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官路商海

第二卷 商海泛舟 第三十二章 促膝而談 文 / 同舟共濟

    第三十二章促膝而談

    在到華州之後,對於薛平的情況,葉凌從各個方面都瞭解的很詳細了,正是因為瞭解,所以他就想在南山礦難上,和薛平談點條件,雖然自己剛來還有些根基不穩。

    經過余嵐秋和陶**的搭橋牽線,葉凌基本上與王雪民、陳霍、夏鶴敏、陶**、王朝強這幾個強力常委、書記結成了聯盟。

    王雪民和陳霍,是華州市委的兩個副書記,如果說華州重大事情在現在書記會上敲定,那他這個聯盟還是占一定的優勢。因為華州的是薛平正書記,葉凌、王雪民、陳霍,加上另外一個分管組織的金定軍總共一正四副五個書記。這金定軍是薛平的鐵桿,五個書記,葉凌這邊有了三個,所以在書記會上,他還是不怕薛平了。

    但是在常委這邊,葉凌就只有夏鶴敏、陶**、王朝強這三人支持了,組織、宣傳、統戰、市委秘書長、西豐區書記、警備司令員和還有個常委副市長裡,葉凌只通過上面的關係,將警備司令拉了過來,這樣自己這邊能在常委會上表決的,也只有六個人,而薛平那邊卻有九個人,這個比例可是有些大。

    雖然很多事情,主要是書記市長說了算,最次是書記會上定,但如果薛平要將事情弄到常委會上來表決,也是完全有可能的,畢竟現在民主集中制的形式越來越形式多樣了。

    經過半年的情況熟悉後,葉凌也感歎為什麼前面幾任市長都和薛平合不來,關鍵一點就是這常委會裡,被薛平經營的鐵板一塊。一般情況下,一個地方的常委裡面,總有一兩個大的利益團體,三四小的個利益團體,可華州自從薛平來了之後,基本上就出現了一支獨大的情況,不管是就地提拔的市長,還是外面空降的市長,很難得形成超過薛平的政治力量。同時,由於多年的經營,在華州市委和市政府,只要是游離於書記和市長這兩大範圍之外的勢力,基本上沒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性,要有也只是一些級別比較低的局辦副職,而且都是一些沒實權的人物。

    陳霍、王雪民和夏鶴敏,在華州都是老得再也不能老的老資格,無論上下都經營的不錯,薛平雖然不怕他們,可在行事上總還是要忌諱他們三分,至於其他的常委可都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對他自然是言聽計從,新來的市長想要從他們那裡下手,那自然是沒門。

    葉凌到華州來了半年多一點,雖然沒和薛平交鋒過,雖然兩人表面上很是和諧團結,可心底裡都知道,兩人遲早要有一番較量,而且這個較量不僅僅是兩人之間的較量,或許還會現實一些其他的東西。

    擺在葉凌面前的,可以說的上是一個亂攤子,薛平在華州,除了搞他的幾個面子工程,其他的東西都不管,而他搞的面子工程,都基本上是頃全市之力去搞,比如資金上,比如人力上,這兩年他將能抽用的資金,能抽調的人員,全部投入到了中山路藍海戰略中去了,留給其他各個方面的都是欠賬和爛賬。

    如何迅速在這個亂攤子上做點有頭緒的東西出來,讓老百姓和上面都看到效果,那是葉凌最一直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可這前思後想就是想不出有什麼好的方法,有什麼好的事情。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資金的問題,做什麼事情,都離不開資金,沒有資金,無論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的人,都沒有辦法幹活。而葉凌現在自己手上能動用的資金,少的可憐,特別是財政局等這些關鍵崗位的人員都薛平的鐵桿,有些時候,即使葉凌和王朝強兩人批示,財政局長張錦松都敢打太極拳,這背後的支持,自然是來自薛平。

    那麼擺在葉凌面前的,自然是兩個最要緊的問題,一個是找一個生財之道,第二自然是找一個上面老大感興趣的題材,加大力度搞一個屬於他葉凌的面子工程。

    這兩個問題,讓葉凌很是為難,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自己來的時候,自己人也交代過了,他到華州來,剛開始肯定會很艱難,但是不管怎麼艱難,也要他自己想辦法,上面不太可能給他一個金手指,只可能在他自己有所作為的時候,上面來個錦上添花。

    當然,只要他葉凌沒有違法亂紀的行為,不管是誰,也別想將他這個市長排擠出去,除非上面認為他確實不能擔任這個重任,那順水推舟把他換了也未可知,葉凌當然知道,這次可算的上是對他的一次考驗,如果通過了後面的事情自然就好辦了,如果通不過考驗,那他在某些人的眼裡,也就是一塊朽木而已。

    「葉市長,最近一直看您愁眉不展,還是為那幾個冤魂感到心疼把,您可要注意身體啊,華州幾百萬子民還要您將他們從水深火熱之中救上來。」在陶**安排的一個休閒山莊裡,余嵐秋看著一直愁眉不展的葉凌,開玩笑說。

    在小範圍內,葉凌和他們也沒有任何架子,特別是和余嵐秋在一起,兩人之間更有一種難得的默契和舒服,余嵐秋考慮了很久,為什麼會這樣。一個個可能性排除後,余嵐秋覺得子可能有這麼一條,那就是兩人都出生貧寒,都是從領導秘書幹起,只是他葉凌命運要好一些,娶了個好老婆,而余嵐秋命苦一些,在保護自己主子的時候,不得已被掃除出這個圈子。

    其實葉凌原來也有過這樣的遭遇,本來他的政治生命就要象余嵐秋這樣畫上一個句號的時候,他認識了自己的妻子周敏,雖然兩人是真心相愛,並沒有摻雜一點功利,可也正是因為這個婚姻,他的政治生命才得以重生,才在妻子家族的支持下,一步步爬起來。所以他有著和余嵐秋差不多的感受,也或許因為這樣,兩人不知不覺中就將原本的職務藩籬撤銷了,變成了一對好朋友。

    現在他又到了一個接受考驗的關鍵時期,而余嵐秋或許是華州為數不多能幫助他的人之一,特別一點讓他看上的,那自然是經過黃叔叔渲染的余嵐秋單騎救主的故事,直接告訴他,這個小伙子是一個值得交往的人。而余嵐秋對眼前這個比自己大幾歲的儒雅男人,還真有點惺惺相惜的感覺,這樣一來兩人的關係,自然進入了一個昇華。

    「嵐秋,別市長市長的叫。」葉凌端著茶杯,看著遠處山谷遍佈的鳶尾花,那景色真是漂亮,「你就跟林丁一樣,叫我三哥把,我排行第三,你嫂子在他們家裡也排行第三,這樣兩邊大的都叫我老三,小的都叫我三哥,你比我小還是大?」

    「哈哈,自然是小了,三哥。」余嵐秋見他這樣說,恭敬不如從命,反正現在這裡也沒有外人,三哥這個叫法,在外面那是絕對不行的,再怎麼你葉凌還是市長,無論兩人關係多好,自己還得畢恭畢敬的叫他市長大人。

    「葉凌,這南山的事情,水很深啊。」陶**拿著獵槍從山上回來,突然說了一句。今天陶**安排到華州之外的地方打獵,這山上的野物還不少,一個小時下來,陶**已經打了三隻野兔,兩隻野雞,甚至還打到了一隻狍子。

    「我看這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倒不如在讓礦裡多補死者家屬些錢的基礎上,三哥不要管那麼多,用你瞭解的這些情況,和薛老闆談交換點條件,反正這事情也發生在你剛來幾個月。」余嵐秋說。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只怕也只能這樣了。」葉凌考慮了好一會才說,「不過,陶叔,你那邊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說不定以後還有些用處。」

    「這你放心,我這邊能做的我會準備起來,公安這邊一塊你不要擔心,即使我不在這個位置上了,這局子裡大部分事情還會在我的掌控之中。」陶**說,「只要能拿到合適的證據,一切問題都會解決了,不過看樣子,陳霍只怕在紀委書記的位置上呆不久了。」

    「是啊,已經和我們談話了,他年齡也到了,去政協做個正職,也算是對他的一些補償。」葉凌歎息了一聲說,「這個位置上的人,也已經定了,西豐區委書記黃坤,薛平的人。」

    其實黃坤到這個位置,就是和葉凌到市長這個位置博弈的結果,如果政法這條線上的人都在葉凌這邊,他也就沒什麼好怕的了,可薛平也不是一般的人,他總不會讓自己身邊埋下兩個炸彈,自己拿著一個手榴彈,至少可以和敵人的炸彈相互制衡一下。

    「陶叔,三哥。」余嵐秋對華州局勢了然之後,突然說,「我倒覺得,三哥不要想著和薛老闆針鋒對麥芒,既然你們兩人誰也動不了誰,那就各干個的,各走各的陽關道,他搞他的,他違法亂紀將來遲早會有人抓他的,三哥你不做點事情出來,只怕也不好交代。」

    「對的,小葉,嵐秋這話說的對頭。」陶**行武出身,自然比較喜歡鬥爭,可現在經過余嵐秋一提,也明白過來了,「反正和薛平井水不翻犯河水,華州的資源,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分配,他搞他的深藍戰略,我們搞我們其他的,只要我們不貪污不受賄,為老百姓多做點實事就行,既對得起當初的宣誓,也對得起上面的囑托,更對得起老百姓,嵐秋這個觀點我贊同。」

    「嗯,嵐秋,真是當局者迷啊,你一句話點醒了我們局中間的人。」葉凌也笑著說,「只是做點什麼,還是要想想辦法的。」

    「不要想。」余嵐秋斷然說。

    「哦,你有主意了。」陶**和葉凌同時說。

    「現在上面不是老在提什麼三農問題,老在搞什麼新農村,三哥你就從這上面下手,做點像樣的東西出來,上面應該會喜歡。」余嵐秋說,「而且要是從這方面下手,我還能幫點什麼,你看南山綠色公司,效益還是不錯的,帶動了南山不少就業和創富。」

    「是啊。」陶**也反應過來,「華州也算的上是魚米之鄉,在農業上應該有發展。」

    「你小子只怕還不指這麼點底把。」葉凌知道余嵐秋楊家煲的生意,「楊家煲生意這麼好,把魚這塊帶動起來了,我看在辣椒、在你那一堆的輔料上也應該帶動不少把?」

    「三哥英明。」余嵐秋打著哈哈說,「我準備建一個楊家煲綠色原料生態產業園,除了辣椒,楊家煲用的那十來種菜也都從這裡培育出來,像春筍這種輔料,我準備在南山縣發展訂單農戶,先和他們簽訂協議,提供一定的保證金,到來年再收購。」

    「好啊,你這個主意不錯,訂單農業。」葉凌沉思了一下,馬上反應過來說,「不過你這裡畢竟也要的不多,一年最多幾個億的產值,要做大還得想其他的辦法。」

    「最好的辦法,就是由市政府出面,引入相關的企業,在華州建立幾個綠色農業的生產基地,到時候形成了產業鏈,自然有人來主動投資,這樣老百姓也能得到實惠,你政府也能收到稅金,而且形象工程也出來了,又合了上面的口味。」余嵐秋說。

    「你有合適的相關企業嗎?」葉凌對這一塊不怎麼在行,馬上就轉問余嵐秋。

    「暫時還沒有很明確的,不過這方面的事情,三哥你就交給我,一個月之後,有個報告會給你,到時候你看了,再選擇。」余嵐秋實際上也不是特別清楚,他更想著在引入實業企業的同時,能給他帶來什麼樣的好處。

    「好,這個就拜託你了。」葉凌眼光中閃著亮光說,「不過我看你們南山綠色這個牌子要打起來,現在至少這個魚的牌子要打起來,你理一下相關涉及的部門,有些方面我來想想辦法,最好能先從你這個魚上進行突破,就更能事半功倍。」

    「嗯,我也一直這樣想。」余嵐秋一直覺得自己南山魚這些東西還沒有挖掘出來,只要用心挖應該還有些好東西能夠被發現。

    「嵐秋,你房地產這一塊暫時還是收縮一下戰線為好。」談到最後,葉凌突然說,「上面對這幾年房價上漲有些看不慣了,後面只怕會有調控政策出來。」

    「我現在手上只有一塊小地,和從錢國強那邊接過來的東新花苑二期以及半幢東新大廈,房地產是賺錢,可我最近這一年多忙著楊家煲的事情,沒心事去關心,所以在土地市場上我沒有下手。」余嵐秋無奈的笑著說,心裡卻還是咯登了一下,看來喬老闆當初那樣一句話還真是有意思的,還好自己機靈,下手的早,如果不是喬老闆那句話,余嵐秋能不拿地嗎。

    「那就好,我看你楊家煲發展很快,怕如果房地產這塊拖累後,你在資金鏈上出問題。」葉凌也是真的擔心余嵐秋的生意。

    「這你放心,財富中心還真為我積累了一點財富,這些錢投到楊家煲發展,到現在剛剛還略微有點盈餘,現在楊家煲也基本上已經穩定了,接下來就是穩紮穩打就可以了。」余嵐秋連忙解釋。

    「薛平大力推行房地產立市,這次只怕要受到一定的打擊。」陶**笑著說,「我看他那個什麼現代城,搞的比你的財富中心早,可賣出去的不多,而且有不少還是華州相關單位看薛平的面子,買下來做辦公用房的。」

    「三哥,對於房地產立市你怎麼看?」余嵐秋看陶**把話扯到這上面去了,也無意的問了葉凌一句。

    「說不上太多的東西。」葉凌還是很謙虛的說,「我以前做的工作,和基層接觸的不多,和房地產也更少,不過我看全國不少城市都推行這個政策,自然有他的道理,至少增加財政收入的好方法,沒有了財政收入,不管市長書記有多能耐,也是無米之炊啊。」

    「三哥能這樣想,那就很通了。」余嵐秋還生怕葉凌要反對房地產立市,「是啊,要做事,沒錢是不行的,可在目前這種分稅制下,只有這樣一個政策,地方政府是最容易來錢的,如果用的好,如果這個主政的人是個為民著想的人,還真的會為老百姓做一些實事。」

    「看來嵐秋是很有體悟啊。」葉凌感興趣了。

    「是從前兩件我按喬老闆的要求拚命建安居房上的來的感悟。」余嵐秋不無感慨的說。

    「哦,安居房上得來的感慨,好像安居房和房地產立市是有一定矛盾的。」葉凌更加感興趣了。

    「不矛盾的。」余嵐秋說,「建安居房是為了解決貧困老百姓的居住條件,但是沒有錢,怎麼建那麼多的安居房?」

    「難道買地建安居房?」陶**對這方面的事情,一向不怎麼感興趣,「那不是把地價和房價炒上去了嗎?」

    「是啊,都市新居和左鄰右舍,如果沒有薛平這麼賣力的炒中山藍海戰略,我也就籌集不到這麼多資金,建這兩個項目。」余嵐秋說,「市政府沒錢,就批給我幾塊,讓我自己想辦法籌錢建安居房,開始一直愁啊,就算我帶著華山房地產公司的人全部去賣血也籌集不了這麼多錢啊,後來薛平和向勇把中山路的地皮炒上去了,我那幾塊地皮也得益了,原本只能賣4個億的幾塊地皮,居然賣了10多億,也就完全解決了兩個安居房項目的建設資金,這也是我為什麼全力支持薛平拆遷中山大廈和中山社區的原因。」

    「你這不是悖論嘛。」陶**說。

    「不悖的。」余嵐秋繼續解釋自己的觀點,「我覺得可以在商業地皮和高端商品房上進行炒作,把地皮和房價炒上去,反正在商舖上進行投資和購買高端商品房子的人,都是有錢人,只要位置好,景觀好,他們是捨得出錢的。」

    「也說,把從這裡賺來的錢,投入到安居房這樣的工程中去,收益的是大部分的老百姓。」葉凌也感興趣了。

    「是啊,不過這樣操作,風險很大,一來要這些領導是真心實意的為老百姓辦事情,不然把地價炒高了,他不去建安居房這樣的民生工程,而是去搞別的,比如修馬路,一條馬路一年修個三五次,瞎折騰,那就很容易滋生**。」余嵐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嗯,你這主意不錯,我考慮考慮。」葉凌笑著拍了拍余嵐秋的肩膀,「你覺得華州高端商業地塊和商品房在那裡一帶?」

    「三個地方。」余嵐秋說,「一個是華湖邊上,這裡已經沒有開發的餘地,只能對老小區進行拆遷,不過我倒建議對東山路這一帶的工業區進行整體搬遷,如果這些工廠搬遷了,這些地塊用來建商品房,那就算是華州的高端住宅區。」

    三人又談了一個多小時,這才坐車分兩批回到華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