馬德里之前,對西班牙首腦佛朗哥說:「我的國家被打敗了,他們叫我回去謀求和平並簽訂停戰協定。這是馬克思主義30年來的成果,他們叫我回去照管這個國家。」
可是這個人為什麼非要是貝當來做,可憐的老元帥,他的成功卻給他帶來了災難。當整個法國處在失敗的邊緣,人們再次想起了在凡爾登狙擊住德國強大攻勢的老人。希望貝當能夠再次創造奇跡,可是他們不知道,貝當已經不準備再次和德國作戰了。無疑號稱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陸軍,仍然有能力繼續戰鬥下去。但是面對著此時無論質量數量方面都比法國強上一倍的德國國防軍,貝當看不出來法國能夠取勝的希望在哪裡。
6月11日,法國政府忍痛遷到圖爾,並宣佈巴黎為不設防城市。法軍完了,法國公民憤恨之情不可言狀。6月13日,法國政府無力再戰,只好正式向德國提出停戰的請求。但是法國總理雷諾並不認輸,得到丘吉爾支持的雷諾,仍然沒有放棄希望,期待著戰局的扭轉。貝當是在看不出來法國在軍事上取得勝利的希望在哪裡。
結果,在繼續作戰還是通過求和結束戰爭這個問題上,法國政府內部分為兩派,一派以雷諾總理為首,另一派以貝當元帥為首。貝當公開而毫無保留地出來當了主和派的領袖。貝當向內閣宣讀了一份備忘錄,排除了在法國本土以外繼續戰鬥的任何想法,而在本上以內他又堅信法國業已戰敗,剩下的只有設法締結一項體面的和約,貝當以一種無可奈何的口吻說,法國的復興不可能通過軍事上的勝利來取得,而應是「祖國及其子孫承受苦難」的結果。停戰並不是對戰敗的懲罰,而是一個新的開端,即「保證不朽的法蘭西永世長存的一個必要的條件」。貝當甚至以辭職相威脅。
的確,德國國防軍的進展,讓所有已經習慣了一戰模式戰爭的人,都趕到心驚肉跳,因為德國進軍的速度太快了,有些地段的法**隊還沒有反應過來,就成了德國國防軍的俘虜。借用美國報紙上的評論:「德國進軍速度比歷史上所有軍隊進軍的速度都要快,德國國防軍在法國大平原上縱橫的馳騁,一個嶄新的作戰模式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貝當和雷諾之間的爭論還在繼續,但是軍方的態度十分明確:「我們支持貝當,戰爭已經進行不下去了。」
在這一次內閣會議中,魏剛將軍突然離座外出。數分鐘後,他又匆促地衝進來,神色慌張,大聲喊道:「『共產』黨已經佔據巴黎了!全城到處有暴動事件發生。托雷斯(『共產』黨領袖)已經衝進愛裡賽區(原來政府所在地)。」魏剛要求政府,立即向希特勒請求休戰。「我們不能讓『共產』黨佔有本國。否則我們就辜負了法蘭西廠據這位部長所說,魏剛的表示,在內閣會議中產生了一個深切的印象。但內政部長芒台爾卻立即去打電話,詢問駐在巴黎的總督。回電說是巴黎異常寧靜,毫無暴動事件。街巷戰鬥,以及『共產』黨的統治,全是子虛之談。因此,魏剛模仿德國放空炮的伎倆是失敗了。
「但時局究竟能夠維持多久不變呢?」。對啊,究竟能夠維持多久呢?從政客們聚集著的咖啡館和旅館等地方,謠言不斷地傳播出來。大街上能聽到無數的謠言:德**隊當天晚上要到達都爾了;英國人已經背了法國人,向德國私自乞和;丘吉爾已經『自殺』了;雷諾也已經採取同樣舉動了;巴黎滿城烽火;『共產』黨在數小時內即將暴動;『共產』黨已經開始暴動了;最後,希特勒已向貝當提出公允的和平條件,願以軍人地位互相談判。諸如此類的謠傳,不可勝數。
在一家咖啡館中,前任內閣總理黑面賴伐爾,正在向若干同僚談論時局。他斷言自己早已料到今日的結果。他說道:「我一向主張,法國應該和希特勒與墨索里尼協調。法國之所以有今日的毀敗,完全應該歸罪於瘋狂的親英政策,以及向蘇聯的討好乞情。」他向聽眾擔保,如果政府聽從了他的話,法國在今日之下,一定是一個快樂的國家,和平地生活下去。
正在都爾異常混亂之時,丘吉爾帶了哈立法克斯和皮伐勃羅克來了。他們到達市政廳裡面,會見法國的閣僚。這真是一幕緊張的劇情。法蘭西投降的論調,隨時有佔優勢的可能。雙方都知道,這也許是英法同盟的最後一次會面。他們知道法國戰役已經隳敗絕望,歐洲大陸上的局面,無法支持。他們現在討論的問題,乃是雷諾政府是否要率領法國全部殖民地,四千萬民眾,繼續抗戰;法**隊,能否設法撤退一部分;以及法國海軍是否仍與英國並肩作戰,這是對於英國最重要的問題。
在那些日子,要得到真確的情報,勢比登天還難。魏剛和丘吉爾幾乎當場衝突。旭丹竭力勸說閣僚們擁護休戰的主張。又有人堅持以為英國領袖們,對於法國情勢,毫不瞭解,他們只想到英國本身的利益。但這些情報,在一個主要點上,卻是相同,他們都說:雷諾總理曾要求英國解除法國不能單獨議和的諾言。丘吉爾未曾答應這個請求。但他的拒絕態度,不像往常那樣的堅決有力。法國人因此得到一個印象,丘吉爾當時是一個憂心如焚的人。最後,英法雙方議決,雷諾應該再向美國發出一次呼籲。
雷諾離開會議室時,一群新聞記者包圍住他。他們問他道:「你準備繼續抗戰嗎?」
「當然!」這位身材短小的總理極快地回答。但是不久之後,一件離奇事情發生了。數日前雷諾向羅斯福發出呼籲的內容,忽然披露出來了。雷諾宣佈,如果情勢緊張,法國將在非洲繼續抗戰。
法蘭西情報部一位高級官員對雷諾說:「我們把呼籲書內容披露了,借此可以增加壓力於美國。」
雷諾問道:「但倘使答覆不能滿意,那怎麼辦呢?這對於一班人的心理,會有極惡劣的影響。」
這位高級官員聳聳肩膀,一語不發。那時候,奇特的事情正在開展。究竟是什麼人披露呼籲書的,簡直無法調查,是雷諾本人呢?還是贊成休戰的情報部長巴魯弗呢?
謠言越來越厲害,到處流傳。丘吉爾退出會議之後,相信法國的投降,不過是時間的問題,遲早總要實現。
這種可怕的混亂不定情形,以及漲破腦筋的渴望心理,又繼續了一天以上的時候。於是,我們又開始遷移。我們向波爾多進發,上次大戰中,法國政府因為要避免德軍的鋒銳,也曾遷到過波爾多的。可是在1914年,德軍從未能夠到達巴黎。這回希特勒的軍隊卻真的佔領巴黎了。
那天晚上,沒有幾個人再能入睡。每個人知道,在未來的二十四小時中間,政府將有明白的決定。內閣連開了三次會議。羅斯福總統的答覆,是討論的主要題目。在第一次會議中,主張抗戰的一派人,抓住了羅斯福答覆中間的一句話,作為護符:「此後日期中,美國供給協約國方面的物品,一定每個禮拜逐漸增加。」
貝當一派的人,在此次辯論中,旭丹是主要的代表,他們以為癥結所在,乃是羅斯福不預備採取軍事行動,因此引為口實。當第一次會議結束之時,據說十三個部長還是擁護繼續抗戰,只有十一個部長表示反對。下午,內閣重行集議,英國方面送來一個建議,主張建立一個英法聯合政府,以聯合內閣主持一切事務。會議終了時,內閣中擁護抗戰的人,還是佔據大多數。結果仍舊是十三對十一票,主張抗戰。有一位部長告訴我,政府已決議遷移至法蘭西邊境的貝比牛城。從那裡再遷到法國的非洲領土,可以很容易的用飛機渡去。
下午,內閣重行集議,英國方面送來一個建議,主張建立一個英法聯合政府,以聯合內閣主持一切事務。會議終了時,內閣中擁護抗戰的人,還是佔據大多數。結果仍舊是十三對十一票,主張抗戰。有一位部長告訴我,政府已決議遷移至法蘭西邊境的貝比牛城。從那裡再遷到法國的非洲領土,可以很容易的用飛機渡去。
晚上十點鐘光景,第三次閣議開始舉行。此次會議時間並不很長。副總理旭丹要求立即向德國請求休戰。他說,如果條件苛刻,談判不成,法國人民反而會更舒心的繼續抗戰。芒台爾反對他的論調。芒台爾說,只要休戰請求一旦發出,沒有一個兵士能夠再行喚起抗戰。勞工部長波馬雷擁護旭丹的主張,尖銳地批評英國的不好。接著,伊朋納格裡也表示擁護,言語中暗示出芒台爾的猶太血統。他說,他能夠瞭解猶太人之所以不顧輕重利害,要和希特勒抗戰。
貝當上將和魏剛將軍,重又提起『共產』黨的恐怖。勒伯侖總統和他們站在一面。雷諾請求閣員,接受英國的建議。但在有些部長的心目中,他的請求似乎缺乏信仰力。雷諾說完之後,旭丹重新提出自己的建議來。於是,分裂情形來了。勞倫脫和葛依爾二位部長,本來主張抗戰,此時擁護旭丹的主張了。大多數的次序剛好倒轉來。
當日在波爾多的法國內閣以13票對12票通過決議,向德軍要求停戰。雷諾辭職,貝當做了總理。貝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指揮過凡爾登等戰役,榮獲英雄稱號,一直被稱為是「法蘭西的救星」。現在,貝當決定親手把第三共和國送進墳墓。
17日,貝當發表廣播講話,要求全國停止戰鬥,並通過西班牙大使正式向德國請求停戰。當晚,貝當一夜未眠。他坐在一張圈椅上,裹著一條毯子,焦急地等待德方的答覆,昔日一戰英雄的風采已蕩然無存,現在的貝當只是一個普通的老人。
貝當榮任內閣總理之後,他在波爾多發出兩個電訊,打到馬德里城。一個打給西班牙外交部長貝格勃特上校;另外一個打給德國駐西大使斯登雷。所以,貝當任職內閣總理後二十四小時中,斯登雷告訴希特勒說,法境戰事,已告結束。
好像是在配合貝當,德國宣傳部門部長戈培爾博士,親自籌劃了對法國普通人採取的心理戰,此次戈培爾博士的撒手鑭,是一個死去了幾百年的人,他的名字是諾查丹瑪斯。從德國和法國宣戰開始,一條諾查丹瑪斯的預言就在法國大地上廣為流傳,「崇拜偶像的強大黨徒,把整個多瑙河兩岸征服,他們掛著彎成萬字形的鐵十字架,從無數廢墟的碎片中去尋求黃金,寶石和奴僕。」
諾查丹瑪斯本名叫米歇爾·德·諾斯特羅達姆,而人們所熟知的卻是諾查丹瑪斯這一拉丁語風格的名字。他有一部被捧到和《聖經》同樣地位的一部書,這部書的名字叫做《諸世紀》,也就是林威回到埃森時候,琳達從車上看的書。
脫胎於後世的網絡,林威對這部諾查丹瑪斯的著作,雖然並不熟悉,但是也早已經耳聞這部預言書的大名,甚至當時回想起了《諸世紀》中關於德國最終失敗的預言,造成了林威那時候心情變得鬱鬱寡歡,認為命運是不可抗拒的。幸虧在隨後的時間裡,林威慢慢的走出了諾查丹瑪斯的陰影。並且開始嘗試解釋諾查丹瑪斯預言的準確性。最終林威得出了自己也不相信的結論,這小子是穿越者,只不過身為平民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改變歷史,才留下了一個不知道所以然的預言書,不過這個世界隨著自己的到來,已經發生了改變,這部預言書,以後肯定不准了。
那麼戈培爾博士是如何想到利用諾查丹瑪斯這個人來做文章的呢,1939年秋,德國向歐洲宣戰後不久,約瑟夫·保羅·戈培爾博士夫人躺在床上,專心致志地閱讀著一本晦澀而神秘的書籍。這是一本1568年出版的文學作品,其中引用了一位名叫「諾查丹瑪斯」的人所寫的若干則預言。丈夫約瑟夫·保羅·戈培爾已經入睡,然而,妻子為其所讀到的幾則預言興奮不已,以致於不得不叫醒丈夫,與其共同仔細研讀書中的神秘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